文|聚美丽 小 绝
近日,抖音博主@苏辣辣是成分控在抖音平台发布短视频,称部分品牌推出的防晒产品为“套证套牌”产品,“你们(消费者)花了一两百、两三百买的防晒霜很有可能是套证的便宜工厂货。”该视频例举了多个品牌的产品,尽管产品图隐去了品牌名,但“u**y”“花X子”“摇G动物园”“完M日记”等看似打码、实则点名的方式还是让这几个品牌陷入了“套证”舆论风波。
截图自@苏辣辣是成分控 视频
视频表示,这些品牌推出的防晒产品大多是从工厂手中“买”过来的,是“套证”产品。同时,博主还以1688上原先品名的产品批发价佐证,品牌“套证”后用营销手段将“便宜工厂货”卖出高价。除被指控“套证”外,还有的品牌被指“使用过期特证”“一证多用”。
视频一经发布后便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不少人直呼“上当受骗”了。截止4月14日,博主@苏辣辣是成分控 发布的“防晒套证揭秘”视频在抖音收获25.7万赞、3.7万评论。并在“防晒套证”系列后,博主又发布了“美白套证”、“防脱套证”系列视频,也获得了不小的热度。
而这也引起了其他博主的注意,继@苏辣辣是成分控 之后,不少博主发布了讨论“套证”的内容。
不同于消费者一致感到“被欺骗”,行业内对于博主视频中“套证”的观点争议较大。就此,我们咨询了品牌及行业内专业人士的看法和观点。
被妖魔化的“套证”
行业里关于这个事情的讨论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套证是否合规;二是由套证引发的工厂代工问题,用工厂配方是否意味着品牌“谋取暴利”。
1、什么是套证,套证违规吗?
在化妆品行业,“套证”有时也会被称为套牌,里面的“证”和“牌”都指的是“特殊化妆品注册证”,由国家药监局统一审核颁发。依据2021年1月开始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用于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的化妆品以及宣称新功效的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国家对特殊化妆品都实行注册管理,换句话说,只有具备“特殊化妆品注册证”,这些类别的化妆品才能上市销售。
行业内所谓的“套证”,一般含有以下两种情况:
1)套用他人的特证编号,产品销售包装上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信息、成分信息等与在国家药监局的注册信息不一致;
2)品牌向工厂购买配方,或品牌和工厂共创产品,这种情况下由工厂申请特证,通过更改产品名的方式过渡给品牌。
据了解,第一种”套证“模式属于生产经营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是典型的违法行为。例如此前被国家药监局通报的”伊丽莎柏早晚霜“,就是套用的“米契尔美白祛斑霜”(国妆特字20190065)、“幽爽臻白祛斑乳霜”(国妆特字20111108)两款产品的注册编号。
与第一种情况不同,先用工厂申请特证,再通过更改产品名的方式过渡给品牌的“套证”性质则更加模糊,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行为是被行业默许的,也很难判定属于违法行为。这个操作也在该博主的批评内容里,而这也是业内许多品牌认为“冤枉”的地方。
据悉,在新规实施前,在特证有效期内,特证拥有者对产品名称进行变更,是合规的。而被博主暗示的品牌,大多在有效期内进行变更;并且新规给企业留出了两年的缓冲期,因此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销售角度,都无法说这些品牌的操作是违规的。
数据来源于国家药监局官网
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曾向聚美丽介绍,“以前的政策下,产品名称确实可以变更,尤其是商标。代工厂根据合作对象变更不同的商标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阶段内只能有一个商标,即每次只能与一个品牌合作。”
“国家对于化妆品的审批流程是很严格的,要去钻审批的漏洞很困难。所以用这个逻辑倒推,国家允许产品名称发生变更,那证明至少在手续流程上是没问题的,是合规的。”中贸合规中心法规总监邵欢说道。
工厂配方=便宜货、劣质产品?
相比起“是否违法”的讨论,品牌和企业们对于博主所称的“便宜工厂货”“老旧配方”反应更加激烈。
“一个特证配方,在经过生产卫生条件审核、产品安全性评估、国家药监总局审核、功效成分及适用依据等层层把关后,才能审批通过。而这一过程需要1-2年的时间、耗费10多万。”某负责化妆品产品开发的专业人士说,“把成熟稳定、经过多年大量消费者验证、市场检验的旧配方说得一无是处,这是非常外行的理念。”
事实上,在聚美丽了解、咨询的过程中,不少行业人士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品牌与工厂合作“套证”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特证申请流程难、耗时长。“申请特证手续流程就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并要提供各种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性的评估报告,又拉长了注册时间。同时还要时刻注意手续资料的变动。对于有专业申报团队、经验丰富的工厂来说还好,但是品牌们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上手。”上海一OEM代工厂负责人说道。
正因为特证申请耗时长,品牌们选择在与代工厂合作时,让工厂为主体进行注册。“一直以来,品牌与工厂共创在行业内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尤其在特证申请流程复杂、耗时长的情况下,选择让更熟悉业务的代工厂去申请特证,对于品牌来说,这是一种降低前期成本的合理手段。”某国产新锐品牌负责人悠悠(化名)对聚美丽解释道。
二是作为美妆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代工的实力和影响在逐步加强。对于化妆品企业来说,无论是开品、分销还是回款,都要够快,才能在瞬息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存活下去。“尤其是国货化妆品发展的初期,利用代工优势来打开国货品牌的市场,这无疑符合阶段性的发展规律。”
而随着中国制造的不断发展,化妆品代工也迎来蓬勃发展。从一开始的委托生产,代工厂的业务慢慢发展到为客户量身定制配方、提供产品的概念、设计,营销咨询等更进一步的专业服务。“品牌,尤其是新的品牌,无需耗费巨资开发实验室,轻装上阵,充分利用产业链里的研发力量,帮助自己开发适合的产品。这种模块化的开发模式,是目前最有竞争力的互联网产业模式。”郝宇博士(@大嘴博士)在其最新发布的视频中说道。
据了解,花西子、UNNY等品牌针对”套证“舆论都给出了官方回应,表示品牌是与工厂联合研发、共创产品,并给到了相应的时间线证据。事实上,与代工厂合作不仅仅发生在国货美妆产品上,科丝美诗、科玛等代工企业也为兰蔻、植村秀等国际大牌提供服务。
花西子在评论中回应“套证”舆论
UNNY发布短视频回应“套证”
“(我认为)博主的视频之所以能获得流量、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愤怒,是因为博主以1688上的批发产品作对比,将代工合作的产品直接打上‘劣质’的标签。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一位工厂负责人对聚美丽说道,“定价是基于商业逻辑的行为,不能单从价格去论断产品的优劣。”
而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代工在美妆供应链中的作用,将代工厂的配方、产品、服务全部归为“不好”的一类,并不合理。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不能一味地否认工厂的配方。中国的工厂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哪怕是国际大牌也是来工厂直接看配方挑选的。以及不能一味地否认,品牌方今天在产品开发上的努力。化妆品配方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哪怕配料表定下来,也需要多次的测试和调整,找到最佳的状态。”某国产头部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
“套证”终成历史,品牌研发才是硬道理
尽管从行业发展历程来说,品牌与工厂共创的“套证”模式具有阶段性的合理性,但聚美丽始终主张:代加工只是美妆产业规模化的一环,品牌的构建和长期发展永远需要品牌将研发作为自己的护城河。
一方面,“套证”终将成为历史,法规对于“套证”的监管正在逐步收紧。
据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化妆品新规正式实施后,变更产品名称这一操作变得困难。“新政策出台后,无正当理由是不得变更产品名称的。换句话说,一个产品只能有一个名称,产品名称发生变更相当于是新产品,需要重新注册。”
“虽然理论上,有合理的理由可以变更,但现在几乎很少存在能够被接受、审批通过的‘合理理由’。”邵欢说道。
这意味着,新规实施后,依靠产品名称变更过渡特证“使用权”的模式走不通了。
同时,《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要求,“普通化妆品办理备案时、特殊化妆品上市前,注册人、备案人或者境内责任人应当上传产品销售包装的标签图片。”
《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进一步强调,“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书编号应当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注册证书编号,在销售包装可视面进行标注”。此前申请注册或者完成备案的化妆品,则需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产品标签的更新,包括上传包装图片。
这也表明,“一证多品牌”的模式或将面临挑战。
甚至连品牌为经销商模式的“一证多商标”模式也迈向最后的狂欢时刻。邵欢对聚美丽表示,近期,监管部门给到的审核意见里提及,“产品标签上不建议标注出品人或经销商,易对消费者造成一定的误导”“出品人、监制、商标授权、品牌方、联合出品等宣称易误导消费者产品的主体责任方不可宣称”。“在我看来,后续对于这一块的监管会越来越严。”她说道。
审核意见显示不建议使用“经销商”等宣称
另一方面,科学研发是品牌“安身立命”的根本。工厂若作为特证的拥有者,在与品牌合作中显然占据着更强的主动权。“特证属于工厂,意味着产品的配方被工厂掌握。哪怕事先有签订协议,品牌在合作中的风险依旧很大。”悠悠说道。
正如品牌与红人的关系一样,早期品牌或许能够像依靠红人流量一样,凭借“套证”模式快速响应市场推出新品,获得正向反馈。但随着工厂掌握主动权,品牌很有可能在博弈中落于下风、受到钳制。
同时,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成熟的市场教育的情况下,市场及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研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次‘套证’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舆论,是因为消费者在意的不是产品有没有那张证,而是品牌有没有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心血。”
一直以来,国货美妆始终饱受“重营销轻研发”的诟病。而这也几乎是每次国货美妆出现舆论风波的落脚点:品牌产品力难以打消消费者的质疑。
但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品牌开始意识到研发的重要性。“研发是个体系化的搭建,核心是基础研究、应用科学和配方开发,同时也需要法规毒理、科学传播、功效检测(人体、体外)和知识产权、科学传播这些块面的支撑。”UNNY品牌负责人表示。
例如华熙生物布局了最前端的分子和合成生物学、原料活性物研发、医疗器械、美妆及食品等40多个工作室,形成了完整的研发体系;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开展功效性化妆品研发项目、特色植物研发项目等研发项目,投入上亿资金,依靠重研发模式冲出重围;一向被指重营销的完美日记和花西子,也在研发上大幅投入。财报显示,2021年逸仙电商研发投入分别为1.42亿元,同比增长113.5%;2022年,花西子表示未来5年,将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研发、打造东方美妆研发体系;UNNY也在2021年搭建了中央研究院,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科学、配方开发等形成体系化的落地。
而我们也相信,当越来越多品牌重视科学研发,国货美妆一定会崛起。
注:按受访者需求,文章部分受访者采用匿名形式,其中悠悠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