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美欧争相研发飞行汽车,何时能真正起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美欧争相研发飞行汽车,何时能真正起飞?

飞行汽车时代来临前,先要解决技术、政策和运营场景的约束。

图片来源:Velocopter官网

记者 | 唐俊

数学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线段公理,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在人类的交通出行方式中,只有飞行最容易实现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距离。

继民航班机和直升飞机之后,飞行汽车被视为下一代大众空中交通工具。目前,中国、美国、欧洲都在积极研发飞行汽车,部分地区开启试点,一些企业已经上市。但飞行汽车要真正走进大众生活,仍需要一定时间。

企业争相研发“飞车”

顾名思义,飞行汽车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地面行驶,但目前大部分产品更加注重飞行功能,几乎放弃了地面行驶功能。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被视为下一代颠覆性的个人交通工具。

飞机和汽车结合的想法早在100年多前就有人提出,但直到2009年3月,世界首辆飞行汽车“飞跃(Transition)”才首次试飞成功。最近几年,飞行汽车研发者越来越多,包括航空厂商、传统车企、创业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等都加入探索的行列,新产品不断涌现。

参与飞行汽车研发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中美欧等地,包括斯洛伐克的AeroMobil,德国的Lilium和Velocopter,美国的Kitty Hawk、Archer和Joby,英国的Vertical和VRCO,荷兰的PAL-V,中国的亿航和小鹏等新兴企业,以及空客、奥迪、吉利、丰田等传统车企和航空企业。

技术路线不同,各家企业研发的飞行汽车外形也不尽相同。

图片来自Lilium官网
图片来自PAL-V官网
图片来自小鹏官网
图片来自亿航官网

虽然这些企业已经生产出了各自的飞行汽车,但均处于试点飞行状态,全世界还没有一条正式商业运营的飞行路线。

市场未启,资本先行,“飞车”行业已有多家公司上市。2019年底亿航在美股上市,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飞行汽车公司。美国Archer和Joby、德国Lilium、英国Vertical等公司,也通过SPAC(即借壳)形式成功上市。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于占福对界面新闻分析,目前研发飞行汽车的新锐企业仍以欧美为主,欧洲的公司最为活跃。中国公司入局也比较早,产品跟国际上相比没有明显的时间差,也属于第一梯队。

按照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报告,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在全球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40年达到1.5万亿美元。

虽然飞行汽车市场如此活跃,但要正式开启商业飞行,仍然面临来自技术、政策和运营场景的约束。

飞行的“阻力”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飞行汽车飞起来不成问题,能飞多远却是个问题。

飞行汽车一般通过电池提供能量,由于需要克服自身在空中的重力,不能无限制叠加电池,导致飞行汽车的续航时间普遍较短,例如亿航216满电可飞行15-40分钟,然后又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充电。

飞行汽车能否飞的更远,取决于电池技术是否会取得突破,或者借鉴一些新能源车的换电模式,设计成可快速拆卸的电池。只有续航解决后,才有更多的运营场景可以想象。

噪音也是一个问题。飞行汽车的螺旋桨在工作时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虽然可以通过隔音材料实现飞机内部降噪,但低空飞行时有可能影响飞机外的城市居民。

在安全方面,虽然目前的试点飞行尚未出现大的事故,但“飞车”的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确认。中国政府部门对航空安全高度重视,只有确保绝对安全的飞行器,才有可能被允许升空。

在非技术层面,飞行汽车还面临适飞认证、城市空域管理、空中行驶规则、事故责任划分等政策性问题,以及空中交通的基础设施、运营模式、经济成本、用户体验等市场性挑战。

2月份,中国民航局发布《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这并不意味着亿航EH216-S取得了适航认证,而是为适航审定设置了专用条件,当满足这些条件后才可适航认证。

该条件中提到,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航空器预期在低空隔离空域飞行,主要用于城市空中交通环境的商业载客运行。

有趣的是,4月21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表示将成立飞行汽车工作组,并启动飞行汽车白皮书编制工作。

民航部门和汽车协会都在介入,飞行汽车到底归谁管,目前还处于模糊地带。于占福认为,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对话协调,界定清楚飞行汽车的监管边界。

于占福认为,将飞行汽车纳入到民航体系管理更为合适。按常理来说,在空中的飞行器涉及到空域和飞行规则等管理,民航部门有理论基础和实操经验,但公路系统从来没有涉及过这些方面。

何时能起飞

亿航目前已在广州、贺州、深圳、肇庆等城市的指定地点开展空中游览或短途空中交通试运行业务。亿航表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亿航216系列自动驾驶飞行器已经完成超过2万架次的安全试飞记录。

亿航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公司录得营收5680万元,同比下降68.5%,净亏损3.2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241.1%。只有实现正式商业运行,亿航才可能止损。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张扬军教授认为,“先载物后载人”是飞行汽车较为可行的商业化路径。可以先通过载物积累经验,进行技术迭代、数据积累、安全验证等工作,成熟后再过渡到载人。长三角和大湾区可能最先开始尝试飞行汽车运营,因为这两个地区经济活跃,客观需求存在。

罗兰贝格的于占福认为,飞行汽车初期会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先做试点运营,当安全性得到充分认可后,再逐渐向人口稠密的地方迁移。

亿航在今年3月底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计划在产品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后,在国内部分旅游景点推出飞行汽车空中观光服务,最早将在广东肇庆、广西贵港等地展开。

政府部门对飞行汽车持鼓励态度。今年3月份,交通部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其中提到,部署飞行汽车研发,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飞行与地面行驶自由切换等技术,以抢占前沿装备先机。

但总体来说,飞行汽车目前仍处于从研究探索走向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要在2024年前实现其飞行汽车的量产,并将价格控制在100万元人民币以内。

英国航空巨头罗罗公司今年2月发布报告称,亚太地区国家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城市空中交通服务,到2030年亚太地区有望拥有超1000架垂直起降的电动飞机。

张扬军认为,在2030年前,飞行汽车主要还是早期商业示范运行;2030-2050年,逐渐进入飞行汽车商业化运营时代;2050年后,将迎来城市空中交通发展的时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美欧争相研发飞行汽车,何时能真正起飞?

飞行汽车时代来临前,先要解决技术、政策和运营场景的约束。

图片来源:Velocopter官网

记者 | 唐俊

数学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线段公理,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在人类的交通出行方式中,只有飞行最容易实现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距离。

继民航班机和直升飞机之后,飞行汽车被视为下一代大众空中交通工具。目前,中国、美国、欧洲都在积极研发飞行汽车,部分地区开启试点,一些企业已经上市。但飞行汽车要真正走进大众生活,仍需要一定时间。

企业争相研发“飞车”

顾名思义,飞行汽车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地面行驶,但目前大部分产品更加注重飞行功能,几乎放弃了地面行驶功能。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被视为下一代颠覆性的个人交通工具。

飞机和汽车结合的想法早在100年多前就有人提出,但直到2009年3月,世界首辆飞行汽车“飞跃(Transition)”才首次试飞成功。最近几年,飞行汽车研发者越来越多,包括航空厂商、传统车企、创业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等都加入探索的行列,新产品不断涌现。

参与飞行汽车研发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中美欧等地,包括斯洛伐克的AeroMobil,德国的Lilium和Velocopter,美国的Kitty Hawk、Archer和Joby,英国的Vertical和VRCO,荷兰的PAL-V,中国的亿航和小鹏等新兴企业,以及空客、奥迪、吉利、丰田等传统车企和航空企业。

技术路线不同,各家企业研发的飞行汽车外形也不尽相同。

图片来自Lilium官网
图片来自PAL-V官网
图片来自小鹏官网
图片来自亿航官网

虽然这些企业已经生产出了各自的飞行汽车,但均处于试点飞行状态,全世界还没有一条正式商业运营的飞行路线。

市场未启,资本先行,“飞车”行业已有多家公司上市。2019年底亿航在美股上市,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飞行汽车公司。美国Archer和Joby、德国Lilium、英国Vertical等公司,也通过SPAC(即借壳)形式成功上市。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于占福对界面新闻分析,目前研发飞行汽车的新锐企业仍以欧美为主,欧洲的公司最为活跃。中国公司入局也比较早,产品跟国际上相比没有明显的时间差,也属于第一梯队。

按照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报告,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在全球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40年达到1.5万亿美元。

虽然飞行汽车市场如此活跃,但要正式开启商业飞行,仍然面临来自技术、政策和运营场景的约束。

飞行的“阻力”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飞行汽车飞起来不成问题,能飞多远却是个问题。

飞行汽车一般通过电池提供能量,由于需要克服自身在空中的重力,不能无限制叠加电池,导致飞行汽车的续航时间普遍较短,例如亿航216满电可飞行15-40分钟,然后又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充电。

飞行汽车能否飞的更远,取决于电池技术是否会取得突破,或者借鉴一些新能源车的换电模式,设计成可快速拆卸的电池。只有续航解决后,才有更多的运营场景可以想象。

噪音也是一个问题。飞行汽车的螺旋桨在工作时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虽然可以通过隔音材料实现飞机内部降噪,但低空飞行时有可能影响飞机外的城市居民。

在安全方面,虽然目前的试点飞行尚未出现大的事故,但“飞车”的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确认。中国政府部门对航空安全高度重视,只有确保绝对安全的飞行器,才有可能被允许升空。

在非技术层面,飞行汽车还面临适飞认证、城市空域管理、空中行驶规则、事故责任划分等政策性问题,以及空中交通的基础设施、运营模式、经济成本、用户体验等市场性挑战。

2月份,中国民航局发布《亿航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这并不意味着亿航EH216-S取得了适航认证,而是为适航审定设置了专用条件,当满足这些条件后才可适航认证。

该条件中提到,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航空器预期在低空隔离空域飞行,主要用于城市空中交通环境的商业载客运行。

有趣的是,4月21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表示将成立飞行汽车工作组,并启动飞行汽车白皮书编制工作。

民航部门和汽车协会都在介入,飞行汽车到底归谁管,目前还处于模糊地带。于占福认为,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对话协调,界定清楚飞行汽车的监管边界。

于占福认为,将飞行汽车纳入到民航体系管理更为合适。按常理来说,在空中的飞行器涉及到空域和飞行规则等管理,民航部门有理论基础和实操经验,但公路系统从来没有涉及过这些方面。

何时能起飞

亿航目前已在广州、贺州、深圳、肇庆等城市的指定地点开展空中游览或短途空中交通试运行业务。亿航表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亿航216系列自动驾驶飞行器已经完成超过2万架次的安全试飞记录。

亿航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公司录得营收5680万元,同比下降68.5%,净亏损3.2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241.1%。只有实现正式商业运行,亿航才可能止损。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张扬军教授认为,“先载物后载人”是飞行汽车较为可行的商业化路径。可以先通过载物积累经验,进行技术迭代、数据积累、安全验证等工作,成熟后再过渡到载人。长三角和大湾区可能最先开始尝试飞行汽车运营,因为这两个地区经济活跃,客观需求存在。

罗兰贝格的于占福认为,飞行汽车初期会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先做试点运营,当安全性得到充分认可后,再逐渐向人口稠密的地方迁移。

亿航在今年3月底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计划在产品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后,在国内部分旅游景点推出飞行汽车空中观光服务,最早将在广东肇庆、广西贵港等地展开。

政府部门对飞行汽车持鼓励态度。今年3月份,交通部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其中提到,部署飞行汽车研发,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飞行与地面行驶自由切换等技术,以抢占前沿装备先机。

但总体来说,飞行汽车目前仍处于从研究探索走向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要在2024年前实现其飞行汽车的量产,并将价格控制在100万元人民币以内。

英国航空巨头罗罗公司今年2月发布报告称,亚太地区国家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城市空中交通服务,到2030年亚太地区有望拥有超1000架垂直起降的电动飞机。

张扬军认为,在2030年前,飞行汽车主要还是早期商业示范运行;2030-2050年,逐渐进入飞行汽车商业化运营时代;2050年后,将迎来城市空中交通发展的时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