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在7月8号上映,关于影片的种种猜想随之得以证实。就目前的口碑来说,《大鱼海棠》毁誉参半。
《大鱼海棠》十二年磨一剑。从2004年的一个小短片,到16年的大电影,它的画面让人赞赏,剧情却让人失望。现在影片票房已经破两亿,豆瓣评分却掉落到6.6。没有好好地讲故事,让《大鱼海棠》从备受期待的影片降为让人失望的国产动漫。其实,对于电影来说,讲故事的能力远比画风、美术、配乐、剪辑等重要的多。看电影,永远看到的都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一帧帧精美的画面。
看了《大鱼海棠》之后,感觉就像是我们高中时期写得特别好的高考作文,如果在高中群体中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放入整个世界的好文范围内,难免属于稚嫩水平。因为高中时期除了想象中的宏大世界,还没有形成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自然不能驾驭一个宏大世界观下的深度好故事。
青春狗血三角恋故事
在90多分钟的影片中,性格模糊的椿为了救只见过一面的鲲,坚持己见,一意孤行。最后,暗恋她的湫以命换命,让椿与鲲活在人间。不知道是不是上古时期的青春期男女也这样流行三角恋?
不管电影如何拔高世界观高度,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大鱼海棠》就是一些相互关联的碎片信息拼成的故事,没有连贯性、统一性、逻辑性。鲲救了椿,椿以命相报;湫深夜看了椿一眼,就至死不渝地爱上了她。这三个人是影片的主要人物。围绕他们的主要情节就是鲲救椿、椿救鲲、湫救椿。那么,他们为什么想救,为什么会爱呢?影片没有给出一点线索。
如果以电影无限拔高的世界观来看,他们都是生活在一个无限循环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生命都有一个循坏的过程,不管结果如何,应看淡生与死。那么,三位主角之间的感情应该是超脱于爱情之外,有一些生死感悟,而不是一味地为爱牺牲。
就目前影片的世界观与故事内容的关系来看,就像是上帝想给人们普及救赎的观念,却拿出成功学鸡汤文,观众怎么可能不失望?在《大鱼海棠》中,可以让世界变成一个人神共存的混沌世界,可以让生命流入海洋之中。那么,为什么不让人物回归到人神共存时代的本真面目呢?如果没有做好传统文化功课,请发挥想象力,让人物脱离现实,成为一个虚拟人物,而不是现在让人一眼看破的现代“绿茶婊”形象。
椿、湫、鲲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仿佛是八点档台剧中的男女恋爱关系,不符合上古时期的背景。中国上古时期,人神共存,情感或许单纯、感人、美好,但不至于限于两男一女之间。只用三角恋的故事就想撑起一个上古生命观的写照,有些野心不足,画虎不成反类犬。
我们为什么讨厌玛丽苏爱情
从《大鱼海棠》上映以来,备受批评的是电影中男二无怨无悔地爱着女主的情节。有观众将电影剧情总结为绿茶婊的爱情故事或者玛丽苏的爱情。这其实是人们对绿茶婊、玛丽苏的反感。
玛丽苏故事,得益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曾在一段时间内大受欢迎,大众都推崇自我牺牲成就他人、集体或者都喜欢纯洁、善良、天真、美丽的女主。即使女主有很多喜欢者,那也是因为女主的魅力。人们相信会有很多人无怨无悔地爱着天真、善良的女主。
但是现在不同了。人们早已开始质疑那样的爱情,也早已开始反思女主的“天真善良”了。所以从玛丽苏衍生出一个词——绿茶婊。这表示,人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或许是出于对假的厌恶,人们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物形象也是非常厌恶。自此,反圣母、反玛丽苏、反绿茶成为网友们口中时常出现的词。
这是因为人们开始认识到爱情都是自私的,人也是自私的。在正常的情况,人不会放弃自己的幸福成全别人的爱情。如果真的是那样,就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之网中的一个节点,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变化,每一个为了生存、利益、幸福都会有自己的欲求。因此人人都会有一些自私。观众总是想看到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如果刻意地将自私隐去,让人物形象高于现实生活,就会引起反感。
在“爱情都是自私的”这句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的情况下,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作家、编剧还死死抓住玛丽苏爱情故事不放呢?
中国动漫最缺编剧
从《大鱼海棠》的玛丽苏爱情故事来看,中国动漫最缺的是编剧。不可否认的是,《大鱼海棠》成功地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且将国产动画的画面、配乐提高到一个可以与日本动画相媲美的水平。但是其编剧水平实在是欠佳。没有扎实的故事内容,不能成为一部优秀作品,也不能撑起复兴国产动画的使命。
编剧之于电影,好比作家之于文学,都是人为因素控制行业发展。如果整体从业者素质跟不上行业发展水平,那么就会阻碍其发展。
目前,编剧,对中国动漫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其成功与否,关系着中国动漫能否走向世界。因为,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其中备受争议就是剧情。剧情的主要承担者是编剧。因此,中国动漫的发展主要取决编剧的水平。
在国产动漫编剧功力不足的情况下,有些人借鉴好莱坞电影故事的套路,也有些人从日本动漫中汲取营养。好莱坞故事,在叙事学上有一些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是可以人为操纵,例如时间、高潮、转折……都有固定的模本。借鉴,会让编剧工作比较容易。但是也会带来问题。好莱坞故事都是基于美国文化而形成的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套路。将这些套路放入中国文化中,还是会有些文化隔阂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那些套路可以激起人们的情绪,但是也会让人有陌生感,从而想问一句:“难道我们中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可见,借鉴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在借鉴这条路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摇滚藏獒》都是成功的,但是它们的成功也让人们思考:我们自己编故事的能力在哪儿呢?
在中国,供动漫发展的故事题材有很多。我们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同时又迎来多元发展的时代。在横向与纵向的时间轴上,有很多故事题材可以成为剧情。但是,如何让这些题材成为一个有逻辑、有深度、感人的电影剧情,还需要更多有文化修养、视野开阔、逻辑严谨的编剧。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