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统计了100家企业的招聘信息,发现了高水平农业人才的6个真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统计了100家企业的招聘信息,发现了高水平农业人才的6个真相

农业要引才、用才、留才,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文|35斗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来支撑,农业人才的缺乏,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掣肘,农业领域的高、精、尖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田间地头上,只剩老人和妇女“留守”的现象屡见不鲜,“人才短板”在农业领域亟待补足、补强。

35斗统计了BOSS直聘中农业行业近一个月内最新发布的100个招聘岗位的信息,为诸君揭示目前农业的“人才需求”,并得到了以下发现:

1、农业领域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基层实用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尤为严重。

35斗统计的这100条招聘数据显示,有将近半数的企业招聘的是“农业技术员”这一职业,随着我国数字化农业的越来越完善,农技人才的短缺也在逐渐制约农业的发展,人才培训和培养相关事项的开展已迫在眉睫。

图:35斗统计的100家企业中所招聘的职位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2、农业从业者工资普遍偏低,农业从业者薪资待遇难留人。

100家企业中,薪资结构中位数在5-7K这一范围,尽管部分发达地区薪资水平会稍高一点,但综合当地消费水平来看,薪资待遇还是不如人意。且所统计的企业中,11家企业明确提出需要经常出差,对从业者的体力和精力也提出了一定考验。

3、经验为王,农业企业对从业人员几乎都有经验要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半数以上企业明确要求求职者具有从事农业行业一定年限的经验。从下表中能够明显看出,基层农业行业从业者对学历要求并不算很高,针对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求职者,部分企业甚至能够不对学历作出要求。

4、企业基层农业从业者的学历要求并不“苛刻”。

35斗统计的数据显示,对于技术人员的学历要求基本在本科及以下,除开相关的研究员等职位对学历要求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外,其余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并不算太高。

图:35斗所统计的100家企业中对学历水平作出的要求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5、山东、广东、河南等农业大省对人才数量需求比较大,地区、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

从农业农村人才汇聚到农业发展质量、效率的“双提升”,需要大量的人才前赴后继,才能真正推动一个行业前行。

图:35斗所统计的100家企业中招聘企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6、高端农业人才在下沉市场上分布不均。

招聘市场上,基本很少能见到对高、精、尖人才的招聘,一方面的原因是这类人才完成学业后大多进入科研院所及大型农业平台,或是有猎头专门招揽该类人才,基本很少看见在下沉市场上高端人才的流动。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开始成为许多创业人士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也逐渐留在了农业这片热土上。然而,农村人口空心化、农业高端人才缺失等现象一直是个极大的困扰,这也成为了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短板,农村要留人,农业发展要靠人,人才从哪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处理,我国农业发展仍有瓶颈。

农业要引才、用才、留才,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王玉斌:

在打通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方面的实用型农业科技人才相对来说比较欠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刚刚迈过60%,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率不高,众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亟需相关人才揭开科技创新成果的“神秘面纱”带入市场。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当政策和市场对接的时候,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新的市场环境,只能在历史舞台上得以快速“更迭”。因此,一支完备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和体系的建成尤为重要。

针对人才分布区域不均、行业不均的现象,王教授指出,需要以市场观念正确看待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客观需求和成长诉求,让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使得行业投入产出结构相对更加合理,让市场向生产一线倾斜。首先,政府需要采取适配机制,通过政策撬动、经济扶持,引导相关主体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承担起农业科技人才使用和培养责任;其次,从市场角度来讲,要充分尊重相关主体各类人才在薪资待遇、生活条件、成长空间等方面的合理诉求,真正营造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综合实力、使各类急需紧缺人才能够留得下用得上的“土壤”与环境。

王教授表示,目前农村“386199”(即妇女、儿童和老人居多)的劳动力分布结构现状,会导致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受到阻碍,严重拉低现代生产力和先进生产要素的产出水平。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动力志之源和组织载体,能够带动产业转型发展,真正实现把人才留在农业农村,让人才为三农献身。

“让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也是留人的关键,提高农业从业者这个群体人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通过机械化、信息手段等现代农业资源要素的导入降低从业者劳动强度,通过农村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来改善和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涉农院校是培养农业人才的“基地”,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许多农学专业本、专科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与此同时,产业实际发展又面临着实用型人才供给明显不足这一长期存在的矛盾,这与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度相关,职业型人才的紧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好在近年来,国家政策也在围绕这一现象破局,加大了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加强了职业教育中关于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度。并且农科院校也在加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培养学生时,让身处象牙塔中的他们通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等形式真正下到田间地头;对于相关高校教师团队,要从绩效考核角度着力,让他们不再纯粹搞创新,而是深入到一线中去解决实践问题,搭建“干中学”和“学中干”的氛围,对于从“院校新生”到“田间专家”这一重大转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对于当前的农业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支撑。

仲望咨询农业猎头负责人 Frank廖:

我国农业行业研发类人才紧缺,自主创新力度不够。企业在招揽农业科研类人才时,门槛设置会比较高,硕士学历是“敲门砖”。同时,科研人员个人的语言能力也是企业所看重的,较高的英文水平是人才的标配,不管是研发所需用到的参考文献或是参加的学术会议,不可避免的都需要应用到英文语言。除开上述两点硬性条件,人才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科研需要有耐心,一个项目的落地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沉淀。

候选人与企业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关系,一个合格的候选人也会考验企业对科研体系的规划,才会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跟企业的规划“捆绑”在一起。除此之外,农业从业者对平台的重视度也不可忽视,从行业本身来讲,农业行业资金链的回转周期较长,因此,资源式平台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大,大多数国企央企以及大型农业平台在这方面拥有一定优势。 人的选择是多元化的,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去判断“对”与“不对”,人才对自身职业规划的多元化,决定了其在行业里对平台的选择,或许是科研力量的雄厚和科研规划的“诱惑”,又或许是新技术的创新,但无论如何,他们都耕耘在农业这块土地上,为神州大地上农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鱼泳泳:农民培训、田园文创从业者

地域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不同。

基于内地地块小的现状,农业无法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老年人和儿童居多的人口结构也会限制人们对技术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的农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农业发展,针对上述人群,一方面需要为其提供小型农机服务,另一方面,相关的基本操作知识的培训也必不可少。因此,既能了解市场农产品需求又能“接地气”的培训师对内地地区来说极为重要。

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农业是某些家庭的主业,也是其唯一的收入来源,大多数农户能够掌握操作农机的方法。但是农业及其从业者,在某些时候仍然摆脱不了“看天吃饭”的现状,在市场和天气的影响下,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户收入都不稳定,从业者的生存也会受到挑战。这部分人群需要有金融、农机、市场信息以及对农资市场变动理解深刻的复合型知识人才进行引导。

从农户自身来说,一个农户就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对金融、农学、植保、土壤健康、市场销售等方面有整体的了解。我们需要真正从农户利益出发设计培训教材、帮助其躬身耕作的新农民,也需要拥有深厚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真正下沉到基层,为农户提供服务。

要实现“把人才留在农业”的愿景,一种方式是让人才成为专业的农民,另一种办法是让其成为第三方的社会化服务公司的一员。但社会化服务大多数只能立足于本乡本土,外来人“融入”度不够、归属感不强。因此,管理、运营、培训本地化的合作社,并让其为农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也是“留人”的一个手段。

农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

2022年01月25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辐射带动500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壮大,农业科研人才量质双升,“神农英才”等领军人才有效增加;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家超过2000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其中农村创业带头人100万人。

《规划》明确指出了我国需要培育和发展的人才类型,针对我国农业现状,急需涌现一批适应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改善目前的人才结构和布局,使得我国人才供给更加有效,为推动我国农业行稳致远发展贡献力量。

图: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与农业人才相关的政策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当前急需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不适配问题,其间,打破人才的各种例如地域、户籍、人事关系等的壁垒,才能实现人才大流通,实现自我造血。人才资源库的建立也能为解决当前问题出一份力,为人才构建一个适宜的生态系统,对于链接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有着重要意义。

从企业端来说,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型人才以及实用技术型人才备受青睐,一些领域人才断层问题明显,“人才抢夺战”对于企业突破前沿争尖端、抢占创新制高点,并在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具有决定性意义。

农业,作为一个需要长期耕耘的行业,需要用人单位与人才建好利益连接机制,做好远景目标规划,在充分尊重人才意愿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管理,激发人才内生动力,真正形成人才、企业与市场之间多赢、共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新时代的农业人,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强烈使命,相信未来中国农业在千万千万人才的同心合力下,定能实现农业的“弯道超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统计了100家企业的招聘信息,发现了高水平农业人才的6个真相

农业要引才、用才、留才,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文|35斗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来支撑,农业人才的缺乏,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掣肘,农业领域的高、精、尖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田间地头上,只剩老人和妇女“留守”的现象屡见不鲜,“人才短板”在农业领域亟待补足、补强。

35斗统计了BOSS直聘中农业行业近一个月内最新发布的100个招聘岗位的信息,为诸君揭示目前农业的“人才需求”,并得到了以下发现:

1、农业领域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基层实用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尤为严重。

35斗统计的这100条招聘数据显示,有将近半数的企业招聘的是“农业技术员”这一职业,随着我国数字化农业的越来越完善,农技人才的短缺也在逐渐制约农业的发展,人才培训和培养相关事项的开展已迫在眉睫。

图:35斗统计的100家企业中所招聘的职位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2、农业从业者工资普遍偏低,农业从业者薪资待遇难留人。

100家企业中,薪资结构中位数在5-7K这一范围,尽管部分发达地区薪资水平会稍高一点,但综合当地消费水平来看,薪资待遇还是不如人意。且所统计的企业中,11家企业明确提出需要经常出差,对从业者的体力和精力也提出了一定考验。

3、经验为王,农业企业对从业人员几乎都有经验要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半数以上企业明确要求求职者具有从事农业行业一定年限的经验。从下表中能够明显看出,基层农业行业从业者对学历要求并不算很高,针对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求职者,部分企业甚至能够不对学历作出要求。

4、企业基层农业从业者的学历要求并不“苛刻”。

35斗统计的数据显示,对于技术人员的学历要求基本在本科及以下,除开相关的研究员等职位对学历要求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外,其余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并不算太高。

图:35斗所统计的100家企业中对学历水平作出的要求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5、山东、广东、河南等农业大省对人才数量需求比较大,地区、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

从农业农村人才汇聚到农业发展质量、效率的“双提升”,需要大量的人才前赴后继,才能真正推动一个行业前行。

图:35斗所统计的100家企业中招聘企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6、高端农业人才在下沉市场上分布不均。

招聘市场上,基本很少能见到对高、精、尖人才的招聘,一方面的原因是这类人才完成学业后大多进入科研院所及大型农业平台,或是有猎头专门招揽该类人才,基本很少看见在下沉市场上高端人才的流动。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开始成为许多创业人士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也逐渐留在了农业这片热土上。然而,农村人口空心化、农业高端人才缺失等现象一直是个极大的困扰,这也成为了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短板,农村要留人,农业发展要靠人,人才从哪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处理,我国农业发展仍有瓶颈。

农业要引才、用才、留才,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王玉斌:

在打通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方面的实用型农业科技人才相对来说比较欠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刚刚迈过60%,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率不高,众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亟需相关人才揭开科技创新成果的“神秘面纱”带入市场。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当政策和市场对接的时候,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新的市场环境,只能在历史舞台上得以快速“更迭”。因此,一支完备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和体系的建成尤为重要。

针对人才分布区域不均、行业不均的现象,王教授指出,需要以市场观念正确看待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客观需求和成长诉求,让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使得行业投入产出结构相对更加合理,让市场向生产一线倾斜。首先,政府需要采取适配机制,通过政策撬动、经济扶持,引导相关主体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承担起农业科技人才使用和培养责任;其次,从市场角度来讲,要充分尊重相关主体各类人才在薪资待遇、生活条件、成长空间等方面的合理诉求,真正营造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综合实力、使各类急需紧缺人才能够留得下用得上的“土壤”与环境。

王教授表示,目前农村“386199”(即妇女、儿童和老人居多)的劳动力分布结构现状,会导致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受到阻碍,严重拉低现代生产力和先进生产要素的产出水平。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动力志之源和组织载体,能够带动产业转型发展,真正实现把人才留在农业农村,让人才为三农献身。

“让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也是留人的关键,提高农业从业者这个群体人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通过机械化、信息手段等现代农业资源要素的导入降低从业者劳动强度,通过农村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来改善和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涉农院校是培养农业人才的“基地”,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许多农学专业本、专科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与此同时,产业实际发展又面临着实用型人才供给明显不足这一长期存在的矛盾,这与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度相关,职业型人才的紧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好在近年来,国家政策也在围绕这一现象破局,加大了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加强了职业教育中关于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度。并且农科院校也在加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培养学生时,让身处象牙塔中的他们通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等形式真正下到田间地头;对于相关高校教师团队,要从绩效考核角度着力,让他们不再纯粹搞创新,而是深入到一线中去解决实践问题,搭建“干中学”和“学中干”的氛围,对于从“院校新生”到“田间专家”这一重大转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对于当前的农业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支撑。

仲望咨询农业猎头负责人 Frank廖:

我国农业行业研发类人才紧缺,自主创新力度不够。企业在招揽农业科研类人才时,门槛设置会比较高,硕士学历是“敲门砖”。同时,科研人员个人的语言能力也是企业所看重的,较高的英文水平是人才的标配,不管是研发所需用到的参考文献或是参加的学术会议,不可避免的都需要应用到英文语言。除开上述两点硬性条件,人才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科研需要有耐心,一个项目的落地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沉淀。

候选人与企业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关系,一个合格的候选人也会考验企业对科研体系的规划,才会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跟企业的规划“捆绑”在一起。除此之外,农业从业者对平台的重视度也不可忽视,从行业本身来讲,农业行业资金链的回转周期较长,因此,资源式平台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大,大多数国企央企以及大型农业平台在这方面拥有一定优势。 人的选择是多元化的,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去判断“对”与“不对”,人才对自身职业规划的多元化,决定了其在行业里对平台的选择,或许是科研力量的雄厚和科研规划的“诱惑”,又或许是新技术的创新,但无论如何,他们都耕耘在农业这块土地上,为神州大地上农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鱼泳泳:农民培训、田园文创从业者

地域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不同。

基于内地地块小的现状,农业无法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老年人和儿童居多的人口结构也会限制人们对技术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的农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农业发展,针对上述人群,一方面需要为其提供小型农机服务,另一方面,相关的基本操作知识的培训也必不可少。因此,既能了解市场农产品需求又能“接地气”的培训师对内地地区来说极为重要。

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农业是某些家庭的主业,也是其唯一的收入来源,大多数农户能够掌握操作农机的方法。但是农业及其从业者,在某些时候仍然摆脱不了“看天吃饭”的现状,在市场和天气的影响下,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户收入都不稳定,从业者的生存也会受到挑战。这部分人群需要有金融、农机、市场信息以及对农资市场变动理解深刻的复合型知识人才进行引导。

从农户自身来说,一个农户就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对金融、农学、植保、土壤健康、市场销售等方面有整体的了解。我们需要真正从农户利益出发设计培训教材、帮助其躬身耕作的新农民,也需要拥有深厚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真正下沉到基层,为农户提供服务。

要实现“把人才留在农业”的愿景,一种方式是让人才成为专业的农民,另一种办法是让其成为第三方的社会化服务公司的一员。但社会化服务大多数只能立足于本乡本土,外来人“融入”度不够、归属感不强。因此,管理、运营、培训本地化的合作社,并让其为农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也是“留人”的一个手段。

农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

2022年01月25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辐射带动500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壮大,农业科研人才量质双升,“神农英才”等领军人才有效增加;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家超过2000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其中农村创业带头人100万人。

《规划》明确指出了我国需要培育和发展的人才类型,针对我国农业现状,急需涌现一批适应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改善目前的人才结构和布局,使得我国人才供给更加有效,为推动我国农业行稳致远发展贡献力量。

图: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与农业人才相关的政策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当前急需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不适配问题,其间,打破人才的各种例如地域、户籍、人事关系等的壁垒,才能实现人才大流通,实现自我造血。人才资源库的建立也能为解决当前问题出一份力,为人才构建一个适宜的生态系统,对于链接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有着重要意义。

从企业端来说,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型人才以及实用技术型人才备受青睐,一些领域人才断层问题明显,“人才抢夺战”对于企业突破前沿争尖端、抢占创新制高点,并在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具有决定性意义。

农业,作为一个需要长期耕耘的行业,需要用人单位与人才建好利益连接机制,做好远景目标规划,在充分尊重人才意愿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管理,激发人才内生动力,真正形成人才、企业与市场之间多赢、共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新时代的农业人,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强烈使命,相信未来中国农业在千万千万人才的同心合力下,定能实现农业的“弯道超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