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成立暨学术座谈会在省社科院举行。
来自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和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省内知名研究机构的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成立大会上,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学术顾问、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杜受祜在致辞中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四川人口和经济最密集的地带,恰好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怎样协调好这些地方的发展,都应该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生态文明乃国之大者,是民族生存之机,人类发展之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川大学派创始人之一邓玲在致辞中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应运而生,必将为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将如何发力?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高中伟提出,一是自觉担负历史使命,二是沉心开展基础研究,三是专注服务四川发展,四是建立开放合作平台。
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李晓燕研究员介绍了生态文明研究所相关情况。研究所现有成员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特长,长期从事资源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大气治理、低碳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前期研究成果已形成一定的方向和特色。研究所将秉持对内“集思广益、集中攻关”、对外“开门办所、博采众长”的思维和方式,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和对外交流合作。
据了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1名。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
在随后召开的学术座谈会,著名学者杜受祜、邓玲、任平、杨翠柏、刘刚、王恒、冯秋红、刘金石、廖茂林、蔡鹏、刘世宾等围绕生态文明研究所未来的学科建设、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以及双碳目标下四川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公园建设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