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营收净利双降、“失宠”的华大基因下一步棋要怎么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营收净利双降、“失宠”的华大基因下一步棋要怎么走?

风口过后,还是只有扎实做好自己的研发,才有可能把握住未来。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同是涉足新冠检测业务的企业,九安医疗就业绩大增、股价飙涨。可作为领域龙头,华大基因的表现却正好相反。近日,体外诊断(IVD)龙头华大基因披露了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

华大基因(300676.SZ)2021年实现营收67.66亿元,同比下降19.42%;净利润为14.62亿元,同比下降30.08%。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来营收和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趋势,并且延续到了今年。

2022年一季度,华大基因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下降8.52%,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滑37.06%。

对于业绩下滑,华大基因表示,主要是因新冠业务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新冠核酸试剂盒检测单价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防疫策略的变化,公司主动战略性调整新冠相关产品结构与供应链策略,基于新冠相关的利润较2020年较高基数相比有所下降。

在资本市场方面,华大基因股价持续走低。股价自2021年1月高点179.65元/股一路下行,截至4月29日收盘价,市值已蒸发超六成,报62.96元/股。

主要核酸业务大降

华大基因是国内领先的精准医疗服务运营商,核心业务基本涵盖了当前精准医学的主要应用。主要产品及业务为: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等五大板块。

华大基因在年报中表示,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包括新冠病毒检测系列。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中包含“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主要在机场为出入境人员提供检测服务。

《每日财报》关注到,在2020年疫情第一时间,华大基因推出多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同时还在全球多地区推出了“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截至2020年年底,华大基因的新冠检测产品覆盖了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核酸检测服务营收达51.42亿元,一举成为了第一大收入来源。

但也真可谓“得之疫情,也失之疫情”。由于疫情检查的技术门槛不高,所以2021年此项业绩大降。数据显示,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去年收入同比爆减39.2%至33.82亿元,其营收占比也由2020年的66.24%降至2021年的49.99%。

不言而喻,此业务收入萎缩就是造成该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的关键原因。

另外,2021年华大基因其他三大产品“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和“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1.92亿元、3.79亿元和6.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8.12%、2.5%,分别占总营收的17.62%、5.61%、9.48%。

分地域来看,2021年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实现营业收入28.85亿元,同比微增3.08%。海外市场整体营业收入规模为38.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5.9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30%,变化显著。

销售费用长期“领先研发”

《每日财报》还发现,2021年华大基因的“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两大业务的毛利率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4.19%和1.13%。

事实上,在疫情之前华大基因的毛利率就不是非常理想。虽然,公司55%上下的毛利率相比很多行业,已经很高,但在基因检测行业却并不靠前。

由此,华大基因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就变得格外引人关注。数据显示,在公司营业收入下滑近20%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却不降反升,2021年华大基因销售费用12.38亿元,同比上涨了14.82%。同时,研发费用比2020年有所下降。

与很多标榜研发型医药企业10%以上的研发占比不同,2018年至2020年,华大基因研发费用分别为2.61亿元、3.17亿元和6.2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5.14亿元、6.19亿元和10.78亿元。可见,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落后于公司的发展,其明显更侧重销售。

客观地说,华大基因号称医疗服务领域的高科技公司,最终凭借的依然是营销与渠道优势抢占市场。这也意味着,华大基因虽然能一时占据市场先机,但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之后,便会失去产品竞争优势,很可能被后来者赶上。

资本市场观点有分歧

回忆2017年,华大基因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曾连续收获18个涨停,创下千亿市值神话,一度被视为“基因界的独角兽”。但此后一路下跌,2018年跌幅超过80%。这种颓势一直持续到2019年年底。

目前,华大基因似乎又遇到了几年前的情况,股价大幅下挫,业绩前景遭遇质疑。但回看上市以来的起起伏伏,对于一家想要在基因行业深耕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大环境其实很难改变,只有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研发,才有可能把握住未来的机会。

估值方面,华大基因的动态PE在20倍左右。市场观点上,据此前报道,万家基金的黄兴亮对华大基因比较看好,其管理的多只产品中均配置了华大基因。黄兴亮也是一位投资界老将,有着“长牛股猎手”之称,长期聚焦高能科技赛道。

但是,市场中也有机构对华大基因的态度有所保留,比如高瓴资本。去年一季度末,高瓴旗下二级投资平台礼仁投资进驻华大基因,但伴随着股价下跌,高瓴资本的持股量从422万股减至404万股,截至去年三季度保持不变。

总体来说,华大基因作为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的标杆之一,其全产业链的布局和长期投入,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可以具备优势。但也要注意到,由于主营业务的技术壁垒仍不够高,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华大基因

2.9k
  • 华大基因(300676.SZ):控股股东华大控股拟减持831.64万股
  • 减持速报 | 杭州银行(600926.SH)再遭中国人寿减持,华大基因(300676.SZ)大股东拟减持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营收净利双降、“失宠”的华大基因下一步棋要怎么走?

风口过后,还是只有扎实做好自己的研发,才有可能把握住未来。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同是涉足新冠检测业务的企业,九安医疗就业绩大增、股价飙涨。可作为领域龙头,华大基因的表现却正好相反。近日,体外诊断(IVD)龙头华大基因披露了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

华大基因(300676.SZ)2021年实现营收67.66亿元,同比下降19.42%;净利润为14.62亿元,同比下降30.08%。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来营收和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趋势,并且延续到了今年。

2022年一季度,华大基因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下降8.52%,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滑37.06%。

对于业绩下滑,华大基因表示,主要是因新冠业务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新冠核酸试剂盒检测单价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防疫策略的变化,公司主动战略性调整新冠相关产品结构与供应链策略,基于新冠相关的利润较2020年较高基数相比有所下降。

在资本市场方面,华大基因股价持续走低。股价自2021年1月高点179.65元/股一路下行,截至4月29日收盘价,市值已蒸发超六成,报62.96元/股。

主要核酸业务大降

华大基因是国内领先的精准医疗服务运营商,核心业务基本涵盖了当前精准医学的主要应用。主要产品及业务为: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等五大板块。

华大基因在年报中表示,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包括新冠病毒检测系列。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中包含“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主要在机场为出入境人员提供检测服务。

《每日财报》关注到,在2020年疫情第一时间,华大基因推出多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同时还在全球多地区推出了“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截至2020年年底,华大基因的新冠检测产品覆盖了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核酸检测服务营收达51.42亿元,一举成为了第一大收入来源。

但也真可谓“得之疫情,也失之疫情”。由于疫情检查的技术门槛不高,所以2021年此项业绩大降。数据显示,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去年收入同比爆减39.2%至33.82亿元,其营收占比也由2020年的66.24%降至2021年的49.99%。

不言而喻,此业务收入萎缩就是造成该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的关键原因。

另外,2021年华大基因其他三大产品“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类服务”和“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1.92亿元、3.79亿元和6.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8.12%、2.5%,分别占总营收的17.62%、5.61%、9.48%。

分地域来看,2021年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实现营业收入28.85亿元,同比微增3.08%。海外市场整体营业收入规模为38.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5.9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30%,变化显著。

销售费用长期“领先研发”

《每日财报》还发现,2021年华大基因的“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两大业务的毛利率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4.19%和1.13%。

事实上,在疫情之前华大基因的毛利率就不是非常理想。虽然,公司55%上下的毛利率相比很多行业,已经很高,但在基因检测行业却并不靠前。

由此,华大基因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就变得格外引人关注。数据显示,在公司营业收入下滑近20%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却不降反升,2021年华大基因销售费用12.38亿元,同比上涨了14.82%。同时,研发费用比2020年有所下降。

与很多标榜研发型医药企业10%以上的研发占比不同,2018年至2020年,华大基因研发费用分别为2.61亿元、3.17亿元和6.2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5.14亿元、6.19亿元和10.78亿元。可见,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落后于公司的发展,其明显更侧重销售。

客观地说,华大基因号称医疗服务领域的高科技公司,最终凭借的依然是营销与渠道优势抢占市场。这也意味着,华大基因虽然能一时占据市场先机,但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之后,便会失去产品竞争优势,很可能被后来者赶上。

资本市场观点有分歧

回忆2017年,华大基因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曾连续收获18个涨停,创下千亿市值神话,一度被视为“基因界的独角兽”。但此后一路下跌,2018年跌幅超过80%。这种颓势一直持续到2019年年底。

目前,华大基因似乎又遇到了几年前的情况,股价大幅下挫,业绩前景遭遇质疑。但回看上市以来的起起伏伏,对于一家想要在基因行业深耕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大环境其实很难改变,只有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研发,才有可能把握住未来的机会。

估值方面,华大基因的动态PE在20倍左右。市场观点上,据此前报道,万家基金的黄兴亮对华大基因比较看好,其管理的多只产品中均配置了华大基因。黄兴亮也是一位投资界老将,有着“长牛股猎手”之称,长期聚焦高能科技赛道。

但是,市场中也有机构对华大基因的态度有所保留,比如高瓴资本。去年一季度末,高瓴旗下二级投资平台礼仁投资进驻华大基因,但伴随着股价下跌,高瓴资本的持股量从422万股减至404万股,截至去年三季度保持不变。

总体来说,华大基因作为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的标杆之一,其全产业链的布局和长期投入,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可以具备优势。但也要注意到,由于主营业务的技术壁垒仍不够高,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