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看待一线城市年轻人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购买婚房的现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看待一线城市年轻人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购买婚房的现象?

如何看待一线城市年轻人为了结婚而买房,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的现象?味精毁了中国的美食吗?为什么内地获奖的电影都是《一个勺子》《Hello! 树先生》《斗牛》《钢的琴》《白日焰火》这种的?

1、如何看待一线城市年轻人为了结婚而买房,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的现象?

对于很多离家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想要在这个新的城市立足扎根,两个家庭集全家之力买一套婚房的情况相当普遍。尽管很多人并不是自己想要“啃老”,可高昂的房价的确让人心有余力不足。对于这样的现象,看看知友们怎么说:

 

CalistaWang

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单向的。——父母为什么要把孩子的成家立业买房看成是己任?为什么很多父母最大的快乐就是看见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孩子,而不是花自己的积蓄吃香的喝辣的到处旅游?

这些父母在花光毕生积蓄的同时,不也实现了他们毕生的人生理想?

在这样的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根本是彼此合作的。

唯一要讨论的和疯狂的是:房价怎么搞到了需要人们花掉毕生积蓄才买得起的地步?应不应当这样?

昂扬

尽一家之力

让你择一城终老

让你携一人白首

kun yu

我觉得问题很简单。

你说房子是最好的投资品,你说是为了防止父母一生的积蓄缩水。

那你写他们的名字啊!

你说你们夫妻也还贷,那好啊,你父母她父母出首付,你们还贷,名字都写上啊!

或者你说你问父母借的,你给利息啊,给的别比存银行低啊!

如果你拿了,买了,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没有任何提高,你把钱给他们,没有任何增加,依旧是贬值了,房产还没有他们的名字。

那你那么多废话说了白说的么?

拿父母钱买房,那是你欠的,不是父母欠你的。

说真的为啥知乎上那么多结婚买房写名字的问题啊?为啥婚姻法关于房产的会变成热点啊?

你说家长欺人太甚,我还说很多拿钱买房根本没想到还的小夫妻欺人太甚呢。

于James

说说我自己吧,一家三口在上海,都没有上海户口,娃两岁,刚买房。幼儿园和小学的入学原则是本地户口优先,有剩余额度的情况下,外地户口小孩三证齐全者优先,三证:房产证,居住证,居住证积分合格单。你以为我愿意买?

唐老湿

买房又不是要一步到位买个100多平的市中心低端.

60平不行就买40平的, 市区买不起还有郊区

难的就是一步到位, 从无到有, 和到时候再置换的难度是两个.

年轻时不多吃苦, 30岁就吃的下苦了?

查看知乎讨论

 

2、味精毁了中国的美食吗?

味精不是有害品,鸡精不是鸡,蘑菇精也不是什么“纯天然”的东西,这样的“常识”在不少人尤其是长辈心中并不存在。你身边一些自诩“健康”“养生”的长辈是不是也抗拒味精很久了呢?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因果

并不是

味精作为一种调味料并没有好坏之说,所谓的味精毁美食指的是滥用味精。

在这里把味精换成任何一种调味料都成立,不管是油盐酱醋在调味中所追求的都是恰到好处,量少则味寡过犹不及,味精也一样。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没有坏的调味料,只有差的厨子

Cindy Lin

根据我模糊的童年记忆,味精被黑应该是一场调味料届的营销胜利。和含硅油的护发产品一样。

以前味精就是一种正常的调味料,和盐糖胡椒一样,需要的菜肴里放一小勺。电视里也有正常的广告。后来出现了鸡精,鸡精的广告就冲着味精来的,说味精做饭口干。再后来就是鸡汁鲍鱼汁,说鸡精不够“天然”,blablabla。

调味品一代一代浪淘沙,但是味精的负面形象却是改变不了了。

吴小叶

我倒是觉得辣椒毁了中国美食。我那个河南朋友做什么菜都要加辣。我做个豆子,他瞄一眼,“没味!”;我做个炒菜,他瞄一眼,“没味!”;我做个龙虾,他瞄一眼,“没味!”⋯⋯你妹啊!豆子不就应该是豆子味吗!青菜不就应该是青菜味吗!龙虾不就应该是龙虾味吗!这个也要放辣,那个也要放辣,买了一大堆这个麻辣粉,那个香辣粉,五香粉⋯⋯特么的做什么菜都是一个味!!!

之前我去一家陕北特色菜馆,居然主推麻辣龙虾,说是传统特色菜,你特么逗我吧!我点了个特辣烤翅,服务员给了我一瓶水,结果我连吃五串都觉得一般般。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加辣味才能卖的出去,就随便弄了个辣味。

现在很多人盐多油多加点辣就是好菜,完全不管吃的是什么食材,真的是有病。餐厅也惯着,什么来钱做什么。辣椒是无辜的,但是我看着就不爽!

利益相关:特别能吃辣的吃货

陈元春

很大程度上,味精确实损害了中国美食在世界上,确切说是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

中国人在海外开餐馆的很多,但走高端的极少,大部分都在中低端甚至最低端拼搏,跟麦当劳竞争。但中国菜的套路从本质上讲是私人定制的,所以必须走高端。跟工业化流水线的竞争,就必须设法走捷径,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绝大多数中餐馆的秘诀是,用料上,油盐炒味精;工艺上,大火蒸,炸,勾厚芡。8块钱的午餐,又要好吃,又要有利润,只能这样。

这样,就给中餐带来了油大,盐大,味精大的恶名。这不是真正的中餐,但却是西方人眼里的中餐。

查看知乎讨论

 

3、为什么内地获奖的电影都是《一个勺子》《Hello! 树先生》《斗牛》《钢的琴》《白日焰火》这种的?

问题补充:或者说为什么设定都是这么的穷、困、落后甚至荒诞的呢?是不是我们真的生活条件都是这么差的吗?

在《白日焰火》里,男主角酒后颓丧地倒在雪天路边,摩托车还被别人骑走的这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国产电影不乏在各大电影节收揽奖项的佳作,但这些作品,并不是我们日常喜欢看的热闹“大片”,往往都是列举的这样,不那么美好的,残酷而真实的底层生活。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欲三更

简而言之,中国人对贫穷和苦难的理解远超过对富裕和幸福的理解。

中国那些拍城市现代富裕生活的电影,在西方观众和影评人看来,不过都是多少年前玩剩下的陈词滥调而已。

况且,你拍的也没多现代没多富裕啊,人均 gdp 8000 美金的穷国能拍出真正的纸醉金迷,才有鬼了。

悬客

对。

去中西部看看。去农村看看。去960万里的800万看看。去14亿里的9亿看看。

我某亲戚一年的收入,比不上我某朋友一星期的饭钱。

这本来就是中国。

本大侠

看过一篇采访,戛纳的选片人说:

"拍了西方人拍不了的东西。"

就比如说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聂隐娘这种电影,就是十代西方电影人都拍不出。

你给世界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电影,自然而然会得奖。

但如果你冲着拿奖去拍片,你的电影就low了。

Zhang Kevin

这些片子为什么得奖?

因为让人感动。

为什么让人感动?

因为真实。

因为有了太多的「不真实」,才显出真实的可贵。

吴震

写高楼大厦是一种写,写乡下大山也是一种写。优秀的艺术作品拍成这样不是来媚俗的。而是这个世界原本就是这样。

这些题材真实存在。拍出来是因为无法回避。题主这种也算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掩耳盗铃吧。

查看知乎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看待一线城市年轻人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购买婚房的现象?

如何看待一线城市年轻人为了结婚而买房,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的现象?味精毁了中国的美食吗?为什么内地获奖的电影都是《一个勺子》《Hello! 树先生》《斗牛》《钢的琴》《白日焰火》这种的?

1、如何看待一线城市年轻人为了结婚而买房,耗尽双方父母一生积蓄的现象?

对于很多离家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想要在这个新的城市立足扎根,两个家庭集全家之力买一套婚房的情况相当普遍。尽管很多人并不是自己想要“啃老”,可高昂的房价的确让人心有余力不足。对于这样的现象,看看知友们怎么说:

 

CalistaWang

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单向的。——父母为什么要把孩子的成家立业买房看成是己任?为什么很多父母最大的快乐就是看见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孩子,而不是花自己的积蓄吃香的喝辣的到处旅游?

这些父母在花光毕生积蓄的同时,不也实现了他们毕生的人生理想?

在这样的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根本是彼此合作的。

唯一要讨论的和疯狂的是:房价怎么搞到了需要人们花掉毕生积蓄才买得起的地步?应不应当这样?

昂扬

尽一家之力

让你择一城终老

让你携一人白首

kun yu

我觉得问题很简单。

你说房子是最好的投资品,你说是为了防止父母一生的积蓄缩水。

那你写他们的名字啊!

你说你们夫妻也还贷,那好啊,你父母她父母出首付,你们还贷,名字都写上啊!

或者你说你问父母借的,你给利息啊,给的别比存银行低啊!

如果你拿了,买了,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没有任何提高,你把钱给他们,没有任何增加,依旧是贬值了,房产还没有他们的名字。

那你那么多废话说了白说的么?

拿父母钱买房,那是你欠的,不是父母欠你的。

说真的为啥知乎上那么多结婚买房写名字的问题啊?为啥婚姻法关于房产的会变成热点啊?

你说家长欺人太甚,我还说很多拿钱买房根本没想到还的小夫妻欺人太甚呢。

于James

说说我自己吧,一家三口在上海,都没有上海户口,娃两岁,刚买房。幼儿园和小学的入学原则是本地户口优先,有剩余额度的情况下,外地户口小孩三证齐全者优先,三证:房产证,居住证,居住证积分合格单。你以为我愿意买?

唐老湿

买房又不是要一步到位买个100多平的市中心低端.

60平不行就买40平的, 市区买不起还有郊区

难的就是一步到位, 从无到有, 和到时候再置换的难度是两个.

年轻时不多吃苦, 30岁就吃的下苦了?

查看知乎讨论

 

2、味精毁了中国的美食吗?

味精不是有害品,鸡精不是鸡,蘑菇精也不是什么“纯天然”的东西,这样的“常识”在不少人尤其是长辈心中并不存在。你身边一些自诩“健康”“养生”的长辈是不是也抗拒味精很久了呢?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因果

并不是

味精作为一种调味料并没有好坏之说,所谓的味精毁美食指的是滥用味精。

在这里把味精换成任何一种调味料都成立,不管是油盐酱醋在调味中所追求的都是恰到好处,量少则味寡过犹不及,味精也一样。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没有坏的调味料,只有差的厨子

Cindy Lin

根据我模糊的童年记忆,味精被黑应该是一场调味料届的营销胜利。和含硅油的护发产品一样。

以前味精就是一种正常的调味料,和盐糖胡椒一样,需要的菜肴里放一小勺。电视里也有正常的广告。后来出现了鸡精,鸡精的广告就冲着味精来的,说味精做饭口干。再后来就是鸡汁鲍鱼汁,说鸡精不够“天然”,blablabla。

调味品一代一代浪淘沙,但是味精的负面形象却是改变不了了。

吴小叶

我倒是觉得辣椒毁了中国美食。我那个河南朋友做什么菜都要加辣。我做个豆子,他瞄一眼,“没味!”;我做个炒菜,他瞄一眼,“没味!”;我做个龙虾,他瞄一眼,“没味!”⋯⋯你妹啊!豆子不就应该是豆子味吗!青菜不就应该是青菜味吗!龙虾不就应该是龙虾味吗!这个也要放辣,那个也要放辣,买了一大堆这个麻辣粉,那个香辣粉,五香粉⋯⋯特么的做什么菜都是一个味!!!

之前我去一家陕北特色菜馆,居然主推麻辣龙虾,说是传统特色菜,你特么逗我吧!我点了个特辣烤翅,服务员给了我一瓶水,结果我连吃五串都觉得一般般。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加辣味才能卖的出去,就随便弄了个辣味。

现在很多人盐多油多加点辣就是好菜,完全不管吃的是什么食材,真的是有病。餐厅也惯着,什么来钱做什么。辣椒是无辜的,但是我看着就不爽!

利益相关:特别能吃辣的吃货

陈元春

很大程度上,味精确实损害了中国美食在世界上,确切说是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

中国人在海外开餐馆的很多,但走高端的极少,大部分都在中低端甚至最低端拼搏,跟麦当劳竞争。但中国菜的套路从本质上讲是私人定制的,所以必须走高端。跟工业化流水线的竞争,就必须设法走捷径,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绝大多数中餐馆的秘诀是,用料上,油盐炒味精;工艺上,大火蒸,炸,勾厚芡。8块钱的午餐,又要好吃,又要有利润,只能这样。

这样,就给中餐带来了油大,盐大,味精大的恶名。这不是真正的中餐,但却是西方人眼里的中餐。

查看知乎讨论

 

3、为什么内地获奖的电影都是《一个勺子》《Hello! 树先生》《斗牛》《钢的琴》《白日焰火》这种的?

问题补充:或者说为什么设定都是这么的穷、困、落后甚至荒诞的呢?是不是我们真的生活条件都是这么差的吗?

在《白日焰火》里,男主角酒后颓丧地倒在雪天路边,摩托车还被别人骑走的这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国产电影不乏在各大电影节收揽奖项的佳作,但这些作品,并不是我们日常喜欢看的热闹“大片”,往往都是列举的这样,不那么美好的,残酷而真实的底层生活。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欲三更

简而言之,中国人对贫穷和苦难的理解远超过对富裕和幸福的理解。

中国那些拍城市现代富裕生活的电影,在西方观众和影评人看来,不过都是多少年前玩剩下的陈词滥调而已。

况且,你拍的也没多现代没多富裕啊,人均 gdp 8000 美金的穷国能拍出真正的纸醉金迷,才有鬼了。

悬客

对。

去中西部看看。去农村看看。去960万里的800万看看。去14亿里的9亿看看。

我某亲戚一年的收入,比不上我某朋友一星期的饭钱。

这本来就是中国。

本大侠

看过一篇采访,戛纳的选片人说:

"拍了西方人拍不了的东西。"

就比如说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聂隐娘这种电影,就是十代西方电影人都拍不出。

你给世界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电影,自然而然会得奖。

但如果你冲着拿奖去拍片,你的电影就low了。

Zhang Kevin

这些片子为什么得奖?

因为让人感动。

为什么让人感动?

因为真实。

因为有了太多的「不真实」,才显出真实的可贵。

吴震

写高楼大厦是一种写,写乡下大山也是一种写。优秀的艺术作品拍成这样不是来媚俗的。而是这个世界原本就是这样。

这些题材真实存在。拍出来是因为无法回避。题主这种也算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掩耳盗铃吧。

查看知乎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