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都不爱看电视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都不爱看电视了?

如何挽留选择“无电视设计”的年轻人,是电视行业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图片来源:Pexels-Karolina Grabowska

文|灵猫财经

地铁上人们拿着手机追剧刷视频,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用平板电脑看直播或电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移动设备收看视频,正儿八经的坐在电视机前追剧看电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件颇有“仪式感”的家庭活动。

最近有位同事谈起家里的装修计划时表示,打算在客厅装修上摒弃传统的设计方式,选择当下时髦的“无电视”设计方案。

随着手机和电脑成为现代人获得外接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机这个曾在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被称为家庭“四大件”的时代宠儿,如今似乎已经从“必需品”的地位沦为了可有可无。

1月18日,家电调研机构奥维云网发布年度报告,2021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3835万台,同比下降13.8%。而且《2021年中国年轻人居家生活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搬家时最倾向优先丢弃的TOP10家电中,电视机排名第一,占比高达25%。

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惑,为何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看电视了?

内容的迁徙

电视机卖得不好,原因或许和电视机无关。

电视本身只是一个硬件,而用户的需求要由“硬件+内容”才能满足,这种情况下电视机的销量或许不止与电视有关,电视内容的质量与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视机的销量。

曾经中央卫视和各大地方卫视,是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放松娱乐的重要支柱。或许还有人记得,父亲常看的是CCTV-5体育频道,妈妈们爱看的是CCTV-8是电视剧频道,孩子们爱看的是CCTV-6电影频道、CCTV-10科教频道和CCTV-14少儿频道。而且每到晚上7点钟,无论你怎么换台都逃不过新闻联播的“围剿”。

那时的人们娱乐内容有限,电视机就像一个小魔盒,让我们了解到了大千世界的广阔无边,人们会因为定时放送的节目而准时坐到电视机前,每到过年家人们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更是不变的铁律。

时代变迁,网络的出现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动画片和电视剧不再是错过就要等重播的无奈,现在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各种移动设备播放,但是大家好像又对什么节目都不太感兴趣了。

据央视网报道,《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海内外跨媒体受众中,电视端收看为5.38亿人,移动端收看为7.58亿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移动端收看春晚,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习惯已经不再常见,正儿八经的坐在电视机前成了一个颇有“仪式感”的事情。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电视做错了什么,而是信息内容发生了从电视向移动设备的迁徙。

现在问起人们都在哪里观看视频节目多半是“爱优腾芒”,使用的也都是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大家的追剧场景从每晚八点半的客厅,变成了上下班的地铁和午晚餐的餐厅。

在家庭支出清单上,每年一次的有线电视费用,变成了各大视频网站的会员充值记录;电视机旁摆放的不再是每家每户都一样的“机顶盒”,而是造型小巧的各种“电视盒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手机和平板追剧观影,电视成为了客厅的摆设,以及打工人租房的非必要家电选项。

如果你问起“为什么有电视机也会成为摆设,难道不能投屏到电视上看吗?”那说明你或许压根没试过投屏功能,投屏并没有成为电视机与移动设备沟通的桥梁,反而让人们更加意识到了电视与移动设备在内容上的撕裂。

设备的撕裂

投屏不是电视的“救世主”,而是把电视当做“大屏劳动力”使用的小布尔乔亚。

如果你尝试将某部电影,从手机端的“爱优腾芒”客户端投屏到电视观看,你会发现投屏只提供了低画质选项,如果想获得高清画质则需要在电视端,另外下载对应的客户端才能实现。

但是在电视上下载了客户端之后你又会发现,原本只需要手机端app会员就能观看的内容,如果想在电视上观看,竟然又需要充值电视端会员,设备A和设备B的会员权益并不相通,就像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踩中下一个互联网游戏的陷阱。

视频app会员电视端和手机端要分开收费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不是共用一套系统,就像固定电话和手机,二者的花费并不通用。

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电视端会员必须按照广电总局《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广办发网字[2011]181号)要求,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只能接入到总局批准设立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上。

但就像固话最终和手机以及宽带形成收费套餐一样,机智的视频平台为了帮助用户避免繁琐的开通步骤,推出了“移动设备+TV”都能享受特权的VVIP,只不过收费更贵一些。

如爱奇艺在“黄金VIP会员”基础上推出的“星钻VIP会员”,黄金会员只能在手机、平板及电脑端使用,但收费更贵的星钻会员在前者的基础上也支持电视端享受会员权益,看似是打通了移动端与电视端的会员权益,实际上玩的是捆绑销售的套路。

投屏的存在并没有帮助电视机重返“一家之主”的地位,反而愈发让人意识到了移动设备的方便。其实“爱优腾芒”打起电视用户的主意还能够理解,毕竟电视是剧集和综艺的老家,但为了吸引更多用户,抖音、快手和虎牙这些“异乡人”也通过直播投屏切入了电视用户这块大屏蛋糕。

如今短视频和直播的流量也从增量时期进入存量阶段,陷入增长困境中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便打起了电视用户的主意,直播平台虎牙推出TV版应用“云视听虎电竞”,抖音和快手也在移动端直播界面增加了投屏功能。

与移动端的小屏幕相比,电视端的大屏能够给用户带来较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以用户体验导向思维来看,如果能够在固定场景实现无缝连接的话,大屏的使用体验明显优于小屏,这也是直播平台布局电视端应用的原因。

但笔者在实际体验后发现,相比较在手机和平板上观看,总觉得投屏到电视端的直播观看体验少了点什么味道,原因直到主播在请求粉丝给他刷点免费的小礼物时才焕然大悟,虽然确实在大屏幕观看直播视觉体验更佳,但缺少了礼物打赏和弹幕的直播还能被成为直播吗?

在这一刻用户或许能够明白,移动端和电视端的区别并不只是屏幕的大小,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使用体验,这种内容观看体验的撕裂感让人暂时无法重返电视机的怀抱。

技术的窘境

除了内容的体验不佳导致电视失宠外,硬件技术更迭的缓慢也是导致电视逐渐失宠的重要原因。

与芯片的更迭换代相比,电视机技术的迭代速度几乎是停滞不前的。价位相同的情况下,三年前的芯片放在今天或许性能就已经落后许多,但三年前的电视放在今天,清晰度依然不会落后很多,与今天相同档位的电视机相比,现在的产品之所以比三年前的产品使用体验更佳多半是芯片的功劳。

追溯电视机技术历史会发现,具有颠覆性意义的革命技术更迭其实寥寥无几,可以简单总结为“CRT→背投→PDP→LCD→OLED”。

CRT时代,在这一阶段电视机从黑白步入了彩电时代。产品优点是亮度高、对比度好、色彩鲜明,缺点则是机身笨重,很难薄型和轻量化,并且技术限制了屏幕尺寸无法做大。

背投时代,背后投影的电视机,是一种假借投影和反射原理,将屏幕和投影系统置于一体的电视显像系统。优点是尺寸可以轻松做到43英寸以上的大屏,背投电视的出现弥补了CRT时代电视尺寸大小的问题,但由于机身厚重、重量大、寿命短等原因,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也落下了时代帷幕。

然后就到了普遍意义上的现代电视机技术,等离子电视,也被称为PDP电视,几乎在同一阶段诞生的还有LCD电视,LCD电视技术也就是当下主流的“液晶电视”。

而等离子与液晶的这场技术之争早在2005年,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液晶电视战胜了等离子电视成为时代主流,当下很多人家里的电视仍然还是LCD液晶电视。

直到近年来OLED技术的出现,电视技术才百尺竿头又进一步。但事实上,PDP在对比度和色彩方面能和OLED媲美,只是OLED显示产品可以提供的显示密度和可视角度都高于PDP技术,所以说OLED电视是目前电视市场的发展趋势。

但由于OLED电视生产成本的限制,动辄万元的市场售价使得消费者只能望而兴叹,并且由于技术进步尚未发生质变,OLED电视与LED电视几乎是95产品和90分产品,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选择依旧是LED电视。

电视技术更迭缓慢的窘境,使得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投影仪等大屏替代品,在内容和技术的限制影响下,人们开始放弃电视选择其他产品。

如何挽留选择“无电视设计”的年轻人,是电视行业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都不爱看电视了?

如何挽留选择“无电视设计”的年轻人,是电视行业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图片来源:Pexels-Karolina Grabowska

文|灵猫财经

地铁上人们拿着手机追剧刷视频,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用平板电脑看直播或电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移动设备收看视频,正儿八经的坐在电视机前追剧看电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件颇有“仪式感”的家庭活动。

最近有位同事谈起家里的装修计划时表示,打算在客厅装修上摒弃传统的设计方式,选择当下时髦的“无电视”设计方案。

随着手机和电脑成为现代人获得外接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机这个曾在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被称为家庭“四大件”的时代宠儿,如今似乎已经从“必需品”的地位沦为了可有可无。

1月18日,家电调研机构奥维云网发布年度报告,2021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3835万台,同比下降13.8%。而且《2021年中国年轻人居家生活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搬家时最倾向优先丢弃的TOP10家电中,电视机排名第一,占比高达25%。

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惑,为何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看电视了?

内容的迁徙

电视机卖得不好,原因或许和电视机无关。

电视本身只是一个硬件,而用户的需求要由“硬件+内容”才能满足,这种情况下电视机的销量或许不止与电视有关,电视内容的质量与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视机的销量。

曾经中央卫视和各大地方卫视,是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放松娱乐的重要支柱。或许还有人记得,父亲常看的是CCTV-5体育频道,妈妈们爱看的是CCTV-8是电视剧频道,孩子们爱看的是CCTV-6电影频道、CCTV-10科教频道和CCTV-14少儿频道。而且每到晚上7点钟,无论你怎么换台都逃不过新闻联播的“围剿”。

那时的人们娱乐内容有限,电视机就像一个小魔盒,让我们了解到了大千世界的广阔无边,人们会因为定时放送的节目而准时坐到电视机前,每到过年家人们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更是不变的铁律。

时代变迁,网络的出现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动画片和电视剧不再是错过就要等重播的无奈,现在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各种移动设备播放,但是大家好像又对什么节目都不太感兴趣了。

据央视网报道,《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海内外跨媒体受众中,电视端收看为5.38亿人,移动端收看为7.58亿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移动端收看春晚,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习惯已经不再常见,正儿八经的坐在电视机前成了一个颇有“仪式感”的事情。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电视做错了什么,而是信息内容发生了从电视向移动设备的迁徙。

现在问起人们都在哪里观看视频节目多半是“爱优腾芒”,使用的也都是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大家的追剧场景从每晚八点半的客厅,变成了上下班的地铁和午晚餐的餐厅。

在家庭支出清单上,每年一次的有线电视费用,变成了各大视频网站的会员充值记录;电视机旁摆放的不再是每家每户都一样的“机顶盒”,而是造型小巧的各种“电视盒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手机和平板追剧观影,电视成为了客厅的摆设,以及打工人租房的非必要家电选项。

如果你问起“为什么有电视机也会成为摆设,难道不能投屏到电视上看吗?”那说明你或许压根没试过投屏功能,投屏并没有成为电视机与移动设备沟通的桥梁,反而让人们更加意识到了电视与移动设备在内容上的撕裂。

设备的撕裂

投屏不是电视的“救世主”,而是把电视当做“大屏劳动力”使用的小布尔乔亚。

如果你尝试将某部电影,从手机端的“爱优腾芒”客户端投屏到电视观看,你会发现投屏只提供了低画质选项,如果想获得高清画质则需要在电视端,另外下载对应的客户端才能实现。

但是在电视上下载了客户端之后你又会发现,原本只需要手机端app会员就能观看的内容,如果想在电视上观看,竟然又需要充值电视端会员,设备A和设备B的会员权益并不相通,就像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踩中下一个互联网游戏的陷阱。

视频app会员电视端和手机端要分开收费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不是共用一套系统,就像固定电话和手机,二者的花费并不通用。

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电视端会员必须按照广电总局《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广办发网字[2011]181号)要求,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只能接入到总局批准设立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上。

但就像固话最终和手机以及宽带形成收费套餐一样,机智的视频平台为了帮助用户避免繁琐的开通步骤,推出了“移动设备+TV”都能享受特权的VVIP,只不过收费更贵一些。

如爱奇艺在“黄金VIP会员”基础上推出的“星钻VIP会员”,黄金会员只能在手机、平板及电脑端使用,但收费更贵的星钻会员在前者的基础上也支持电视端享受会员权益,看似是打通了移动端与电视端的会员权益,实际上玩的是捆绑销售的套路。

投屏的存在并没有帮助电视机重返“一家之主”的地位,反而愈发让人意识到了移动设备的方便。其实“爱优腾芒”打起电视用户的主意还能够理解,毕竟电视是剧集和综艺的老家,但为了吸引更多用户,抖音、快手和虎牙这些“异乡人”也通过直播投屏切入了电视用户这块大屏蛋糕。

如今短视频和直播的流量也从增量时期进入存量阶段,陷入增长困境中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便打起了电视用户的主意,直播平台虎牙推出TV版应用“云视听虎电竞”,抖音和快手也在移动端直播界面增加了投屏功能。

与移动端的小屏幕相比,电视端的大屏能够给用户带来较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以用户体验导向思维来看,如果能够在固定场景实现无缝连接的话,大屏的使用体验明显优于小屏,这也是直播平台布局电视端应用的原因。

但笔者在实际体验后发现,相比较在手机和平板上观看,总觉得投屏到电视端的直播观看体验少了点什么味道,原因直到主播在请求粉丝给他刷点免费的小礼物时才焕然大悟,虽然确实在大屏幕观看直播视觉体验更佳,但缺少了礼物打赏和弹幕的直播还能被成为直播吗?

在这一刻用户或许能够明白,移动端和电视端的区别并不只是屏幕的大小,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使用体验,这种内容观看体验的撕裂感让人暂时无法重返电视机的怀抱。

技术的窘境

除了内容的体验不佳导致电视失宠外,硬件技术更迭的缓慢也是导致电视逐渐失宠的重要原因。

与芯片的更迭换代相比,电视机技术的迭代速度几乎是停滞不前的。价位相同的情况下,三年前的芯片放在今天或许性能就已经落后许多,但三年前的电视放在今天,清晰度依然不会落后很多,与今天相同档位的电视机相比,现在的产品之所以比三年前的产品使用体验更佳多半是芯片的功劳。

追溯电视机技术历史会发现,具有颠覆性意义的革命技术更迭其实寥寥无几,可以简单总结为“CRT→背投→PDP→LCD→OLED”。

CRT时代,在这一阶段电视机从黑白步入了彩电时代。产品优点是亮度高、对比度好、色彩鲜明,缺点则是机身笨重,很难薄型和轻量化,并且技术限制了屏幕尺寸无法做大。

背投时代,背后投影的电视机,是一种假借投影和反射原理,将屏幕和投影系统置于一体的电视显像系统。优点是尺寸可以轻松做到43英寸以上的大屏,背投电视的出现弥补了CRT时代电视尺寸大小的问题,但由于机身厚重、重量大、寿命短等原因,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也落下了时代帷幕。

然后就到了普遍意义上的现代电视机技术,等离子电视,也被称为PDP电视,几乎在同一阶段诞生的还有LCD电视,LCD电视技术也就是当下主流的“液晶电视”。

而等离子与液晶的这场技术之争早在2005年,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液晶电视战胜了等离子电视成为时代主流,当下很多人家里的电视仍然还是LCD液晶电视。

直到近年来OLED技术的出现,电视技术才百尺竿头又进一步。但事实上,PDP在对比度和色彩方面能和OLED媲美,只是OLED显示产品可以提供的显示密度和可视角度都高于PDP技术,所以说OLED电视是目前电视市场的发展趋势。

但由于OLED电视生产成本的限制,动辄万元的市场售价使得消费者只能望而兴叹,并且由于技术进步尚未发生质变,OLED电视与LED电视几乎是95产品和90分产品,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选择依旧是LED电视。

电视技术更迭缓慢的窘境,使得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投影仪等大屏替代品,在内容和技术的限制影响下,人们开始放弃电视选择其他产品。

如何挽留选择“无电视设计”的年轻人,是电视行业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