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沈抖只是百度的Plan B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沈抖只是百度的Plan B

让人错愕的一次高管轮岗。

图片来源:Unsplash-Tobi Oluremi

文|降噪NoNoise 孙静 阡陌

01 沈抖轮岗,百度无人可用?

百度5月5日公布的新一轮高管轮岗,留给外界一脸错愕。

最具「太子」潜力的沈抖,突然从执掌百度「钱袋子」的位置,轮岗到了智能云(ACG)。接替他成为移动生态(MEG)负责人的何俊杰,之前负责战略投资,公开履历中鲜有移动业务经验。

上一次出现类似反差的组织调整还是阿里。去年12月,阿里「太子」、淘宝天猫负责人蒋凡被调往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大淘宝业务则由此前掌管B2B业务的原阿里「十八罗汉」戴珊接管。

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蒋凡谪守海外并没有让人觉得太意外。况且,阿里海外业务正需要一个开疆拓土型的良将。对蒋凡来说,这条荆棘之路说不定也是通往权力中枢的一条「暗道」。你看再怎么折腾,他干的还是自己擅长的领域——电商。

反观沈抖所处局面,则大为不同。2019年5月,在搜索业务一把手向海龙离职后,沈抖一夜连升两级,成了全面接管搜索+信息流业务的集团高级副总裁。

在百度,移动生态业务是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是第一增长曲线;智能云是中期的增长「中枢」,是百度一半的未来;自动驾驶和智能语音则代表了百度的远期战略。

李彦宏能把核心业务交给沈抖,这也是「太子」一说的来源。大家都知道,在百度内部想要获得李彦宏的认可和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沈抖获取信任的基础,基于他对信息流的认知。在执掌MEG的三年,他梳理了一个以百度APP为核心,以搜索+信息流为双引擎,以百家号+智能小程序+托管页为三支柱的顶层架构。百度移动生态布局开始面目清晰起来。

正当外界认为沈抖越来越接近百度「二号位」的时候,吊诡的调令来了。

沈抖擅长的是信息流,而非云计算,但百度硬要把智能云业务塞到他的手上。于是「下放」说、「攻坚」说开始各执一词。

在「降噪NoNoise」看来,本轮高管调整更多是百度无人可用的结果。有知情人士透露,沈抖其实并不是ACG负责人的首选。百度曾计划从外部引入高管,补上智能云「一把手」的空缺。

据说百度挖过前阿里云智能产品管理部总经理马劲,但对方似乎兴趣寡淡。马劲之前直接向阿里云一把手行癫汇报,现在是中国电子云的执行总裁。另一名阿里云高管、前中国区原总裁任庚,也被传过要加入百度,后来没了下文。

自从陆奇出走,职业经理人「黑洞」似乎成为百度的一个标签。空降高管可遇不可求,百度转变思路,在内部挖掘接任者。不过此时环顾一圈,李彦宏身边的将才所剩无几。

2017年以来,吴恩达、王劲、陆奇、向海龙、张亚勤等多位高管先后离开百度,以至于外界戏称,「铁打的百度,流水的高管」。

在百度官网上,最高决策机构成员中,除了李彦宏本人,还有CFO罗戎、CSO余正钧、CTO王海峰、人力资源负责人崔姗姗、数据隐私委员会主席梁志祥、移动生态负责任沈抖、智能驾驶负责人李震宇7人,其中能够在业务线上独当一面的只有两名少壮派干将——沈抖、李震宇。

此时的李彦宏似乎没有更多选择。

「圈定」沈抖或许还掺杂了李彦宏的复杂情绪。作为一个耐心有限的CEO,他对沈抖带领的MEG自然有更高期待。但从沈抖近期对媒体回应来看,当移动生态越来越庞大,垂直业务直播、教育、电商却不温不火的时候,「业务不聚焦」就成了「硬伤」。MEG也成为百度本轮「瘦身」的主要板块。

李彦宏大概率是不够满意的,但沈抖仍是其为数不多的爱将。这时他只能顺势再出一道「加试题」——激活智能云。

投资人对百度AI投入的不买账,曾让李彦宏感到格外孤独。智能云则不同,这是百度肉眼可见的下一个增长点。对沈抖而言,你说这能叫「下放」吗?

02 被选中的人

「我希望找一个人接替我,担任百度集团CEO」。

在百度回港上市前夕,李彦宏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谈到。他还说,接班人选并不会从2号到10号那样去排序,而是人人都有机会。

沈抖看起来是有机会的。当百度把关系未来的「半条命」交到他手上,这道考题的结果,或许会决定「机会」的进化,是化作泡影,抑或成为现实。

从2012年加入百度开始,在很长时间里,博士沈抖的职务都只是技术总监。尽管他具有清华和香港科技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历,又有微软以及一段短暂的创业经历,但在技术人才济济的百度,他并不起眼,长期远离权力中心,与「接班人」身份更是毫不搭边。

直到陆奇到来。这位「硅谷华人之光」改变的不止是百度的股价、李彦宏的名声,还有沈抖的职业生涯。这位技术总监几年前就在内部提到过为百度 App 引入信息流,但当时没有被采纳。这与陆奇后来发起的改革不谋而合,很自然,他成为那个冲锋陷阵之人。

2017年1月,陆奇空降百度。4个月后,沈抖升任百度公司副总裁,全面负责手机百度和feed事业部。

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李彦宏从当年11月开始,亲自抓起了信息流业务,每天早上8点,他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和沈抖以及各位总监开早会。

信息流广告在2017年保持着高速增长。具体到百度,信息流广告收入,在2017年Q1 每天为百度带来1000万收入,进入Q2 之后,这个数据锐增至3000万。

当时百度内部的想法是:在3-5年之内,将信息流广告打造成第二个「凤巢」。

有些像「母凭子贵」,主导了信息流业务的沈抖在百度管理层扶摇直上。

这很不容易。

进入2018年之后,在百度,除了坐在「铁王座」上的那对夫妇,其他人的命运都展现出吊诡的走向。陆奇结束了他在百度486天的工作,作为百度元老的十年老臣、相传与陆奇分歧极大的向海龙也在后来黯然离场——李彦宏写给他的告别词是:作为领军人物,说「我们尽力了」没有用,要确保在必须赢的战场上取得胜利。显然,这是一场不算愉快的分手。

在向海龙离开后,年轻的沈抖,站在了紧靠「铁王座」的位置上。李彦宏在内部信里对他的评价是:「具有战略视野,敢打胜仗、能打胜仗」。

与这项任命同一天出炉的2019Q1 财报数据,让李彦宏的急切很好被理解。该季度,百度净亏损为3.27亿元,这是它上市14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而 MEG 正是百度公司最重要的现金牛。

沈抖能否继续打胜仗,就变得至关重要。

不过,连升两级的沈抖似乎只是得到了向海龙的位置,而没有像后者那样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对此最有力的佐证便是,当时,马东敏、沈抖和负责人力的百度老将崔珊珊组成了 MEG 管理委员会。被分散的决策权,这样的设定向外界传递的信号足够清晰:沈抖还没有坐稳。

后来数据倒是拉回来了。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百度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核心业务收入为952亿元,同比增长21%。广告收入为740亿元,同比增长12%。

事实上,沈抖在百度内部的口碑不错,多数人对他的评价是:说话滴水不漏,低调务实,做事直接,真诚果敢,不兜圈子,懂得如何在百度文化里生存。最后一点至为重要。

不过,接手 MEG 的三年里,他始终在朝向「胜仗」的路上奔跑,却没有真正得到它。

在产品侧,沈抖一手搭建了百度App的信息流体系,并带队与字节系对垒信息流大战。但百度只是战胜了过去的自己,在与字节系、腾讯系的信息流大战里,始终没真正占据优势。

反观头条系,在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它步步为营,建立起搜索业务,并开启商业化,直接杀进了百度腹地。

百度总在慢半拍,这可能是沈抖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百度在2018年开始布局段视频和直播,但直到2020年5月,头号 IP 李彦宏才出面,做了一场个人直播首秀,为自家业务站台。但时至今日,主打「泛知识」的百度直播,也尚未取得足够好的市场份额。

更大的压力来自销售。

这是他此前并不熟悉的领域,也是他动手改革最晚的业务。

今年3月,沈抖对百度销售体系进行调整,将运行多年的原有的大客户、直销、渠道分销、代理体系,调整为九个部分:由大众消费类、大健康类、内容消费类、商务服务类组成的行业部,以及渠道生态合作部、渠道销售发展部、渠道服务联络中心、销售管理部、销售服务部。

如果说百度的A面是技术公司,B面应该就是销售公司。前者有多纯粹,后者就有多复杂。如今来看,沈抖发起的这项销售体系改革,可能也要随着他的调任而前途未卜,不知道沈抖此刻的心境是遗憾更多,还是庆幸更多。

03 标志性战役

他或许无暇多想。从老板寄语可以管窥,沈抖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有大。

李彦宏希望智能云实现「规模和健康度的量变到质变」。这等于说,既要规模做大,又要考核利润;再不济,先收窄亏损。

但一项业务推进的难易程度,往往由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共同决定的。对百度来说,搜索+信息流是平台模式,可以一劳永逸躺着赚钱,云计算则是低眉顺眼地磕项目,是积沙成塔的过程。

如果只做纵向对比,百度智能云去年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了64%,看起来增速还不错。可一旦横向对比,差距随即显形。Canalys发布的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阿里云市场占比37%,华为云18%,腾讯云16%,百度智能云则只有9%。

云计算市场寡头效应明显,越是追赶者,「磕项目」的难度系数越高。这是沈抖未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或者说尴尬。

这也是百度智能云内部一度动荡不安的根源。2020年,原百度云总经理尹世明、副总经理张志琦先后离职,ACG划归CTO王海峰管辖。

2016年从SAP跳到百度后,尹世明曾一手搭建了百度云的商业化体系。据36氪报道,尹世明在任期间主张优先扩张份额、即使亏损也要做,但集团层面厌恶亏损,尤其是在2019年出现首次单季亏损后,百度的容忍度就更低了。

沈抖接任后,能否在智能云领域继续像李彦宏期待的那样「打胜仗」,目前还说不好。

对于他的上任,多名业内人士说,「完全想不到」。一名行业观察者分析,百度云强调云智一体化,而沈抖的优势或许在于AI与云的融合。AI是沈抖的技术强项,另一方面,他此前负责的搜索业务,恰是百度AI技术的集大成者。

这意味着在百度内部,沈抖最有可能成为「整合者」的角色。「降噪NoNoise」发现,沈抖很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在一次内部会上,他说,随着百度移动生态销售体系进一步调整并「聚焦行业」,未来其对于智能云等B端业务的赋能空间也将进一步提升,收入模式将更加多元。

但沈抖的短板很鲜明——技术出身,缺少to B销售经验。尽管百度在任命中强调,沈抖有管理销售体系的经验,但移动生态的销售与to B的云计算市场,完全是两套打法。在这方面,互联网基因的阿里、腾讯,都曾吃过亏。

尤其当下,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正在死磕政企市场,一个精通to B打法、知道如何跟政府打交道的销售体系,成了各家冲击KPI指标的关键。

一个参照是阿里云。去年以来,遭遇增长的烦恼后,阿里云拼命从华为挖人。腾讯也不甘落后。拥有to B基因的华为,快被互联网公司挖成了政企市场的「黄埔军校」。最新消息来自今年3月,华为高管蔡英华加入阿里云,辅佐行癫、统揽阿里云整个销售板块。在他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以及继续从华为挖人。

反观百度智能云和沈抖,目前仍缺乏蔡英华这样的辅佐角色。

如果说之前在MEG,沈抖以信息流一役,步步接近权力中心;如今执掌智能云,他还需要一场标志性的胜仗,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成为李彦宏的「天选之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度

5.5k
  • AI眼镜风潮来袭,产业链公司摩拳擦掌备战忙
  • 百度想要淘汰程序员?李彦宏发布无代码开发工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沈抖只是百度的Plan B

让人错愕的一次高管轮岗。

图片来源:Unsplash-Tobi Oluremi

文|降噪NoNoise 孙静 阡陌

01 沈抖轮岗,百度无人可用?

百度5月5日公布的新一轮高管轮岗,留给外界一脸错愕。

最具「太子」潜力的沈抖,突然从执掌百度「钱袋子」的位置,轮岗到了智能云(ACG)。接替他成为移动生态(MEG)负责人的何俊杰,之前负责战略投资,公开履历中鲜有移动业务经验。

上一次出现类似反差的组织调整还是阿里。去年12月,阿里「太子」、淘宝天猫负责人蒋凡被调往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大淘宝业务则由此前掌管B2B业务的原阿里「十八罗汉」戴珊接管。

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蒋凡谪守海外并没有让人觉得太意外。况且,阿里海外业务正需要一个开疆拓土型的良将。对蒋凡来说,这条荆棘之路说不定也是通往权力中枢的一条「暗道」。你看再怎么折腾,他干的还是自己擅长的领域——电商。

反观沈抖所处局面,则大为不同。2019年5月,在搜索业务一把手向海龙离职后,沈抖一夜连升两级,成了全面接管搜索+信息流业务的集团高级副总裁。

在百度,移动生态业务是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是第一增长曲线;智能云是中期的增长「中枢」,是百度一半的未来;自动驾驶和智能语音则代表了百度的远期战略。

李彦宏能把核心业务交给沈抖,这也是「太子」一说的来源。大家都知道,在百度内部想要获得李彦宏的认可和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沈抖获取信任的基础,基于他对信息流的认知。在执掌MEG的三年,他梳理了一个以百度APP为核心,以搜索+信息流为双引擎,以百家号+智能小程序+托管页为三支柱的顶层架构。百度移动生态布局开始面目清晰起来。

正当外界认为沈抖越来越接近百度「二号位」的时候,吊诡的调令来了。

沈抖擅长的是信息流,而非云计算,但百度硬要把智能云业务塞到他的手上。于是「下放」说、「攻坚」说开始各执一词。

在「降噪NoNoise」看来,本轮高管调整更多是百度无人可用的结果。有知情人士透露,沈抖其实并不是ACG负责人的首选。百度曾计划从外部引入高管,补上智能云「一把手」的空缺。

据说百度挖过前阿里云智能产品管理部总经理马劲,但对方似乎兴趣寡淡。马劲之前直接向阿里云一把手行癫汇报,现在是中国电子云的执行总裁。另一名阿里云高管、前中国区原总裁任庚,也被传过要加入百度,后来没了下文。

自从陆奇出走,职业经理人「黑洞」似乎成为百度的一个标签。空降高管可遇不可求,百度转变思路,在内部挖掘接任者。不过此时环顾一圈,李彦宏身边的将才所剩无几。

2017年以来,吴恩达、王劲、陆奇、向海龙、张亚勤等多位高管先后离开百度,以至于外界戏称,「铁打的百度,流水的高管」。

在百度官网上,最高决策机构成员中,除了李彦宏本人,还有CFO罗戎、CSO余正钧、CTO王海峰、人力资源负责人崔姗姗、数据隐私委员会主席梁志祥、移动生态负责任沈抖、智能驾驶负责人李震宇7人,其中能够在业务线上独当一面的只有两名少壮派干将——沈抖、李震宇。

此时的李彦宏似乎没有更多选择。

「圈定」沈抖或许还掺杂了李彦宏的复杂情绪。作为一个耐心有限的CEO,他对沈抖带领的MEG自然有更高期待。但从沈抖近期对媒体回应来看,当移动生态越来越庞大,垂直业务直播、教育、电商却不温不火的时候,「业务不聚焦」就成了「硬伤」。MEG也成为百度本轮「瘦身」的主要板块。

李彦宏大概率是不够满意的,但沈抖仍是其为数不多的爱将。这时他只能顺势再出一道「加试题」——激活智能云。

投资人对百度AI投入的不买账,曾让李彦宏感到格外孤独。智能云则不同,这是百度肉眼可见的下一个增长点。对沈抖而言,你说这能叫「下放」吗?

02 被选中的人

「我希望找一个人接替我,担任百度集团CEO」。

在百度回港上市前夕,李彦宏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谈到。他还说,接班人选并不会从2号到10号那样去排序,而是人人都有机会。

沈抖看起来是有机会的。当百度把关系未来的「半条命」交到他手上,这道考题的结果,或许会决定「机会」的进化,是化作泡影,抑或成为现实。

从2012年加入百度开始,在很长时间里,博士沈抖的职务都只是技术总监。尽管他具有清华和香港科技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历,又有微软以及一段短暂的创业经历,但在技术人才济济的百度,他并不起眼,长期远离权力中心,与「接班人」身份更是毫不搭边。

直到陆奇到来。这位「硅谷华人之光」改变的不止是百度的股价、李彦宏的名声,还有沈抖的职业生涯。这位技术总监几年前就在内部提到过为百度 App 引入信息流,但当时没有被采纳。这与陆奇后来发起的改革不谋而合,很自然,他成为那个冲锋陷阵之人。

2017年1月,陆奇空降百度。4个月后,沈抖升任百度公司副总裁,全面负责手机百度和feed事业部。

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李彦宏从当年11月开始,亲自抓起了信息流业务,每天早上8点,他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和沈抖以及各位总监开早会。

信息流广告在2017年保持着高速增长。具体到百度,信息流广告收入,在2017年Q1 每天为百度带来1000万收入,进入Q2 之后,这个数据锐增至3000万。

当时百度内部的想法是:在3-5年之内,将信息流广告打造成第二个「凤巢」。

有些像「母凭子贵」,主导了信息流业务的沈抖在百度管理层扶摇直上。

这很不容易。

进入2018年之后,在百度,除了坐在「铁王座」上的那对夫妇,其他人的命运都展现出吊诡的走向。陆奇结束了他在百度486天的工作,作为百度元老的十年老臣、相传与陆奇分歧极大的向海龙也在后来黯然离场——李彦宏写给他的告别词是:作为领军人物,说「我们尽力了」没有用,要确保在必须赢的战场上取得胜利。显然,这是一场不算愉快的分手。

在向海龙离开后,年轻的沈抖,站在了紧靠「铁王座」的位置上。李彦宏在内部信里对他的评价是:「具有战略视野,敢打胜仗、能打胜仗」。

与这项任命同一天出炉的2019Q1 财报数据,让李彦宏的急切很好被理解。该季度,百度净亏损为3.27亿元,这是它上市14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而 MEG 正是百度公司最重要的现金牛。

沈抖能否继续打胜仗,就变得至关重要。

不过,连升两级的沈抖似乎只是得到了向海龙的位置,而没有像后者那样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对此最有力的佐证便是,当时,马东敏、沈抖和负责人力的百度老将崔珊珊组成了 MEG 管理委员会。被分散的决策权,这样的设定向外界传递的信号足够清晰:沈抖还没有坐稳。

后来数据倒是拉回来了。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百度营收124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核心业务收入为952亿元,同比增长21%。广告收入为740亿元,同比增长12%。

事实上,沈抖在百度内部的口碑不错,多数人对他的评价是:说话滴水不漏,低调务实,做事直接,真诚果敢,不兜圈子,懂得如何在百度文化里生存。最后一点至为重要。

不过,接手 MEG 的三年里,他始终在朝向「胜仗」的路上奔跑,却没有真正得到它。

在产品侧,沈抖一手搭建了百度App的信息流体系,并带队与字节系对垒信息流大战。但百度只是战胜了过去的自己,在与字节系、腾讯系的信息流大战里,始终没真正占据优势。

反观头条系,在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它步步为营,建立起搜索业务,并开启商业化,直接杀进了百度腹地。

百度总在慢半拍,这可能是沈抖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百度在2018年开始布局段视频和直播,但直到2020年5月,头号 IP 李彦宏才出面,做了一场个人直播首秀,为自家业务站台。但时至今日,主打「泛知识」的百度直播,也尚未取得足够好的市场份额。

更大的压力来自销售。

这是他此前并不熟悉的领域,也是他动手改革最晚的业务。

今年3月,沈抖对百度销售体系进行调整,将运行多年的原有的大客户、直销、渠道分销、代理体系,调整为九个部分:由大众消费类、大健康类、内容消费类、商务服务类组成的行业部,以及渠道生态合作部、渠道销售发展部、渠道服务联络中心、销售管理部、销售服务部。

如果说百度的A面是技术公司,B面应该就是销售公司。前者有多纯粹,后者就有多复杂。如今来看,沈抖发起的这项销售体系改革,可能也要随着他的调任而前途未卜,不知道沈抖此刻的心境是遗憾更多,还是庆幸更多。

03 标志性战役

他或许无暇多想。从老板寄语可以管窥,沈抖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有大。

李彦宏希望智能云实现「规模和健康度的量变到质变」。这等于说,既要规模做大,又要考核利润;再不济,先收窄亏损。

但一项业务推进的难易程度,往往由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共同决定的。对百度来说,搜索+信息流是平台模式,可以一劳永逸躺着赚钱,云计算则是低眉顺眼地磕项目,是积沙成塔的过程。

如果只做纵向对比,百度智能云去年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了64%,看起来增速还不错。可一旦横向对比,差距随即显形。Canalys发布的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阿里云市场占比37%,华为云18%,腾讯云16%,百度智能云则只有9%。

云计算市场寡头效应明显,越是追赶者,「磕项目」的难度系数越高。这是沈抖未来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或者说尴尬。

这也是百度智能云内部一度动荡不安的根源。2020年,原百度云总经理尹世明、副总经理张志琦先后离职,ACG划归CTO王海峰管辖。

2016年从SAP跳到百度后,尹世明曾一手搭建了百度云的商业化体系。据36氪报道,尹世明在任期间主张优先扩张份额、即使亏损也要做,但集团层面厌恶亏损,尤其是在2019年出现首次单季亏损后,百度的容忍度就更低了。

沈抖接任后,能否在智能云领域继续像李彦宏期待的那样「打胜仗」,目前还说不好。

对于他的上任,多名业内人士说,「完全想不到」。一名行业观察者分析,百度云强调云智一体化,而沈抖的优势或许在于AI与云的融合。AI是沈抖的技术强项,另一方面,他此前负责的搜索业务,恰是百度AI技术的集大成者。

这意味着在百度内部,沈抖最有可能成为「整合者」的角色。「降噪NoNoise」发现,沈抖很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在一次内部会上,他说,随着百度移动生态销售体系进一步调整并「聚焦行业」,未来其对于智能云等B端业务的赋能空间也将进一步提升,收入模式将更加多元。

但沈抖的短板很鲜明——技术出身,缺少to B销售经验。尽管百度在任命中强调,沈抖有管理销售体系的经验,但移动生态的销售与to B的云计算市场,完全是两套打法。在这方面,互联网基因的阿里、腾讯,都曾吃过亏。

尤其当下,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正在死磕政企市场,一个精通to B打法、知道如何跟政府打交道的销售体系,成了各家冲击KPI指标的关键。

一个参照是阿里云。去年以来,遭遇增长的烦恼后,阿里云拼命从华为挖人。腾讯也不甘落后。拥有to B基因的华为,快被互联网公司挖成了政企市场的「黄埔军校」。最新消息来自今年3月,华为高管蔡英华加入阿里云,辅佐行癫、统揽阿里云整个销售板块。在他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以及继续从华为挖人。

反观百度智能云和沈抖,目前仍缺乏蔡英华这样的辅佐角色。

如果说之前在MEG,沈抖以信息流一役,步步接近权力中心;如今执掌智能云,他还需要一场标志性的胜仗,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成为李彦宏的「天选之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