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润回应华生质疑:与万科股权之争毫不相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润回应华生质疑:与万科股权之争毫不相关

任何不透明的交易、参与方的不信任、不恰当的指控,都有可能加剧事件解决的复杂性,也都足以将万科推向“深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万宝之争”不仅仅是股东与管理层的冲突,更是一场法律与规则的较量,各方都希望揪出对方的“马脚”,其中便有华润、宝能、万科管理层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7月12日晚间,万科独立董事华生在其个人微博爆料称,“看到人民网等说钜盛华在去年宝能举牌后质押股权向华润巨额融资并直接增持万科。电话查证此事属实”。华生并未透露电话向哪一方查证。

该则微博中,华生暗指华润与宝能之间是一致行动人,面临着以万科停牌前半年最高价“强制要约”收购中小股东所持股份。华生坦言:“当然这得看监管方最后如何认定。”

华生微博源自人民网当日一则新闻,文章援引市场人士消息称,“宝能系”2015年7月份开始举牌万科之时,宝能集团曾将持有旗下的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的20.2亿股份质押给华润集团下属的华润(深圳)有限公司获取资金。

进一步追踪可知,这名市场人士为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董少鹏,其于7月11日早间在个人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贴出一份文件截图显示了上述细节。董少鹏附文表示,“截图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商事主体及备案信息网站当时的截屏。现双方已解押,故网站上已没有,但记录可查。”董少鹏评论认为,“如果没有这个证据,人们还真是不敢相信,华润与宝能真的有秘密约定。”

从截图来看,这并不是深圳商事登记薄的原始截图,而是一份名为《QH项目汇报20150730》的调查文件,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份内部资料,真实性无从考证。

目前,深圳商事登记薄显示钜盛华有两笔股权质押,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持有钜盛华的近31亿股、16.3亿股股份分别质押给了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不过,华生隔日再发微博提醒表示,由于双方现已解押,深圳市场监督监管局网上已撤下相关质押记录,查档需当事公司或权威部门。

对于该项指控,华润方面回应界面新闻称:此事与万科股权之争毫不相关,有人借此炒作,混淆视听的做法是极不负责任的。

接近该项交易的人士透露,2013年华润置地开始和宝能地产商谈合作开发深圳前海项目,并于2015年7月签署合作协议。由于宝能的合作款有既定支付节点,华润置地彼时要求用钜盛华20%的股权质押作为增信条件。而宝能于2015年8月13日支付合作款以后,质押解除。

华润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是华润置地的全资子公司,按照华润集团的管理要求及财务制度,根本不可能有对外放贷的权限,外间的说法可以说是莫名其妙。

“万宝之争”以来,这并不是第一轮对华润、宝能为一致行动人的怀疑。早在去年底,华润深国投就曾就入股宝能地产成第二大股东发布辟谣声明称,相关信托计划结束后已不再持有宝能地产股份。

不久前,华生也在《我为什么不支持大股东意见》系列文章中指出,华润在此次股权争夺战中的立场和态度、意图,都有点让大家摸不着头脑。“有人推测华润一些人本来就对万科这种与国企格格不入的治理方式和作风看不顺眼,怀疑宝能与华润管理层也许很早就有默契。”

在6月末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时,华润与钜盛华均否认了上述一致行动人的指控,并称不存在协议、其他安排等形式共同扩大所能够支配的万科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但华润与“宝能系”均承认,希望能够通过合理途径重新改组万科董事会。

除了对华润、宝能的怀疑,万科管理层同样也被港交所收到的一封“举报信”推上内幕交易的“老虎凳”。匿名人士向港交所爆料称,万科与黑石一宗未被公开的逾百亿元交易,旨在“并购一个新的平台,令他们(万科核心管理层)即使被辞退,亦可以继续以同一组人运作”。

万科随即发布自愿性公告承认,其计划同合作方收购黑石基金及其他独立第三方股东持有的特定商业地产公司的多数股权,收购价约128.7亿元,交易于6月21日获得董事会审议通过。万科以该等交易不涉及发行股份,且交易额对所适用百分比率均不超过5%为由,认为这并不属于必须披露的交易。

从上述两宗事件来看,“万宝之争”似乎已真正演变为“万华之争”,从中可以看出万科管理层与大股东华润方面的沟通不畅。在股份争夺的敏感关键时期,参与各方都被推上指控台,不利于事件的合理解决,一方面是各自手里没有核心确凿的证据;另一方面则是,在现有的监管规则与力度下,各方的动作均有未违反规则的合理解释。

同样是在7月12日,万科还发布公告称,根据华润与钜盛华的回复,华润、深铁将溢价收购宝能系所持有万科股份,华润、深铁分列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万科将转变为国有控股企业的传闻并不属实。

同日,瑞士瑞信银行报告重新给予万科AH股投资评级,评级均为跑输大市,并认为万科股价潜在跌幅达50%。瑞信相信,万科若有任何专业管理团队离开,都将会是灾难。

因此,无论是万科、华润、宝能,还是在其中发挥传递信息作用的独立董事华生,任何不透明的交易、参与方的不信任、任何一方不恰当的指控,都有可能加剧事件解决的复杂性,也都足以将万科推向“深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万科

4.9k
  • 万科2024年营收3431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开债已兑付
  • 万科A盘中涨超2%,今年一季度到期公开债已兑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润回应华生质疑:与万科股权之争毫不相关

任何不透明的交易、参与方的不信任、不恰当的指控,都有可能加剧事件解决的复杂性,也都足以将万科推向“深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万宝之争”不仅仅是股东与管理层的冲突,更是一场法律与规则的较量,各方都希望揪出对方的“马脚”,其中便有华润、宝能、万科管理层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7月12日晚间,万科独立董事华生在其个人微博爆料称,“看到人民网等说钜盛华在去年宝能举牌后质押股权向华润巨额融资并直接增持万科。电话查证此事属实”。华生并未透露电话向哪一方查证。

该则微博中,华生暗指华润与宝能之间是一致行动人,面临着以万科停牌前半年最高价“强制要约”收购中小股东所持股份。华生坦言:“当然这得看监管方最后如何认定。”

华生微博源自人民网当日一则新闻,文章援引市场人士消息称,“宝能系”2015年7月份开始举牌万科之时,宝能集团曾将持有旗下的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的20.2亿股份质押给华润集团下属的华润(深圳)有限公司获取资金。

进一步追踪可知,这名市场人士为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董少鹏,其于7月11日早间在个人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贴出一份文件截图显示了上述细节。董少鹏附文表示,“截图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商事主体及备案信息网站当时的截屏。现双方已解押,故网站上已没有,但记录可查。”董少鹏评论认为,“如果没有这个证据,人们还真是不敢相信,华润与宝能真的有秘密约定。”

从截图来看,这并不是深圳商事登记薄的原始截图,而是一份名为《QH项目汇报20150730》的调查文件,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份内部资料,真实性无从考证。

目前,深圳商事登记薄显示钜盛华有两笔股权质押,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持有钜盛华的近31亿股、16.3亿股股份分别质押给了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不过,华生隔日再发微博提醒表示,由于双方现已解押,深圳市场监督监管局网上已撤下相关质押记录,查档需当事公司或权威部门。

对于该项指控,华润方面回应界面新闻称:此事与万科股权之争毫不相关,有人借此炒作,混淆视听的做法是极不负责任的。

接近该项交易的人士透露,2013年华润置地开始和宝能地产商谈合作开发深圳前海项目,并于2015年7月签署合作协议。由于宝能的合作款有既定支付节点,华润置地彼时要求用钜盛华20%的股权质押作为增信条件。而宝能于2015年8月13日支付合作款以后,质押解除。

华润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是华润置地的全资子公司,按照华润集团的管理要求及财务制度,根本不可能有对外放贷的权限,外间的说法可以说是莫名其妙。

“万宝之争”以来,这并不是第一轮对华润、宝能为一致行动人的怀疑。早在去年底,华润深国投就曾就入股宝能地产成第二大股东发布辟谣声明称,相关信托计划结束后已不再持有宝能地产股份。

不久前,华生也在《我为什么不支持大股东意见》系列文章中指出,华润在此次股权争夺战中的立场和态度、意图,都有点让大家摸不着头脑。“有人推测华润一些人本来就对万科这种与国企格格不入的治理方式和作风看不顺眼,怀疑宝能与华润管理层也许很早就有默契。”

在6月末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时,华润与钜盛华均否认了上述一致行动人的指控,并称不存在协议、其他安排等形式共同扩大所能够支配的万科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但华润与“宝能系”均承认,希望能够通过合理途径重新改组万科董事会。

除了对华润、宝能的怀疑,万科管理层同样也被港交所收到的一封“举报信”推上内幕交易的“老虎凳”。匿名人士向港交所爆料称,万科与黑石一宗未被公开的逾百亿元交易,旨在“并购一个新的平台,令他们(万科核心管理层)即使被辞退,亦可以继续以同一组人运作”。

万科随即发布自愿性公告承认,其计划同合作方收购黑石基金及其他独立第三方股东持有的特定商业地产公司的多数股权,收购价约128.7亿元,交易于6月21日获得董事会审议通过。万科以该等交易不涉及发行股份,且交易额对所适用百分比率均不超过5%为由,认为这并不属于必须披露的交易。

从上述两宗事件来看,“万宝之争”似乎已真正演变为“万华之争”,从中可以看出万科管理层与大股东华润方面的沟通不畅。在股份争夺的敏感关键时期,参与各方都被推上指控台,不利于事件的合理解决,一方面是各自手里没有核心确凿的证据;另一方面则是,在现有的监管规则与力度下,各方的动作均有未违反规则的合理解释。

同样是在7月12日,万科还发布公告称,根据华润与钜盛华的回复,华润、深铁将溢价收购宝能系所持有万科股份,华润、深铁分列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万科将转变为国有控股企业的传闻并不属实。

同日,瑞士瑞信银行报告重新给予万科AH股投资评级,评级均为跑输大市,并认为万科股价潜在跌幅达50%。瑞信相信,万科若有任何专业管理团队离开,都将会是灾难。

因此,无论是万科、华润、宝能,还是在其中发挥传递信息作用的独立董事华生,任何不透明的交易、参与方的不信任、任何一方不恰当的指控,都有可能加剧事件解决的复杂性,也都足以将万科推向“深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