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XX号”们早就告别高额补贴时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XX号”们早就告别高额补贴时代

上游资本烧不动,内容平台造血也捉襟见肘。

文|咸鱼鱼

监制|吴怼怼

市面上的内容供给还在源源不断,但上游资本烧不动了,平台造血能也开始捉襟见肘,属于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们的高补贴时代也彻底结束了。

4月下旬,在一则「关于停止自媒体创作平台服务和维护的通知」发出后,趣头条,这个曾经的聚合资讯第一股,短暂地在科技媒体中露了个脸。

有媒体以煽情视角,回顾了它在纳斯达克敲钟时,短暂的辉煌,也有媒体开启时间线叙事,抽丝剥茧它是如何丧失「妖股」地位,陷入亏损泥潭。

总的来说,这些视角与结论,大多都有着一丝见怪不怪的基调,而论述分析则基本绕着趣头条的商业模式,跑不通的网赚,买流量的恶性循环,以及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

通篇下来,趣头条走到如今这个地步,是命中注定,基因里带的,但事实上,不止是趣头条上的创作者,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内容创作,都在遇冷。

4月22日,一篇名为「B站UP主遭遇经济危机?」的文章,在虎嗅及36氪等科技媒体上传播开来。据文章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B站多名UP主创作激励计划的收益都有所下降,其中,部分降幅达到8成。

文章采访了几名UP主,有UP表示,「按照同一类视频,在播放量、“三连”和完播率差不多的标准对比,以前一条10万左右播放量的作品可获得300元-350元左右的激励,但现在只有70元-80元。」

另外,在社交媒体上也有诸多UP主站出来现身说法,一个基本共识是,「此前B站的创作激励收益大概是1000播放量对应约3元,但近期,部分视频区下降到1000播放量对应0.6元左右。」

——曾经,平台补贴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金额不大,但至少能保个底,但如今,这份补贴,可能只够买杯奶茶。

以上这些变化,在一些中小UP主看来,无疑把内容创作的动力给打没了,但他们可能没经历过、也不知道的是,降低对创作者的补贴,是一个必然发生,且在其他平台、其他领域,已经上演过无数次的故事。

从图文时代到视频时代,互联网内容形态在变,但基本逻辑其实并没有大的颠覆。在内容创业的军备竞赛中,平台流量及现金补贴一向被看做是一种有效手段,早年微视为了吸引内容创作者,开出过「S级3000元一条,1000观看1000赞;A级1000元一条,1000观看500赞」的补贴,再往前,这也发生在移动资讯市场过,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百家号,都曾搞过高额创作者补贴。

不夸张地说,在早年图文自媒体草莽的时候,内容平台基本个个高举10亿补贴大旗,今日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前前后后拿了两个10亿出来补贴答主,还有企鹅号,大鱼号等等,各个都争相上线高额创作者补贴。

但陡然间,短视频横空出世,图文平台的补贴就不那么够看了,于是抖音快手微视接棒了。2018年,界面新闻曾写过一篇文章,「抖音们疯狂的补贴大战」,文章中对这场补贴大战的脚注是——内容达人的红利期。

是的,红利期,就是这么简单的词汇。对于处于人口红利中的互联网产品而言,冷启动的关键因素在于迅速获取用户,而开出优厚补贴,虽然不是军备竞赛中最关键的变量,但至少也是重要的。

但竞赛分出一二三名后,这个补贴就没必要持续下去了。再则,中文互联网是真的没有红利了,一线城市年轻人贡献了第一波人口红利,二三线年轻人贡献了第二波,再到两三年前的五环外人群被攻破后,中文互联网的触网用户,已近11亿,时至如今,连拼多多都没什么用户增长了。

到了本就不富裕的内容型产品这里,自然是也没有余粮。

其实,互联网内容创作,早就告别高额平台补贴时代了,很大程度上,趣头条关停创作者平台也好,B站降低创作激励收益也好,背后最核心的逻辑是,现在的补贴换不来增长,也换不来流量,哪怕是一时的流量了。

在它们之外,诸多内容型产品早就不敢搞大规模的创作补贴了,这一方面是羊毛党和营销号太多,经不起薅,另一方面,在「人人都是博主」的时代,对中小博主进行补贴,对平台来说,是一件不那么有性价比的事,而且,补贴不止有金钱补贴这一种形式,平台流量补贴在红利见顶时也是一种选择。

当然,还需要认识到的是,过往失败的经验太多了,内容型产品们也早就过了能用钱烧出美好未来的阶段了。

过去几年,平台们经历过把大V和头部博主挖来挖去,就挖了个热闹的窘境,也经历过重金砸向中小创作者,但最终却面临,补贴开始来了多少人,补贴结束就走了多少人的尴尬。

事实上,如果你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现如今,内容型产品对创作者的扶持,基本都是少量金钱补贴搭配大量平台流量推荐,鲜少有高额金钱补贴了,甚至不少占据优势地位的平台,还得创作者花钱投流。

这背后,也是时代旋律的更迭,移动互联网没有什么大干快上抢滩登陆的机会了,即便平台以十倍甚至百倍于对手的资源,去补贴创作者和用户,也很难贴补出什么了。XX号们原本是图文时代的产物,延续到现在,成为每个内容平台的创作者ID入口。如今短视频盛行,商业模式在于带货,而中视频又没有诞生出真正意义上中国的Youtube,要靠做号来养活的时代终是远去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XX号”们早就告别高额补贴时代

上游资本烧不动,内容平台造血也捉襟见肘。

文|咸鱼鱼

监制|吴怼怼

市面上的内容供给还在源源不断,但上游资本烧不动了,平台造血能也开始捉襟见肘,属于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们的高补贴时代也彻底结束了。

4月下旬,在一则「关于停止自媒体创作平台服务和维护的通知」发出后,趣头条,这个曾经的聚合资讯第一股,短暂地在科技媒体中露了个脸。

有媒体以煽情视角,回顾了它在纳斯达克敲钟时,短暂的辉煌,也有媒体开启时间线叙事,抽丝剥茧它是如何丧失「妖股」地位,陷入亏损泥潭。

总的来说,这些视角与结论,大多都有着一丝见怪不怪的基调,而论述分析则基本绕着趣头条的商业模式,跑不通的网赚,买流量的恶性循环,以及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

通篇下来,趣头条走到如今这个地步,是命中注定,基因里带的,但事实上,不止是趣头条上的创作者,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内容创作,都在遇冷。

4月22日,一篇名为「B站UP主遭遇经济危机?」的文章,在虎嗅及36氪等科技媒体上传播开来。据文章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B站多名UP主创作激励计划的收益都有所下降,其中,部分降幅达到8成。

文章采访了几名UP主,有UP表示,「按照同一类视频,在播放量、“三连”和完播率差不多的标准对比,以前一条10万左右播放量的作品可获得300元-350元左右的激励,但现在只有70元-80元。」

另外,在社交媒体上也有诸多UP主站出来现身说法,一个基本共识是,「此前B站的创作激励收益大概是1000播放量对应约3元,但近期,部分视频区下降到1000播放量对应0.6元左右。」

——曾经,平台补贴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金额不大,但至少能保个底,但如今,这份补贴,可能只够买杯奶茶。

以上这些变化,在一些中小UP主看来,无疑把内容创作的动力给打没了,但他们可能没经历过、也不知道的是,降低对创作者的补贴,是一个必然发生,且在其他平台、其他领域,已经上演过无数次的故事。

从图文时代到视频时代,互联网内容形态在变,但基本逻辑其实并没有大的颠覆。在内容创业的军备竞赛中,平台流量及现金补贴一向被看做是一种有效手段,早年微视为了吸引内容创作者,开出过「S级3000元一条,1000观看1000赞;A级1000元一条,1000观看500赞」的补贴,再往前,这也发生在移动资讯市场过,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百家号,都曾搞过高额创作者补贴。

不夸张地说,在早年图文自媒体草莽的时候,内容平台基本个个高举10亿补贴大旗,今日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前前后后拿了两个10亿出来补贴答主,还有企鹅号,大鱼号等等,各个都争相上线高额创作者补贴。

但陡然间,短视频横空出世,图文平台的补贴就不那么够看了,于是抖音快手微视接棒了。2018年,界面新闻曾写过一篇文章,「抖音们疯狂的补贴大战」,文章中对这场补贴大战的脚注是——内容达人的红利期。

是的,红利期,就是这么简单的词汇。对于处于人口红利中的互联网产品而言,冷启动的关键因素在于迅速获取用户,而开出优厚补贴,虽然不是军备竞赛中最关键的变量,但至少也是重要的。

但竞赛分出一二三名后,这个补贴就没必要持续下去了。再则,中文互联网是真的没有红利了,一线城市年轻人贡献了第一波人口红利,二三线年轻人贡献了第二波,再到两三年前的五环外人群被攻破后,中文互联网的触网用户,已近11亿,时至如今,连拼多多都没什么用户增长了。

到了本就不富裕的内容型产品这里,自然是也没有余粮。

其实,互联网内容创作,早就告别高额平台补贴时代了,很大程度上,趣头条关停创作者平台也好,B站降低创作激励收益也好,背后最核心的逻辑是,现在的补贴换不来增长,也换不来流量,哪怕是一时的流量了。

在它们之外,诸多内容型产品早就不敢搞大规模的创作补贴了,这一方面是羊毛党和营销号太多,经不起薅,另一方面,在「人人都是博主」的时代,对中小博主进行补贴,对平台来说,是一件不那么有性价比的事,而且,补贴不止有金钱补贴这一种形式,平台流量补贴在红利见顶时也是一种选择。

当然,还需要认识到的是,过往失败的经验太多了,内容型产品们也早就过了能用钱烧出美好未来的阶段了。

过去几年,平台们经历过把大V和头部博主挖来挖去,就挖了个热闹的窘境,也经历过重金砸向中小创作者,但最终却面临,补贴开始来了多少人,补贴结束就走了多少人的尴尬。

事实上,如果你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现如今,内容型产品对创作者的扶持,基本都是少量金钱补贴搭配大量平台流量推荐,鲜少有高额金钱补贴了,甚至不少占据优势地位的平台,还得创作者花钱投流。

这背后,也是时代旋律的更迭,移动互联网没有什么大干快上抢滩登陆的机会了,即便平台以十倍甚至百倍于对手的资源,去补贴创作者和用户,也很难贴补出什么了。XX号们原本是图文时代的产物,延续到现在,成为每个内容平台的创作者ID入口。如今短视频盛行,商业模式在于带货,而中视频又没有诞生出真正意义上中国的Youtube,要靠做号来养活的时代终是远去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