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手机没有新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手机没有新故事

创新遇瓶颈,苦等换机潮。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深燃  王敏

编辑|向小园

手机市场,疲了。

过去的一季度里,“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的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次数达4.1亿次。数据侧面印证着用户换机动力在下降。Counterpoint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31个月。而在2017年时,周期是22个月左右。

这对整个手机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Canalys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1%;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8%。而有统计机构数据显示,此前的2017年-2020年,全球市场以及中国市场的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四年处于下滑态势。

早在2017年手机市场出现下滑时,手机产品创新遭遇瓶颈,价格却水涨船高,导致在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用户需求越来越弱,这些现象就已经初步显现。

四年过去,局面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市场格局方面,手机行业的倒闭潮、退出潮自2018年就已悄然开启,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下半场,头部格局也已基本稳定。产品方面,国产手机厂商们为了抢市场、谋利润,走向了冲高端的路线,一直瞄准细分点抢先占位,比如折叠屏手机、自研芯片、拍照摄影、快充技术等,但依然没有足以让市场感到惊艳的创新产品。

“手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原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今年初再次回归科技圈时也认清了现实。没有行业能永远站在巅峰,手机市场发展进入深水区。尤其在当前,在各行各业都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手机市场同样不能幸免,在经济发展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厂商们深扎手机市场的同时,也在重找增长曲线,增设产品线、尝试创新业务等,但行业的零和博弈下,增长的新故事并不容易讲。

创新瓶颈:新机“挤牙膏”,难有大惊喜

“现在手机的性能普遍已经很强,没必要常换,即便是像我这样的数码达人,手机也是用一整年都不想换。”一位前手机行业从业者对深燃表示。这并不是个例,资深产品经理判官此前便对深燃表示,自己的换机动力也在下降。

当3C产品爱好者的换机动力都已经大幅下降时,普通用户换机周期变长,也就不意外了。

“当前正处于换机周期的低潮期”,深圳一位有十年经营经历的手机店老板黄鹏真对深燃解释道,原因是,缺乏突破性技术创新。他表示,2014年前后,手机市场实现了从按键机到智能机的迭代,到2017年,3G换4G的换机潮基本完成,2019年手机市场进入了4G换5G的时期,但时至今日,5G对于C端用户而言,依然存在感不强。

2022年以来,国内手机厂商为了冲高端,都在押注折叠屏手机。拿刚刚过去的4月来说,手机市场的焦点都围绕在折叠屏手机上,先是vivo发布其第一款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起售价8999元,到月底,华为也发布了降至9999元的外折屏手机Mate Xs 2。

厂商热闹,用户犹豫。有人认为,折叠屏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差别不大,“折叠屏手机似乎并不是刚需,没有不可替代性”;有人觉得,即便折叠屏手机现在没有大的硬伤,价格降至万元以下,但购入一款,也需咬咬牙。

从2019年华为推出第一款国产折叠屏手机至今,三年多时间里,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和性能,依然处于小众产品的阶段。

折叠屏手机被国内的手机厂商视为是冲击高端、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重要一步。“当前国产厂商的折叠屏手机,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黄鹏真认为。

来源 / unsplash

而除了折叠屏手机这种新形态,普通用户选购手机时关注的,拍照摄影、屏幕刷新率、续航、性能、机身设计这五个方面,同样是手机厂商重点发力的方向。

拍照层面,厂商们从拼像素、拼摄像头数量、拼传感器,到拼计算摄影、拼芯片。去年,小米就曾推出1亿像素手机以及屏下摄像头手机,荣耀上线了后置五摄手机。就在上个月,荣耀发布新款旗舰机时,卖点之一就是计算摄影。

至于续航,200W有线快充已经出现,而120W快充,也几乎已经成为国内手机品牌的家常便饭。

提及手机性能,就离不开核心芯片。小米、vivo、OPPO在去年都拿出了自研芯片,把底层创新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不过都是处理图像信息的芯片,并非更为核心、难度更大的系统级芯片(SoC)。

而至于手机核心芯片,在华为麒麟芯片受限后,国产厂商的旗舰手机大多采用的是高通骁龙,但骁龙最近两代芯片性能表现并不算好,而且发热问题一直没能得到缓解。2021年多款旗舰手机出现了发热问题,主流的观点是,原因之一是,在限制骁龙芯片的发热问题上,这些手机厂商没有形成较好的散热方案。

整体来看,在缺乏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们的创新只能算挤牙膏。硬件层面,厂商们堆料到了极致后,越来越卷。软件层面的提升,越靠近底层,也越困难。从结果来看,厂商们拼命发新机,但手机的各方面参数,也并不是线性上升的状态,“甚至一些旗舰产品在某些参数上新款还不如老款”,判官指出。

普通用户们对于新机的关注度越来越低,黄鹏真称,“尤其一款手机存在隐藏bug时,更会影响用户的换机动力”。

厂商们也对当前的市场状况心存担忧。在这个月,小米高管卢伟冰针对即将发布的新品,还在社交平台上请网友出主意:“在市场低迷和‘机海’发布会的今天,一款中端机应该如何突围”。

荣耀CEO赵明在一个多月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已经到了25个月到30个月,“现在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逻辑是,市场下滑我要减少投入,在产品开发上要更加慎重。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对各个手机厂家来讲都是个考验”。

市场瓶颈:趋于饱和,格局渐稳

一个既定的事实是,手机市场早已是存量市场。IDC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达到近几年峰值时,为14.71亿台,在接下来的四年不断下跌,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55亿,同比增长5.7%,依然达不到疫情前2019年的13.72亿台。

这意味着手机市场能够抢夺的用户量规模已经见顶,各玩家的领地早已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国内手机市场的玩家,自2018年以来玩家渐少,金立退场、锤子破产、乐视倒下、一加回归OPPO……到2022年,不到半年,手机行业便有两起明星品牌被收购的消息传出,黑鲨被指在腾讯收购后转做VR/AR相关的硬件,魅族被传已被吉利收购,而且吉利已经成立手机公司。

一个又一个手机品牌的陨落,无不昭示着,小品牌成本高,没有规模和技术优势,大概率很难存活。小品牌被收购已经被视为是最好的归宿,新品牌成黑马、杀入头部的故事也很难再上演。

“手机市场是大众市场,垂类细分的小而美品牌是很难存在的,最后的结局只可能是头部鼎立。”判官表示。

在红得发紫的市场竞争之下,头部品牌的地位渐稳。华为在芯片受限之后,随着市场份额的下降,成为手机市场最大变量,“让”出来的市场很快被瓜分,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新的市场格局也基本稳定。

国内市场上,独立之后的荣耀成了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目前,头部几家分别为OPPO、荣耀、vivo、苹果、小米。

而国际市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是头部五大厂商,尽管受季节周期性影响,每个季度的统计报告中,各家的排名会有所变化,小米在2021年二季度,还曾首次成为全球第二,但头部几家的位置整体稳定。

存量市场、格局稳定,厂商们更要使出十八般武艺,尽可能多争一分市场。今年一季度,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手机市场更加惨淡,竞争也更加激烈。2022年一季度期间,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8.9%,已经是手机市场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

具体到厂商的表现,国际市场上,前五大手机厂商,只有苹果的出货量保持了2.2%的增长,三星基本持平,小米、OPPO、vivo的出货量,都同比下滑15%以上。

国内市场上,除了回归期的荣耀处于上升态势之外,头部其余几家也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OPPO、vivo都下滑幅度较大,同比下滑30%以上。

2022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来源 / IDC

IDC全球移动设备追踪器集团副总裁Ryan Reith表示:“毋庸置疑,世界继续面临众多挑战,无论是地缘政治、流行病相关还是宏观经济。”

另一家统计机构Canalys,数据呈现出的趋势也大致相同,其移动业务副总裁Nicole Peng分析称,全球手机市场低迷受不利的经济状况以及季节性需求疲软影响较大,疫情、通胀和零部件短缺问题同样成为制约手机发展的障碍。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此前3月在推特上透露,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品牌已削减1.7亿部订单,占今年出货计划的五分之一。

据黄鹏真观察,在深圳一线城市,身边开安卓手机店的老板们,今年一季度的销量相较以往同期的平均水平下降了三成左右。

就连手机上下游的供应商,也都开始寻求转型。“手机订单比重越大就越头痛”,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指出。以舜宇光学、欧菲光为例,在其公布的未来发展方向中,都已经从以手机业务为重心,到发展智能汽车以及新业务。

孙燕飚对深燃表示,“当前行业的共识是,未来三年内,手机市场都或将呈现消费疲软的状态。”

手机厂商,该往哪去?

未来预期不乐观,国产手机厂商们又在做怎样的布局?

目前,国产手机厂商的整体布局方向也基本相同。产品定位上,冲击高端;市场层面,向全球拓展;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产品线以及新业务。

未来,中低端市场的厮杀依旧,另外,只有冲击高端市场,提升单价,才意味着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这条路上,从厂商们目前的布局方向来看,折叠屏手机、自研芯片、拍照摄像功能的迭代,依然是重点方向。但华为淡出后,从2021年的进展来看,国产厂商冲击高端并不算顺利。

而在市场层面,回归的荣耀,将目标放在出海上。赵明在接受采访时称,即使存在下滑,手机市场依然是消费者的刚需,全球化市场对于荣耀来讲足够大。

来源 / pexels

小米财报显示,其通过开拓海外市场,2021年海外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49.8%。但曾连续16个季度在印度市场稳居第一的小米,最近却陷入了泥沼,先是年初被开出5.6亿的天价税单,又于近期遭遇扣押存款,总数高达48亿元,几天后才解除冻结。这些都意味着,印度这个手机增量市场,不再好做。手机厂商出海面临的合规性、营商环境一直在变化。

手机市场玩家们的拼杀,早已不再容易。焦虑的手机厂商们也迫切想要靠手机之外的产品线获得更多收入。

孙燕飚指出,手机厂商们在优化产品组合、冲击高端的基础上,正增设产品线。“能够看到当前一些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推平板产品,这在以前可能会被认为是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鸡肋’产品,而且利润不高,但为了弥补收入,厂商们也愿意多加尝试。”

IoT生态、全屋智能也被视为有同样的机会。他指出,用户对于蓝牙耳机已经养成了使用习惯,这其中还有一定机会。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持续关注,智能手表的市场目前依然还保持着20%左右的年增长。

这些方向,在2017年手机市场下滑时厂商们就已经开始尝试,都不算是新故事,最新的消息便是手机厂商们轰轰烈烈地涌向造车,跨界转型的典型代表是华为和小米。

“很多曾经华为的手机经销商,现如今转换为汽车业务后,也在思考是否要继续了”,孙燕飚透露。而小米造车“喊”了一年多,但据官方披露,要到2024年才会真正量产。

手机厂商们的多方尝试还在继续,但手机硬件的发展已然进入平台期,“早买早享受”的观念也早已不适合当前。只有突破性技术革新,才能带来新的爆发式增长。但未来新一代的硬件何时才会出现,又将以何种方式呈现,还未可知。“至少当前,还看不出任何技术创新的苗头”,判官指出。

开店十年,黄鹏真最高峰时期曾拥有八家门店,但现在就只还剩下一家。作为一线从业者,他的态度或许代表了不少从业者的心态,“只要能坚持,低谷期也要硬撑住,从长远来看这样才不是亏的”。

*深燃(shenrancaij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手机没有新故事

创新遇瓶颈,苦等换机潮。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深燃  王敏

编辑|向小园

手机市场,疲了。

过去的一季度里,“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的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次数达4.1亿次。数据侧面印证着用户换机动力在下降。Counterpoint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31个月。而在2017年时,周期是22个月左右。

这对整个手机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Canalys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1%;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8%。而有统计机构数据显示,此前的2017年-2020年,全球市场以及中国市场的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四年处于下滑态势。

早在2017年手机市场出现下滑时,手机产品创新遭遇瓶颈,价格却水涨船高,导致在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用户需求越来越弱,这些现象就已经初步显现。

四年过去,局面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市场格局方面,手机行业的倒闭潮、退出潮自2018年就已悄然开启,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下半场,头部格局也已基本稳定。产品方面,国产手机厂商们为了抢市场、谋利润,走向了冲高端的路线,一直瞄准细分点抢先占位,比如折叠屏手机、自研芯片、拍照摄影、快充技术等,但依然没有足以让市场感到惊艳的创新产品。

“手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原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今年初再次回归科技圈时也认清了现实。没有行业能永远站在巅峰,手机市场发展进入深水区。尤其在当前,在各行各业都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手机市场同样不能幸免,在经济发展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厂商们深扎手机市场的同时,也在重找增长曲线,增设产品线、尝试创新业务等,但行业的零和博弈下,增长的新故事并不容易讲。

创新瓶颈:新机“挤牙膏”,难有大惊喜

“现在手机的性能普遍已经很强,没必要常换,即便是像我这样的数码达人,手机也是用一整年都不想换。”一位前手机行业从业者对深燃表示。这并不是个例,资深产品经理判官此前便对深燃表示,自己的换机动力也在下降。

当3C产品爱好者的换机动力都已经大幅下降时,普通用户换机周期变长,也就不意外了。

“当前正处于换机周期的低潮期”,深圳一位有十年经营经历的手机店老板黄鹏真对深燃解释道,原因是,缺乏突破性技术创新。他表示,2014年前后,手机市场实现了从按键机到智能机的迭代,到2017年,3G换4G的换机潮基本完成,2019年手机市场进入了4G换5G的时期,但时至今日,5G对于C端用户而言,依然存在感不强。

2022年以来,国内手机厂商为了冲高端,都在押注折叠屏手机。拿刚刚过去的4月来说,手机市场的焦点都围绕在折叠屏手机上,先是vivo发布其第一款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起售价8999元,到月底,华为也发布了降至9999元的外折屏手机Mate Xs 2。

厂商热闹,用户犹豫。有人认为,折叠屏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差别不大,“折叠屏手机似乎并不是刚需,没有不可替代性”;有人觉得,即便折叠屏手机现在没有大的硬伤,价格降至万元以下,但购入一款,也需咬咬牙。

从2019年华为推出第一款国产折叠屏手机至今,三年多时间里,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和性能,依然处于小众产品的阶段。

折叠屏手机被国内的手机厂商视为是冲击高端、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重要一步。“当前国产厂商的折叠屏手机,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黄鹏真认为。

来源 / unsplash

而除了折叠屏手机这种新形态,普通用户选购手机时关注的,拍照摄影、屏幕刷新率、续航、性能、机身设计这五个方面,同样是手机厂商重点发力的方向。

拍照层面,厂商们从拼像素、拼摄像头数量、拼传感器,到拼计算摄影、拼芯片。去年,小米就曾推出1亿像素手机以及屏下摄像头手机,荣耀上线了后置五摄手机。就在上个月,荣耀发布新款旗舰机时,卖点之一就是计算摄影。

至于续航,200W有线快充已经出现,而120W快充,也几乎已经成为国内手机品牌的家常便饭。

提及手机性能,就离不开核心芯片。小米、vivo、OPPO在去年都拿出了自研芯片,把底层创新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不过都是处理图像信息的芯片,并非更为核心、难度更大的系统级芯片(SoC)。

而至于手机核心芯片,在华为麒麟芯片受限后,国产厂商的旗舰手机大多采用的是高通骁龙,但骁龙最近两代芯片性能表现并不算好,而且发热问题一直没能得到缓解。2021年多款旗舰手机出现了发热问题,主流的观点是,原因之一是,在限制骁龙芯片的发热问题上,这些手机厂商没有形成较好的散热方案。

整体来看,在缺乏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们的创新只能算挤牙膏。硬件层面,厂商们堆料到了极致后,越来越卷。软件层面的提升,越靠近底层,也越困难。从结果来看,厂商们拼命发新机,但手机的各方面参数,也并不是线性上升的状态,“甚至一些旗舰产品在某些参数上新款还不如老款”,判官指出。

普通用户们对于新机的关注度越来越低,黄鹏真称,“尤其一款手机存在隐藏bug时,更会影响用户的换机动力”。

厂商们也对当前的市场状况心存担忧。在这个月,小米高管卢伟冰针对即将发布的新品,还在社交平台上请网友出主意:“在市场低迷和‘机海’发布会的今天,一款中端机应该如何突围”。

荣耀CEO赵明在一个多月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已经到了25个月到30个月,“现在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逻辑是,市场下滑我要减少投入,在产品开发上要更加慎重。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对各个手机厂家来讲都是个考验”。

市场瓶颈:趋于饱和,格局渐稳

一个既定的事实是,手机市场早已是存量市场。IDC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达到近几年峰值时,为14.71亿台,在接下来的四年不断下跌,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55亿,同比增长5.7%,依然达不到疫情前2019年的13.72亿台。

这意味着手机市场能够抢夺的用户量规模已经见顶,各玩家的领地早已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国内手机市场的玩家,自2018年以来玩家渐少,金立退场、锤子破产、乐视倒下、一加回归OPPO……到2022年,不到半年,手机行业便有两起明星品牌被收购的消息传出,黑鲨被指在腾讯收购后转做VR/AR相关的硬件,魅族被传已被吉利收购,而且吉利已经成立手机公司。

一个又一个手机品牌的陨落,无不昭示着,小品牌成本高,没有规模和技术优势,大概率很难存活。小品牌被收购已经被视为是最好的归宿,新品牌成黑马、杀入头部的故事也很难再上演。

“手机市场是大众市场,垂类细分的小而美品牌是很难存在的,最后的结局只可能是头部鼎立。”判官表示。

在红得发紫的市场竞争之下,头部品牌的地位渐稳。华为在芯片受限之后,随着市场份额的下降,成为手机市场最大变量,“让”出来的市场很快被瓜分,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新的市场格局也基本稳定。

国内市场上,独立之后的荣耀成了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目前,头部几家分别为OPPO、荣耀、vivo、苹果、小米。

而国际市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是头部五大厂商,尽管受季节周期性影响,每个季度的统计报告中,各家的排名会有所变化,小米在2021年二季度,还曾首次成为全球第二,但头部几家的位置整体稳定。

存量市场、格局稳定,厂商们更要使出十八般武艺,尽可能多争一分市场。今年一季度,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手机市场更加惨淡,竞争也更加激烈。2022年一季度期间,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8.9%,已经是手机市场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

具体到厂商的表现,国际市场上,前五大手机厂商,只有苹果的出货量保持了2.2%的增长,三星基本持平,小米、OPPO、vivo的出货量,都同比下滑15%以上。

国内市场上,除了回归期的荣耀处于上升态势之外,头部其余几家也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OPPO、vivo都下滑幅度较大,同比下滑30%以上。

2022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来源 / IDC

IDC全球移动设备追踪器集团副总裁Ryan Reith表示:“毋庸置疑,世界继续面临众多挑战,无论是地缘政治、流行病相关还是宏观经济。”

另一家统计机构Canalys,数据呈现出的趋势也大致相同,其移动业务副总裁Nicole Peng分析称,全球手机市场低迷受不利的经济状况以及季节性需求疲软影响较大,疫情、通胀和零部件短缺问题同样成为制约手机发展的障碍。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此前3月在推特上透露,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品牌已削减1.7亿部订单,占今年出货计划的五分之一。

据黄鹏真观察,在深圳一线城市,身边开安卓手机店的老板们,今年一季度的销量相较以往同期的平均水平下降了三成左右。

就连手机上下游的供应商,也都开始寻求转型。“手机订单比重越大就越头痛”,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指出。以舜宇光学、欧菲光为例,在其公布的未来发展方向中,都已经从以手机业务为重心,到发展智能汽车以及新业务。

孙燕飚对深燃表示,“当前行业的共识是,未来三年内,手机市场都或将呈现消费疲软的状态。”

手机厂商,该往哪去?

未来预期不乐观,国产手机厂商们又在做怎样的布局?

目前,国产手机厂商的整体布局方向也基本相同。产品定位上,冲击高端;市场层面,向全球拓展;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产品线以及新业务。

未来,中低端市场的厮杀依旧,另外,只有冲击高端市场,提升单价,才意味着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这条路上,从厂商们目前的布局方向来看,折叠屏手机、自研芯片、拍照摄像功能的迭代,依然是重点方向。但华为淡出后,从2021年的进展来看,国产厂商冲击高端并不算顺利。

而在市场层面,回归的荣耀,将目标放在出海上。赵明在接受采访时称,即使存在下滑,手机市场依然是消费者的刚需,全球化市场对于荣耀来讲足够大。

来源 / pexels

小米财报显示,其通过开拓海外市场,2021年海外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49.8%。但曾连续16个季度在印度市场稳居第一的小米,最近却陷入了泥沼,先是年初被开出5.6亿的天价税单,又于近期遭遇扣押存款,总数高达48亿元,几天后才解除冻结。这些都意味着,印度这个手机增量市场,不再好做。手机厂商出海面临的合规性、营商环境一直在变化。

手机市场玩家们的拼杀,早已不再容易。焦虑的手机厂商们也迫切想要靠手机之外的产品线获得更多收入。

孙燕飚指出,手机厂商们在优化产品组合、冲击高端的基础上,正增设产品线。“能够看到当前一些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推平板产品,这在以前可能会被认为是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鸡肋’产品,而且利润不高,但为了弥补收入,厂商们也愿意多加尝试。”

IoT生态、全屋智能也被视为有同样的机会。他指出,用户对于蓝牙耳机已经养成了使用习惯,这其中还有一定机会。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持续关注,智能手表的市场目前依然还保持着20%左右的年增长。

这些方向,在2017年手机市场下滑时厂商们就已经开始尝试,都不算是新故事,最新的消息便是手机厂商们轰轰烈烈地涌向造车,跨界转型的典型代表是华为和小米。

“很多曾经华为的手机经销商,现如今转换为汽车业务后,也在思考是否要继续了”,孙燕飚透露。而小米造车“喊”了一年多,但据官方披露,要到2024年才会真正量产。

手机厂商们的多方尝试还在继续,但手机硬件的发展已然进入平台期,“早买早享受”的观念也早已不适合当前。只有突破性技术革新,才能带来新的爆发式增长。但未来新一代的硬件何时才会出现,又将以何种方式呈现,还未可知。“至少当前,还看不出任何技术创新的苗头”,判官指出。

开店十年,黄鹏真最高峰时期曾拥有八家门店,但现在就只还剩下一家。作为一线从业者,他的态度或许代表了不少从业者的心态,“只要能坚持,低谷期也要硬撑住,从长远来看这样才不是亏的”。

*深燃(shenrancaij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