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VIVO折叠屏赶了个“晚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VIVO折叠屏赶了个“晚集”

折叠屏的发布也只是让VIVO暂且追上了手机发展的脚步,但如果想要扭转目前的局势远远不够。

文|锦鲤财经

不管折叠屏是否会成为主流趋势,各个大厂都相继推出了折叠屏手机。在第一款折叠屏手机诞生四年后,VIVO终于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可以说是姗姗来迟。

根据了解,VIVO新推出的可折叠智能手机,带有 12GB RAM 和 256GB 存储的香草版本起价为 8,999 元人民币,而12GB + 512GB 存储的价格为 9,999 元人民币。创新确实不是VIVO的强项,一直以来“跟风”都是VIVO摆脱不掉的标签。

不仅是折叠屏问世稍晚,在小米生态基本部署完成之际,VIVO才刚刚开始布局属于自己的生态。比如,平板电脑市场其实早已饱和,VIVO才缓缓推出了旗下首款平板产品VIVO Pad;各个大厂纷纷开始筹备造车,VIVO才公布自动驾驶专利信息。 

事实上,最近的VIVO正处于低谷,而其他大厂又动作不断。折叠屏的发布也只是让VIVO暂且追上了手机发展的脚步,但如果想要扭转目前的局势远远不够。

VIVO需要一场逆风翻盘

疫情的到来,让VIVO的出货量明显下跌,似乎大众已经不再需要“照亮你的美”。

4月20日,市调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2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受疫情的影响,全球出货量下跌11%。三星凭借2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剩下四个品牌依次为Apple、小米、OPPO和VIVO。

其中,VIVO以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而三星依旧拿到了24%的市场份额,苹果的市场份额也和小米拉开了6%的差距。由此可以反映出,国外厂商对产品线的改进要更加优良,供应链管理也比较成熟,国产手机厂商与之还有一定的差距。

VIVO开年的走势就如此低迷,原因之一是Q1季度本就不是VIVO的主战场,四月才是VIVO的产品发布月,因此Q1季度的销量走低也是有迹可循。此外,从根本上分析VIVO,整体局势也不容乐观。首先,VIVO过于依赖国内市场,从数据可以看出来,VIVO国内的销量占比为55.3%,而小米占比仅26.8%。

相较于其他品牌而言,VIVO就稍显被动,一旦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势必会对VIVO的销量产生影响。

就国内市场来说,智能手机销量总体下滑趋势明显,CINNO Research的数据报告,2月份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数据约2348万部,同比下滑20.5%,环比下滑24.0%,双双出现收缩,其中VIVO销量同比下降38.6%,排名从第二,跌到了第四。

其次,VIVO出量不出“效”,虽然手机发布的款式最多,2021年全年VIVO共发布了36款手机,但收入增长率却不高。根据Counterpoint公布的2021年智能手机收入数据,2021年前5大智能手机收入共4480亿美元,国产手机中,小米增长49%,OPPO增长47%,而VIVO则以43%的增长率垫底。也就是说,VIVO中高低端手机销量并不平均,以至于整体收入被中和。

最后,VIVO“重营销,轻研发”的路线已经不再适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用户的消费意识逐渐趋向理性和“有度”,也更加注重性价比。VIVO虽然一直尝试高端路线,并在营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始终无法跳出“低端+机海”的模式。想要“挑战高端”和“站稳高端”,硬件上的创新迭代才是发力点。

显而易见,VIVO的转型之路走的并不顺,纵使高端手机正直“蓝海”,但从中分一杯羹还是很难。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4%,超过同期全球智能手机整体销量7%的同比增长。

VIVO X Fold折叠屏手机的出现无疑是迈进高端手机必不可少的一环。可目前,已入局三年的三星已更新至第三代,至2021年底,独占全球83.47%的折叠屏手机市场。而仅剩的市场份额也被华为Mate X系列,小米MIX FOLD等占据,再加上OPPO将折叠屏手机售价下拉到7699元,导致市场的饱和度过高。

VIVO入局稍晚,首销成绩也并不亮眼,折叠屏赛道是不是VIVO逆风翻盘的机会,值得存疑。

入局折叠屏已失“先机”

虽然折叠屏稍显鸡肋,而且始终没有迈过“折痕明显”的坎,但架不住各大厂商的前赴后继,积极布局折叠屏赛道。迄今为止,业内已有19款折叠屏手机问世,2021年发布7款,新品呈递增趋势。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710万台,同比增加264.3%。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根据CINNO Research预测,2022年全球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有望达1,569万部,同比增长107%。2025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有望达5,740万部,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66%。

如火如荼的消费大环境下,三星似乎成了最大的赢家。Galaxy Z Flip3 5G 以460万部的出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折叠智能手机型号,占2021年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的52%。其次是Galaxy Z Fold3 5G出货量为250万部,且三星正筹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TheElec 报告显示,三星计划2022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生产约 1000 万台折叠屏产品。

除了VIVO,姗姗来迟的不在少数。

比如苹果,苹果的折叠屏频繁被传出将于近两年发布,但却一直没有明确的信息。一直以来,苹果都是创新者,在折叠屏上却成了跟随者,而且好像并不急于抢占折叠屏的市场份额。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现如今折叠屏的发展陷入了瓶颈,其中屏幕、铰链设计和耐用性像三座大山阻挡了折叠屏的发展,苹果并不看好折叠屏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苹果可能想要成为“新的可折叠设备趋势的最大赢家”,最终模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界限。也就是说,苹果可能正在寻求突破和创新,准备弯道超车,打造属于苹果的折叠屏新时代。来自外媒爆料消息,苹果正在生产多款折叠屏工程机,目前已经送测给工厂了,验证通过之后,预计将会在2024年推出。

vivo折叠屏已经失去了先机,再加上苹果等巨头的涌入,这一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消费者给足了苹果任性的底气,即使折叠屏始终没有发布,也不妨碍用户对苹果折叠屏抱有期待,这显然是VIVO所不能比的。

VIVO想要抢占国内折叠屏市场,时机和价格都至关重要,没有抢占先机,且售价并不低的VIVO X Fold没有掀起什么浪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OPPO 发布的Find N折叠屏手机售价仅7699元,短短三天,首批10万台已经全部被预定,市场欢迎程度超预期。

直屏时代还没有谢幕,三星折叠屏手机之所以能够展露锋芒,也是消费者对手机近几年零创新的一种反抗。直屏对用户的吸引力似乎在逐渐下降,网友吐槽“每一款手机都像“孪生兄弟”,在外形上的变化可以说是有似于无。”。

总的来说,苹果折叠屏备受瞩目是不争的事实,但折叠屏的跨时代节点并没有到来,而入局稍晚的品牌失去了进入这个赛道的先机,只能靠突破和创新,才有可能占据一席之地,VIVO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摇摆不定”的新方向

近期,手机厂商的动作非常频繁,发布会接踵而来,4月28日,华为MateXs2折叠屏手机发布会;5月6日,iQOO Neo6 SE发布会;5月11日,索尼XperialV……5月,OPPOReno8系列、荣耀70系列、RedmiNote11T系列、VIVO S15系列等蜂拥而至。

“三月出概念机,五六月出量产机”似乎是手机圈的铁律,但疫情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个传统, 加上销量受到影响,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供应链进化都稍显滞后。2022年,各大手机厂商都蠢蠢欲动,相继推出大量新款产品,刺激年轻人的消费欲望。

不可置否,市场的需求量明显降低,年轻人对手机的关注度直线下降,研究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2 年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7560万台,同比下滑18%,环比下滑13%。特别是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在“量跌价升”的趋势下,销量或将再次触底。

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很多厂商将目光转向了造车,特别是小米,陆续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工厂已经开工建设,三月份,小米拍得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一块地,而在工厂不远处,就是北汽蓝谷的制造基地。

小米紧锣密鼓布局新能源电车,反观VIVO ,投资管理总经理朱贵堂曾经回应造车传闻称,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是希望专注做手机及周边生态链产品。可尽管嘴上这么说,VIVO 身体却很诚实,据天眼查App显示,4月1日, VIVO首次公开自动驾驶方法、车载装置、移动装置和车载电子设备专利,公开号为CN114261398A。

事实上,VIVO从2019年就与百度、长城等企业在汽车领域建立合作;2020年,智慧车联开放联盟 ICCOA 成立,VIVO 也参与其中,随后的开发者大会上,VIVO发布车联网品牌“Jovi InCar”。

这与VIVO一直以来的行事作风极为相近,与其说谨小慎微,倒不如说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些摇摆不定。

一方面是,现如今中国全价位段的市场份额都在萎缩,对VIVO来说形势并不算有利,目前是打造出产品的突破点才是重中之重,造车似乎并不急于一时。另一方面,技术和资金都是造车新势力的基础,新能源汽车“烧钱”的特性劝退了大批跃跃欲试的企业。

刚刚布局三年的VIVO似乎还没有足够的决心进入这个赛道。

在这个赛道上,有很多互联网厂商已经抢占先机,据悉,百度的百度自动驾驶相关专利申请超4000件,华为自动驾驶相关专利申请超7800件。有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新造车”领域的企业已超过100家,而早在2021年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渗透率达20.62%,如何在群雄四起的电车格局中横插一脚,是个值得vivo思考的生死问题。

毫无疑问,VIVO的劣势在市场萎靡之际显现得淋漓尽致,况且依靠售卖大量低端产品根本无法获取高额的利润,从本质上来说,VIVO过于固步自封,对市场前景的预判也不够准确,在生态链的构建上不及时,不管是折叠屏、生态链还是造车,VIVO的动作有些迟缓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vivo

4.7k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榜单出炉:vivo第一,华为第二
  • Canalys: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4%,vivo、华为领跑,头部竞争白热化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VIVO折叠屏赶了个“晚集”

折叠屏的发布也只是让VIVO暂且追上了手机发展的脚步,但如果想要扭转目前的局势远远不够。

文|锦鲤财经

不管折叠屏是否会成为主流趋势,各个大厂都相继推出了折叠屏手机。在第一款折叠屏手机诞生四年后,VIVO终于发布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可以说是姗姗来迟。

根据了解,VIVO新推出的可折叠智能手机,带有 12GB RAM 和 256GB 存储的香草版本起价为 8,999 元人民币,而12GB + 512GB 存储的价格为 9,999 元人民币。创新确实不是VIVO的强项,一直以来“跟风”都是VIVO摆脱不掉的标签。

不仅是折叠屏问世稍晚,在小米生态基本部署完成之际,VIVO才刚刚开始布局属于自己的生态。比如,平板电脑市场其实早已饱和,VIVO才缓缓推出了旗下首款平板产品VIVO Pad;各个大厂纷纷开始筹备造车,VIVO才公布自动驾驶专利信息。 

事实上,最近的VIVO正处于低谷,而其他大厂又动作不断。折叠屏的发布也只是让VIVO暂且追上了手机发展的脚步,但如果想要扭转目前的局势远远不够。

VIVO需要一场逆风翻盘

疫情的到来,让VIVO的出货量明显下跌,似乎大众已经不再需要“照亮你的美”。

4月20日,市调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2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受疫情的影响,全球出货量下跌11%。三星凭借2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剩下四个品牌依次为Apple、小米、OPPO和VIVO。

其中,VIVO以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而三星依旧拿到了24%的市场份额,苹果的市场份额也和小米拉开了6%的差距。由此可以反映出,国外厂商对产品线的改进要更加优良,供应链管理也比较成熟,国产手机厂商与之还有一定的差距。

VIVO开年的走势就如此低迷,原因之一是Q1季度本就不是VIVO的主战场,四月才是VIVO的产品发布月,因此Q1季度的销量走低也是有迹可循。此外,从根本上分析VIVO,整体局势也不容乐观。首先,VIVO过于依赖国内市场,从数据可以看出来,VIVO国内的销量占比为55.3%,而小米占比仅26.8%。

相较于其他品牌而言,VIVO就稍显被动,一旦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势必会对VIVO的销量产生影响。

就国内市场来说,智能手机销量总体下滑趋势明显,CINNO Research的数据报告,2月份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数据约2348万部,同比下滑20.5%,环比下滑24.0%,双双出现收缩,其中VIVO销量同比下降38.6%,排名从第二,跌到了第四。

其次,VIVO出量不出“效”,虽然手机发布的款式最多,2021年全年VIVO共发布了36款手机,但收入增长率却不高。根据Counterpoint公布的2021年智能手机收入数据,2021年前5大智能手机收入共4480亿美元,国产手机中,小米增长49%,OPPO增长47%,而VIVO则以43%的增长率垫底。也就是说,VIVO中高低端手机销量并不平均,以至于整体收入被中和。

最后,VIVO“重营销,轻研发”的路线已经不再适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用户的消费意识逐渐趋向理性和“有度”,也更加注重性价比。VIVO虽然一直尝试高端路线,并在营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始终无法跳出“低端+机海”的模式。想要“挑战高端”和“站稳高端”,硬件上的创新迭代才是发力点。

显而易见,VIVO的转型之路走的并不顺,纵使高端手机正直“蓝海”,但从中分一杯羹还是很难。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4%,超过同期全球智能手机整体销量7%的同比增长。

VIVO X Fold折叠屏手机的出现无疑是迈进高端手机必不可少的一环。可目前,已入局三年的三星已更新至第三代,至2021年底,独占全球83.47%的折叠屏手机市场。而仅剩的市场份额也被华为Mate X系列,小米MIX FOLD等占据,再加上OPPO将折叠屏手机售价下拉到7699元,导致市场的饱和度过高。

VIVO入局稍晚,首销成绩也并不亮眼,折叠屏赛道是不是VIVO逆风翻盘的机会,值得存疑。

入局折叠屏已失“先机”

虽然折叠屏稍显鸡肋,而且始终没有迈过“折痕明显”的坎,但架不住各大厂商的前赴后继,积极布局折叠屏赛道。迄今为止,业内已有19款折叠屏手机问世,2021年发布7款,新品呈递增趋势。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710万台,同比增加264.3%。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根据CINNO Research预测,2022年全球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有望达1,569万部,同比增长107%。2025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有望达5,740万部,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66%。

如火如荼的消费大环境下,三星似乎成了最大的赢家。Galaxy Z Flip3 5G 以460万部的出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折叠智能手机型号,占2021年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的52%。其次是Galaxy Z Fold3 5G出货量为250万部,且三星正筹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TheElec 报告显示,三星计划2022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生产约 1000 万台折叠屏产品。

除了VIVO,姗姗来迟的不在少数。

比如苹果,苹果的折叠屏频繁被传出将于近两年发布,但却一直没有明确的信息。一直以来,苹果都是创新者,在折叠屏上却成了跟随者,而且好像并不急于抢占折叠屏的市场份额。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现如今折叠屏的发展陷入了瓶颈,其中屏幕、铰链设计和耐用性像三座大山阻挡了折叠屏的发展,苹果并不看好折叠屏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苹果可能想要成为“新的可折叠设备趋势的最大赢家”,最终模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界限。也就是说,苹果可能正在寻求突破和创新,准备弯道超车,打造属于苹果的折叠屏新时代。来自外媒爆料消息,苹果正在生产多款折叠屏工程机,目前已经送测给工厂了,验证通过之后,预计将会在2024年推出。

vivo折叠屏已经失去了先机,再加上苹果等巨头的涌入,这一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消费者给足了苹果任性的底气,即使折叠屏始终没有发布,也不妨碍用户对苹果折叠屏抱有期待,这显然是VIVO所不能比的。

VIVO想要抢占国内折叠屏市场,时机和价格都至关重要,没有抢占先机,且售价并不低的VIVO X Fold没有掀起什么浪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OPPO 发布的Find N折叠屏手机售价仅7699元,短短三天,首批10万台已经全部被预定,市场欢迎程度超预期。

直屏时代还没有谢幕,三星折叠屏手机之所以能够展露锋芒,也是消费者对手机近几年零创新的一种反抗。直屏对用户的吸引力似乎在逐渐下降,网友吐槽“每一款手机都像“孪生兄弟”,在外形上的变化可以说是有似于无。”。

总的来说,苹果折叠屏备受瞩目是不争的事实,但折叠屏的跨时代节点并没有到来,而入局稍晚的品牌失去了进入这个赛道的先机,只能靠突破和创新,才有可能占据一席之地,VIVO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摇摆不定”的新方向

近期,手机厂商的动作非常频繁,发布会接踵而来,4月28日,华为MateXs2折叠屏手机发布会;5月6日,iQOO Neo6 SE发布会;5月11日,索尼XperialV……5月,OPPOReno8系列、荣耀70系列、RedmiNote11T系列、VIVO S15系列等蜂拥而至。

“三月出概念机,五六月出量产机”似乎是手机圈的铁律,但疫情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个传统, 加上销量受到影响,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供应链进化都稍显滞后。2022年,各大手机厂商都蠢蠢欲动,相继推出大量新款产品,刺激年轻人的消费欲望。

不可置否,市场的需求量明显降低,年轻人对手机的关注度直线下降,研究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2 年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7560万台,同比下滑18%,环比下滑13%。特别是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在“量跌价升”的趋势下,销量或将再次触底。

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很多厂商将目光转向了造车,特别是小米,陆续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工厂已经开工建设,三月份,小米拍得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一块地,而在工厂不远处,就是北汽蓝谷的制造基地。

小米紧锣密鼓布局新能源电车,反观VIVO ,投资管理总经理朱贵堂曾经回应造车传闻称,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是希望专注做手机及周边生态链产品。可尽管嘴上这么说,VIVO 身体却很诚实,据天眼查App显示,4月1日, VIVO首次公开自动驾驶方法、车载装置、移动装置和车载电子设备专利,公开号为CN114261398A。

事实上,VIVO从2019年就与百度、长城等企业在汽车领域建立合作;2020年,智慧车联开放联盟 ICCOA 成立,VIVO 也参与其中,随后的开发者大会上,VIVO发布车联网品牌“Jovi InCar”。

这与VIVO一直以来的行事作风极为相近,与其说谨小慎微,倒不如说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些摇摆不定。

一方面是,现如今中国全价位段的市场份额都在萎缩,对VIVO来说形势并不算有利,目前是打造出产品的突破点才是重中之重,造车似乎并不急于一时。另一方面,技术和资金都是造车新势力的基础,新能源汽车“烧钱”的特性劝退了大批跃跃欲试的企业。

刚刚布局三年的VIVO似乎还没有足够的决心进入这个赛道。

在这个赛道上,有很多互联网厂商已经抢占先机,据悉,百度的百度自动驾驶相关专利申请超4000件,华为自动驾驶相关专利申请超7800件。有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新造车”领域的企业已超过100家,而早在2021年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渗透率达20.62%,如何在群雄四起的电车格局中横插一脚,是个值得vivo思考的生死问题。

毫无疑问,VIVO的劣势在市场萎靡之际显现得淋漓尽致,况且依靠售卖大量低端产品根本无法获取高额的利润,从本质上来说,VIVO过于固步自封,对市场前景的预判也不够准确,在生态链的构建上不及时,不管是折叠屏、生态链还是造车,VIVO的动作有些迟缓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