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高技能、复合型的紫领人才缺口巨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高技能、复合型的紫领人才缺口巨大

职业教育并非高利润业务,但它重要。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查沁君

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代。

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以来,教改革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新华社报道,如今中国共有1.13万所职业院校、3088万名在校生,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

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国对新一代技术密集型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与此同时,社会仍有声音认为职业教育“矮人半截”。为了让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热起来”,今年51正式施行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上作了多处规定,明确职校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新《职业教育法》更有组织保障,更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并从法律上保障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重视程度。这无疑对国家未来职业教育事业的升级换代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性指引。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教育总裁李祥林对界面教育说。

作为一家全球化科技公司,联想被外界所熟知的是手机、电脑、平板智能终端设备业务,但实际早在十多年前,职业教育业务在集团内部就已开始萌芽。当时李祥林在联想集团全球化的过程中,负责新兴市场100多个国家的服务业务,也在美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他意识到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职业教育还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下“重学历、轻技能”的环境中,如何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校企合作中怎么才能提高企业积极性?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针对这些问题,界面教育独家专访了李祥林联想作为中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个样本,观察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法

以下为采访实录,刊发有删节

界面教育:联想做职业教育的十余年时间里,有哪几个关键节点?

李祥林:联想集团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与一些职业院校探索专业共建,初衷是为联想服务体系培养及输送一线技术工程师。但当时只是星星点点地开展,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和体系。直到2011年,联想正式成立职业教育的业务团队。

2017年前后,国家已大幅启动职业教育改革,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事业在中国进入方兴未艾的阶段。过去不被人看好,大企业参与很少。但改革后,一大批优秀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界面教育:职业教育并非高利润业务,联想为何要在该领域发力?

李祥林:确实如此,它不是一个高利润业务,但不能以此来衡量该不该做。联想教育定位于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助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助力社会年轻一代的个人发展与家庭幸福。

获得一定的商业价值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十年前我们发现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职业素养高、职业技能强的中基层人才,这些职业人才靠谁培养呢?光靠学校的知识体系是不够的,需要企业一起参与。

界面教育:集团会花多大精力或投入在教育业务上? 

李祥林:职业教育在集团内部可以用“小”和“重要”两个词形容。“小”是业务规模太小了,联想集团目前的营收规模超4000亿联想教育的营收连它零头的一个亿都不到。但它又重要,在集团三大战略支柱中的社会价值方面,教育承担了重要责任。 

界面教育:教育业务与其它业务是否形成联动?能否举例说明?

李祥林高校的专业共建上,我们的专业技术、工具平台、就业岗位很多来自于集团的各个部门,如联想研究院的人工智能平台、数据智能集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以及我们现在承办的云计算运维技能证书,智能制造数据采集与应用的技能证书等,都是在业务部门的技术储备上开发的。

以去年推出的紫领工程为例项目整合了联想供应链、联想教育、联想公益基金,以及联想的创投生态等多个部门,为制造业和社会培养紫领人才。这也是业内首个集企业内训、供应链上下游人才合作、校企合作于一身的人才培养工程。

既不同于白领和蓝领,紫领指的是既熟悉业务流程又了解相应技术理论,兼具动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我们正在计划考虑,如何在我们的合肥联宝工厂、或者深圳、天津、武汉等制造基地,建设联想教育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把教室开到车间,更好地培养职业人才。

界面教育:紫领人才在国内的供需情况如何?造成这一情况的背后原因有哪些?

祥林:根据2020年6月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工业通信业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行动实施方案》,当时有7.7亿的就业人才,技术工人只有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仅4700多万。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向高端发展,包括工业智能制造对人才的需求水涨船高,过去的蓝领是不能满足需要

背后原因是方方面面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定位到投入,到社会的理解、支持,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培养的手段方法都有较大的缺陷,搞好职业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好在国家近年来一系列的政策正在大力推进解决,整体形势非常好。

界面教育:联想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不同学校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李祥林:挑战一方面在于,政策如何有更好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因为学校的合作得先有政策才有执行。另一方面,给职业院校减负也很重要,要让院校有更多的精力真正投入到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同样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能否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能否获得公平的就业待遇。

学校在人才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的基本点是一致的,不同院校强调的点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些院校希望更多混合模式去培养师资,有些希望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会根据不同院校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方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1+1>2的效果。

界面教育: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瓶颈,在你看来,企业积极性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在哪?

李祥林:我感受到的可能是大企业比较“冷”。企业要真正热心于校企合作,真正热心于助力职业院校学生培养,首先得企业高层或一把手,对此有清晰的定位与认知,要把商业、社会责任、社会价值整合起来看。

否则对于职业教育这种投入产出比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时间周期长的业务,大部分大企业肯定是不太愿意调集更多优秀人才、花费更多精力。当然,现在国家领导以及各部委各省市都在加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升级,我相信这种情况必然会越来越得到改进。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如何形成真正的共识,以及双方在专业的共同建设重点上,企业和学校的想法可能也会不一样。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在鼓励双主体育人这方面会解决得更好。

界面教育:国内有职校在探索“混合所有制”,提高企业的股份占比是否能有效增强其积极性?

李祥林:有两所院校正在和我们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这是我们特别想发展的方向。但在中国的体制下,企业占更高的比例还是不太现实的,混合所有制的探索有其开创性,也有其难度。

当前实际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对房地产等实体相关方面的估值太高,对专业知识及人才价值的估值偏低。混合所有制的关键也不一定说企业占比就要更高,更关键的是,双方真正一起目标一致双主体办学、长期办学这一点特别重要。      

界面教育:如何从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予以改善呢?例如德国双元制、日本企业模式等都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国内有可能借鉴吗?

李祥林:很多发达国家在这块都做得不错。尤其是德国双元制,这背后是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才促成这样的环境。这些国家能做好,国家的大力扶持是必然的,能给到企业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机制的保障。

此外,社会就业环境也不同,国外人口较少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很看重,不像中国以前有劳动力的红利,现在红利越来越减少了,这也会促成中国的企业会越来越看重职业教育。

中国在这些方面也都在改进之中,现在主要是政策比较多,但落地好还要时间。我相信未来在其他各方面,比如财政资金、理念认知都会有一步步改进。但当前要确确实实地推进好德国的双元制,在中国的难度还是非常大。

界面教育:腾讯、阿里、华为等互联网及科技企业都有校企合作的动作,这些企业的做法存在哪些异同之处?

李祥林:有更多优秀的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无疑对职业教育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认可,以及为院校扩大视野和技术资源,这方方面面都很有帮助。跟大部分的企业相比,联想参与职业教育有两点差异性。

第一,重交付的业务模式,一般企业的做法是输出技术和人才培养方案,然后委托第三方开展具体的交付工作。我们几乎所有的专业共建都有自己的讲师进行交付,还有专门的老师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并给学生推荐就业机会。

第二,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开展师资培训赋能,老师是教育的关键之一。比如我们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教材,培养老师的技术技能;再比如我们开发了“校长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借鉴企业的方式方法,与校长们一起探讨领导力提升。

界面教育:很多做产教融合的企业同时也在做认证体系,各家标准都太一样,如何保证其认证体系能被行业和学校所接受?

李祥林:大企业都有一套内部标准体系,包括生产供应流程、产品标准、员工技能要求等,这样才能保障优秀产品的生产。不同企业强调的标准重点可能不同,这跟他们的产品定位相关。大方向都是没有问题的,都有适用领域。但如果是想要推出通用的标准产品和技能证书的话,还是需要行资委和龙头企业的参与,才能让标准更有广泛性。

界面教育:有专家指出,当前职校生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不一定高,后者主要体现在薪酬待遇、专业匹配度、晋升发展上。你是否认同?

李祥林:比较认同。高质量就业体现在岗位能力胜任度、个人成长与晋升、薪资待遇。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育管理机构,评估的维度要多重,评估的周期要放长。获得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成长空间,远比当期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待遇更重要。

我们关注学生两方面技能的培养,一方面是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职业素养。

界面教育:联想教育做职业教育十多年来,是否有判断失误的地方?当下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李祥林:从成立职业教育业务团队至今,我们的定位就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阳光自信、专业过硬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家庭幸福。这些方向早在12年前就确定了,现在来看都没错。要说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对优秀人才引进的力度还不够。

最大困扰可能就是疫情,院校基本都封校了,这对于当年学生培养的质量是一大挑战。在线上课无法替代线下的教育,尤其是技术实践类的教学、职业素养的培育都要在线下进行。

界面教育: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目标分别是什么?

李祥林:未来最大的目标就是能与更多院校合作,尤其是在联合办学、独立学院办学等方面有更扎实深入的推进。真正办起几所混合所有制的学校,并且办好。真正做好专业共建、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助力国家产业进步,为中国教育十四五发展贡献力量,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骄傲的,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高技能、复合型的紫领人才缺口巨大

职业教育并非高利润业务,但它重要。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查沁君

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代。

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以来,教改革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新华社报道,如今中国共有1.13万所职业院校、3088万名在校生,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

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国对新一代技术密集型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与此同时,社会仍有声音认为职业教育“矮人半截”。为了让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热起来”,今年51正式施行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上作了多处规定,明确职校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新《职业教育法》更有组织保障,更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并从法律上保障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重视程度。这无疑对国家未来职业教育事业的升级换代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性指引。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教育总裁李祥林对界面教育说。

作为一家全球化科技公司,联想被外界所熟知的是手机、电脑、平板智能终端设备业务,但实际早在十多年前,职业教育业务在集团内部就已开始萌芽。当时李祥林在联想集团全球化的过程中,负责新兴市场100多个国家的服务业务,也在美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他意识到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职业教育还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下“重学历、轻技能”的环境中,如何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校企合作中怎么才能提高企业积极性?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针对这些问题,界面教育独家专访了李祥林联想作为中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个样本,观察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法

以下为采访实录,刊发有删节

界面教育:联想做职业教育的十余年时间里,有哪几个关键节点?

李祥林:联想集团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与一些职业院校探索专业共建,初衷是为联想服务体系培养及输送一线技术工程师。但当时只是星星点点地开展,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和体系。直到2011年,联想正式成立职业教育的业务团队。

2017年前后,国家已大幅启动职业教育改革,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事业在中国进入方兴未艾的阶段。过去不被人看好,大企业参与很少。但改革后,一大批优秀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界面教育:职业教育并非高利润业务,联想为何要在该领域发力?

李祥林:确实如此,它不是一个高利润业务,但不能以此来衡量该不该做。联想教育定位于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助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助力社会年轻一代的个人发展与家庭幸福。

获得一定的商业价值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十年前我们发现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职业素养高、职业技能强的中基层人才,这些职业人才靠谁培养呢?光靠学校的知识体系是不够的,需要企业一起参与。

界面教育:集团会花多大精力或投入在教育业务上? 

李祥林:职业教育在集团内部可以用“小”和“重要”两个词形容。“小”是业务规模太小了,联想集团目前的营收规模超4000亿联想教育的营收连它零头的一个亿都不到。但它又重要,在集团三大战略支柱中的社会价值方面,教育承担了重要责任。 

界面教育:教育业务与其它业务是否形成联动?能否举例说明?

李祥林高校的专业共建上,我们的专业技术、工具平台、就业岗位很多来自于集团的各个部门,如联想研究院的人工智能平台、数据智能集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以及我们现在承办的云计算运维技能证书,智能制造数据采集与应用的技能证书等,都是在业务部门的技术储备上开发的。

以去年推出的紫领工程为例项目整合了联想供应链、联想教育、联想公益基金,以及联想的创投生态等多个部门,为制造业和社会培养紫领人才。这也是业内首个集企业内训、供应链上下游人才合作、校企合作于一身的人才培养工程。

既不同于白领和蓝领,紫领指的是既熟悉业务流程又了解相应技术理论,兼具动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我们正在计划考虑,如何在我们的合肥联宝工厂、或者深圳、天津、武汉等制造基地,建设联想教育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把教室开到车间,更好地培养职业人才。

界面教育:紫领人才在国内的供需情况如何?造成这一情况的背后原因有哪些?

祥林:根据2020年6月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工业通信业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行动实施方案》,当时有7.7亿的就业人才,技术工人只有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仅4700多万。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向高端发展,包括工业智能制造对人才的需求水涨船高,过去的蓝领是不能满足需要

背后原因是方方面面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定位到投入,到社会的理解、支持,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培养的手段方法都有较大的缺陷,搞好职业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好在国家近年来一系列的政策正在大力推进解决,整体形势非常好。

界面教育:联想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不同学校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李祥林:挑战一方面在于,政策如何有更好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因为学校的合作得先有政策才有执行。另一方面,给职业院校减负也很重要,要让院校有更多的精力真正投入到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同样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能否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能否获得公平的就业待遇。

学校在人才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的基本点是一致的,不同院校强调的点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些院校希望更多混合模式去培养师资,有些希望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会根据不同院校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方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1+1>2的效果。

界面教育: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瓶颈,在你看来,企业积极性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在哪?

李祥林:我感受到的可能是大企业比较“冷”。企业要真正热心于校企合作,真正热心于助力职业院校学生培养,首先得企业高层或一把手,对此有清晰的定位与认知,要把商业、社会责任、社会价值整合起来看。

否则对于职业教育这种投入产出比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时间周期长的业务,大部分大企业肯定是不太愿意调集更多优秀人才、花费更多精力。当然,现在国家领导以及各部委各省市都在加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升级,我相信这种情况必然会越来越得到改进。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如何形成真正的共识,以及双方在专业的共同建设重点上,企业和学校的想法可能也会不一样。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在鼓励双主体育人这方面会解决得更好。

界面教育:国内有职校在探索“混合所有制”,提高企业的股份占比是否能有效增强其积极性?

李祥林:有两所院校正在和我们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这是我们特别想发展的方向。但在中国的体制下,企业占更高的比例还是不太现实的,混合所有制的探索有其开创性,也有其难度。

当前实际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对房地产等实体相关方面的估值太高,对专业知识及人才价值的估值偏低。混合所有制的关键也不一定说企业占比就要更高,更关键的是,双方真正一起目标一致双主体办学、长期办学这一点特别重要。      

界面教育:如何从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予以改善呢?例如德国双元制、日本企业模式等都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国内有可能借鉴吗?

李祥林:很多发达国家在这块都做得不错。尤其是德国双元制,这背后是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才促成这样的环境。这些国家能做好,国家的大力扶持是必然的,能给到企业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机制的保障。

此外,社会就业环境也不同,国外人口较少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很看重,不像中国以前有劳动力的红利,现在红利越来越减少了,这也会促成中国的企业会越来越看重职业教育。

中国在这些方面也都在改进之中,现在主要是政策比较多,但落地好还要时间。我相信未来在其他各方面,比如财政资金、理念认知都会有一步步改进。但当前要确确实实地推进好德国的双元制,在中国的难度还是非常大。

界面教育:腾讯、阿里、华为等互联网及科技企业都有校企合作的动作,这些企业的做法存在哪些异同之处?

李祥林:有更多优秀的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无疑对职业教育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认可,以及为院校扩大视野和技术资源,这方方面面都很有帮助。跟大部分的企业相比,联想参与职业教育有两点差异性。

第一,重交付的业务模式,一般企业的做法是输出技术和人才培养方案,然后委托第三方开展具体的交付工作。我们几乎所有的专业共建都有自己的讲师进行交付,还有专门的老师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并给学生推荐就业机会。

第二,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开展师资培训赋能,老师是教育的关键之一。比如我们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教材,培养老师的技术技能;再比如我们开发了“校长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借鉴企业的方式方法,与校长们一起探讨领导力提升。

界面教育:很多做产教融合的企业同时也在做认证体系,各家标准都太一样,如何保证其认证体系能被行业和学校所接受?

李祥林:大企业都有一套内部标准体系,包括生产供应流程、产品标准、员工技能要求等,这样才能保障优秀产品的生产。不同企业强调的标准重点可能不同,这跟他们的产品定位相关。大方向都是没有问题的,都有适用领域。但如果是想要推出通用的标准产品和技能证书的话,还是需要行资委和龙头企业的参与,才能让标准更有广泛性。

界面教育:有专家指出,当前职校生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不一定高,后者主要体现在薪酬待遇、专业匹配度、晋升发展上。你是否认同?

李祥林:比较认同。高质量就业体现在岗位能力胜任度、个人成长与晋升、薪资待遇。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育管理机构,评估的维度要多重,评估的周期要放长。获得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成长空间,远比当期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待遇更重要。

我们关注学生两方面技能的培养,一方面是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职业素养。

界面教育:联想教育做职业教育十多年来,是否有判断失误的地方?当下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李祥林:从成立职业教育业务团队至今,我们的定位就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阳光自信、专业过硬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家庭幸福。这些方向早在12年前就确定了,现在来看都没错。要说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对优秀人才引进的力度还不够。

最大困扰可能就是疫情,院校基本都封校了,这对于当年学生培养的质量是一大挑战。在线上课无法替代线下的教育,尤其是技术实践类的教学、职业素养的培育都要在线下进行。

界面教育: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目标分别是什么?

李祥林:未来最大的目标就是能与更多院校合作,尤其是在联合办学、独立学院办学等方面有更扎实深入的推进。真正办起几所混合所有制的学校,并且办好。真正做好专业共建、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助力国家产业进步,为中国教育十四五发展贡献力量,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骄傲的,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