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百度,“抖”起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百度,“抖”起来

AI技术普及究竟需要什么条件?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BT财经 张津京‍

作为百度主管一方的执行副总裁,沈抖最近被人“怼”上了热搜。

5月5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以内部全员信的方式,宣布了百度内部高管大轮岗的消息之后,从负责百度核心业务搜索信息流调任百度智能云一把手的沈抖,开始被外界作出各种各样的解读。

原因也特别简单。

沈抖由于负责了百度核心业务,一直被看作百度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但这一次却被安排主管了新兴的百度智能云,引发一些媒体的猜测。

两天内,各大媒体平台出现了多篇猜疑的稿件,核心观点都在猜沈抖调任的目的是什么。

有些不着调的声音,让熟悉百度和沈抖的行业人士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沈抖很厉害,他是计算机博士,从学校研究方向到后期工作再到创业,无一例外都跟数据搜索的业务有关,甚至他发表的40多篇论文研究方向,也在数据算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有接近百度的人士表示应该出来替沈抖说句公道话。

“百度的员工工作中都称他叫‘抖’,这里面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他能力特别强,许多问题到他那可以迎刃而解,有点像庖丁解牛最后“抖一下”骨肉就分离了;另一个原因在于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同事都喜欢跟他开玩笑,只叫名不叫姓成为大家对他的约定俗称。”

对于沈抖的新工作,这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则跟外界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这可能恰恰说明李彦宏对于百度智能云的重视,以及未来百度智能云将快速进入商业迭代和落地阶段”。

因为,在他看来沈抖最厉害的并不是技术能力,“而是他既懂技术又懂商业,他可以把技术与产品方作出融合最优解,并结合用户的需求,重新打造出用户能看得懂并且愿意购买的商业产品。”

在这位接近百度的人士眼中,后者是现在百度智能云最缺的东西。

智能云欠“临门一脚”

众所周知,百度智能云的特点是将AI应用与云服务相结合,依托百度大脑和飞桨平台的技术优势,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一揽子”的AI技术解决方案。

按理说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百度在AI领域已经埋下不少伏笔,并积累了庞大数量的专利,构造了自己的护城河。

百度是一个技术氛围极其浓厚的公司,上至李彦宏下至各个部门的带头人,大家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都要投身到科研工作,很多人身上都背着多个专利。

技术是第一步,市场是第二步。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截至目前,飞桨已经汇聚406万飞桨开发者,创建了47.6万个模型,服务于15.7万企事业单位,在中国深度学习平台综合市场份额第一。

纵观中国的云产业,一些公司的科技属性虽然日益浓厚,但把应该交于市场的商务行为变得太过理想化。毕竟,许多技术,尤其是目前处于计算机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先从实验室迈出的第一步。

其中,由于技术团队思维逻辑的原因,使得很多技术在平台上的沉淀和表达,并不是从商业角度出发,而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出发。

这对于同样是做技术的企业开发人员来说,可能会比较友好;但对于企业用户采购相应技术平台和服务的决策者,却看不懂这些宛如天书一样的介绍和说明。

这其实是AI技术公司和团队的通病。

当下基础云服务阿里云已经一枝独大;华为云凭借政企安全和硬件方面的技术,在这个领域也抢出一个身位;腾讯云则是依靠自身在微信端的流量池,吸引着销售面向市场的企业积极进驻。而已经在AI领域投资多年的百度,云服务也凸显了AI的特色。

因此,云服务平台结合AI技术来做自己主打云服务产品的思路,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这些科技企业给外界的感觉是“吃力不讨好”。AI技术也能跟得上,但是它的客户数量和销售额就是上不去。

因为一堆“技术大牛”做出的的技术,他们迫切想指导开发人员尽快进入角色,所有的介绍和文本都是围绕计算机开发人员进行,但同时忽略了企业用户决策者的感受。

这样太专业的描述和技术展示,当然无法打动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决策者。他们无法判断这些先进的AI技术到底如何应用到自己业务环节,如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或者提升效率。

百度智能云在几年前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幸运的是,这两年不论是基于飞桨的应用推广还是深入企业间的需求采集,百度智能云已经在想方设法填平这个市场和技术之间的鸿沟。而这样的举措,确实给百度智能云带来很大的增幅。

这两年财报,百度智能云的增速超过预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问题是,这些都只是量变,百度智能云想脱胎换骨成为百度发展的支柱,还需要一个质变的契机。

某种意义上,企业用户需要一个关键的人物,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企业的需求并匹配百度智能云的AI技术,从而实现自己企业数字化与AI相结合的降本增效。

同时,“这个人”要既懂企业的需求,又懂百度的技术,从中能形成通用化的产品。而且还能培训销售团队,让他们帮助企业做好顾问和咨询的工作。

也许,这就是百度管理层调沈抖赶赴百度智能云上任的目的。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AI

AI行业中,技术团队力求达到的是从实验结果中推断出的解决方向,但有可能这些技术方向并不是真正用户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创造了需求,但不一定是客户亟需的。

“很多时候企业的IT部门是背锅的存在”,作为一家上市国企技术部门负责人的陈子洲认为,董事会作出要求利用AI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的决定,“短短几个字,技术部门所有的员工可能会跑断腿”。

在陈子洲看来,公司技术部一般情况下常设的员工并不多,遇到大的项目要么外包,要么临时抽调人员组建开发团队。“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新来的技术人员并不清楚企业的生产流程,也无法通过分析流程判断哪些业务是可以利用AI去优化的。”

陈子洲进一步指出,“领导肯定觉得AI一定能提升企业的效率,但怎么做他不知道;技术部门的员工并不熟悉真正的生产环节,哪些问题可以被AI替代他们真说不出来。”

这成为困扰很多传统企业期望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的核心问题。

陈子洲觉得,这其实就给云服务提供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选定的合作方能给我们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我们当然愿意与这样的既有技术又有商业能力的合作伙伴合作。”

在陈子洲看来,这应该算是第三轮云服务的普及。“第1轮是基础设施,类似于服务器数据库之类,这些云服务平台只要保证稳定并及时提供工单的解决方案即可;第2轮则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系列的应用,尤其包括网络安全,域名解析等等,企业在发展一定阶段之后,发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还需要引入;现在应该算第3阶段,也就是AI+云技术如何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价值。”

百度智能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从2019年就开始推广AI架构师的培训,想通过提升企业相应技术人员的整体观和策划管理水平,间接解决企业技术部门不了解自身需求的问题。

但这只解决了一些已经有想法企业的困难,针对那些“只是有概念要这么做”的企业,这种培训还显得有些单薄。

“我们其实特别需要类似像百度智能云这样的云平台,能梳理现在的成型应用,变成行业的逻辑,我们通过对自身行业的断定来看,这些应该适用于本行业的AI技术哪些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

这种把技术化的产品商业化的能力,其实是目前所有的AI企业在落地端缺乏的。

为什么是沈抖

某种意义上,百度智能云在技术领域已经成熟,欠缺“临门一脚”的恰恰在商业化的能力。如何挖掘客户的需求,并如何整理自己的技术,形成行业化的产品去匹配这种需求,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考验百度智能云商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

巧合的是,沈抖特别擅长做这两件事。

一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沈抖2007年从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入职微软AdCenter 实验室(西雅图),开始了职业生涯。之后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了Buzzlabs。读书和在美工作期间,沈抖博士获得了10多项互联网搜索、计算广告相关专利,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这是一位扎扎实实的计算机算法领域专家。

另一方面,沈抖最擅长的就是把技术产品商业化。2019年起,沈抖全面负责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涵盖百度APP、搜索、信息流、小程序、百家号、文教数娱、百度健康、国际化等多个业务。

沈抖带领团队充分发挥“搜索和信息流”双引擎的优势,打造“一超多强”的移动产品矩阵,将百度移动生态建设成为值得信赖的内容和服务平台,构建了繁荣生态。

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沈抖一改以前搜索广告简单投放和竞标的业务模式,针对20多个重点行业单独制作全链条营销解决方案,并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他们从客户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的方案制作和分析能力。

在这样的体系化推动下,百度MEG全年在线营销收入为740亿元,实现了12%的增长,这对于一个以研发为主科技公司来说,显得尤为珍贵。

换句话讲沈抖既懂技术又懂用户需求,而且他服务过的50多万家中小企业,已经跟百度信息流形成了稳定的需求与满足关系。

而百度智能云当前业务目前增长强劲。依托“云智一体”战略,百度在AI算力、算法、开放平台、开发者生态等方面建立的领先优势,正转化为智能云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力,使之进入强劲增长的快车道。

百度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智能云业务实现同比增长高达67%,年化收入约130亿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百度现在已经形成了原搜索业务,百度智能云和无人驾驶“三驾马车”的发展结构,现在,百度智能云被放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位置。

百度管理层可能已经意识到,未来能接过百度搜索广告的接力棒,除了智能汽车,继续领跑百度业绩大盘的业务就是百度智能云。那么加强这个未来核心板块的领导力量,解决其商业化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促进这个板块的业务走上一个发展快车道,就成为百度管理团队必须要做的抉择。

沈抖来负责这件事,目前来看是所有人都公认的必然。

首先,作为算法专家的沈抖,起码跟AI开发的这些“大牛”沟通起来不费事,他可以轻松了解所有AI产品的逻辑和发展方向。再加上沈抖很了解企业的需求,能帮助这些项目组纠正产品方向,使之与企业需求相向而行。

其次,因为熟悉企业尤其是商业合作方面的各种变化,沈抖可以帮助智能云将现有产品进行商业化梳理,形成针对企业需求的产品体系,推动智能云AI系列产品的落地和销售。

第三,沈抖在集团是执行副总裁的位置,他来直接管理智能云,无形中将智能云提高到了一个特别核心的地位,意味着未来百度集团内很多资源都会向智能云倾斜,加快打造百度新的“领跑火车头”。

从多个角度综合来看,百度管理层选择沈抖来管百度智能云,其实是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岗位上。

仅此而已,不用猜想。

当然百度智能云的前景,我们可以放心憧憬。

因为百度“抖”起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度

6.9k
  • 港股百度集团跌幅扩大至5%
  • 科技早报 | 张一鸣在港成立个人投资基金;OpenAI约400名员工可股票套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百度,“抖”起来

AI技术普及究竟需要什么条件?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BT财经 张津京‍

作为百度主管一方的执行副总裁,沈抖最近被人“怼”上了热搜。

5月5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以内部全员信的方式,宣布了百度内部高管大轮岗的消息之后,从负责百度核心业务搜索信息流调任百度智能云一把手的沈抖,开始被外界作出各种各样的解读。

原因也特别简单。

沈抖由于负责了百度核心业务,一直被看作百度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但这一次却被安排主管了新兴的百度智能云,引发一些媒体的猜测。

两天内,各大媒体平台出现了多篇猜疑的稿件,核心观点都在猜沈抖调任的目的是什么。

有些不着调的声音,让熟悉百度和沈抖的行业人士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沈抖很厉害,他是计算机博士,从学校研究方向到后期工作再到创业,无一例外都跟数据搜索的业务有关,甚至他发表的40多篇论文研究方向,也在数据算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有接近百度的人士表示应该出来替沈抖说句公道话。

“百度的员工工作中都称他叫‘抖’,这里面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他能力特别强,许多问题到他那可以迎刃而解,有点像庖丁解牛最后“抖一下”骨肉就分离了;另一个原因在于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同事都喜欢跟他开玩笑,只叫名不叫姓成为大家对他的约定俗称。”

对于沈抖的新工作,这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则跟外界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这可能恰恰说明李彦宏对于百度智能云的重视,以及未来百度智能云将快速进入商业迭代和落地阶段”。

因为,在他看来沈抖最厉害的并不是技术能力,“而是他既懂技术又懂商业,他可以把技术与产品方作出融合最优解,并结合用户的需求,重新打造出用户能看得懂并且愿意购买的商业产品。”

在这位接近百度的人士眼中,后者是现在百度智能云最缺的东西。

智能云欠“临门一脚”

众所周知,百度智能云的特点是将AI应用与云服务相结合,依托百度大脑和飞桨平台的技术优势,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一揽子”的AI技术解决方案。

按理说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百度在AI领域已经埋下不少伏笔,并积累了庞大数量的专利,构造了自己的护城河。

百度是一个技术氛围极其浓厚的公司,上至李彦宏下至各个部门的带头人,大家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都要投身到科研工作,很多人身上都背着多个专利。

技术是第一步,市场是第二步。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截至目前,飞桨已经汇聚406万飞桨开发者,创建了47.6万个模型,服务于15.7万企事业单位,在中国深度学习平台综合市场份额第一。

纵观中国的云产业,一些公司的科技属性虽然日益浓厚,但把应该交于市场的商务行为变得太过理想化。毕竟,许多技术,尤其是目前处于计算机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先从实验室迈出的第一步。

其中,由于技术团队思维逻辑的原因,使得很多技术在平台上的沉淀和表达,并不是从商业角度出发,而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出发。

这对于同样是做技术的企业开发人员来说,可能会比较友好;但对于企业用户采购相应技术平台和服务的决策者,却看不懂这些宛如天书一样的介绍和说明。

这其实是AI技术公司和团队的通病。

当下基础云服务阿里云已经一枝独大;华为云凭借政企安全和硬件方面的技术,在这个领域也抢出一个身位;腾讯云则是依靠自身在微信端的流量池,吸引着销售面向市场的企业积极进驻。而已经在AI领域投资多年的百度,云服务也凸显了AI的特色。

因此,云服务平台结合AI技术来做自己主打云服务产品的思路,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这些科技企业给外界的感觉是“吃力不讨好”。AI技术也能跟得上,但是它的客户数量和销售额就是上不去。

因为一堆“技术大牛”做出的的技术,他们迫切想指导开发人员尽快进入角色,所有的介绍和文本都是围绕计算机开发人员进行,但同时忽略了企业用户决策者的感受。

这样太专业的描述和技术展示,当然无法打动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决策者。他们无法判断这些先进的AI技术到底如何应用到自己业务环节,如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或者提升效率。

百度智能云在几年前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幸运的是,这两年不论是基于飞桨的应用推广还是深入企业间的需求采集,百度智能云已经在想方设法填平这个市场和技术之间的鸿沟。而这样的举措,确实给百度智能云带来很大的增幅。

这两年财报,百度智能云的增速超过预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问题是,这些都只是量变,百度智能云想脱胎换骨成为百度发展的支柱,还需要一个质变的契机。

某种意义上,企业用户需要一个关键的人物,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企业的需求并匹配百度智能云的AI技术,从而实现自己企业数字化与AI相结合的降本增效。

同时,“这个人”要既懂企业的需求,又懂百度的技术,从中能形成通用化的产品。而且还能培训销售团队,让他们帮助企业做好顾问和咨询的工作。

也许,这就是百度管理层调沈抖赶赴百度智能云上任的目的。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AI

AI行业中,技术团队力求达到的是从实验结果中推断出的解决方向,但有可能这些技术方向并不是真正用户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创造了需求,但不一定是客户亟需的。

“很多时候企业的IT部门是背锅的存在”,作为一家上市国企技术部门负责人的陈子洲认为,董事会作出要求利用AI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的决定,“短短几个字,技术部门所有的员工可能会跑断腿”。

在陈子洲看来,公司技术部一般情况下常设的员工并不多,遇到大的项目要么外包,要么临时抽调人员组建开发团队。“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新来的技术人员并不清楚企业的生产流程,也无法通过分析流程判断哪些业务是可以利用AI去优化的。”

陈子洲进一步指出,“领导肯定觉得AI一定能提升企业的效率,但怎么做他不知道;技术部门的员工并不熟悉真正的生产环节,哪些问题可以被AI替代他们真说不出来。”

这成为困扰很多传统企业期望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的核心问题。

陈子洲觉得,这其实就给云服务提供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选定的合作方能给我们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我们当然愿意与这样的既有技术又有商业能力的合作伙伴合作。”

在陈子洲看来,这应该算是第三轮云服务的普及。“第1轮是基础设施,类似于服务器数据库之类,这些云服务平台只要保证稳定并及时提供工单的解决方案即可;第2轮则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系列的应用,尤其包括网络安全,域名解析等等,企业在发展一定阶段之后,发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还需要引入;现在应该算第3阶段,也就是AI+云技术如何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价值。”

百度智能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从2019年就开始推广AI架构师的培训,想通过提升企业相应技术人员的整体观和策划管理水平,间接解决企业技术部门不了解自身需求的问题。

但这只解决了一些已经有想法企业的困难,针对那些“只是有概念要这么做”的企业,这种培训还显得有些单薄。

“我们其实特别需要类似像百度智能云这样的云平台,能梳理现在的成型应用,变成行业的逻辑,我们通过对自身行业的断定来看,这些应该适用于本行业的AI技术哪些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

这种把技术化的产品商业化的能力,其实是目前所有的AI企业在落地端缺乏的。

为什么是沈抖

某种意义上,百度智能云在技术领域已经成熟,欠缺“临门一脚”的恰恰在商业化的能力。如何挖掘客户的需求,并如何整理自己的技术,形成行业化的产品去匹配这种需求,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考验百度智能云商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

巧合的是,沈抖特别擅长做这两件事。

一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沈抖2007年从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入职微软AdCenter 实验室(西雅图),开始了职业生涯。之后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了Buzzlabs。读书和在美工作期间,沈抖博士获得了10多项互联网搜索、计算广告相关专利,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这是一位扎扎实实的计算机算法领域专家。

另一方面,沈抖最擅长的就是把技术产品商业化。2019年起,沈抖全面负责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涵盖百度APP、搜索、信息流、小程序、百家号、文教数娱、百度健康、国际化等多个业务。

沈抖带领团队充分发挥“搜索和信息流”双引擎的优势,打造“一超多强”的移动产品矩阵,将百度移动生态建设成为值得信赖的内容和服务平台,构建了繁荣生态。

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沈抖一改以前搜索广告简单投放和竞标的业务模式,针对20多个重点行业单独制作全链条营销解决方案,并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他们从客户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的方案制作和分析能力。

在这样的体系化推动下,百度MEG全年在线营销收入为740亿元,实现了12%的增长,这对于一个以研发为主科技公司来说,显得尤为珍贵。

换句话讲沈抖既懂技术又懂用户需求,而且他服务过的50多万家中小企业,已经跟百度信息流形成了稳定的需求与满足关系。

而百度智能云当前业务目前增长强劲。依托“云智一体”战略,百度在AI算力、算法、开放平台、开发者生态等方面建立的领先优势,正转化为智能云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力,使之进入强劲增长的快车道。

百度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智能云业务实现同比增长高达67%,年化收入约130亿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百度现在已经形成了原搜索业务,百度智能云和无人驾驶“三驾马车”的发展结构,现在,百度智能云被放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位置。

百度管理层可能已经意识到,未来能接过百度搜索广告的接力棒,除了智能汽车,继续领跑百度业绩大盘的业务就是百度智能云。那么加强这个未来核心板块的领导力量,解决其商业化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促进这个板块的业务走上一个发展快车道,就成为百度管理团队必须要做的抉择。

沈抖来负责这件事,目前来看是所有人都公认的必然。

首先,作为算法专家的沈抖,起码跟AI开发的这些“大牛”沟通起来不费事,他可以轻松了解所有AI产品的逻辑和发展方向。再加上沈抖很了解企业的需求,能帮助这些项目组纠正产品方向,使之与企业需求相向而行。

其次,因为熟悉企业尤其是商业合作方面的各种变化,沈抖可以帮助智能云将现有产品进行商业化梳理,形成针对企业需求的产品体系,推动智能云AI系列产品的落地和销售。

第三,沈抖在集团是执行副总裁的位置,他来直接管理智能云,无形中将智能云提高到了一个特别核心的地位,意味着未来百度集团内很多资源都会向智能云倾斜,加快打造百度新的“领跑火车头”。

从多个角度综合来看,百度管理层选择沈抖来管百度智能云,其实是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岗位上。

仅此而已,不用猜想。

当然百度智能云的前景,我们可以放心憧憬。

因为百度“抖”起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