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2全球医药最大并购案,辉瑞116亿美金开启大药厂“捡漏”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2全球医药最大并购案,辉瑞116亿美金开启大药厂“捡漏”潮

一场大药企并购Biotech的浪潮,正在蔓延开来。

文|氨基财经  方涛之

“坦率地说,如果我们愿意,我们有能力进行任何交易”。

年初,辉瑞CEO在JPM大会上这样表示,加大投资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并且并购交易不设上限。

5个月后,辉瑞便出手了,豪掷116亿美金的现金收购Biohaven,获得了Rimegepant和Zavegepant两款产品,以及五款处于临床前期的药物。

这不仅是今年以来生物制药领域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案,也是2016年以来辉瑞最大手笔的收购案,更打破了大药企与Biotech之间的暗涌。

就在本周一,美国生物科技股指数XBI触及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生物科技寒冬瑟瑟,几乎所有人都认定2022年将掀起一波生物技术并购浪潮。

但不久前,BioPharma Dive统计,2022年并购数量,相比往年并没有出现增长。

显然,大药企与Biotech都在等。前者手握大把现金,等待更合适的估值;后者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接受低价出售的命运。

眼下,时候到了吗?

溢价78%,辉瑞有钱任性?

辉瑞CEO的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从Biohaven角度来看,按照目前的行情,辉瑞开出的价格并不低。

辉瑞以每股148.5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所有Biohaven股票。要知道Biohaven前一天的收盘价仅为83.14美元/股。相比前收盘价,辉瑞的收购价溢价高达78.6%。

即便与 Biohaven三个月的加权平均股价111.70美元相比,辉瑞的出价也高出了约三分之一。

对于投资者而言,辉瑞收购Biohaven也是妥妥的利好消息。在辉瑞收购Biohaven消息公布后,截至5月10日收盘,Biohaven 股价上涨 68.39%至140美元。

这也不难理解。即便Biohaven已有一款产品问世,2021年收入4.63亿美元,但在生物科技寒冬下,Biohaven的财务状况依旧捉襟见肘。

根据Biohaven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Biohaven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有价证券等共计6.02亿美元。

同期,Biohaven研发费用为1.19亿美元,市场销售费用高达2.27亿美元,净亏损2.09亿美元。按照这个烧钱速度,Biohaven手里的钱也只够烧半年多;公司股价也在去年10月触顶后一路走低,几近腰斩。

Biohaven正处于产品接受市场检验阶段,研发、销售费用都不能停。如果在生物科技行情好的时候,Biohaven还能通过融资续血。但如今,资金都在远离生物制药,想要靠融资续血难度不小。

如果不抱大药企大腿,半年后Biohaven的处境可能更加艰难。而这次被辉瑞并购,能够为Biohaven后续的研发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并且,Biohaven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强迫症高级测试的药物,将被分拆成一家新公司,也就是新Biohaven。

包括辉瑞在内的现有股东,每一股将获得新Biohaven股票的0.5股;Biohaven的首席执行官Vlad Coric 也将继续以Biohaven的名字经营这家新公司。

通过这笔交易,既能帮助Biohaven续血,又能继续其他药物的研发,对Biohaven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对于不差钱的辉瑞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虽然辉瑞收购Biohaven,看起来溢价不少。但要知道,去年11月,辉瑞曾与Biohaven达成商业化合作,并以每股173美元(相比当时股价溢价30%)的价格收购Biohaven2.6%的普通股。相比当时的收购价,辉瑞至少节省了十几亿美元。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并购使得辉瑞的管线厚度得到提升,尤其是获得了一款已获批且具有成为重磅炸弹潜力的药物。

收获下一个潜在重磅炸弹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辉瑞发起并购应在意料之中。此前不少分析师就曾预言,手握重金的辉瑞将在2022年开启买买买模式。

原因在于,2021年新冠疫苗业务为辉瑞带来了巨额现金流,但疫情带来的终究是阶段性红利、非经常性收益。除去新冠业务,辉瑞经典老药遭遇专利悬崖,沛儿肺炎疫苗销售额也呈下滑趋势。

因此,辉瑞必须要利用手头的现金,在生物科技低谷时期投入重金开发、收购新产品,找到下个重磅大单品扛起重任。正如其CEO所说,并购是辉瑞未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设上限。

据辉瑞CEO透露,辉瑞将寻求收购II/ III期候选药物,计划在2025-27年间进入市场,目标是将其“掌握的”五个重点领域扩大一倍。

并购Biohaven将扩充辉瑞内科管线领域,并且,通过并购获得的产品,看起来就具备成为重磅大单品的潜力。

事实上,早在2021年11月,辉瑞就与Biohaven达成合作,以5亿美元首付款,总计12.4亿美元的金额拿到了Rimegepant和Zavegepant两款产品的部分商业化权益。

距离上次合作还不到一年,辉瑞就选择将Biohaven收入囊中。

那么Biohaven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Biohaven的研发重点在于偏头痛领域。别小看这一领域,虽然国内偏头痛药物玩家并不多,但在海外,偏头痛药物还是相当有潜力的。

偏头痛目前在全球发病率中排名第三,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偏头痛协会的数据,偏头痛影响了大约3600万美国人,市场巨大。

与此同时,偏头痛此前一直没有什么太好的医疗手段,存在着较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不过随着CGRP(一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问世,偏头痛患者才有了新的选择。

2018年,三款CGRP单抗药物先后获FDA批准,但这些CGRP药物都需要每月皮下注射,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差。

Rimegepant的出现,则改变了游戏规则。

它是FDA首个批准的口服崩解片CGRP药物,在使用上更为便捷,不需要水,可在口腔立即分散。同时,Rimegepant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够急性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的药物。

由于使用方便,适应症更广泛,Rimegepant上市后销售额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从2020年3月到2021年底,Rimegepant累计销售额达5.26亿美元,其中去年销售额为4.63亿元。市场预计,到2030年Rimegepant销售额将超过40亿美元。

不过,随着2021年10月艾伯维偏头疼口服药的问世,Rimegepant不再是唯一的口服偏头痛药物,这也使得Biohaven的销售承压。表现在业务上,2022年一季度Rimegepant销售额为1.23亿美元,环比下降35%。

显然,Biohaven要想和艾伯维这种大药企竞争困难不小,但背靠辉瑞,问题就会简单得多。

辉瑞表示,将会把Rimegepant的销售团队增加一倍,将口服CGRP在偏头痛药物中的份额从2021年的5%提高到40%以上。辉瑞对Rimegepant寄予厚望。

除了Rimegepant,辉瑞还获得了即将获批上市的zavegepant,以及五个临床前CGRP候选药物。

Zavegepant一种第三代CGRP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它是目前唯一一种用于急性偏头疼的鼻内制剂,已于今年3月提交新药上市申请。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辉瑞将再收获一款偏头痛药物。

在辉瑞内科全球总裁Nick Lagunowich看来,Rimegepant已是美国同类药物中排名第一的偏头痛处方药,再加上Biohaven的CGRP管线,辉瑞将在偏头痛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生物科技并购开始破冰

纵观美国生物科技发展史,大药企并购Biotech的案例屡见不鲜。

甚至可以说,并购是大药企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如今不少药企的重磅炸弹,如K药、O药、修美乐都是通过并购而来。

毕竟,由于专利悬崖的存在,大药企创新药的生命周期难以永续,需要不断有新的重磅炸弹药物为大药企续血。

但重磅炸弹药物可遇不可求。而Biotech常常会避开热点药物,带来意料之外的创新药物,因而收购有前途的Biotech,也就成了大药企的常规操作。

不过,2021年美国生物科技的并购活动却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交易总额为1080亿美元,仅为2019年的40%左右。

这也不意外。2021年生物制药行情烈火烹油,Biotech的估值水涨船高,靠着从市场融资也能过得不错,自然不会选择被大药企并购。

但今年以来,生物科技行情下行,Biotech估值泥沙俱下,美国生物科技股指数XBI更是在周一触及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

这种情况下,Biotech再想要继续从市场融资续血,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并且,根据摩根士丹利预计,2022年美股大约三分之一的生物科技公司将需要融资。狼多肉少,注定会有不少Biotech倒在这个冬天。

对于大药企来说,情况则刚刚相反。

目前大药企手里现金流丰富,根据Jefferies分析师Michael Yee发布的报告,截至目前,市值排名前20位的大药企账上现金余额超过3000亿美元,而目前市值低于50亿美元的Biotech,市值总和也就3500亿美元。

如果大药企愿意的话,他们手上的现金几乎可以买下所有中小Biotech。之所以迟迟没有出手,是因为他们希望估值能更“合理”一些。

一面是手握大量现金流的大药企,一面是在生物科技寒冬之下捉襟见肘的Biotech。不难猜测,在经历去年的平静期后,一场并购风潮正在酝酿之中。

辉瑞率先出手,豪掷百亿美金收购Biohaven。辉瑞有钱吗?有。任性吗?显然不是。

某种程度上,如果不是寒冬过于漫长,Biohaven未必愿意卖身,毕竟Rimegepant已经上市且展现出不错的潜力。

这其实也是不少Biotech的想法,尽管度日维艰,但不到万不得已之际,它们并不愿意接受低价卖身的命运。

辉瑞的百亿美金收购案,打破了大药企与Biotech之间的暗涌。

一场大药企并购Biotech的浪潮,正在蔓延开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辉瑞

309
  • 辉瑞新药HYMPAVZI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血友病A及血友病B
  • 辉瑞与上药控股达成战略合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2全球医药最大并购案,辉瑞116亿美金开启大药厂“捡漏”潮

一场大药企并购Biotech的浪潮,正在蔓延开来。

文|氨基财经  方涛之

“坦率地说,如果我们愿意,我们有能力进行任何交易”。

年初,辉瑞CEO在JPM大会上这样表示,加大投资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并且并购交易不设上限。

5个月后,辉瑞便出手了,豪掷116亿美金的现金收购Biohaven,获得了Rimegepant和Zavegepant两款产品,以及五款处于临床前期的药物。

这不仅是今年以来生物制药领域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案,也是2016年以来辉瑞最大手笔的收购案,更打破了大药企与Biotech之间的暗涌。

就在本周一,美国生物科技股指数XBI触及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生物科技寒冬瑟瑟,几乎所有人都认定2022年将掀起一波生物技术并购浪潮。

但不久前,BioPharma Dive统计,2022年并购数量,相比往年并没有出现增长。

显然,大药企与Biotech都在等。前者手握大把现金,等待更合适的估值;后者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接受低价出售的命运。

眼下,时候到了吗?

溢价78%,辉瑞有钱任性?

辉瑞CEO的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从Biohaven角度来看,按照目前的行情,辉瑞开出的价格并不低。

辉瑞以每股148.5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所有Biohaven股票。要知道Biohaven前一天的收盘价仅为83.14美元/股。相比前收盘价,辉瑞的收购价溢价高达78.6%。

即便与 Biohaven三个月的加权平均股价111.70美元相比,辉瑞的出价也高出了约三分之一。

对于投资者而言,辉瑞收购Biohaven也是妥妥的利好消息。在辉瑞收购Biohaven消息公布后,截至5月10日收盘,Biohaven 股价上涨 68.39%至140美元。

这也不难理解。即便Biohaven已有一款产品问世,2021年收入4.63亿美元,但在生物科技寒冬下,Biohaven的财务状况依旧捉襟见肘。

根据Biohaven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Biohaven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有价证券等共计6.02亿美元。

同期,Biohaven研发费用为1.19亿美元,市场销售费用高达2.27亿美元,净亏损2.09亿美元。按照这个烧钱速度,Biohaven手里的钱也只够烧半年多;公司股价也在去年10月触顶后一路走低,几近腰斩。

Biohaven正处于产品接受市场检验阶段,研发、销售费用都不能停。如果在生物科技行情好的时候,Biohaven还能通过融资续血。但如今,资金都在远离生物制药,想要靠融资续血难度不小。

如果不抱大药企大腿,半年后Biohaven的处境可能更加艰难。而这次被辉瑞并购,能够为Biohaven后续的研发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并且,Biohaven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强迫症高级测试的药物,将被分拆成一家新公司,也就是新Biohaven。

包括辉瑞在内的现有股东,每一股将获得新Biohaven股票的0.5股;Biohaven的首席执行官Vlad Coric 也将继续以Biohaven的名字经营这家新公司。

通过这笔交易,既能帮助Biohaven续血,又能继续其他药物的研发,对Biohaven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对于不差钱的辉瑞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虽然辉瑞收购Biohaven,看起来溢价不少。但要知道,去年11月,辉瑞曾与Biohaven达成商业化合作,并以每股173美元(相比当时股价溢价30%)的价格收购Biohaven2.6%的普通股。相比当时的收购价,辉瑞至少节省了十几亿美元。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并购使得辉瑞的管线厚度得到提升,尤其是获得了一款已获批且具有成为重磅炸弹潜力的药物。

收获下一个潜在重磅炸弹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辉瑞发起并购应在意料之中。此前不少分析师就曾预言,手握重金的辉瑞将在2022年开启买买买模式。

原因在于,2021年新冠疫苗业务为辉瑞带来了巨额现金流,但疫情带来的终究是阶段性红利、非经常性收益。除去新冠业务,辉瑞经典老药遭遇专利悬崖,沛儿肺炎疫苗销售额也呈下滑趋势。

因此,辉瑞必须要利用手头的现金,在生物科技低谷时期投入重金开发、收购新产品,找到下个重磅大单品扛起重任。正如其CEO所说,并购是辉瑞未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设上限。

据辉瑞CEO透露,辉瑞将寻求收购II/ III期候选药物,计划在2025-27年间进入市场,目标是将其“掌握的”五个重点领域扩大一倍。

并购Biohaven将扩充辉瑞内科管线领域,并且,通过并购获得的产品,看起来就具备成为重磅大单品的潜力。

事实上,早在2021年11月,辉瑞就与Biohaven达成合作,以5亿美元首付款,总计12.4亿美元的金额拿到了Rimegepant和Zavegepant两款产品的部分商业化权益。

距离上次合作还不到一年,辉瑞就选择将Biohaven收入囊中。

那么Biohaven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Biohaven的研发重点在于偏头痛领域。别小看这一领域,虽然国内偏头痛药物玩家并不多,但在海外,偏头痛药物还是相当有潜力的。

偏头痛目前在全球发病率中排名第三,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偏头痛协会的数据,偏头痛影响了大约3600万美国人,市场巨大。

与此同时,偏头痛此前一直没有什么太好的医疗手段,存在着较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不过随着CGRP(一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问世,偏头痛患者才有了新的选择。

2018年,三款CGRP单抗药物先后获FDA批准,但这些CGRP药物都需要每月皮下注射,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差。

Rimegepant的出现,则改变了游戏规则。

它是FDA首个批准的口服崩解片CGRP药物,在使用上更为便捷,不需要水,可在口腔立即分散。同时,Rimegepant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够急性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的药物。

由于使用方便,适应症更广泛,Rimegepant上市后销售额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从2020年3月到2021年底,Rimegepant累计销售额达5.26亿美元,其中去年销售额为4.63亿元。市场预计,到2030年Rimegepant销售额将超过40亿美元。

不过,随着2021年10月艾伯维偏头疼口服药的问世,Rimegepant不再是唯一的口服偏头痛药物,这也使得Biohaven的销售承压。表现在业务上,2022年一季度Rimegepant销售额为1.23亿美元,环比下降35%。

显然,Biohaven要想和艾伯维这种大药企竞争困难不小,但背靠辉瑞,问题就会简单得多。

辉瑞表示,将会把Rimegepant的销售团队增加一倍,将口服CGRP在偏头痛药物中的份额从2021年的5%提高到40%以上。辉瑞对Rimegepant寄予厚望。

除了Rimegepant,辉瑞还获得了即将获批上市的zavegepant,以及五个临床前CGRP候选药物。

Zavegepant一种第三代CGRP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它是目前唯一一种用于急性偏头疼的鼻内制剂,已于今年3月提交新药上市申请。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辉瑞将再收获一款偏头痛药物。

在辉瑞内科全球总裁Nick Lagunowich看来,Rimegepant已是美国同类药物中排名第一的偏头痛处方药,再加上Biohaven的CGRP管线,辉瑞将在偏头痛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生物科技并购开始破冰

纵观美国生物科技发展史,大药企并购Biotech的案例屡见不鲜。

甚至可以说,并购是大药企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如今不少药企的重磅炸弹,如K药、O药、修美乐都是通过并购而来。

毕竟,由于专利悬崖的存在,大药企创新药的生命周期难以永续,需要不断有新的重磅炸弹药物为大药企续血。

但重磅炸弹药物可遇不可求。而Biotech常常会避开热点药物,带来意料之外的创新药物,因而收购有前途的Biotech,也就成了大药企的常规操作。

不过,2021年美国生物科技的并购活动却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交易总额为1080亿美元,仅为2019年的40%左右。

这也不意外。2021年生物制药行情烈火烹油,Biotech的估值水涨船高,靠着从市场融资也能过得不错,自然不会选择被大药企并购。

但今年以来,生物科技行情下行,Biotech估值泥沙俱下,美国生物科技股指数XBI更是在周一触及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

这种情况下,Biotech再想要继续从市场融资续血,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并且,根据摩根士丹利预计,2022年美股大约三分之一的生物科技公司将需要融资。狼多肉少,注定会有不少Biotech倒在这个冬天。

对于大药企来说,情况则刚刚相反。

目前大药企手里现金流丰富,根据Jefferies分析师Michael Yee发布的报告,截至目前,市值排名前20位的大药企账上现金余额超过3000亿美元,而目前市值低于50亿美元的Biotech,市值总和也就3500亿美元。

如果大药企愿意的话,他们手上的现金几乎可以买下所有中小Biotech。之所以迟迟没有出手,是因为他们希望估值能更“合理”一些。

一面是手握大量现金流的大药企,一面是在生物科技寒冬之下捉襟见肘的Biotech。不难猜测,在经历去年的平静期后,一场并购风潮正在酝酿之中。

辉瑞率先出手,豪掷百亿美金收购Biohaven。辉瑞有钱吗?有。任性吗?显然不是。

某种程度上,如果不是寒冬过于漫长,Biohaven未必愿意卖身,毕竟Rimegepant已经上市且展现出不错的潜力。

这其实也是不少Biotech的想法,尽管度日维艰,但不到万不得已之际,它们并不愿意接受低价卖身的命运。

辉瑞的百亿美金收购案,打破了大药企与Biotech之间的暗涌。

一场大药企并购Biotech的浪潮,正在蔓延开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