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乔启迪
“钰琼,你知道你要去上海吗?”在一个普通又繁忙的工作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应急护士、肾内科主管护师周钰琼接到了领导的电话。当时,距离出发援沪只有4个小时。
4月19日凌晨,作为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第一分队成员,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三医院的62人专家团队随包机抵达上海。
两天后,第一分队正式接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ICU病区。
重启ICU病房
黄浦区是上海市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区之一,而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作为黄浦区治疗新冠肺炎阳性病例的定点医院,接收的患者中超过50%为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
高龄患者是新冠重症高风险群体,加上不少患者本身就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导致该院新冠危重症患者数量较多,医疗救治形势严峻。
此前,瑞金医院卢湾分院ICU病房处于关闭状态,医生和护士均支援其他病区。4月22日上午,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第一分队展开仪器设备调试、药品归位等准备工作,重启ICU病房,当天中午就收治了首批病人。
在湖南省援沪医疗队和院方的共同努力下,ICU很快重新运转起来。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医务处长张翼担任第一分队领队。据其介绍,ICU重启后接收的首批三位病人之前分散在其他病区治疗,病情比较危重,合并有较多基础疾病。“ICU把病人接下来以后,马上就给他们做了一些相应的处理,比如高流量吸氧,有的病人还做了气管插管。”
但仅凭ICU的8个床位,危重症患者的容纳量仍十分有限。针对这一情况,医疗组决定采取“关口前移”策略——在救治ICU患者的同时,对全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筛查,对于可能发展为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进行床旁指导。
湘雅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纯向界面新闻介绍,医疗团队已在原有的ICU基础上另外设立一个“亚ICU病房”,约有25张床位,负责接收“暂不需要生命支持、但在普通病房又不够安全的病人”,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ICU病人病情稳定后,也会转至“亚ICU”进行过渡,加快ICU床位周转,降低重症发生率。

“一人一策”专业治疗
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的专家团队成员,全部拥有重症治疗经验,其中大多数执行过援鄂任务。2020年2月,湘雅三医院就曾派出130人队伍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重症病区,在当地驻守了50余天。
“第一次去武汉的时候,我就没有害怕过。”刘纯平静地说。
如今,与瑞金医院的危重症病人朝夕相处,她的心态依然淡定。“一是源于对疾病的认识,防护到位的话,按理说不应该会被感染的;二是源于我们医生队伍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信。”
这次来到上海,自我评价“就喜欢往前冲”的周钰琼担任第一分队护理组组长。她是湘雅三医院第一批应急护士,有过急诊科、ICU的轮科经历,在重症护理方面经验丰富。
据张翼和刘纯介绍,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收的病人多来自养老院、护理院,此外患者来源还包括社区、发热门诊、方舱、精神病院等渠道。由新冠直接引起的重型病例只占极少数,但这些高龄患者往往合并多项基础疾病且行动不便,或丧失自主进食能力,多存在营养不良等问题。
擦脸、擦身、吸痰、观察病情变化,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影响患者后续病程发展,护理工作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在周钰琼看来,护理工作要给予病人最大的尊重。“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体面地面对我们,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第一分队的50名护理人员,分为呼吸治疗、ECMO、静脉治疗、营养治疗、血液净化、睡眠管理等6个专家护理小组。周钰琼介绍:“针对上海重症感染患者多高龄老人的特点,通过医护之间充分的沟通,我们对危重症病人施行了更有针对性的‘一人一策’专业治疗方案,使病患老人得到了更充分更有效的治疗。”
除了担任护理组组长,周钰琼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物资管理。在众多物资中,防护用品消耗量最大也消耗最快,需要及时清点补充;医疗用品,如治疗中经常使用的密闭式吸痰管,更是不能缺。
看护危重症病人,紧急情况时有发生。5月11日晚上,一名患有糖尿病的病人血氧饱和度突然从90下降至60多,当值医护立刻对其进行救治。由于该病人并非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吸痰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咳嗽等喷射性动作,医护人员将面临较大的感染风险。
“对于我们组员来说,这种情况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当时那种情况下已经不会去想那些了,更多想的是怎么让病人转危为安。”周钰琼解释。

“院感无小事”
湘雅三医院院感科副主任龙烁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全院医护和患者身后的“守护人”。在收治了大量危重症患者的医院里,院感工作压力不小。
此外,这一次到上海,龙烁需要同时负责驻地酒店和医院两大区域的感控,工作量陡增。
对于酒店,龙烁首先了解其布局、进出通道,酒店员工、通勤车司机的健康档案、外来物品的采样与消杀等。
医院的感控工作则更为复杂。
位于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四楼的ICU病房是普通ICU,不具备“三区两通道”条件,即清洁区、缓冲区、诊疗区和职工通道、患者通道。为此,湖南援沪医疗队院感团队进行了大改造,将原先六楼的一个病房改造成医疗队的穿脱区。随着云南援沪医疗队和贵州援沪医疗队后续的加入,龙烁对通道再次进行了大调整。运行20多天来,队员们一直很安全。
龙烁多次奋战在前线,从业生涯中经历过不少重要时刻:2008年汶川地震,病人分流至各省医治,龙烁当时是湘雅三医院爱心病房的护士长;2020年,她又随队前往武汉,参与接管一个50人病房。
身经百战的龙烁深感“院感无小事”。她说,院感、医疗、护理是医疗队工作的“三驾马车”,必须并驾齐驱确保整个队伍的安全、病人的安全。

援沪工作强度要远远高于日常工作,医疗队队员们往往是连轴转,有的上完晚班还要接着上夜班,这让刘纯为他们的体能担忧。她这样描述同事们的状态:“又能干又团结又让人心疼,但从来没有怨言。”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截至5月14日24时,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61.89万,累计死亡病例571例。
据张翼介绍,湘雅医院和湘雅三医院接管后,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新冠患者死亡率迅速下降。截至5月16日,该院ICU收治的31名患者中,有18人已转出ICU,6人已出院。
有一天,一名97岁老人和一名92岁老人同时完成治疗,拔去了插管。张翼感叹:“这样的高龄病人能够治愈、康复,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成就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