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淘宝上线自家比价功能,是要抢比价APP的生意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淘宝上线自家比价功能,是要抢比价APP的生意吗

此前阿里方面曾多次状告第三方比价软件,而今却推出自己的此类工具。那么这样的转变,又是因为什么呢?

文|三易生活

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无论在线下还是线上购物,比较同一款商品的价格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在日前,新版的淘宝APP中上线了“比价查价”功能,用户搜索“有好价”即可进入。

尽管目前这一功能仅支持“有好价”页面中的商品,用户无法自行搜索商品,并且不能直接从购物车进入,但是在这一功能中,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过去特定天数内在正常销售状态下的成交价格”,并对自己加入购物车的部分商品进行“价格监控”。

随着今年的618大促将至,淘宝此举似乎是为消费者来了一针“强心剂”。面对此前用户对于各类促销时商品价格其实不及平日优惠,以及对部分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等质疑,淘宝方面选择直接为用户提供“比价”工具。

但或许有些朋友不知道的是,此前阿里方面曾多次状告第三方比价软件,而今却推出自己的此类工具。那么这样的转变,又是因为什么呢?

早在2016年2月,阿里方面就曾将比价网站“购物党”诉至法院,并在相关媒体采访中表示,“‘购物党’的比价手段让他们忍无可忍”。据悉,“购物党”是以浏览器插件的形式存在,并支持对淘宝、京东、苏宁、当当、亚马逊等数百家电商网站进行比价,甚至还可以进行180天的历史价格跟踪。

作为第三方比价插件的“代表”,尽管阿里方面当时曾表示“并不反对比价”,但“购物党”在网页上强行植入插件、破坏了页面,并影响了用户体验。而每一个淘宝的商品页面都有著作版权,因此最初是以侵犯著作权为由起诉“购物党”。

时隔两年后,网易有道推出的一款装机插件“惠惠购物助手”,也遭到了阿里方面的起诉,而此次的理由不仅仅是侵犯了著作权。当时阿里方面曾指出,该网站插件劫持了原本属于淘宝的巨大流量,并通过嵌入自己与其他企业广告的行为,获取了不正当利益。

但对于“惠惠购物助手”是否涉嫌插入和遮挡、是否构成流量劫持、是否进行不当广告推广、提供比价信息是否真实公允等问题,当时并未给出一个准确的结果。而这实际上也说明,比价与电商平台共生行为边界较为模糊、还很难做出判断。

不过如果将时间继续往回倒推,阿里方面其实同样也不能将自己与“比价网站”撇清关系。早在2010年,阿里曾推出过一个全网购物导购比价资讯平台“一淘网”,随后在2011年京东修改了网站设置,拒绝一淘网抓取其商品信息,并拉开了各电商网站对“一淘网”抓取的屏蔽,其中就包括苏宁易购与当当网等。

然而更戏剧性的事情还在后面,在当当网屏蔽一淘网八个月后,前者表示,“一淘网抓取技术逐渐成熟,当当网愿意与其合作”,这在当时也被认为与“当当谋求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扩大入口,或将入驻天猫”有关。而苏宁易购方面则一直坚持与“一淘网”互掐,并在2013年表示一淘网没有监控其 “特价限时抢购活动”和“第二单半价”等促销活动,比价信息有失公允。

其实从这些平台的“对线”中不难发现,比价这件事远比其看似简单的功能要“复杂得多”。对于消费者而言,使用比价工具无非是想找到全网最低价,但对于平台而言,一旦“一淘网”这类工具成为“搜索入口”,必然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流量。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做全网比价工具的网站或工具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屏蔽电商平台的服务优势、而放大其价格劣势,在更多利益的影响下或许也难保自身的公正。

此外在比价的情况下,不仅消费者潜意识会对商品价格变得更为敏感、还有可能会忽视原本其他的考量因素,例如商品评价、售后服务等,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顾客主动降价。但降价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家利益,尤其是基于C2C模式的淘宝/天猫。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淘宝上线的是面向自家平台的比价工具,所以显然不会对其他电商平台造成任何影响,同时也不涉及到对自己的“侵权”。相反正如前文所述,“比价”功能与此前淘宝推出的统一价保中心、要求618商家签署价保服务协议的目的一样,主要是为了避免活动优惠力度不及日常,以及商家不规范调价等现象。

除了对于商家的管控外,目前用户在进入“有好价”页面后,还能够看到诸如百亿补贴、聚划算等优惠信息,这无疑也为这些促销开放了另一个入口。并且在可以直观地看到价格变化趋势的情况下,一旦商品价格降低到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范围,或许也可以提高交易量。

更进一步来说,在如今电商平台促销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情况下,淘宝也同样需要通过推出更多功能以及优化用户的体验,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而此次上线的比价功能,显然是淘宝向消费者端的又一次靠近。

其实近一年来,淘宝APP的变化可以说是非常频繁,比如尽管曾经坚决对修改账号名的呼声发出了“不改”的回应,但在今年已经开始逐步支持用户修改账号名;针对购物车则相继上线“一键分享购物车”、“给爱的人也送一份”、“顺手买一件”等功能;同时在价保方面,也明显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此前阿里巴巴副总裁、天猫负责人吹雪曾在去年的618大促后表示,“反垄断之后,天猫看到自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提升,如积极改进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不干预商家合法和正当的商品管理、价格管理”。而在戴珊的领导下,如今淘宝和天猫也正式走向融合,并指出新的架构将“全面聚焦用户体验、客户价值“。

显然,与修改账号名一样,“比价查价”作为一个消费者同样极度在意的功能,尽管淘宝目前所提供的这一功能相比于第三方还远谈不上完善、方便,也无法了解全网的商品价格变化,但也是行业中头一遭了。并且在淘宝已经先行的情况下,其他电商平台会选择跟进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淘宝

5.2k
  • 淘宝网将调整“酒类”一级类目保证金阶梯档位额度
  • 蚂蚁上半年净利润超193亿元,阿里腾讯双方回应支付“拆墙”效果 | 大厂金融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淘宝上线自家比价功能,是要抢比价APP的生意吗

此前阿里方面曾多次状告第三方比价软件,而今却推出自己的此类工具。那么这样的转变,又是因为什么呢?

文|三易生活

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无论在线下还是线上购物,比较同一款商品的价格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在日前,新版的淘宝APP中上线了“比价查价”功能,用户搜索“有好价”即可进入。

尽管目前这一功能仅支持“有好价”页面中的商品,用户无法自行搜索商品,并且不能直接从购物车进入,但是在这一功能中,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过去特定天数内在正常销售状态下的成交价格”,并对自己加入购物车的部分商品进行“价格监控”。

随着今年的618大促将至,淘宝此举似乎是为消费者来了一针“强心剂”。面对此前用户对于各类促销时商品价格其实不及平日优惠,以及对部分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等质疑,淘宝方面选择直接为用户提供“比价”工具。

但或许有些朋友不知道的是,此前阿里方面曾多次状告第三方比价软件,而今却推出自己的此类工具。那么这样的转变,又是因为什么呢?

早在2016年2月,阿里方面就曾将比价网站“购物党”诉至法院,并在相关媒体采访中表示,“‘购物党’的比价手段让他们忍无可忍”。据悉,“购物党”是以浏览器插件的形式存在,并支持对淘宝、京东、苏宁、当当、亚马逊等数百家电商网站进行比价,甚至还可以进行180天的历史价格跟踪。

作为第三方比价插件的“代表”,尽管阿里方面当时曾表示“并不反对比价”,但“购物党”在网页上强行植入插件、破坏了页面,并影响了用户体验。而每一个淘宝的商品页面都有著作版权,因此最初是以侵犯著作权为由起诉“购物党”。

时隔两年后,网易有道推出的一款装机插件“惠惠购物助手”,也遭到了阿里方面的起诉,而此次的理由不仅仅是侵犯了著作权。当时阿里方面曾指出,该网站插件劫持了原本属于淘宝的巨大流量,并通过嵌入自己与其他企业广告的行为,获取了不正当利益。

但对于“惠惠购物助手”是否涉嫌插入和遮挡、是否构成流量劫持、是否进行不当广告推广、提供比价信息是否真实公允等问题,当时并未给出一个准确的结果。而这实际上也说明,比价与电商平台共生行为边界较为模糊、还很难做出判断。

不过如果将时间继续往回倒推,阿里方面其实同样也不能将自己与“比价网站”撇清关系。早在2010年,阿里曾推出过一个全网购物导购比价资讯平台“一淘网”,随后在2011年京东修改了网站设置,拒绝一淘网抓取其商品信息,并拉开了各电商网站对“一淘网”抓取的屏蔽,其中就包括苏宁易购与当当网等。

然而更戏剧性的事情还在后面,在当当网屏蔽一淘网八个月后,前者表示,“一淘网抓取技术逐渐成熟,当当网愿意与其合作”,这在当时也被认为与“当当谋求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扩大入口,或将入驻天猫”有关。而苏宁易购方面则一直坚持与“一淘网”互掐,并在2013年表示一淘网没有监控其 “特价限时抢购活动”和“第二单半价”等促销活动,比价信息有失公允。

其实从这些平台的“对线”中不难发现,比价这件事远比其看似简单的功能要“复杂得多”。对于消费者而言,使用比价工具无非是想找到全网最低价,但对于平台而言,一旦“一淘网”这类工具成为“搜索入口”,必然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流量。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做全网比价工具的网站或工具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屏蔽电商平台的服务优势、而放大其价格劣势,在更多利益的影响下或许也难保自身的公正。

此外在比价的情况下,不仅消费者潜意识会对商品价格变得更为敏感、还有可能会忽视原本其他的考量因素,例如商品评价、售后服务等,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顾客主动降价。但降价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家利益,尤其是基于C2C模式的淘宝/天猫。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淘宝上线的是面向自家平台的比价工具,所以显然不会对其他电商平台造成任何影响,同时也不涉及到对自己的“侵权”。相反正如前文所述,“比价”功能与此前淘宝推出的统一价保中心、要求618商家签署价保服务协议的目的一样,主要是为了避免活动优惠力度不及日常,以及商家不规范调价等现象。

除了对于商家的管控外,目前用户在进入“有好价”页面后,还能够看到诸如百亿补贴、聚划算等优惠信息,这无疑也为这些促销开放了另一个入口。并且在可以直观地看到价格变化趋势的情况下,一旦商品价格降低到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范围,或许也可以提高交易量。

更进一步来说,在如今电商平台促销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情况下,淘宝也同样需要通过推出更多功能以及优化用户的体验,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而此次上线的比价功能,显然是淘宝向消费者端的又一次靠近。

其实近一年来,淘宝APP的变化可以说是非常频繁,比如尽管曾经坚决对修改账号名的呼声发出了“不改”的回应,但在今年已经开始逐步支持用户修改账号名;针对购物车则相继上线“一键分享购物车”、“给爱的人也送一份”、“顺手买一件”等功能;同时在价保方面,也明显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此前阿里巴巴副总裁、天猫负责人吹雪曾在去年的618大促后表示,“反垄断之后,天猫看到自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提升,如积极改进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不干预商家合法和正当的商品管理、价格管理”。而在戴珊的领导下,如今淘宝和天猫也正式走向融合,并指出新的架构将“全面聚焦用户体验、客户价值“。

显然,与修改账号名一样,“比价查价”作为一个消费者同样极度在意的功能,尽管淘宝目前所提供的这一功能相比于第三方还远谈不上完善、方便,也无法了解全网的商品价格变化,但也是行业中头一遭了。并且在淘宝已经先行的情况下,其他电商平台会选择跟进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