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哪些轨道交通公交线路将恢复?奉贤区常态化防疫压力测试情况如何?一文了解上海发布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哪些轨道交通公交线路将恢复?奉贤区常态化防疫压力测试情况如何?一文了解上海发布会

5月22日开始,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10号线、16号线将恢复运营,运营时段均为早上7时到晚上20时,行车间隔约为20分钟。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周淑仪

2022年5月21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通报,5月20日,上海新增8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78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4例本土确诊病例中,35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49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78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

截至5月20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212例、危重型58例。

5月20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1例,89岁,合并有心律失常、重度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症等基础疾病,入院后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该病例未接种过新冠疫苗。

近阶段,上海持续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根据筛查结果,5月20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2329个,涉及人口数约56万;管控区10591个,涉及人口数约197万;防范区58593个,涉及人口数约2075万。

图片来源:unsplash

明天起,有4条地铁线路将恢复运营,相关的运营工作准备得如何?市民乘坐轨道交通要遵守哪些防疫要求?上海地铁后续有何恢复运营计划?

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邵伟中介绍,明天(5月22日)开始,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10号线、16号线将恢复运营,运营时段均为早上7时到晚上20时,行车间隔约为20分钟。近期,上海地铁正在从系统调试、现场环境消杀、场所码设置、人员返岗培训和应急预案等五个方面,积极做好恢复运营准备工作。

现阶段,根据上海有关防疫要求,市民乘坐地铁应随申码为绿码和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体温也需正常(<37.3℃)。同时,上海地铁实施进站“场所码”扫码通行。“场所码”的扫码流程,遵循“站外扫码、站内核验、绿码进站”的原则。

邵伟中提醒,乘客进站前,可以在每座车站出入口外、站内通道等处,先主动扫描“场所码”,不要等到安检点再去扫码,以避免拥挤;在安检时,乘客应主动出示扫描完“场所码”后显示的“随申码”页面,由安检员核验,符合1小时内本站扫码显示的“绿码”才能进站乘车。在换乘线路的时候,不需要再扫换乘线路车站的“场所码”。

老年人、视障人群等确因特殊情况无法扫描“场所码”的,可持保通卡或经身份关联的交通卡,或者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纸质)乘车。

此外,乘客乘坐地铁时,仍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并配合车站“测量体温”;建议与周围乘客保持一定距离,分散车门上下车。

图片来源:pexels

上海部分公交线路即将恢复,久事集团下属公交线路有哪些安排,日常运行有哪些防疫要求?同时如何兼顾防疫和市民乘车的便利?

久事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陆海卫表示,根据上海市交通委的统一部署,久事集团下属久事公交将分两个阶段,有序、安全、稳妥地推进城市地面公交系统的恢复。

第一阶段,拟从本月22日起,全市优先恢复273条线路运营,其中久事公交恢复111条跨区公交线路的营运,重点连接部分机场、火车站、轨交地铁和中心城区三甲医院等,以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其中连接机场、火车站的始发线路有13条,虹桥枢纽线路班次间隔不大于90分钟、其他线路班次间隔不大于60分钟;与轨道交通配套线路有14条,班次间隔不大于30分钟,末班车晚于衔接站点15分钟;途经医院的线路有84条,班次间隔不大于40分钟。市民可通过上海交通官方微信查询具体的运营安排。

第二阶段,将根据市交通委具体部署,结合久事公交实际营运后的客流情况、疫情防控情况等,视情对确实存在需求的路线逐步加密班次间隔,提升运能,方便市民出行。

公交营运线路恢复后,久事公交将根据上海防疫的相关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防疫工作:

 一是在本月22日恢复营运前,久事公交对111条线路的起讫站和所有营运车辆的车厢、空调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消毒。

二是司乘人员须每天开展两次抗原、一次核酸,即“2+1”健康检测要求;每营运一圈进行一次体温测量;执勤时规范佩戴N95口罩和防护手套。

三是营运车辆须执行一程一消毒工作,营运中保持持续通风。

四是起讫站调度室、站台和候车廊须执行每4小时一次消毒工作,规范张贴场所码和各类防疫宣传海报。陆海卫表示,希望广大乘客在乘车时配合和遵守有关的防疫要求,确保体温正常、随申码为绿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车时主动扫描“场所码”,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另外,根据市交通委关于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等交通工具疫情防控须知的规定要求,如老年人、视障人群等确因特殊情况无法扫描“场所码”的,可持保通卡或经身份关联的交通卡,或者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车。

图片来源:pexels

上海城市生产生活正在逐步恢复,各类企业也正在逐步复工复产,复工复产过程中,市应急管理局如何加强安全监管工作?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沈伟忠回应,前阶段,市应急管理局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对一些处于封闭生产的保供企业,加强风险研判,每天进行安全调度,针对极端天气下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等问题,及时发布工作提示。二是运用“本市危化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不间断开展视频巡查和远程监管,从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三是发挥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组织安全专家,通过线上云视频等方式,解决危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物流运输、仓储涨库等一些问题。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企业安全生产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沈伟忠表示,下一步,为了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市安委办、市应急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安全风险研判。针对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和安全提示。

第二,推动安全责任落实。针对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复产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区和各行业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以“一行业一规范、一企业一方案”的原则,分类制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和规范指引,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于因疫情防控需要而临时集中居住的商贸等企业,要加强消防安全巡查,保持疏散通道畅通,规范用火用电和用气管理等。

第三,强化安全专项治理。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十五条硬措施”等要求,扎实推进安全专项治理,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

图片来源:pexels

这两天奉贤区开始进行常态化防疫压力测试,运行下来情况如何?下一步怎么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张娣芳回应,5月16日起,奉贤区承担起逐步放开,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压力测试,通过实施“4+1”工程,努力推动区内有序开放,有效防控。“4+1”工程中,“4”指的是以开放城市运行标志性场景为压力测试点,率先激活四大功能。

一是开放公交,每部车都配备了一名防疫专员,司乘人员集中管理,乘客规范佩戴口罩,严格测温、扫码以后上车。先行恢复包含BRT在内9条公交线路,满足群众就医配药等出行需求,累计乘客近万人次。明天,还将恢复68条公交线路。

二是指开放公园,按照“限流、错峰”原则,实行一个公园一个方案,一个公园一个预案,先行开放上海之鱼、古华公园、包括碧海金沙在内等7座公园(景区),累计接待2万余人次,为逐步开放全区公园奠定基础。

三是开放公共服务场所,把牢入口“防疫关”,全区13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线下窗口全部恢复运行,累计办理各类事项达到3400多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服务基本实现“应开尽开”,日均就诊量以及住院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3%左右。

四是开放公共街区、商区,全面落实“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严格落实测温、扫码、亮证,防范区内超市卖场、便利店、生鲜蔬果店、药店、理发店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网点均做到逐步开放。

“1”指的是把“守得住、控得牢”作为“放得开”的一根红线。通过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中医药干预预防以及“人防+技防”等多措并举,严防疫情反弹。奉贤区聚焦“家门口、厂门口、大门口”,设置1200多个“满天星”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位,让市民“做核酸像网购一样便捷”。

同时,继续完善疫苗接种服务,尤其加快推动老年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进一步构建更加坚实免疫屏障。针对商超药店、公交环卫、配送寄递等服务行业相关人群做好中医药预防工作。此外,落实“楼组长、村组长”责任网格,推动数字哨兵、场所码建设全覆盖。

图片来源:pexels

上海各医疗机构门急诊正在逐步恢复中,目前单日就诊量以及运行情况如何?

赵丹丹介绍,5月以来,上海医疗机构门急诊、住院、手术服务量稳步增加。除了新冠定点医院外,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都已开放门急诊服务,日均门急诊服务量已恢复到去年的四成,特色专病门诊也在逐步开放,比如中山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单日门急诊量最高已超1万人次,仁济东院门诊量单日最高逾7000人次,华山医院急诊量已近平日八九成。

全市单日手术已近1900台,其中中山医院创新开展“亲属肝+废弃肝”双供肝移植、华山医院和儿科医院联合开展了婴儿肝移植等高难度手术,瑞金医院开展航空转运和危重症急救手术。由此可见,高难度的四级手术也已在上海各大医院逐步恢复开展。

赵丹丹指出,各区域性医疗中心在日常医疗服务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单日门急诊量已近600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尽开,保障基本诊疗和配药需求。

目前,不少在恢复日常医疗服务的医院还有相当比例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新冠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中。为了尽可能提高日常医疗服务的供给量,各医疗机构延长了周一到周六的门诊时间,做到“中午连一连和下午延一延”,确保当日就诊患者都能够得到接诊。此外,中山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等医院还开设了周日门诊。

赵丹丹透露,前段时间部分限期和择期手术有所延后,目前各医疗机构在做好工作日手术安排的基础上,正在有序增加周末手术安排,尽快解决前期积压的手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哪些轨道交通公交线路将恢复?奉贤区常态化防疫压力测试情况如何?一文了解上海发布会

5月22日开始,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10号线、16号线将恢复运营,运营时段均为早上7时到晚上20时,行车间隔约为20分钟。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周淑仪

2022年5月21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通报,5月20日,上海新增8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78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4例本土确诊病例中,35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49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78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

截至5月20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212例、危重型58例。

5月20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1例,89岁,合并有心律失常、重度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症等基础疾病,入院后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该病例未接种过新冠疫苗。

近阶段,上海持续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根据筛查结果,5月20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2329个,涉及人口数约56万;管控区10591个,涉及人口数约197万;防范区58593个,涉及人口数约2075万。

图片来源:unsplash

明天起,有4条地铁线路将恢复运营,相关的运营工作准备得如何?市民乘坐轨道交通要遵守哪些防疫要求?上海地铁后续有何恢复运营计划?

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邵伟中介绍,明天(5月22日)开始,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10号线、16号线将恢复运营,运营时段均为早上7时到晚上20时,行车间隔约为20分钟。近期,上海地铁正在从系统调试、现场环境消杀、场所码设置、人员返岗培训和应急预案等五个方面,积极做好恢复运营准备工作。

现阶段,根据上海有关防疫要求,市民乘坐地铁应随申码为绿码和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体温也需正常(<37.3℃)。同时,上海地铁实施进站“场所码”扫码通行。“场所码”的扫码流程,遵循“站外扫码、站内核验、绿码进站”的原则。

邵伟中提醒,乘客进站前,可以在每座车站出入口外、站内通道等处,先主动扫描“场所码”,不要等到安检点再去扫码,以避免拥挤;在安检时,乘客应主动出示扫描完“场所码”后显示的“随申码”页面,由安检员核验,符合1小时内本站扫码显示的“绿码”才能进站乘车。在换乘线路的时候,不需要再扫换乘线路车站的“场所码”。

老年人、视障人群等确因特殊情况无法扫描“场所码”的,可持保通卡或经身份关联的交通卡,或者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纸质)乘车。

此外,乘客乘坐地铁时,仍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并配合车站“测量体温”;建议与周围乘客保持一定距离,分散车门上下车。

图片来源:pexels

上海部分公交线路即将恢复,久事集团下属公交线路有哪些安排,日常运行有哪些防疫要求?同时如何兼顾防疫和市民乘车的便利?

久事公交集团副总经理陆海卫表示,根据上海市交通委的统一部署,久事集团下属久事公交将分两个阶段,有序、安全、稳妥地推进城市地面公交系统的恢复。

第一阶段,拟从本月22日起,全市优先恢复273条线路运营,其中久事公交恢复111条跨区公交线路的营运,重点连接部分机场、火车站、轨交地铁和中心城区三甲医院等,以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其中连接机场、火车站的始发线路有13条,虹桥枢纽线路班次间隔不大于90分钟、其他线路班次间隔不大于60分钟;与轨道交通配套线路有14条,班次间隔不大于30分钟,末班车晚于衔接站点15分钟;途经医院的线路有84条,班次间隔不大于40分钟。市民可通过上海交通官方微信查询具体的运营安排。

第二阶段,将根据市交通委具体部署,结合久事公交实际营运后的客流情况、疫情防控情况等,视情对确实存在需求的路线逐步加密班次间隔,提升运能,方便市民出行。

公交营运线路恢复后,久事公交将根据上海防疫的相关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防疫工作:

 一是在本月22日恢复营运前,久事公交对111条线路的起讫站和所有营运车辆的车厢、空调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消毒。

二是司乘人员须每天开展两次抗原、一次核酸,即“2+1”健康检测要求;每营运一圈进行一次体温测量;执勤时规范佩戴N95口罩和防护手套。

三是营运车辆须执行一程一消毒工作,营运中保持持续通风。

四是起讫站调度室、站台和候车廊须执行每4小时一次消毒工作,规范张贴场所码和各类防疫宣传海报。陆海卫表示,希望广大乘客在乘车时配合和遵守有关的防疫要求,确保体温正常、随申码为绿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车时主动扫描“场所码”,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另外,根据市交通委关于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等交通工具疫情防控须知的规定要求,如老年人、视障人群等确因特殊情况无法扫描“场所码”的,可持保通卡或经身份关联的交通卡,或者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车。

图片来源:pexels

上海城市生产生活正在逐步恢复,各类企业也正在逐步复工复产,复工复产过程中,市应急管理局如何加强安全监管工作?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沈伟忠回应,前阶段,市应急管理局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对一些处于封闭生产的保供企业,加强风险研判,每天进行安全调度,针对极端天气下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等问题,及时发布工作提示。二是运用“本市危化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不间断开展视频巡查和远程监管,从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三是发挥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组织安全专家,通过线上云视频等方式,解决危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物流运输、仓储涨库等一些问题。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企业安全生产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沈伟忠表示,下一步,为了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市安委办、市应急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安全风险研判。针对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和安全提示。

第二,推动安全责任落实。针对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复产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区和各行业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以“一行业一规范、一企业一方案”的原则,分类制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和规范指引,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于因疫情防控需要而临时集中居住的商贸等企业,要加强消防安全巡查,保持疏散通道畅通,规范用火用电和用气管理等。

第三,强化安全专项治理。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十五条硬措施”等要求,扎实推进安全专项治理,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

图片来源:pexels

这两天奉贤区开始进行常态化防疫压力测试,运行下来情况如何?下一步怎么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张娣芳回应,5月16日起,奉贤区承担起逐步放开,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压力测试,通过实施“4+1”工程,努力推动区内有序开放,有效防控。“4+1”工程中,“4”指的是以开放城市运行标志性场景为压力测试点,率先激活四大功能。

一是开放公交,每部车都配备了一名防疫专员,司乘人员集中管理,乘客规范佩戴口罩,严格测温、扫码以后上车。先行恢复包含BRT在内9条公交线路,满足群众就医配药等出行需求,累计乘客近万人次。明天,还将恢复68条公交线路。

二是指开放公园,按照“限流、错峰”原则,实行一个公园一个方案,一个公园一个预案,先行开放上海之鱼、古华公园、包括碧海金沙在内等7座公园(景区),累计接待2万余人次,为逐步开放全区公园奠定基础。

三是开放公共服务场所,把牢入口“防疫关”,全区13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线下窗口全部恢复运行,累计办理各类事项达到3400多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服务基本实现“应开尽开”,日均就诊量以及住院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3%左右。

四是开放公共街区、商区,全面落实“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严格落实测温、扫码、亮证,防范区内超市卖场、便利店、生鲜蔬果店、药店、理发店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网点均做到逐步开放。

“1”指的是把“守得住、控得牢”作为“放得开”的一根红线。通过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中医药干预预防以及“人防+技防”等多措并举,严防疫情反弹。奉贤区聚焦“家门口、厂门口、大门口”,设置1200多个“满天星”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位,让市民“做核酸像网购一样便捷”。

同时,继续完善疫苗接种服务,尤其加快推动老年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进一步构建更加坚实免疫屏障。针对商超药店、公交环卫、配送寄递等服务行业相关人群做好中医药预防工作。此外,落实“楼组长、村组长”责任网格,推动数字哨兵、场所码建设全覆盖。

图片来源:pexels

上海各医疗机构门急诊正在逐步恢复中,目前单日就诊量以及运行情况如何?

赵丹丹介绍,5月以来,上海医疗机构门急诊、住院、手术服务量稳步增加。除了新冠定点医院外,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都已开放门急诊服务,日均门急诊服务量已恢复到去年的四成,特色专病门诊也在逐步开放,比如中山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单日门急诊量最高已超1万人次,仁济东院门诊量单日最高逾7000人次,华山医院急诊量已近平日八九成。

全市单日手术已近1900台,其中中山医院创新开展“亲属肝+废弃肝”双供肝移植、华山医院和儿科医院联合开展了婴儿肝移植等高难度手术,瑞金医院开展航空转运和危重症急救手术。由此可见,高难度的四级手术也已在上海各大医院逐步恢复开展。

赵丹丹指出,各区域性医疗中心在日常医疗服务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单日门急诊量已近600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尽开,保障基本诊疗和配药需求。

目前,不少在恢复日常医疗服务的医院还有相当比例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新冠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中。为了尽可能提高日常医疗服务的供给量,各医疗机构延长了周一到周六的门诊时间,做到“中午连一连和下午延一延”,确保当日就诊患者都能够得到接诊。此外,中山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等医院还开设了周日门诊。

赵丹丹透露,前段时间部分限期和择期手术有所延后,目前各医疗机构在做好工作日手术安排的基础上,正在有序增加周末手术安排,尽快解决前期积压的手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