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保时捷“减配门”事件持续发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保时捷“减配门”事件持续发酵

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近日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交付量为68426辆。其中,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贡献了17685辆的销量。

编辑|上海汽车报

近期,保时捷因“减配门”事件惹恼了中国消费者。由于芯片供应短缺,保时捷从去年7月开始取消了部分批次的Macan、Cayenne、Panamera、911及Taycan等车型的电动转向柱,国内市场涉及车辆大约有3万辆。随后,保时捷承诺,后续免费为车主安装电动调节转向柱。但事实上,保时捷未能履行承诺,后续只给车主提供2300元代金券作为补偿。如果车主自己在售后网点更换电动转向柱,成本在3万元左右。

经过车主多方投诉,保时捷中国终于在近期发布致歉声明,但维权车主们并不认可这封致车主信,他们认为保时捷中国的这封信没有任何意义:一是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二是一直在推脱自己的责任。

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近日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交付量为68426辆。其中,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贡献了17685辆的销量。

媒体评说

车主“花式维权”

经济网:近日,保时捷首款纯电动跨界多用途车Taycan Cross Turismo上市的网络直播过程中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比新车更受瞩目的是直播间里涌进了大批维权车主。由于直播过程中未开启评论功能,这些车主纷纷改名为“保时捷涉嫌销售欺诈”“保时捷还我电动转向柱”等,通过刷礼物的方式接力“霸屏”。

人民网评:面对不断增加的消费者投诉,保时捷仅在道歉声明中表明,赔偿供下次使用的千元代金券。这根本就是糊弄了事,完全没有一点耻感。

凤凰网:公众的关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时捷也曾就此事做出了回应,但因为“废话文学”而遭到了网友的吐槽。

易车网:对于车企在供应链上遇到的难题,只要厂商坦诚相待,用户们都能理解。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把减配的选择权交给用户,并不会影响企业品牌形象和声誉,反而还能博得公众的好印象。

中外市场区别对待?

经济网:保时捷国外官网曾标注“因缺少芯片,暂时提供手动转向柱”,但未在中国官网提及。一部分保时捷车主开了几个月新车后,才意外得知自己的车搭载的是手动转向柱,随后到4S店交涉,对方才承认这一问题。此外,对于取消补装电子转向柱,保时捷在国内外给车主的赔偿也存在差异。

证券日报:保时捷正在遭遇入华以来最大规模的信任危机。虽然越来越多的车企高举中国化和本土化大旗,但越是高端的跨国品牌,当地分公司越没有实质性的话语权,在保时捷应对这起危机发酵事件时略显拖沓的反应上,体现尤为明显。

汽车之家:掀起这场网络舆论博弈的背后,除却问题事件本身,更深层次的是官方对这一事件解决的方式和态度,引起了车主以及舆论主导者的强烈不满。

太平洋汽车网:甩锅“芯片短缺”,保时捷确实没得“洗”。

成为各路网红争夺流量的舞台

中国经济网:面对可观的“流量红利”,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博主及“大V”仍在不断围绕该事件发声,但此举却引来不少网友及博主的质疑。有网友在某视频博主主页留言,称其为“蹭流量的达人”;也有网友留言,称其“哗众取宠”。事实上,本应针对保时捷“减配”问题的维权事件,俨然已成为各路网红争夺流量的舞台。

投资界:近期,保时捷深陷“减配门”,国内车评人更是空前团结,一致联手炮轰保时捷。

中国经济周刊:保时捷还通过合同条款规避“退一赔三”的风险,有车主的购车合同中写明:“甲方(买方)是出于非生活消费目的而购买车辆。”据法律专业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可以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但如果以非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则不适用“退一赔三”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保时捷

4.9k
  • 保时捷在中国销量连续三年下滑
  • 保时捷2024年全球交付310718辆汽车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保时捷“减配门”事件持续发酵

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近日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交付量为68426辆。其中,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贡献了17685辆的销量。

编辑|上海汽车报

近期,保时捷因“减配门”事件惹恼了中国消费者。由于芯片供应短缺,保时捷从去年7月开始取消了部分批次的Macan、Cayenne、Panamera、911及Taycan等车型的电动转向柱,国内市场涉及车辆大约有3万辆。随后,保时捷承诺,后续免费为车主安装电动调节转向柱。但事实上,保时捷未能履行承诺,后续只给车主提供2300元代金券作为补偿。如果车主自己在售后网点更换电动转向柱,成本在3万元左右。

经过车主多方投诉,保时捷中国终于在近期发布致歉声明,但维权车主们并不认可这封致车主信,他们认为保时捷中国的这封信没有任何意义:一是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二是一直在推脱自己的责任。

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近日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交付量为68426辆。其中,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贡献了17685辆的销量。

媒体评说

车主“花式维权”

经济网:近日,保时捷首款纯电动跨界多用途车Taycan Cross Turismo上市的网络直播过程中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比新车更受瞩目的是直播间里涌进了大批维权车主。由于直播过程中未开启评论功能,这些车主纷纷改名为“保时捷涉嫌销售欺诈”“保时捷还我电动转向柱”等,通过刷礼物的方式接力“霸屏”。

人民网评:面对不断增加的消费者投诉,保时捷仅在道歉声明中表明,赔偿供下次使用的千元代金券。这根本就是糊弄了事,完全没有一点耻感。

凤凰网:公众的关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时捷也曾就此事做出了回应,但因为“废话文学”而遭到了网友的吐槽。

易车网:对于车企在供应链上遇到的难题,只要厂商坦诚相待,用户们都能理解。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把减配的选择权交给用户,并不会影响企业品牌形象和声誉,反而还能博得公众的好印象。

中外市场区别对待?

经济网:保时捷国外官网曾标注“因缺少芯片,暂时提供手动转向柱”,但未在中国官网提及。一部分保时捷车主开了几个月新车后,才意外得知自己的车搭载的是手动转向柱,随后到4S店交涉,对方才承认这一问题。此外,对于取消补装电子转向柱,保时捷在国内外给车主的赔偿也存在差异。

证券日报:保时捷正在遭遇入华以来最大规模的信任危机。虽然越来越多的车企高举中国化和本土化大旗,但越是高端的跨国品牌,当地分公司越没有实质性的话语权,在保时捷应对这起危机发酵事件时略显拖沓的反应上,体现尤为明显。

汽车之家:掀起这场网络舆论博弈的背后,除却问题事件本身,更深层次的是官方对这一事件解决的方式和态度,引起了车主以及舆论主导者的强烈不满。

太平洋汽车网:甩锅“芯片短缺”,保时捷确实没得“洗”。

成为各路网红争夺流量的舞台

中国经济网:面对可观的“流量红利”,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博主及“大V”仍在不断围绕该事件发声,但此举却引来不少网友及博主的质疑。有网友在某视频博主主页留言,称其为“蹭流量的达人”;也有网友留言,称其“哗众取宠”。事实上,本应针对保时捷“减配”问题的维权事件,俨然已成为各路网红争夺流量的舞台。

投资界:近期,保时捷深陷“减配门”,国内车评人更是空前团结,一致联手炮轰保时捷。

中国经济周刊:保时捷还通过合同条款规避“退一赔三”的风险,有车主的购车合同中写明:“甲方(买方)是出于非生活消费目的而购买车辆。”据法律专业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可以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但如果以非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则不适用“退一赔三”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