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腾讯To B业绩急刹车背后:主动弃城与难言之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腾讯To B业绩急刹车背后:主动弃城与难言之隐

下一个增长发动机,还在找路。

文 | 降噪NoNoise 孙静

对腾讯来说,2022年Q1业绩变脸是一场事先声张的利空。

马化腾在财报发布前两天,刚分享了他对腾讯未来的最新思考:收入与利润增速正在放缓,但可以借机换挡,寻求高质量发展。

面对并不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外界对「优等生」的发挥失常已有预期,但对数据骤降幅度还是意外。Q1财报中,腾讯营收1354.7亿元,同比增长为0;调整后净利润255.45亿元,同比下跌23%。

如果分业务板块来看,游戏增长停滞、网络广告下滑18%,更多是外部因素影响。但之前一向稳健的To B业务,这回出现「急停」,并在惯性之下来了一个趔趄——「企业服务」业务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这其中,既有腾讯战略性的主动取舍,也有客观的难言之隐。

如果说游戏是腾讯当下的提款机,那To B被认为是腾讯下一个增长发动机。踉跄之后,腾讯To B的真实斤两正在被重新估量,它何时能够成为力挽狂澜的那个角色?

01 企业服务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自2018年启动930变革以来,腾讯To B备受外界关注。

在腾讯财报中,To B业务计入「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其中,金融科技与商业支付有关,企业服务则以腾讯云为出口。报告期内,这部分业务428亿元,在总营收占比32%,同比增10%;不过相比上一季度480亿元的营收,环比下降了11%。

2022年Q1成了一个分水点。在这之前,「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的主旋律一直是增长,尽管增速有所下降。2021年Q1到2022年Q1,这块业务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7%、40%、30%、25%、10%。

但到了2022年Q1,除了新一轮疫情影响商业支付交易金额、金融科技增速继续放缓之外,企业服务还出现了「同比略有下降」。这在腾讯自2019年第一次合并并披露「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以来的首次「下降」。

腾讯在财报中解释了原因:重新定位了 IaaS 服务,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到实现健康增长,并主动减少亏损合同。

考虑到近两年是云计算行业的换挡期,主要客户从互联网转向政企,并且一季度不是销售旺季,此前已有云厂商出现了环比下降的情况,但是收入的「同比下降」,还是一场「地震」。

就在两个季度之前,腾讯2021年第三季度对企业服务的描述是——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健康增长。

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腾讯首次提到,鉴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重新明确IaaS 及 PaaS 的发展重心,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转向以为客户创造价值及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为目标。

企业服务的变化更像是之前的策略起了作用。腾讯在规模和利润之间做了权衡,也与腾讯目前所处的现实情况有关。当网游游戏等现金牛承压,烧钱亏损扩大规模的策略不可持续,不如暂时收缩防线,等待更好的发力机会。

反应到云计算市场份额上,腾讯云从第二名滑到第三名。IDC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腾讯云IaaS+PaaS国内第二,但市场占比11.1%,比上半年减少了0.1%。单看IaaS市场,腾讯云占比10.9%,比上半年减少0.2%,目前位列第三,在华为云之后,被天翼云紧跟。

国内公有云市场,目前除了阿里云一骑绝尘,第二名至第四名咬得极紧,0.1%的份额都有可能影响排位变动。尤其从运营商垂涎公有云开始,市场份额及排位变动更加动荡。

一名阿里云代理商说,很多云厂商痴迷「做」排名,但最近的腾讯,似乎不在意失去第二名的排位。

02 挤泡沫与难言之隐

之前为了体量,腾讯云一度表现得比较激进。尤其2019年到2020年,腾讯云在政务市场拿下多个数亿元的大型项目,当时有高层对外表示,打标杆阶段不看利润,(打标杆)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

很快,腾讯云冲到国内份额第二。与此同时,腾讯To B部门CSIG的员工人数,一度膨胀到接近两万人。

到2021年底,腾讯云的优先事项发生变化,表现在数据上是降速;表现在组织架构上,一是CSIG裁员,二是架构上按行业和区域重新划分;表现在考核上,是强调毛利,强调自研产品比重,以及在经营指标中剔除「转售」带来的增量。

近日在接受36 氪采访时,腾讯To B业务一把手汤道生说,「对于高风险、亏损的、不适合我们的业务,我们会有意识地说‘不’;这其实往往最能够定义你的战略,就是你拒绝做什么,因为什么都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决策。」

这一系列转变背后,有主客观原因。2021年,腾讯企业服务的增长主要由互联网、交通、零售等行业支撑。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的「金主」——游戏、在线教育行业先后萎缩,零售也受到疫情冲击。

身为平台型企业,腾讯自身也面临监管和增长的双重压力。就像马化腾在内部会上调侃的那样,他的腰椎间盘跟腾讯2021年的情况差不多——不那么突出了,甚至还少了一块儿。铺垫一大圈,释放的核心信息是腾讯要「过冬」。

作为「过冬」的一部分, 腾讯云智慧产业1部-8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尤其是2部(智慧教育)和一些本就亏损的业务,会面对较多裁员。

这背后的逻辑是,重新聚焦「健康增长」,主动缩减亏损业务。与此同时,腾讯云的精力集中在视频云、网络安全等PaaS层,这是其自身相对更有竞争力的业务领域。

「健康增长」其实有两重潜台词:一是主动挤泡沫,二是放下亏损换增长的互联网思维惯性。

「挤去泡沫是合理的,尤其是被华为云咬得比较紧的时候提(这点),比较有勇气。」上述阿里云代理商告诉「降噪NoNoise」,此前云厂商们为了业务数据好看,用公有云业务利润补贴流量业务,像短信、CDN、摄像头等IoT设备销售收入均计算到总营收当中,但这些「转售」业务与云计算的核心价值无关。

比如CDN,通俗点说就是卖带宽,本质是云厂商为运营商打工。客户对带宽的需求确实有持续增长空间,但CDN产品大多拼价格,本身难以实现盈利,也不会提高云厂商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泡沫。

在止亏损环节,腾讯则放缓了对政企市场的争夺。据《财经》此前报道,政企市场毛利率普遍不足10%。过去腾讯云在政企市场折扣力度较大,又需要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高昂的营销成本和销售渠道成本,稀释了利润。

之前曾有腾讯政务云内部人士透露,他所在部门平均人力成本要100万元起。这在互联网公司并不稀奇,但在离不开贴身服务的政务市场,有些环节只需要中低价位员工做配合即可。相较之下,华为、浪潮等政企市场的老麻雀们,在控制成本上明显更为娴熟。

腾讯在政企领域的「保守」也有难言之隐。比如部分政府财政紧张,数字化建设只得暂时让位防控。

此外,在公有云的IaaS层招投标中,央企开始跑步入场抢蛋糕,运营商身影出现得频次越来越高。虽然产品和技术实力有所不足,运营商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深厚的政企资源、贴身的服务体验,这是互联网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方。

03 两个绕不开的挑战

复杂形势之下,腾讯的业务重心从IaaS转为利润更高的PaaS和SaaS。

如果说IaaS层的底层技术,企业客户感知并不明显;真正考验核心竞争力的还是PaaS层能力,以及SaaS生态。目前来看,腾讯云SaaS生态策略要好于市场水准,但特质还有待进一步清晰。

亚马逊科技应用层服务能力建设已久、储备比国内厂商更为丰厚,且国外推动云计算的阻力更小,2021年上半年,亚马逊PaaS份额甚至一跃超过腾讯,位列国内第二。微软云将office生产力工具融于云服务的策略,也给了其他云厂商一种新的思路;国内阿里云梳理出清晰的云钉一体化战略,钉钉正从协同办公平台转型为PaaS平台,并在今年3月宣布开启商业化。

IDC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PaaS市场竞争正在加强。如何通过PaaS+SaaS能力的增强,实现「健康增长」,是摆在腾讯企业服务板块的第一个挑战。

腾讯云沿用的是C2B战略,腾讯云服务于B端企业,而企业的终端客户还是C端消费者,所以通过C端对微信等产品的足够粘性,反过来调动B端企业客户对腾讯云的采用。

这套逻辑目前存在一些内部壁垒,典型如企业微信——腾讯云上战斗力最强的SaaS应用,在组织架构上并不属于CSIG,而是WXG(微信事业群),这意味着内部协调必须顺畅,不过腾讯云并没有绝对话语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阿里云和钉钉上。阿里的解决方案是对组织架构动刀,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拥有最终话语权。而原钉钉总裁无招(花名)的离职,也就成为一种必然。钉钉新总裁不穷(花名)就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进云钉一体战略。

反观腾讯云,在一些关键决策和关键节点上,似乎总是有所犹豫,让外界摸不清腾讯对企业服务业务的决心。

第二个挑战在于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首先是经济下行带来的整体压力。「今年会很难」,上述云代理商发现,「疫情红利」正在消退,公有云销售从去年双11以后,增速明显放缓。更让他头疼的是,传统服装业、旅游业受经济形势及疫情冲击,纷纷开始砍用云量、缩减用云成本,还有的小客户直接停掉应用,不再续费了。

在这一转变背后,有两组4月份的宏观数据耐人寻味。一是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断崖式下降,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前者意味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后者是消费不振。

叠加防疫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云计算厂商们的日子可能都不会太好过。在Q1出现「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的腾讯,承压或许不小。

其次是竞争态势的改变。头部云计算厂商都开始强调健康度和下沉。

据「降噪NoNoise」获得的消息,阿里云、华为云近期都调低了分销商返佣比例。以阿里云为例, 留给分销商的老客户续订返佣,直接压缩了三分之二,即使分销商向老客户销售的是新服务。这等于逼着分销商去到三四线城市做客户拓新。

「一线城市增长乏力,只能下沉。但三四线城市互联网客户少,更多是传统政企,项目周期比较长。」一名业内人士观察,降低分销商的利润空间,除了拓新,应该还有盈利的考量。

腾讯如何适应并提升针对下沉市场的服务能力,也是当下需要应对的一个考验。

纵观当前的云计算市场,互联网云服务商狂飙突进的时代已经暂告段落。头部云厂商们回归健康增长,其实正是各家比拼核心竞争力的开端,对于换挡期的腾讯To B来说,降速未必是坏事,对于整个云计算行业也是如此,大家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战略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腾讯

5.9k
  • 司南导航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将携手打造基于AI技术的司南云服务平台
  • 专车平台Blacklane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6000万欧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腾讯To B业绩急刹车背后:主动弃城与难言之隐

下一个增长发动机,还在找路。

文 | 降噪NoNoise 孙静

对腾讯来说,2022年Q1业绩变脸是一场事先声张的利空。

马化腾在财报发布前两天,刚分享了他对腾讯未来的最新思考:收入与利润增速正在放缓,但可以借机换挡,寻求高质量发展。

面对并不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外界对「优等生」的发挥失常已有预期,但对数据骤降幅度还是意外。Q1财报中,腾讯营收1354.7亿元,同比增长为0;调整后净利润255.45亿元,同比下跌23%。

如果分业务板块来看,游戏增长停滞、网络广告下滑18%,更多是外部因素影响。但之前一向稳健的To B业务,这回出现「急停」,并在惯性之下来了一个趔趄——「企业服务」业务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这其中,既有腾讯战略性的主动取舍,也有客观的难言之隐。

如果说游戏是腾讯当下的提款机,那To B被认为是腾讯下一个增长发动机。踉跄之后,腾讯To B的真实斤两正在被重新估量,它何时能够成为力挽狂澜的那个角色?

01 企业服务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自2018年启动930变革以来,腾讯To B备受外界关注。

在腾讯财报中,To B业务计入「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其中,金融科技与商业支付有关,企业服务则以腾讯云为出口。报告期内,这部分业务428亿元,在总营收占比32%,同比增10%;不过相比上一季度480亿元的营收,环比下降了11%。

2022年Q1成了一个分水点。在这之前,「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的主旋律一直是增长,尽管增速有所下降。2021年Q1到2022年Q1,这块业务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7%、40%、30%、25%、10%。

但到了2022年Q1,除了新一轮疫情影响商业支付交易金额、金融科技增速继续放缓之外,企业服务还出现了「同比略有下降」。这在腾讯自2019年第一次合并并披露「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以来的首次「下降」。

腾讯在财报中解释了原因:重新定位了 IaaS 服务,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到实现健康增长,并主动减少亏损合同。

考虑到近两年是云计算行业的换挡期,主要客户从互联网转向政企,并且一季度不是销售旺季,此前已有云厂商出现了环比下降的情况,但是收入的「同比下降」,还是一场「地震」。

就在两个季度之前,腾讯2021年第三季度对企业服务的描述是——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健康增长。

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腾讯首次提到,鉴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重新明确IaaS 及 PaaS 的发展重心,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转向以为客户创造价值及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为目标。

企业服务的变化更像是之前的策略起了作用。腾讯在规模和利润之间做了权衡,也与腾讯目前所处的现实情况有关。当网游游戏等现金牛承压,烧钱亏损扩大规模的策略不可持续,不如暂时收缩防线,等待更好的发力机会。

反应到云计算市场份额上,腾讯云从第二名滑到第三名。IDC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腾讯云IaaS+PaaS国内第二,但市场占比11.1%,比上半年减少了0.1%。单看IaaS市场,腾讯云占比10.9%,比上半年减少0.2%,目前位列第三,在华为云之后,被天翼云紧跟。

国内公有云市场,目前除了阿里云一骑绝尘,第二名至第四名咬得极紧,0.1%的份额都有可能影响排位变动。尤其从运营商垂涎公有云开始,市场份额及排位变动更加动荡。

一名阿里云代理商说,很多云厂商痴迷「做」排名,但最近的腾讯,似乎不在意失去第二名的排位。

02 挤泡沫与难言之隐

之前为了体量,腾讯云一度表现得比较激进。尤其2019年到2020年,腾讯云在政务市场拿下多个数亿元的大型项目,当时有高层对外表示,打标杆阶段不看利润,(打标杆)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

很快,腾讯云冲到国内份额第二。与此同时,腾讯To B部门CSIG的员工人数,一度膨胀到接近两万人。

到2021年底,腾讯云的优先事项发生变化,表现在数据上是降速;表现在组织架构上,一是CSIG裁员,二是架构上按行业和区域重新划分;表现在考核上,是强调毛利,强调自研产品比重,以及在经营指标中剔除「转售」带来的增量。

近日在接受36 氪采访时,腾讯To B业务一把手汤道生说,「对于高风险、亏损的、不适合我们的业务,我们会有意识地说‘不’;这其实往往最能够定义你的战略,就是你拒绝做什么,因为什么都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决策。」

这一系列转变背后,有主客观原因。2021年,腾讯企业服务的增长主要由互联网、交通、零售等行业支撑。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的「金主」——游戏、在线教育行业先后萎缩,零售也受到疫情冲击。

身为平台型企业,腾讯自身也面临监管和增长的双重压力。就像马化腾在内部会上调侃的那样,他的腰椎间盘跟腾讯2021年的情况差不多——不那么突出了,甚至还少了一块儿。铺垫一大圈,释放的核心信息是腾讯要「过冬」。

作为「过冬」的一部分, 腾讯云智慧产业1部-8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尤其是2部(智慧教育)和一些本就亏损的业务,会面对较多裁员。

这背后的逻辑是,重新聚焦「健康增长」,主动缩减亏损业务。与此同时,腾讯云的精力集中在视频云、网络安全等PaaS层,这是其自身相对更有竞争力的业务领域。

「健康增长」其实有两重潜台词:一是主动挤泡沫,二是放下亏损换增长的互联网思维惯性。

「挤去泡沫是合理的,尤其是被华为云咬得比较紧的时候提(这点),比较有勇气。」上述阿里云代理商告诉「降噪NoNoise」,此前云厂商们为了业务数据好看,用公有云业务利润补贴流量业务,像短信、CDN、摄像头等IoT设备销售收入均计算到总营收当中,但这些「转售」业务与云计算的核心价值无关。

比如CDN,通俗点说就是卖带宽,本质是云厂商为运营商打工。客户对带宽的需求确实有持续增长空间,但CDN产品大多拼价格,本身难以实现盈利,也不会提高云厂商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泡沫。

在止亏损环节,腾讯则放缓了对政企市场的争夺。据《财经》此前报道,政企市场毛利率普遍不足10%。过去腾讯云在政企市场折扣力度较大,又需要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高昂的营销成本和销售渠道成本,稀释了利润。

之前曾有腾讯政务云内部人士透露,他所在部门平均人力成本要100万元起。这在互联网公司并不稀奇,但在离不开贴身服务的政务市场,有些环节只需要中低价位员工做配合即可。相较之下,华为、浪潮等政企市场的老麻雀们,在控制成本上明显更为娴熟。

腾讯在政企领域的「保守」也有难言之隐。比如部分政府财政紧张,数字化建设只得暂时让位防控。

此外,在公有云的IaaS层招投标中,央企开始跑步入场抢蛋糕,运营商身影出现得频次越来越高。虽然产品和技术实力有所不足,运营商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深厚的政企资源、贴身的服务体验,这是互联网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方。

03 两个绕不开的挑战

复杂形势之下,腾讯的业务重心从IaaS转为利润更高的PaaS和SaaS。

如果说IaaS层的底层技术,企业客户感知并不明显;真正考验核心竞争力的还是PaaS层能力,以及SaaS生态。目前来看,腾讯云SaaS生态策略要好于市场水准,但特质还有待进一步清晰。

亚马逊科技应用层服务能力建设已久、储备比国内厂商更为丰厚,且国外推动云计算的阻力更小,2021年上半年,亚马逊PaaS份额甚至一跃超过腾讯,位列国内第二。微软云将office生产力工具融于云服务的策略,也给了其他云厂商一种新的思路;国内阿里云梳理出清晰的云钉一体化战略,钉钉正从协同办公平台转型为PaaS平台,并在今年3月宣布开启商业化。

IDC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PaaS市场竞争正在加强。如何通过PaaS+SaaS能力的增强,实现「健康增长」,是摆在腾讯企业服务板块的第一个挑战。

腾讯云沿用的是C2B战略,腾讯云服务于B端企业,而企业的终端客户还是C端消费者,所以通过C端对微信等产品的足够粘性,反过来调动B端企业客户对腾讯云的采用。

这套逻辑目前存在一些内部壁垒,典型如企业微信——腾讯云上战斗力最强的SaaS应用,在组织架构上并不属于CSIG,而是WXG(微信事业群),这意味着内部协调必须顺畅,不过腾讯云并没有绝对话语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阿里云和钉钉上。阿里的解决方案是对组织架构动刀,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拥有最终话语权。而原钉钉总裁无招(花名)的离职,也就成为一种必然。钉钉新总裁不穷(花名)就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进云钉一体战略。

反观腾讯云,在一些关键决策和关键节点上,似乎总是有所犹豫,让外界摸不清腾讯对企业服务业务的决心。

第二个挑战在于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首先是经济下行带来的整体压力。「今年会很难」,上述云代理商发现,「疫情红利」正在消退,公有云销售从去年双11以后,增速明显放缓。更让他头疼的是,传统服装业、旅游业受经济形势及疫情冲击,纷纷开始砍用云量、缩减用云成本,还有的小客户直接停掉应用,不再续费了。

在这一转变背后,有两组4月份的宏观数据耐人寻味。一是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断崖式下降,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前者意味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后者是消费不振。

叠加防疫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云计算厂商们的日子可能都不会太好过。在Q1出现「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的腾讯,承压或许不小。

其次是竞争态势的改变。头部云计算厂商都开始强调健康度和下沉。

据「降噪NoNoise」获得的消息,阿里云、华为云近期都调低了分销商返佣比例。以阿里云为例, 留给分销商的老客户续订返佣,直接压缩了三分之二,即使分销商向老客户销售的是新服务。这等于逼着分销商去到三四线城市做客户拓新。

「一线城市增长乏力,只能下沉。但三四线城市互联网客户少,更多是传统政企,项目周期比较长。」一名业内人士观察,降低分销商的利润空间,除了拓新,应该还有盈利的考量。

腾讯如何适应并提升针对下沉市场的服务能力,也是当下需要应对的一个考验。

纵观当前的云计算市场,互联网云服务商狂飙突进的时代已经暂告段落。头部云厂商们回归健康增长,其实正是各家比拼核心竞争力的开端,对于换挡期的腾讯To B来说,降速未必是坏事,对于整个云计算行业也是如此,大家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战略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