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经典、性冷淡风、中式复古……这些标签式的风格似乎成为了我们过去选购家具的标准,对于被标签挟持而日渐失去独立审美能力的人们来说,提倡撕去标签、支持无界美学的本土设计家居品牌“造作”,显得似乎有点特别。
上周六,成立一年多的“造作”在颐堤港开业了首家实体店,在刚布置好的展厅中,“界面”采访了品牌创始人舒为和“造作”的签约设计师 Inma Bermudez 夫妇。
忙碌在一周年各类宣传和开业活动中的舒为看上去很有精神,她用极快的语速向我介绍和分享“造作”这家新店的故事。
好设计,无需标签定义
不只一种风格的“造作”家具
正如探究一顿佳肴的食材、溯源一杯完美红酒的葡萄品种,一件好家具也同样需要捕捉最本质的优点——设计。
好设计并不单指外观,而是功能性与审美的结合。“造作”首家实体店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 Luca Nichetto 设计,正用干净、清爽的白色基调,以及有些热情的彩色家具试图向我们展示好设计的本质。
日本设计师设计的“空几”极简边桌
经正版授权的吴冠中纹样餐具
从自然极简的边桌、颜色明快的座椅、到灵感源自吴冠中名画的瓷器……你会发现这里的风格多样且很难被简单定义,这也正是“造作”想要传达的理念:不必束缚在各种世界地图风格上,用户应该根据私人审美去挑选自己家的家具。
“造作”启用了来自20个国家的82位资深设计师,不同的设计师在作品中倾注了人格化的审美特质,这赋予了“造作”更多可能性与人情味儿,图为造作签约设计师 Palomba 与 Serafini Associati
“我们既然见过了世界的广大,就不必复制另一个国家”,舒为说道,“随着 85 后用户的崛起,这一类人的教育程度、对物质的体察力、审美和眼界会比上一代更好,所以对细节关注度也会更高,更愿意亲自挑选家具”。因此,比起深挖单一风格,“造作”更乐于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与“造作”合作的设计师中,有六名位列《Wallpaper》前百强,图为法国设计师:Noé Duchaufour Lawrance
家具中的文艺理工男
走入店中,你会发现“造作”的展品并非全都“老实”地放置在水平展位上,比如那些悬挂在白色墙上的椅子。
在讲到这些陈列的意图时,舒为说这是因为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会更加在意产品的细节及使用感受,因此在店里,从方便拿起观察的小件家居、到各个角度都可以去体察的大件家具,每一件商品的细节都清晰地被展示出来。
她希望“造作”给人一种文艺理工男的印象:能做好细节,也在大局上可靠、稳定,还同时保有审美和感性。
一个新人的发声
在去采访的沿途,看到地铁灯箱广告中“造作新生活”的标语。舒为说这是“造作”在放弃了“买就送”的电商主题和,“美美哒图片展示”的文艺青年主题之后选择的发声方式,对于她来说,一周年庆并不只是一次品牌活动,而是一次向行业的发声机会。
“造作”很多方便移动的家具更加适合生活在小空间中的年轻人
外界对于“造作”的评价不一。罗永浩曾经公开赞扬“造作”是“迄今为止,我觉得最有希望成事儿的中国新兴的城市家居/家具品牌”,也有人表示“‘造作’给了那些居住在小户型中的年轻人一个并不算诱人的价格,年轻化的设计还不能迎合那些真正的中产阶级,因此是否能成为宜家那样全民皆宜的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也是“界面”要和舒为讨论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个成立一年多的新品牌,“造作”究竟如何定位自己?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语气发声,是因为‘造作’在一年的生产和发展中,看到了对行业的责任感。我希望可以通过‘造作’ 整合全球好资源,生产好设计、好品质、好价格的东西,去体现新国货的价值,改正人们对于‘中国制造’那些不好看、质量一般、倾销式的的旧有印象。”舒为说。同时,“造作”也确实通过自主研发、缩短渠道,减少损耗等方式,从运营的层面去压缩成本,在不影响前端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让更多人能够开始“新生活”。
在实体店中,我们看到国货未必是粗劣的、爆款式的,也可以是批量的、做工精良的
Q&A 界面专访舒为 & Inma Bermudez(以下简称“Inma”)夫妇
舒为:造作创始人兼 CEO,毕业于斯坦福商学院 MBA。曾任人人网战略发展部总监,同时创立经纬网络事业部,后任社交网络产品 Civo 创始人。2014年9月创立造作,希望能从生产方式改变创作方式。
Q:撕掉标签之后,本质上的好家具需要具备什么标准?
舒为:我眼中的好家具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优点:审美、品质、性价比。
审美是“造作”走的最远的一项,我们始终致力于围绕现代审美范畴,去设计优美外观和易用性并存的产品;关于品质,通过一年来的打磨也可以控制在比较高而且稳定的水准,让产品具有较好的耐用性、易用性;性价比方面我们通过更优化的管理,压缩渠道环节并且尽量减少浪费,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物有所值。
Q:一年的经营是否有遗憾?
舒为:还在继续磨合,为了保证售价,所以有时利润空间会被压缩,这个今后会通过更加优化的生产和管理去解决。
Q:最理想化的造作是什么样子?
舒为:既非纤弱、设计导向、不稳定、小而美的文艺女青年;也不是纯理性、只注重功能,不关注设计和感性的肌肉理工男。我希望“造作”是一个大而美的文艺理工男,给用户有美感的前端体验,但是用理性去控制和呈现。对了,把性别定义在男是因为这个行业需要力气,因为要“发声”,哈哈。
Q:“造作”比起其他国内家具品牌,有哪些“多做一步”的细节?
舒为:我们其实多做了好多步,举两个用户会感兴趣的例子。
比如我们不会做过渡浪费的包装,但我们包装的包裹和结构方式可以更好地避免产品在暴力快递中的破损。比如我们会在正式发售前,进行3米抛物试摔,根据试摔结果调整包装,这个环节可能就会花掉我们1-2月的时间,但最后包装会控制在“多一点浪费,少一点不安全”的范畴。
再比如说,我们在意大利的工作室,会把设计图拆解,最后连螺丝的形状、下沉的位置这些细节都得到最优化的安排。这是真正用户看不到的细节,但是结构强度可以在经年使用之后体现出来。
Q:造作官网上那些搭配的非常好看的家具场景图意在传达什么样的氛围?
舒为:我们有一个专业团队,包括外部协同团队,一同去呈现官网上的场景图。我们希望消费者感受到我们通过“造作”家具传达出来的生活氛围:家庭空间不是冷淡的、不是为设计而设计的,而是有生命力、有温度的。我们希望用色鲜艳,但又要维持线条的简洁,营造温暖又不艳俗的空间,最重要的是,启发消费者自己动手布置的灵感。
跳脱出风格标签的“造作”,呈现出有色彩、有温度的氛围
Q:“造作”会邀请很多外国设计进行创作,这些作品在中国会水土不服吗?
舒为:不会,我们会从中国用户角度调研,看看中国的年轻人更需要怎样的设计,然后去向设计师提出Brief。我们会要求产品的大小、用途、使用感受,再让设计师去解决问题。
Studio Inma Bermúdez :造作签约的设计师夫妇。来自西班牙的Inma,毕业于瓦伦西亚埃雷拉红衣主教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擅长于产品的外观设计,比例把握及材料结合;Moritz来自德国,毕业于魏玛包豪斯大学建筑专业,他的加入,互补了工作室在技术知识方面的空缺。两人曾为IKEA等品牌设计产品,作品曾于西班牙著名家居设计比赛Andreu World中获奖。
Q:从设计师的角度,会觉得与“造作”合作有什么不同吗?
Inma:与之前和IKEA合作不同,我们和中国有很远的距离,这意味着更多的沟通和确认。同时“造作”在提出Brief以后,给了我们更开放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地去参考中国市场、用户的需求。
Inma夫妇设计的甜点边桌,适合分享与欢笑
Q:你在为“造作”设计的作品中赋予了怎样的情绪?
Inma:比如为“造作”设计的甜点边桌,“造作”希望我们设计能够在小空间中,让年轻人分享快乐的家具,但我们不希望单纯追求laugh、enjoy这些感性的东西,所以也呈现了实用的功能去达到平衡。
现在,造作首家实体店已经落户北京颐堤港,虽然面积不算特别大,但补充了线上销售难以看到实物的遗憾,为用户营造了体验空间。据悉,上海店、成都店也在计划开设中。
图片提供:造作Zaozuo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