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露营的“火”还能烧多久?看看露营大佬们怎么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露营的“火”还能烧多久?看看露营大佬们怎么说……

露营并不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现的,为什么近两年露营急剧增温?

文|执惠旅游

你觉得露营火爆背后,除了如今的出行不便,还有哪些原因在支撑它走红?如今露营圈“水大鱼多”,露营龙头企业在做什么?刚入局的中小露营企业又要怎样站稳脚跟?未来跨省游、出国游等消费回暖,露营产业又要如何保持热度?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

我国露营产业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国外露营已历经百年成长,我国的露营产业从在国内兴起到如今仅有十余年时间,虽然近两年迎来了爆发,但细究之下,露营品牌和露营地建设等方面仍有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

刷屏的精致露营,背后是“它”在支撑

摇曳的天幕、克米特休闲椅围绕着铺满进口酒水的蛋卷桌、马歇尔音箱、钛制的餐具、嘟嘟冒气的摩卡壶和一块油花均布,在煎锅里翻来滚去滋滋作响的M8牛排,这些元素构成了今天社交媒体所定义的“精致露营”。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出现过类似的图片,不仅如此,微博抖音小红书上有关精致露营的搜索量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消息,2022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微旅游”“微度假”成为主流。本地游客成为露营地的消费主力。“赏花+露营”“房车+露营”“露天音乐会+露营”“旅拍+露营”等众多特色精致露营产品受到游客追捧。

与传统露营不同,近几年兴起的精致露营(Glamorous Camping)对露营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厕所与淋浴间、外置电源、排水与供水设施、餐饮设施等都是营地企业需要配置的。有了基础设施的保障,游客在户外自然环境下才能舒服地休闲、用餐、玩乐。

露营并不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现的,为什么近两年露营急剧增温?又是如何从一个小众的活动发展到如今变为大众生活方式的?

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更多的留在“钢筋水泥”中,当诗和远方成为奢望,城市周边亲近自然的机会便显得难能可贵起来。露营,作为人们融入自然的方式也顺理成章得到了更多关注。

日光域集团董事长、露营天下创始人孙建东对执惠表示,“露营之所以被大家喜爱,终归是‘自然’的魅力。首先,人们从自然进入城市生活,当社会和城市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的人们就会开始回归自然,去寻找内心的本真和幸福,去找寻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而回到自然最好的方式,便是去露营。露营是人与自然的桥梁,营地就是‘自然里的第二个家’。”

“其次露营产业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露营之前是一个小众的玩法,目前已经成为大众需求,而且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拿着野餐垫去草地上,可以买装备去营地,也可以驾着房车去远方。不同切入的可能性,带来不同的自然体验。“孙建东告诉执惠,“最后就是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推动露营变成一种时尚,精致露营是通过一些装备,把露营的颜值变高,大自然的蓝天白云草地,与户外装备形成一种网红场景,通过社交工具、媒体的宣传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按照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民众会对体育运动有所需求;人均GDP超6000美元时,跑步开始流行;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体育运动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骑行、滑雪、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参与者开始增加。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25万美元,未来中国露营产业发展潜力将不断释放。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生态旅居与露营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黄悦认为,“今年露营产业的大火是可以预见的,实际上以精致、轻奢等概念的露营,既满足了当地市民在节假日全家出行的强烈需求,也满足了疫情下避免人群规模集中的安全需求。目前我国露营更多还是以营地教育、户外体验、房车等体验式场景为主。而真正作为品质生活方式,通过精致、轻奢、野奢等在自然环境下享受不亚于城市酒店的舒适,得到大多数露营体验者的认可,在中国也就是近两三年的事情。”

是“百花齐放”还是“大浪淘沙”?现在入局还有机会吗?

根据艾媒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达299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4.6亿元。同时在线数据网站Statista统计,2019年美国露营营地的市场营收已经达到79亿美元,约500亿元。我国整个产业规模较其他国家还有差距,仍存大量发展空间。

我国消费者露营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去居住地周边的露营地,拎包入住,露营地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另一种则是自己买露营装备,自己去露营,也可以自己带着装备去附近的营地露营。受国内消费者露营习惯影响,露营地与户外装备品牌成为目前露营产业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的露营地公司大热荒野与嗨King已经完成天使轮融资。大热荒野的投资方有户外旅行装备上市公司牧高迪(603908.SH),嗨King的投资方是轻奢帐篷厂商博庭。今年4月,成立仅两年的户外生活方式品牌“ABC CampingCountry”获得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青山资本;同月,户外装备品牌挪客Naturehike也完成近亿元融资,由钟鼎资本独家投资。

露营装备是露营必不可少的工具,简单来看,有帐篷、睡袋、气垫等基础装备就可以,讲究些的则有户外露营椅、户外厨房装备、户外服饰甚至是房车。但我国户外品牌的知名度相对来讲并不高,甚至说有名气的企业很少,国内不少消费者在追求国外的产品。

目前在小红书分享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露营爱好者分享国外品牌的产品,同时也有人在寻找购买途径。虽然国内露营品牌处在起步阶段,但是近期也有不少露营品牌企业拿到了融资,正在加速发展。

对此大热荒野创始人朱显表示,“国内目前户外品牌的规模大于露营地,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很全面。国外的很多户外装备都是在国内加工制造。国内不少代工厂利用此前的代工经验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些厂商如果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规模,目前所需要的就是通过自己对消费者的理解设计出具有品牌风格的产品。“

猎户座创始人默照认为,目前国内露营地的发展有些粗放,找一片草地,扎上几顶帐篷就称之为营地是不可取的。一个营地想要完整的存在,基础配套设施、空间区域、基础服务等条件都应该具备。露营地的投资需要更加长远与专业的眼光,需要更加的理性、冷静。

“进入露营地的门槛有点高,合法合规的营地独立存在的话需要有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内容承载空间。需要走报规立项的手续,相关标准已经出台,但是要根据各地方的情况进行审批报备,需要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很大。”默照告诉执惠,“其次营地可以补充于景区的升级、民宿的增容、酒店的配套,原有的经营主体做支撑,营地做配套,相关设备没有占用基础的农田用地,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实现,目前复合型营地已经有很多落地的项目了。”

“不可否认在疫情当下,这种短途微度假模式备受青睐。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企业龙头进驻这个领域发展。也没有太多的投资商关注这个赛道。等到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的龙头企业进驻,相信市场也会更加规范。“黄悦对执惠表示,“由于整个露营产业链其实相对透明,整体投入可控,相对门槛较低。具备投资体量小,且目前市场回报率较高的特点,其实个人投资者很多。未来可以预见,两到三年内,还会有很多个人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至少还会火一段时间。”

产业要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可重点发力

居安思危,如果疫情消失,人们的出行半径不再受到限制;当跟风露营的热度褪去,整个产业逐渐完善;消费者趋于理性,回归更本质的露营体验——追求自由、亲近自然或者心灵层次需求的时候。相关企业将如何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调整自身业务线成为每个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黄悦表示,“中国目前露营地存量还不算多,城市周边的露营体验地会有前期红利。但相关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以土地使用、生态保护等问题为主。一个合适的露营地一定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关注,我们提倡的是生态的,不破坏当地环境的健康露营模式,希望把烧烤、野炊、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做到“无痕”,才是对自然环境最大的尊重。恢复自由旅行后,那些具备较好自然环境的露营仍会供不应求。这已经是一种区别城市内的生活模式,大家都会爱上这种放飞自我,与自然零距离的生活。”

牛路野营创始人唐伟表示,国内露营现在还处于打造产品阶段,包括自然环境、规划设计、建设布置、住宿、体验项目、餐饮、成本及综合服务等。产品可以是“一点打穿”,也可以“面面俱到”,营地的发展之路一定是“多元”的,做出好的产品才能推动行业更好发展。未来中国露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分别是营地、户外教育与文化、装备与硬件设施。

“在营地方面,可以建设服务于自驾用户的驿站式营地,网络化布局、无人值守,满足自驾用户的需求。可以对标K.O.A(北美营地)的连锁运营机构,类似酒店集团的营地管理输出公司。”唐伟告诉执惠,“户外教育与文化方面,国内可以建设对标英国OB(Outward Bound)和美国NOLS(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的户外教育机构;并且进行营地人才的培训,包括运营管理类人才(营地主任)和教练类(营地指导员)。此外从业人员还可以建设倡导户外文化和营地文化的机构。装备与硬件设施方面,营地的智能化系统、营地运营设备及设施的软硬件研发、集成等都是还未开发的蓝海。”

默照对执惠表示,“当下做露营的人都在抢蛋糕,疫情压力下,文旅企业经营艰难,如果文旅企业做露营可以赚到一些利润,也算是件好事。但是我们对产业要心存敬畏,露营产业合规性、安全性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露营产业并非一次性消费,相关经营者需要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要尊重用户和市场规律,以长期主义的视角来做露营产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露营的“火”还能烧多久?看看露营大佬们怎么说……

露营并不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现的,为什么近两年露营急剧增温?

文|执惠旅游

你觉得露营火爆背后,除了如今的出行不便,还有哪些原因在支撑它走红?如今露营圈“水大鱼多”,露营龙头企业在做什么?刚入局的中小露营企业又要怎样站稳脚跟?未来跨省游、出国游等消费回暖,露营产业又要如何保持热度?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

我国露营产业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国外露营已历经百年成长,我国的露营产业从在国内兴起到如今仅有十余年时间,虽然近两年迎来了爆发,但细究之下,露营品牌和露营地建设等方面仍有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

刷屏的精致露营,背后是“它”在支撑

摇曳的天幕、克米特休闲椅围绕着铺满进口酒水的蛋卷桌、马歇尔音箱、钛制的餐具、嘟嘟冒气的摩卡壶和一块油花均布,在煎锅里翻来滚去滋滋作响的M8牛排,这些元素构成了今天社交媒体所定义的“精致露营”。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出现过类似的图片,不仅如此,微博抖音小红书上有关精致露营的搜索量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消息,2022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微旅游”“微度假”成为主流。本地游客成为露营地的消费主力。“赏花+露营”“房车+露营”“露天音乐会+露营”“旅拍+露营”等众多特色精致露营产品受到游客追捧。

与传统露营不同,近几年兴起的精致露营(Glamorous Camping)对露营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厕所与淋浴间、外置电源、排水与供水设施、餐饮设施等都是营地企业需要配置的。有了基础设施的保障,游客在户外自然环境下才能舒服地休闲、用餐、玩乐。

露营并不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现的,为什么近两年露营急剧增温?又是如何从一个小众的活动发展到如今变为大众生活方式的?

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们更多的留在“钢筋水泥”中,当诗和远方成为奢望,城市周边亲近自然的机会便显得难能可贵起来。露营,作为人们融入自然的方式也顺理成章得到了更多关注。

日光域集团董事长、露营天下创始人孙建东对执惠表示,“露营之所以被大家喜爱,终归是‘自然’的魅力。首先,人们从自然进入城市生活,当社会和城市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的人们就会开始回归自然,去寻找内心的本真和幸福,去找寻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而回到自然最好的方式,便是去露营。露营是人与自然的桥梁,营地就是‘自然里的第二个家’。”

“其次露营产业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露营之前是一个小众的玩法,目前已经成为大众需求,而且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拿着野餐垫去草地上,可以买装备去营地,也可以驾着房车去远方。不同切入的可能性,带来不同的自然体验。“孙建东告诉执惠,“最后就是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推动露营变成一种时尚,精致露营是通过一些装备,把露营的颜值变高,大自然的蓝天白云草地,与户外装备形成一种网红场景,通过社交工具、媒体的宣传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按照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民众会对体育运动有所需求;人均GDP超6000美元时,跑步开始流行;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体育运动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骑行、滑雪、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参与者开始增加。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25万美元,未来中国露营产业发展潜力将不断释放。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生态旅居与露营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黄悦认为,“今年露营产业的大火是可以预见的,实际上以精致、轻奢等概念的露营,既满足了当地市民在节假日全家出行的强烈需求,也满足了疫情下避免人群规模集中的安全需求。目前我国露营更多还是以营地教育、户外体验、房车等体验式场景为主。而真正作为品质生活方式,通过精致、轻奢、野奢等在自然环境下享受不亚于城市酒店的舒适,得到大多数露营体验者的认可,在中国也就是近两三年的事情。”

是“百花齐放”还是“大浪淘沙”?现在入局还有机会吗?

根据艾媒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达299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4.6亿元。同时在线数据网站Statista统计,2019年美国露营营地的市场营收已经达到79亿美元,约500亿元。我国整个产业规模较其他国家还有差距,仍存大量发展空间。

我国消费者露营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去居住地周边的露营地,拎包入住,露营地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另一种则是自己买露营装备,自己去露营,也可以自己带着装备去附近的营地露营。受国内消费者露营习惯影响,露营地与户外装备品牌成为目前露营产业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的露营地公司大热荒野与嗨King已经完成天使轮融资。大热荒野的投资方有户外旅行装备上市公司牧高迪(603908.SH),嗨King的投资方是轻奢帐篷厂商博庭。今年4月,成立仅两年的户外生活方式品牌“ABC CampingCountry”获得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青山资本;同月,户外装备品牌挪客Naturehike也完成近亿元融资,由钟鼎资本独家投资。

露营装备是露营必不可少的工具,简单来看,有帐篷、睡袋、气垫等基础装备就可以,讲究些的则有户外露营椅、户外厨房装备、户外服饰甚至是房车。但我国户外品牌的知名度相对来讲并不高,甚至说有名气的企业很少,国内不少消费者在追求国外的产品。

目前在小红书分享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露营爱好者分享国外品牌的产品,同时也有人在寻找购买途径。虽然国内露营品牌处在起步阶段,但是近期也有不少露营品牌企业拿到了融资,正在加速发展。

对此大热荒野创始人朱显表示,“国内目前户外品牌的规模大于露营地,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很全面。国外的很多户外装备都是在国内加工制造。国内不少代工厂利用此前的代工经验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些厂商如果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规模,目前所需要的就是通过自己对消费者的理解设计出具有品牌风格的产品。“

猎户座创始人默照认为,目前国内露营地的发展有些粗放,找一片草地,扎上几顶帐篷就称之为营地是不可取的。一个营地想要完整的存在,基础配套设施、空间区域、基础服务等条件都应该具备。露营地的投资需要更加长远与专业的眼光,需要更加的理性、冷静。

“进入露营地的门槛有点高,合法合规的营地独立存在的话需要有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内容承载空间。需要走报规立项的手续,相关标准已经出台,但是要根据各地方的情况进行审批报备,需要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很大。”默照告诉执惠,“其次营地可以补充于景区的升级、民宿的增容、酒店的配套,原有的经营主体做支撑,营地做配套,相关设备没有占用基础的农田用地,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实现,目前复合型营地已经有很多落地的项目了。”

“不可否认在疫情当下,这种短途微度假模式备受青睐。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企业龙头进驻这个领域发展。也没有太多的投资商关注这个赛道。等到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的龙头企业进驻,相信市场也会更加规范。“黄悦对执惠表示,“由于整个露营产业链其实相对透明,整体投入可控,相对门槛较低。具备投资体量小,且目前市场回报率较高的特点,其实个人投资者很多。未来可以预见,两到三年内,还会有很多个人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至少还会火一段时间。”

产业要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可重点发力

居安思危,如果疫情消失,人们的出行半径不再受到限制;当跟风露营的热度褪去,整个产业逐渐完善;消费者趋于理性,回归更本质的露营体验——追求自由、亲近自然或者心灵层次需求的时候。相关企业将如何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调整自身业务线成为每个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黄悦表示,“中国目前露营地存量还不算多,城市周边的露营体验地会有前期红利。但相关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以土地使用、生态保护等问题为主。一个合适的露营地一定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关注,我们提倡的是生态的,不破坏当地环境的健康露营模式,希望把烧烤、野炊、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做到“无痕”,才是对自然环境最大的尊重。恢复自由旅行后,那些具备较好自然环境的露营仍会供不应求。这已经是一种区别城市内的生活模式,大家都会爱上这种放飞自我,与自然零距离的生活。”

牛路野营创始人唐伟表示,国内露营现在还处于打造产品阶段,包括自然环境、规划设计、建设布置、住宿、体验项目、餐饮、成本及综合服务等。产品可以是“一点打穿”,也可以“面面俱到”,营地的发展之路一定是“多元”的,做出好的产品才能推动行业更好发展。未来中国露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分别是营地、户外教育与文化、装备与硬件设施。

“在营地方面,可以建设服务于自驾用户的驿站式营地,网络化布局、无人值守,满足自驾用户的需求。可以对标K.O.A(北美营地)的连锁运营机构,类似酒店集团的营地管理输出公司。”唐伟告诉执惠,“户外教育与文化方面,国内可以建设对标英国OB(Outward Bound)和美国NOLS(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的户外教育机构;并且进行营地人才的培训,包括运营管理类人才(营地主任)和教练类(营地指导员)。此外从业人员还可以建设倡导户外文化和营地文化的机构。装备与硬件设施方面,营地的智能化系统、营地运营设备及设施的软硬件研发、集成等都是还未开发的蓝海。”

默照对执惠表示,“当下做露营的人都在抢蛋糕,疫情压力下,文旅企业经营艰难,如果文旅企业做露营可以赚到一些利润,也算是件好事。但是我们对产业要心存敬畏,露营产业合规性、安全性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露营产业并非一次性消费,相关经营者需要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要尊重用户和市场规律,以长期主义的视角来做露营产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