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闪亮女孩》:一部标题诈骗的良心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闪亮女孩》:一部标题诈骗的良心剧?

为什么创作者不改个剧名呢?因为这个诈骗剧名是个“大IP”。

文 | 影视前哨 戴桃疆

由Apple TV+出品的剧集《闪亮女孩》是一部标题诈骗剧,它既不“闪亮”,主角也不是“女孩”,看过这部剧的中国观众为它打出接近9分的高分,同时指责这个标题让许多观众错失一部好剧。为什么创作者不改个剧名呢?因为这个诈骗剧名是个“大IP”。

确切地讲,是曾经的“大IP”。同名原著小说《闪亮女孩》一度是美国畅销书榜单上的佼佼者,从它出版时的推荐语——“当《时间旅行者之妻》与《龙纹身的女孩》结合在一起……”——便可以看出这本书出版到如今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的时间。《闪亮女孩》影视化改编面对的情况和国内大多数网络热门小说改编的情况相似,面临着诸多不同国情下相似的问题,然而《闪亮女孩》的影视化结果却比国内小说改编的情况好得多,到底是什么构成了结果差异性上决定性的一环呢?

在追问成因前,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闪亮女孩》这部小说是如何进入美国电视剧制作人的视野的。

故事的女主角珂比是一次谋杀的幸存者,一年前在黑暗中遇袭后便开始出现意识上的混乱,周遭的人、事、物瞬息万变,完全不因她的意志所改变,她不得不在极度不安中努力保持镇定并继续生活。随着一桩谋杀案的发生,珂比发现案件作案手法与自己的经历有诸多共同点,为了查明真相,珂比与同事共同开启了追查真相之路。

《闪亮女孩》的主线故事是针对女性的连环谋杀案,但它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惊悚悬疑类探案作品,而是诸多类型的融合。

它有一个当下最流行的“高概念”,即时空穿梭。凶手哈珀是来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流浪汉,偶然闯入一幢房子,并发现了这幢房子的秘密。房子催促他不停杀人,同时也赋予他能够在六十年时间范围内任意穿梭的能力,哈珀所能到达的最远的未来是由他在房子所在时间决定的,因此哈珀不能长久在未来停留,而是在房子时间与未来之间不停穿梭。对于女主角而言抓住这样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凶手难上加难。

同时,作为一部由女作者书写的,以女性际遇为主要内容的小说。《闪亮女孩》中的受害者展现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旧金山的女性生活剪影,在书写侦探故事的同时,也是女性的历史,城市的历史。

这两点是《闪亮女孩》能够被改编的根本要素。作为一部通俗读物,小说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原著小说本身还是符合“闪亮女孩”这个标题党,小说女主角珂比是一个在报社实习的女大学生,她家庭不幸,遇袭幸存,但仍然美丽乐观勇敢闪亮,是一个除了凶手以外唯一能感知周围变化的角色,换言之就是一个超低配置版本的神奇女侠。她的个人经历和她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完全不符——至少说服不了现代观众。

更离谱的是,故事的另一条叙事线索是女主角和报社正在闹离婚的帅气熟男的暧昧情感。

改编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迎合时代风潮,把主角从“小妞”改成“姐姐”,把阳光辣妹改成一个中年事业不顺、原生家庭有问题的神经质姐姐。一部高品质美剧所具备的几大特质(中年失败主角+悬念丛生的故事线+精心调色的镜头)一下子就全有了。

国内“大IP”也存在着小说《闪亮女孩》类似的问题,由于写作时间与当下有一定距离,过去的时髦梗到现在已经为人所唾弃,如何在保证IP能够吸引观众观看热情的同时迎合当下风潮,或许是中美影视创作者所共同需要面临的问题。

《闪亮女孩》做出了示范,哪怕改编之后会导致标题诈骗,只要内容过硬,也能找补回来。相比海外,国内创作者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例如大牌演员的话语权导致许多“女强”类型作品也必然出现男主更强的尴尬局面。但解决话语权之争,将决定故事走向的权利归还给编剧和导演,国内还是没有办法拍出《闪亮女孩》这样的剧集,根本原因在于影视工业化的水平不同。

《闪亮女孩》中所有场景都是生活化的,乱糟糟的报社办公室,女主角不断有同居者出现的家,场景搭建本身并不考验想象力,但凶手时间穿梭导致蝴蝶效应引发女主角生活大大小小细节上的差异足够让剧组头疼,作为一部剧集的第一季,为了让观众能够信服剧中所创设的世界,细节上务必做到尽可能的严谨,细节上的出入会导致一部拿时间线做文章的故事彻底失败(此前涉及时间循环概念的国产剧《开端》在播出期间就暴露了类似问题)。能够做到这点,必须依靠高度工业化的支撑。

《闪亮女孩》另一个问题在于,尽管它看上去十分生活化,但剧集本身也属于“年代剧”范畴,还原七十年代的旧金山对拍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回到过去意味着没有监控、没有智能手机等消解破案趣味性的科技手段,但也要求剧组要在户外实景拍摄过程中做到屏蔽掉一切当代社会景观,困难可想而知。

国产影视工业能够创造依托对古代空间想象的世界,但从以剧影两版《古董局中局》为例的影视作品上看,却不能还原八十年代的北京——即便八十年代的北京距离当下更近,还原起来却似乎更难。无法创设一个令观众信服的世界,是绝大多数国产影视作品最大的问题,反映当下的作品与现实脱节,反映过去的作品无法与过去相接,加入高概念、融合作品类型不过是噱头,噱头的魅力破解后,缺乏说服力的世界观在观众眼中将如脱下画皮的枯骨般单薄。

国内观众能原谅有点本事的外国人标题诈骗,但可能对欺骗观众感情的国产剧耐心不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闪亮女孩》:一部标题诈骗的良心剧?

为什么创作者不改个剧名呢?因为这个诈骗剧名是个“大IP”。

文 | 影视前哨 戴桃疆

由Apple TV+出品的剧集《闪亮女孩》是一部标题诈骗剧,它既不“闪亮”,主角也不是“女孩”,看过这部剧的中国观众为它打出接近9分的高分,同时指责这个标题让许多观众错失一部好剧。为什么创作者不改个剧名呢?因为这个诈骗剧名是个“大IP”。

确切地讲,是曾经的“大IP”。同名原著小说《闪亮女孩》一度是美国畅销书榜单上的佼佼者,从它出版时的推荐语——“当《时间旅行者之妻》与《龙纹身的女孩》结合在一起……”——便可以看出这本书出版到如今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的时间。《闪亮女孩》影视化改编面对的情况和国内大多数网络热门小说改编的情况相似,面临着诸多不同国情下相似的问题,然而《闪亮女孩》的影视化结果却比国内小说改编的情况好得多,到底是什么构成了结果差异性上决定性的一环呢?

在追问成因前,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闪亮女孩》这部小说是如何进入美国电视剧制作人的视野的。

故事的女主角珂比是一次谋杀的幸存者,一年前在黑暗中遇袭后便开始出现意识上的混乱,周遭的人、事、物瞬息万变,完全不因她的意志所改变,她不得不在极度不安中努力保持镇定并继续生活。随着一桩谋杀案的发生,珂比发现案件作案手法与自己的经历有诸多共同点,为了查明真相,珂比与同事共同开启了追查真相之路。

《闪亮女孩》的主线故事是针对女性的连环谋杀案,但它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惊悚悬疑类探案作品,而是诸多类型的融合。

它有一个当下最流行的“高概念”,即时空穿梭。凶手哈珀是来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流浪汉,偶然闯入一幢房子,并发现了这幢房子的秘密。房子催促他不停杀人,同时也赋予他能够在六十年时间范围内任意穿梭的能力,哈珀所能到达的最远的未来是由他在房子所在时间决定的,因此哈珀不能长久在未来停留,而是在房子时间与未来之间不停穿梭。对于女主角而言抓住这样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凶手难上加难。

同时,作为一部由女作者书写的,以女性际遇为主要内容的小说。《闪亮女孩》中的受害者展现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旧金山的女性生活剪影,在书写侦探故事的同时,也是女性的历史,城市的历史。

这两点是《闪亮女孩》能够被改编的根本要素。作为一部通俗读物,小说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原著小说本身还是符合“闪亮女孩”这个标题党,小说女主角珂比是一个在报社实习的女大学生,她家庭不幸,遇袭幸存,但仍然美丽乐观勇敢闪亮,是一个除了凶手以外唯一能感知周围变化的角色,换言之就是一个超低配置版本的神奇女侠。她的个人经历和她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完全不符——至少说服不了现代观众。

更离谱的是,故事的另一条叙事线索是女主角和报社正在闹离婚的帅气熟男的暧昧情感。

改编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迎合时代风潮,把主角从“小妞”改成“姐姐”,把阳光辣妹改成一个中年事业不顺、原生家庭有问题的神经质姐姐。一部高品质美剧所具备的几大特质(中年失败主角+悬念丛生的故事线+精心调色的镜头)一下子就全有了。

国内“大IP”也存在着小说《闪亮女孩》类似的问题,由于写作时间与当下有一定距离,过去的时髦梗到现在已经为人所唾弃,如何在保证IP能够吸引观众观看热情的同时迎合当下风潮,或许是中美影视创作者所共同需要面临的问题。

《闪亮女孩》做出了示范,哪怕改编之后会导致标题诈骗,只要内容过硬,也能找补回来。相比海外,国内创作者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例如大牌演员的话语权导致许多“女强”类型作品也必然出现男主更强的尴尬局面。但解决话语权之争,将决定故事走向的权利归还给编剧和导演,国内还是没有办法拍出《闪亮女孩》这样的剧集,根本原因在于影视工业化的水平不同。

《闪亮女孩》中所有场景都是生活化的,乱糟糟的报社办公室,女主角不断有同居者出现的家,场景搭建本身并不考验想象力,但凶手时间穿梭导致蝴蝶效应引发女主角生活大大小小细节上的差异足够让剧组头疼,作为一部剧集的第一季,为了让观众能够信服剧中所创设的世界,细节上务必做到尽可能的严谨,细节上的出入会导致一部拿时间线做文章的故事彻底失败(此前涉及时间循环概念的国产剧《开端》在播出期间就暴露了类似问题)。能够做到这点,必须依靠高度工业化的支撑。

《闪亮女孩》另一个问题在于,尽管它看上去十分生活化,但剧集本身也属于“年代剧”范畴,还原七十年代的旧金山对拍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回到过去意味着没有监控、没有智能手机等消解破案趣味性的科技手段,但也要求剧组要在户外实景拍摄过程中做到屏蔽掉一切当代社会景观,困难可想而知。

国产影视工业能够创造依托对古代空间想象的世界,但从以剧影两版《古董局中局》为例的影视作品上看,却不能还原八十年代的北京——即便八十年代的北京距离当下更近,还原起来却似乎更难。无法创设一个令观众信服的世界,是绝大多数国产影视作品最大的问题,反映当下的作品与现实脱节,反映过去的作品无法与过去相接,加入高概念、融合作品类型不过是噱头,噱头的魅力破解后,缺乏说服力的世界观在观众眼中将如脱下画皮的枯骨般单薄。

国内观众能原谅有点本事的外国人标题诈骗,但可能对欺骗观众感情的国产剧耐心不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