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刚刚,最年轻AI四小龙上市,开盘大涨56%,市值160亿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刚刚,最年轻AI四小龙上市,开盘大涨56%,市值160亿元

中科院走出的AI独角兽,登陆科创板。

文|智东西 李水青

编辑|心缘

历经700多天,最年轻的“AI四小龙”企业云从科技今日终于登上科创板!(股票代码:688327)

今日开盘,云从科技股价大涨56%至24元/股。截至智东西10点20成文,股价回落至21.06-21.8元区间,最新市值接近160亿元。

云从科技股价走势

云从科技诞生于中科院的一间实验室。创始人周曦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师承美国“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黄煦涛教授。2011年,周曦回国到中科院创立AI团队,在2015年创办了云从科技公司。

主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云从科技在应用方面主攻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领域,在2021年已进入营收“10亿元”阵营。

本次,云从科技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7.28亿元,上市成功意味其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落地。

云从科技本次募资的主要用途

至此,在“AI四小龙”中已有云从、商汤两家企业完成IPO,旷视已进入等待注册结果的最后阶段,依图科技则已终止进程。此外,云天励飞、格灵深瞳、创新奇智等一批计算机视觉玩家也都已上市。

这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走向更成熟阶段的一个缩影,同时意味着AI企业们要把经营业绩摆到桌面上来,接受更严格的市场检阅。

01 中科院走出的AI国家队,历经700多天完成IPO

“我们是真的想改变世界。”云从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周曦在今早的上市仪式上说,“今天的AI不仅仅是黑科技,是我们对未来的梦想,也是我们改变世界的决心。”

这是一个80后博士的创业故事。

1981年,周曦出生于四川内江市,1999~2006年就读于中科大,而后赴美留学,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黄煦涛教授。当年,黄教授在全球只招收了三个学生。求学几年,周曦6次获得了人工智能类世界大赛冠军,在国际顶级会议及刊物上发表60余篇文章,并先后在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微软雷德蒙总部研究院等机构担任访问研究员,并在之后获得了不错的留美机会。

但在2011年的夏天,中科院重庆两江区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的到访,促使周曦改变了原先的AI探路轨道。袁家虎诚邀周曦到祖国中科院发展,周曦随后归国,创立了中科院首支AI团队。正是有这样的基础,周曦于2015年创立了云从科技公司。

这个中科院实验室走出来的AI创企,也最早因这个渊源被称为“国家队”。

近年来,数据安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对此,周曦此前做过答复:“因为我们是‘国家队’,中科院是我们的股东,我们和公安部、民航总局、四大行都有联合实验室,但我们并不会泄露数据,对保护数据很重视,同时,我们参与了很多国标的设计,这是’国家队‘的优势所在。”

在本次IPO中,我们看到云从科技公司无外资股东,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头部AI企业的一大重要特质。

此前云从已获得了11轮融资,2017年获得广州市政府的20亿政府资金支持;在2018年10月的B+轮10亿融资中,投资云从的资方就包括了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粤科金融集团、上海联升资本、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中国国家战略投资者。

根据招股书,本次发行前,云从共有4名国有股东,分别为南沙金控、国新资本、上海联升、广东创投。

云从科技国有股东情况

不过,国有股东股权占比有限,云从科技前五大股东为常州云从、佳都科技、云逸众谋、鼎盛信和以及投资大鳄刘益谦,分别持股23.32%、7.82%、7.55%、4.02%、3.86%。周曦是云从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拥有64.6%表决权。

云从科技股权结构

即便有国家队背景加持,作为备受期待的AI领域玩家,云从科技的IPO之路并不平坦。

身披“AI四小龙”头衔,云从是其中最早启动科创板上市的计算机视觉公司,于2020年8月就开始上市辅导。然而,云从科技的IPO却历经了700多天,曾在2021年3月一度中止,并在同年12月被美国财政部将云从科技纳入“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可谓波折不断。

如今,靴子终于落地。本次上市,云从发行11,243.00万股,发行价格15.37元,发行后总股本74,067.06万股。这家最年轻的AI四小龙企业,一开盘便收获超50%的股价涨幅。

云从科技终于在创立7年之际实现IPO,走向一个更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02 年营收超10亿元,智慧治理业务占八成,深扒2年36大项目

上市不仅是荣耀,对AI企业们来说也意味着一瓶“卸妆水”,经营业绩都摆到桌面上来,接受市场检阅。

AI技术研发投入大、落地见效慢,AI独角兽们的盈利能力受到市场担忧。对此,周曦在近日的采访中称:“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等,公司预计扭亏为盈的时间点在2025年。”这是AI四小龙中首次有玩家对盈亏拐点做出预测。

从经营情况来看,云从科技已迅速增长成为“10亿元”阵营玩家。

如下图所示,云从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0.65亿元、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10.76亿元。

云从科技2017-2021年营收、净利润、研发开支及毛利率情况

同时,云从科技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0.59亿元、1.48亿元、4.54亿元、5.78 亿元、5.34亿元;对应时期云从的净利润为-0.59亿元、-1.48亿元、-4.54亿元、-5.78亿元、-5.34亿元,依然亏损但幅度有所收窄。

寻找适合AI技术落地的领域并进行饱和攻击,是当下AI企业们的第一要务,也是行业关注的话题。

那么云从又在哪些领域圈地呢?

起于计算机视觉算法,云从科技在创业之初最先锚定的是金融领域。

“第一单业务是帮助海通证券研发远程用户的身份证认证系统。”周曦在近日的采访中回忆道。目前在这一领域,云从已覆盖六大国有银行在内超过400家金融机构。

由于金融行业场景复杂度、安全可信度要求比其他很多行业都高,云从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成功落地经验,很快被跨界应用到了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领域。

如下图所示,当下,智慧治理一直是云从的主营业务板块,营收分别达到4.69亿元、4.34亿元、8.65亿元,从占总营收的60.08%增长到80.78%。

2019-2021云从科技各应用领域营收分布情况

云从科技在2019年至2021年拿下了多个大项目,合同标的以智慧物联平台、视频大数据系统、人像识别软件系统等智慧治理(智慧城市)板块为主,能明显看出来以政府相关项目为主导。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签署的合同金额3000万元以上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项目、500万元以上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项目,或其他重要项目情况如下:

云从科技的重要销售订单情况

比如云从正与四川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合作的4.76亿元数字城市建设2020-2021年行动计划项目,覆盖了天府大脑、智慧物联平台、智慧门户、数字城市等内容,预计于今年之前建设完成。

根据招股书,云从科技2021年的前五大客户为四川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广州南沙区卫生健康局、北京汇志凌云数据技术公司、衡阳市公安局、金开来公司。2021年前五大客户占云从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69.58%,而2020年这一比例为27.92%,这表明云从的大客户依赖度在变强。一方面看到国家队的身份使其更容易拿下政府项目,一方面看到云从对政府大客户依赖度变强。

云从科技的前五大客户

可以看到,云从科技在销售项目中更多以“被集成”为主,也就是充当智慧治理领域集成商的下级供应商,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安防公司的模式类似。

实际上,除了以上IPO文件披露的大项目,云从也频繁以被集成的方式出现在很多小微项目中。

据我们统计,2021年12月安阳市公安局683万元的全目标视图解析实战应用平台项目、2021年10月上海铁路公安局77万元人脸跨网比对平台项目、2021年9月准格尔旗公安局1706万元的计算机设备及软件项目……这些项目都采用了云从的相关设备,覆盖视频解析服务器、人脸识别算法模块、抓拍库服务器等众多类别产品。

总的来看,这些智慧治理项目以安防需求为主。

再来看看生产模式,云从科技主要采取JDM(联合设计制造商)模式。

JDM模式即公司提出产品需求和规划,基于外协厂商基础硬件产品,公司主导产品AI算法、应用开发等智能化开发部分,以及部分产品的ID设计等核心环节,外协厂商根据公司的需求和订单进行生产。除此之外,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和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也是云从科技重要的生产模式。OEM模式下公司自主研发和设计相关设备,由外协厂商代工生产;ODM模式由外协厂商根据公司订单进行贴牌生产。

云从科技的主要生产模式情况

根据招股书,云从科技2021年的前五大供应商为中时讯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加减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采购内容主要为服务器、摄像设备、公有云、施工服务等。

云从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

可以看到,不同于旷视等AI同行采取软硬自研的模式,云从科技更强调在算法、软件上的自研。

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行业智能解决方案

03 募资17.28亿元,云从重投人机协同系统,布局未来

科创板是我国为盈利尚不足、但有科技创能力的中小企业打开的一扇窗户。

随着登陆科创板,云从科技关于AI技术的理念,以及背后的核心技术和创新力,也将脱去神秘的外衣,被更多人了解和审视。

姚志强是云从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他在2021年11月的采访中谈及AI行业的发展阶段,笃信行业会经历三个阶段,就像三个浪头一样:

第一浪: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单点技术实现突破,催生了AI在特定场景的初步应用;

第二浪:AI经历了对单点技术的聚焦关注,客户逐渐发现自身的复杂需求难以得到快速响应,转向寻求获取AI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对全业务链条的AI赋能,形成行业价值闭环;

第三浪:随着AI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将以用户体验的革命性提升为主要驱动因素,AI将尝试以人类与机器智能交互嵌入所有业务流程,联通线上线下数据,进行智能流量的再分配,大幅优化人类与智能的协同体验。

“现阶段,AI行业已进入第一浪末期,并开启技术第二浪的时代。正基于此,云从科技打造了AI生态的核心——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姚志强说道。

云从人机协作操作系统及应用产品开发历程

究竟什么是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根据IPO文件,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是一个算力算法平台和知识中台相结合的产品。

很多人了解深度学习框架,比如Google TensorFlow、Facebook PyTorch、百度飞桨等,是帮人们快速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的工具。当下,云从未自主研发深度学习框架,而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于2020年11月正式亮相于世界互联网大会。具体来说,它既是一个算力资源调度引擎、算法仓库和配套的数据平台,同时是一个帮客户完成复杂决策的知识中台。按照云从IPO文件的描述,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功能类型,相当于华为的ModelArts+ModelArts Pro+MindSpore,或者百度的AI知识中台,或者旷视的Brain++。

不过,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有三大特性:

(1)操作系统具备生态聚集效应:是硬件、软件、应用之间的核心枢纽。

(2)操作系统具备行业特征:针对不同行业可部署不同行业平台,置入不同行业知识与业务流。

(3)操作系统具备跨界融合能力:单点技术无法实现专家知识结构化,需要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算法-方案-行业的闭环,需实现复制顶级专家的核心能力、实现普通从业者到资深专家的能力迭代、将结构化劳作交由机器完成三点。

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主要架构

公司面向客户提供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应用产品包括智能云平台、集成生物识别系统、云之眼人脸识别服务软件、Facego人脸识别引擎、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商业慧眼平台等17个核心组件及应用。

根据IPO文件,云从科技主营业务可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两类。当下阶段,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仍是占云从科技90%的业务,人机协同操作系统2019-2021年逐年营收分别达1.83亿元、2.37亿元、1.36亿元,占比较小。

2019-2021年云从科技主营业务 收入分布情况

尽管直接营收占比较小,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入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云从人机协作操作系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可谓布局未来。

从IPO文件中可知,本次云从本次募资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将投入8.13亿元。同时,云从还将投入8.31亿元到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这是基于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搭建的通用服务平台,在功能应用和应用模式类似产品有旷视盘古AIoT视图综合应用平台、华为云应用平台ROMA等。

总的来看,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轻舟平台的投入超16亿元,超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的14亿元。

云从本次募资主要用途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实体产业已成为大势所趋。

根据知名调查机构赛迪顾问数据,预计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621.5亿元,增长率为28.8%。调查机构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为全球额外贡献13万亿美元的GDP。

2017-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预测(赛迪顾问)

在未来十年的人工智能赛道中,如果云从继续占据关键卡位,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一定是其安身立命的关键阵地。

背后,云从科技及其子公司已有316项相关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达133项、实用性专利达55项和外观设计专利达128项。云从已形成“三大联合实验室及五大研发中心”的研发架构,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云从科技员工达1120人,相比于一年前1799人,减少了38%。

云从科技的研发架构

周曦曾说,云从非常尊重人才,公司内部的工作环境实现了互通,员工在哪个城市的办公室工作,完全根据大家的喜好。有人喜欢一线城市,认为那里生活质量高,还有人喜欢二线城市,觉得房价相对便宜,公司希望为大家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

云从科技的员工构成情况

04 结论:AI四小龙纷纷登陆IPO,行业迎来新阶段

时隔700多天,AI国家队玩家云从科技终于登陆科创板。上市成功,意味着云从科技在科技创新能力及经营基本面上获得认可,但同时意味其要面临新的挑战。

云从是否真能如周曦所言,在三年后实现扭亏为盈?云从安身立命的人机协作系统能否支持其在未来十年的赛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回答。我们期待,这家最年轻的AI四小龙企业走过七年,迎来更加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云从科技

229
  • 云从科技:2024年预亏5.9亿元-6.8亿元,新签订单规模同比减少
  • 云从科技(688327.SH):核心技术人员张岭离职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刚刚,最年轻AI四小龙上市,开盘大涨56%,市值160亿元

中科院走出的AI独角兽,登陆科创板。

文|智东西 李水青

编辑|心缘

历经700多天,最年轻的“AI四小龙”企业云从科技今日终于登上科创板!(股票代码:688327)

今日开盘,云从科技股价大涨56%至24元/股。截至智东西10点20成文,股价回落至21.06-21.8元区间,最新市值接近160亿元。

云从科技股价走势

云从科技诞生于中科院的一间实验室。创始人周曦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师承美国“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黄煦涛教授。2011年,周曦回国到中科院创立AI团队,在2015年创办了云从科技公司。

主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云从科技在应用方面主攻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领域,在2021年已进入营收“10亿元”阵营。

本次,云从科技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7.28亿元,上市成功意味其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落地。

云从科技本次募资的主要用途

至此,在“AI四小龙”中已有云从、商汤两家企业完成IPO,旷视已进入等待注册结果的最后阶段,依图科技则已终止进程。此外,云天励飞、格灵深瞳、创新奇智等一批计算机视觉玩家也都已上市。

这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走向更成熟阶段的一个缩影,同时意味着AI企业们要把经营业绩摆到桌面上来,接受更严格的市场检阅。

01 中科院走出的AI国家队,历经700多天完成IPO

“我们是真的想改变世界。”云从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周曦在今早的上市仪式上说,“今天的AI不仅仅是黑科技,是我们对未来的梦想,也是我们改变世界的决心。”

这是一个80后博士的创业故事。

1981年,周曦出生于四川内江市,1999~2006年就读于中科大,而后赴美留学,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黄煦涛教授。当年,黄教授在全球只招收了三个学生。求学几年,周曦6次获得了人工智能类世界大赛冠军,在国际顶级会议及刊物上发表60余篇文章,并先后在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微软雷德蒙总部研究院等机构担任访问研究员,并在之后获得了不错的留美机会。

但在2011年的夏天,中科院重庆两江区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的到访,促使周曦改变了原先的AI探路轨道。袁家虎诚邀周曦到祖国中科院发展,周曦随后归国,创立了中科院首支AI团队。正是有这样的基础,周曦于2015年创立了云从科技公司。

这个中科院实验室走出来的AI创企,也最早因这个渊源被称为“国家队”。

近年来,数据安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对此,周曦此前做过答复:“因为我们是‘国家队’,中科院是我们的股东,我们和公安部、民航总局、四大行都有联合实验室,但我们并不会泄露数据,对保护数据很重视,同时,我们参与了很多国标的设计,这是’国家队‘的优势所在。”

在本次IPO中,我们看到云从科技公司无外资股东,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头部AI企业的一大重要特质。

此前云从已获得了11轮融资,2017年获得广州市政府的20亿政府资金支持;在2018年10月的B+轮10亿融资中,投资云从的资方就包括了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粤科金融集团、上海联升资本、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中国国家战略投资者。

根据招股书,本次发行前,云从共有4名国有股东,分别为南沙金控、国新资本、上海联升、广东创投。

云从科技国有股东情况

不过,国有股东股权占比有限,云从科技前五大股东为常州云从、佳都科技、云逸众谋、鼎盛信和以及投资大鳄刘益谦,分别持股23.32%、7.82%、7.55%、4.02%、3.86%。周曦是云从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拥有64.6%表决权。

云从科技股权结构

即便有国家队背景加持,作为备受期待的AI领域玩家,云从科技的IPO之路并不平坦。

身披“AI四小龙”头衔,云从是其中最早启动科创板上市的计算机视觉公司,于2020年8月就开始上市辅导。然而,云从科技的IPO却历经了700多天,曾在2021年3月一度中止,并在同年12月被美国财政部将云从科技纳入“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可谓波折不断。

如今,靴子终于落地。本次上市,云从发行11,243.00万股,发行价格15.37元,发行后总股本74,067.06万股。这家最年轻的AI四小龙企业,一开盘便收获超50%的股价涨幅。

云从科技终于在创立7年之际实现IPO,走向一个更成熟的发展新阶段。

02 年营收超10亿元,智慧治理业务占八成,深扒2年36大项目

上市不仅是荣耀,对AI企业们来说也意味着一瓶“卸妆水”,经营业绩都摆到桌面上来,接受市场检阅。

AI技术研发投入大、落地见效慢,AI独角兽们的盈利能力受到市场担忧。对此,周曦在近日的采访中称:“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等,公司预计扭亏为盈的时间点在2025年。”这是AI四小龙中首次有玩家对盈亏拐点做出预测。

从经营情况来看,云从科技已迅速增长成为“10亿元”阵营玩家。

如下图所示,云从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0.65亿元、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10.76亿元。

云从科技2017-2021年营收、净利润、研发开支及毛利率情况

同时,云从科技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0.59亿元、1.48亿元、4.54亿元、5.78 亿元、5.34亿元;对应时期云从的净利润为-0.59亿元、-1.48亿元、-4.54亿元、-5.78亿元、-5.34亿元,依然亏损但幅度有所收窄。

寻找适合AI技术落地的领域并进行饱和攻击,是当下AI企业们的第一要务,也是行业关注的话题。

那么云从又在哪些领域圈地呢?

起于计算机视觉算法,云从科技在创业之初最先锚定的是金融领域。

“第一单业务是帮助海通证券研发远程用户的身份证认证系统。”周曦在近日的采访中回忆道。目前在这一领域,云从已覆盖六大国有银行在内超过400家金融机构。

由于金融行业场景复杂度、安全可信度要求比其他很多行业都高,云从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成功落地经验,很快被跨界应用到了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领域。

如下图所示,当下,智慧治理一直是云从的主营业务板块,营收分别达到4.69亿元、4.34亿元、8.65亿元,从占总营收的60.08%增长到80.78%。

2019-2021云从科技各应用领域营收分布情况

云从科技在2019年至2021年拿下了多个大项目,合同标的以智慧物联平台、视频大数据系统、人像识别软件系统等智慧治理(智慧城市)板块为主,能明显看出来以政府相关项目为主导。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签署的合同金额3000万元以上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项目、500万元以上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项目,或其他重要项目情况如下:

云从科技的重要销售订单情况

比如云从正与四川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合作的4.76亿元数字城市建设2020-2021年行动计划项目,覆盖了天府大脑、智慧物联平台、智慧门户、数字城市等内容,预计于今年之前建设完成。

根据招股书,云从科技2021年的前五大客户为四川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广州南沙区卫生健康局、北京汇志凌云数据技术公司、衡阳市公安局、金开来公司。2021年前五大客户占云从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69.58%,而2020年这一比例为27.92%,这表明云从的大客户依赖度在变强。一方面看到国家队的身份使其更容易拿下政府项目,一方面看到云从对政府大客户依赖度变强。

云从科技的前五大客户

可以看到,云从科技在销售项目中更多以“被集成”为主,也就是充当智慧治理领域集成商的下级供应商,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安防公司的模式类似。

实际上,除了以上IPO文件披露的大项目,云从也频繁以被集成的方式出现在很多小微项目中。

据我们统计,2021年12月安阳市公安局683万元的全目标视图解析实战应用平台项目、2021年10月上海铁路公安局77万元人脸跨网比对平台项目、2021年9月准格尔旗公安局1706万元的计算机设备及软件项目……这些项目都采用了云从的相关设备,覆盖视频解析服务器、人脸识别算法模块、抓拍库服务器等众多类别产品。

总的来看,这些智慧治理项目以安防需求为主。

再来看看生产模式,云从科技主要采取JDM(联合设计制造商)模式。

JDM模式即公司提出产品需求和规划,基于外协厂商基础硬件产品,公司主导产品AI算法、应用开发等智能化开发部分,以及部分产品的ID设计等核心环节,外协厂商根据公司的需求和订单进行生产。除此之外,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和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也是云从科技重要的生产模式。OEM模式下公司自主研发和设计相关设备,由外协厂商代工生产;ODM模式由外协厂商根据公司订单进行贴牌生产。

云从科技的主要生产模式情况

根据招股书,云从科技2021年的前五大供应商为中时讯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加减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采购内容主要为服务器、摄像设备、公有云、施工服务等。

云从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

可以看到,不同于旷视等AI同行采取软硬自研的模式,云从科技更强调在算法、软件上的自研。

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行业智能解决方案

03 募资17.28亿元,云从重投人机协同系统,布局未来

科创板是我国为盈利尚不足、但有科技创能力的中小企业打开的一扇窗户。

随着登陆科创板,云从科技关于AI技术的理念,以及背后的核心技术和创新力,也将脱去神秘的外衣,被更多人了解和审视。

姚志强是云从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他在2021年11月的采访中谈及AI行业的发展阶段,笃信行业会经历三个阶段,就像三个浪头一样:

第一浪: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单点技术实现突破,催生了AI在特定场景的初步应用;

第二浪:AI经历了对单点技术的聚焦关注,客户逐渐发现自身的复杂需求难以得到快速响应,转向寻求获取AI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对全业务链条的AI赋能,形成行业价值闭环;

第三浪:随着AI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将以用户体验的革命性提升为主要驱动因素,AI将尝试以人类与机器智能交互嵌入所有业务流程,联通线上线下数据,进行智能流量的再分配,大幅优化人类与智能的协同体验。

“现阶段,AI行业已进入第一浪末期,并开启技术第二浪的时代。正基于此,云从科技打造了AI生态的核心——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姚志强说道。

云从人机协作操作系统及应用产品开发历程

究竟什么是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根据IPO文件,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是一个算力算法平台和知识中台相结合的产品。

很多人了解深度学习框架,比如Google TensorFlow、Facebook PyTorch、百度飞桨等,是帮人们快速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的工具。当下,云从未自主研发深度学习框架,而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于2020年11月正式亮相于世界互联网大会。具体来说,它既是一个算力资源调度引擎、算法仓库和配套的数据平台,同时是一个帮客户完成复杂决策的知识中台。按照云从IPO文件的描述,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功能类型,相当于华为的ModelArts+ModelArts Pro+MindSpore,或者百度的AI知识中台,或者旷视的Brain++。

不过,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有三大特性:

(1)操作系统具备生态聚集效应:是硬件、软件、应用之间的核心枢纽。

(2)操作系统具备行业特征:针对不同行业可部署不同行业平台,置入不同行业知识与业务流。

(3)操作系统具备跨界融合能力:单点技术无法实现专家知识结构化,需要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算法-方案-行业的闭环,需实现复制顶级专家的核心能力、实现普通从业者到资深专家的能力迭代、将结构化劳作交由机器完成三点。

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主要架构

公司面向客户提供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应用产品包括智能云平台、集成生物识别系统、云之眼人脸识别服务软件、Facego人脸识别引擎、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商业慧眼平台等17个核心组件及应用。

根据IPO文件,云从科技主营业务可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两类。当下阶段,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仍是占云从科技90%的业务,人机协同操作系统2019-2021年逐年营收分别达1.83亿元、2.37亿元、1.36亿元,占比较小。

2019-2021年云从科技主营业务 收入分布情况

尽管直接营收占比较小,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入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云从人机协作操作系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可谓布局未来。

从IPO文件中可知,本次云从本次募资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将投入8.13亿元。同时,云从还将投入8.31亿元到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这是基于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搭建的通用服务平台,在功能应用和应用模式类似产品有旷视盘古AIoT视图综合应用平台、华为云应用平台ROMA等。

总的来看,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轻舟平台的投入超16亿元,超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的14亿元。

云从本次募资主要用途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实体产业已成为大势所趋。

根据知名调查机构赛迪顾问数据,预计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621.5亿元,增长率为28.8%。调查机构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为全球额外贡献13万亿美元的GDP。

2017-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预测(赛迪顾问)

在未来十年的人工智能赛道中,如果云从继续占据关键卡位,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一定是其安身立命的关键阵地。

背后,云从科技及其子公司已有316项相关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达133项、实用性专利达55项和外观设计专利达128项。云从已形成“三大联合实验室及五大研发中心”的研发架构,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云从科技员工达1120人,相比于一年前1799人,减少了38%。

云从科技的研发架构

周曦曾说,云从非常尊重人才,公司内部的工作环境实现了互通,员工在哪个城市的办公室工作,完全根据大家的喜好。有人喜欢一线城市,认为那里生活质量高,还有人喜欢二线城市,觉得房价相对便宜,公司希望为大家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

云从科技的员工构成情况

04 结论:AI四小龙纷纷登陆IPO,行业迎来新阶段

时隔700多天,AI国家队玩家云从科技终于登陆科创板。上市成功,意味着云从科技在科技创新能力及经营基本面上获得认可,但同时意味其要面临新的挑战。

云从是否真能如周曦所言,在三年后实现扭亏为盈?云从安身立命的人机协作系统能否支持其在未来十年的赛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回答。我们期待,这家最年轻的AI四小龙企业走过七年,迎来更加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