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老将丁磊:带着高合找寻中国汽车迟来的尊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将丁磊:带着高合找寻中国汽车迟来的尊重?

再有使命感,也得先“活下去”。

图片来源:高合汽车官方微博

文|节点财经 毫米波

“为中国汽车迎来迟来的尊重”——这是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在今年年初时对市场的“喊话”。

当所有造车人都在关心“自家汽车”时,为什么丁磊会关注“中国汽车”,并最先喊出这句口号呢?这或许和他的经历相关。

01 过于前瞻,其实是缺点

高合的创始人丁磊,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将近40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以后,就一直在汽车行业工作,从质检工程师做到了上汽通用的一把手,算是妥妥的老前辈。

所以丁磊是造车新势力掌门人中最有情怀的人,也是最具大型汽车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更是曾经“荣誉加身”的人。

有人质疑,丁磊曾经不是一直在和燃油车打交道吗?怎么对新能源这么执着呢?其实在带着上汽通用销量突破百万大关时,时任上汽通用总经理的丁磊就曾表示过,要着重关注新能源。而当时国家才发布了《关于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没多久,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也就数百辆。后来,丁磊在当浦东新区副区长时,还主导了特斯拉工厂落地浦东。

可见丁磊和贾跃亭一样,都是很有“前瞻思维”的人,高合能和FF有一段“蜜月期”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5年,贾跃亭找到了丁磊,让他担任乐视汽车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乐视汽车的中国及亚太区CEO。当时老贾还动情的说,希望利用丁磊在政界和汽车界的经验,带领乐视汽车全球团队快速向前,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日韩欧美的梦想。

然而2017年乐视资金链断裂,丁磊迅速与贾跃亭划清了界限,在同年12月创建了高端纯电品牌高合。对了,当时老贾不仅挖走了前上汽通用的总经理丁磊,还挖走了前上汽大众的副总经理张海亮,现在张海亮是天机汽车的创始人。看来造车老前辈们的心中,一直都有个“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日韩欧美”的梦想啊。

梦想太大、看得太远,对于下海“单打独斗”的丁磊来说,是个优点、也是个缺点。例如丁磊在自己造车后,认为高合汽车只是一个环节,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这“三智”。而且高合汽车的母公司华人运通的业务逻辑和新造车公司也不尽相同,丁磊说这是一家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

可见,丁磊手中更大的一盘棋在“车+城+路”上,不过规划容易落地难,特别是这种前瞻型项目,最先进入市场的人如果没有能力拉到G端的大量资源支持,极易因为上下游发展跟不上节奏、社会接受程度不高而失败,就像当年陈天桥带领盛大做盒子,就是眼光太超前导致了计划流产。

丁磊在和贾跃亭分手后,或许是做出了一个继承贾跃亭造车思想的决定,继续“为梦想窒息”,他把电动车价格打到60万+甚至百万+以上。其实单论价格来说,市场的接受度很大(后文有实地走访可印证),但把电动车价格提升至40万以上的李斌表示过,不是定价进入高端区间,就意味着进入了高端市场,一辆车的定价,有太多产品以外的因素。

对于丁磊来说,真正的“高端”应该是涵盖技术、质量、后续服务等整个体系,高合应该如何把这个大盘运转起来?而且按照丁磊的设想,高合不仅要连同车、路、城,还要做好服务,整个华人运通公司的员工起码都得不下数万人,虽然丁磊有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但毕竟当时有人给他兜底,现在的华人运通是否有这个能力?我们还未可知……

当年蔚来让消费者接受它40万+的售价、接受它的品牌,花了不少代价。华人运通或许应该更脚踏实地,让大家看到“车+城+路”政府订单和长期需求的落地,不然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就是PPT造车、PPT造城。

02 老前辈,真不需要钱吗?

提一个问题,你觉得兰博基尼、法拉利、布加迪这些豪车在发展中都有什么共性?

答:他们都是被收购后才得以“活下去”,别看他们现在售价高,但是架不住前期的研发、测试资金投入太大。

高合面临的局面也是一样,高端市场的整体产量和销售量都不会太大,但是高端车系研发投入可并不比蔚小理少,而且高合背后可还肩负着华人运通“车+城+路”的梦想。

虽然丁磊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人运通有来自美国的原始资本,还有政府投资,暂时没有启动社会私募的计划,也不会有A、B、C、D数轮的投资。”

但是咱们仔细想想这句话,多少还是有点“吹牛”的成分在,今年1月曾传出高合想要上市,募集不超5亿美元的新闻,可见5亿美元对高合都很重要。美国的原始资本我们无从查证,目前披露的就是去年底丁磊拿到了交通银行的50亿授信。既然不缺钱,为什么要向银行开口呢?

另外,2018年时,高合就描述过自己的“盈利模型”,即母公司华人运通捆绑G端,为地方城市提供智慧交通服务赚钱,而且在这些方面开发应用的技术,还能用于整车开发,反过来又能运用于TO B业务上面,相辅相成。

但业内人士对节点财经表示,目前G端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上投入的预算并不大,5000万元级别的订单都属于大订单了,华人运通想要通过智慧城市给造车业务输血,确实是杯水车薪。

参考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花费,李斌说造车的门槛是200亿、何小鹏说造车的门槛是300亿。以蔚来为例,其截止目前累计完成11次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700亿元,烧了这么多钱,历经6-7年的洗牌后,才得到了毛利率转正。所以对于年销尚不足5000辆的高合和华人运来说,距离真实的财务健康还有多远,现在除内部人士外部无从知晓。未来高合会不会因为过于小众技术研发跟不上后被边缘化,走上类似于迈凯伦的道路,只能等时间来检验。

但总的来说,目前新能源高端市场上,我们乐意见得高合继续拓展优势,为造车新势力打一针强心剂。而且,高合在科技方面具有可进化的能力,外界对它的评判几乎都是“和特斯拉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毕竟燃油车方面,国外的发展已经历百年,我们超越起来不容易;但是在新能源方面我们和国外的起跑线是一样的,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想法和应用还处于领先。

所以现在的丁磊,要拿出当年带着上汽通用破百万销量魄力,从品牌、资金、服务、布局上,让高合持续提高渗透率,因为有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节点财经做了一个比喻,作为豪车,高合要做到像香奈儿包包一样的普及率,或许才能养得起自己。

03 高合能用细节打破行业的“智商税”偏见吗?

而说到现阶段高合汽车的处境,类似于4年前的蔚来,接触过它的人认为车挺好、设计挺有意思、愿景也不错。但吃瓜群众却认为——你凭什么卖这么贵?这就是智商税!肯定没人买。

但节点财经通过线下走访认为,高合敢于卖这么贵、和保时捷抢市场,说明丁磊和他的团队最大的优势,在于知道高净值消费者买车时想要什么。

对于一辆60万+的新能源车来说,高合HiPhi X的性能、动力、硬件、软件、科技......这些都可以是它的卖点,但是有许多了解高合的人说,高合对高净值阶层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在线下走访时,节点财经也发现除了大家都爱对比的性能、动力、硬件上的比较外,高合在部分汽车的体验升级、交互细节、乃至于汽车的玩法上,都有着自己的巧思。例如,高合的首款车型HiPhi X有着对开门、顶翼门等六个主要车门、炫酷的外形加超大的三联屏,算的上是在科技感与外观、内饰的豪华感上达到了平衡:

另外,高合的一些细节考量确实很到位,举几个小例子,除了开门按键之外,高合还特别配备了拥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与显示面板,方便车主针对车辆进行操作;后排也有自己的电容控制面板,科技感满满;甚至还能细节到如果后排只想要空调吹自己,都能通过语音精确启动自己区域的空调,空调还设置了贴心的避人吹风的模式,能自动识别并避开面部,免得夏天“吹感冒”。要知道造车新势力们都把语音交互作为智能化核心能力,高合也不甘示弱,高合的销售人员还表示,其语音交互技术,是与我们的老朋友科大讯飞合作的。

还有HiPhi X的PML可编辑智能大灯和ISD智能交互大灯,可玩性非常强,而这些都是用在奔驰迈巴赫级别车辆上的配置:

PML大灯投影和ISD智能交互大灯

你可能会问,有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又怎样?难道有钱人就会为它买单了?

对!还真是这样,大家想想,理查德米勒和20块钱的手表都能看时间,为什么有钱人会选择理查德米勒而不是20块钱的手表?还不是因为理查德米勒更加符合一般人所定义的“花里胡哨”的特性吗?另外,高合的这些功能在使用起来其实并不花里胡哨,它们正是用一些升级的细节体验来打破市场的固有偏见。

另外,高合HiPhi X的四座高端车型,更加商务,还有车评人表示,公司采购高合去接送机也是不错的体验啊,既不用花豪车那么多钱,还能给老板的朋友们更尊贵体验,更让别人觉得老板有品味、不像个“土大款”,现在许多公司都有这个需求,希望高合更多考虑一下to B的企业销售。

这么看来,高合降低了“迈巴赫们”的门槛,有钱人乐意买来当个“大玩具”,普通的中产则咬咬牙也能升级,这个场景切入比较巧妙,并不是许多人形容的“鸡肋”。

而且在节点财经线下走访高合体验店的一个小时中,也有四五组客户来体验店看车,甚至还有带着孩子过来体验的。而据节点财经观察,高合对面的某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体验店,几乎没有人踏入,说明高合还是很具备吸引力的。

写在最后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 从今年1月至4月,在高端电动市场上,高合的销量都保持了不错的战绩,一直都在50万元以上市场的第一梯队,时不时还能斩获销冠。就算是工厂停工、供应链受阻的4月,高合也卖出去316辆,4月的销冠保时捷Taycan销量为317辆,仅仅比高合多一辆。所以没有亲身体验过就说它是智商税,确实有些偏颇;直接下定义说高合不好卖也欠考虑,毕竟中国的新能源领域中,需要高端车系。

但在高端市场中竞争也不小,对比20-40万的区间,大家都知道高端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未来若能度过融资和自我造血的难关,高合汽车在研发、产品质量、售后上还会遇到新的关卡。且在BBA和保时捷的虎视眈眈下,高合汽车如何持续在竞争中胜出?对丁磊而言是个必须深思的考题,毕竟再有使命感,也得先“活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丁磊

  • 丁磊接手华人运通自动驾驶旗下公司
  • 丁磊痛下决心,必须种草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将丁磊:带着高合找寻中国汽车迟来的尊重?

再有使命感,也得先“活下去”。

图片来源:高合汽车官方微博

文|节点财经 毫米波

“为中国汽车迎来迟来的尊重”——这是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在今年年初时对市场的“喊话”。

当所有造车人都在关心“自家汽车”时,为什么丁磊会关注“中国汽车”,并最先喊出这句口号呢?这或许和他的经历相关。

01 过于前瞻,其实是缺点

高合的创始人丁磊,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将近40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以后,就一直在汽车行业工作,从质检工程师做到了上汽通用的一把手,算是妥妥的老前辈。

所以丁磊是造车新势力掌门人中最有情怀的人,也是最具大型汽车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更是曾经“荣誉加身”的人。

有人质疑,丁磊曾经不是一直在和燃油车打交道吗?怎么对新能源这么执着呢?其实在带着上汽通用销量突破百万大关时,时任上汽通用总经理的丁磊就曾表示过,要着重关注新能源。而当时国家才发布了《关于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没多久,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也就数百辆。后来,丁磊在当浦东新区副区长时,还主导了特斯拉工厂落地浦东。

可见丁磊和贾跃亭一样,都是很有“前瞻思维”的人,高合能和FF有一段“蜜月期”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5年,贾跃亭找到了丁磊,让他担任乐视汽车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乐视汽车的中国及亚太区CEO。当时老贾还动情的说,希望利用丁磊在政界和汽车界的经验,带领乐视汽车全球团队快速向前,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日韩欧美的梦想。

然而2017年乐视资金链断裂,丁磊迅速与贾跃亭划清了界限,在同年12月创建了高端纯电品牌高合。对了,当时老贾不仅挖走了前上汽通用的总经理丁磊,还挖走了前上汽大众的副总经理张海亮,现在张海亮是天机汽车的创始人。看来造车老前辈们的心中,一直都有个“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日韩欧美”的梦想啊。

梦想太大、看得太远,对于下海“单打独斗”的丁磊来说,是个优点、也是个缺点。例如丁磊在自己造车后,认为高合汽车只是一个环节,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这“三智”。而且高合汽车的母公司华人运通的业务逻辑和新造车公司也不尽相同,丁磊说这是一家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

可见,丁磊手中更大的一盘棋在“车+城+路”上,不过规划容易落地难,特别是这种前瞻型项目,最先进入市场的人如果没有能力拉到G端的大量资源支持,极易因为上下游发展跟不上节奏、社会接受程度不高而失败,就像当年陈天桥带领盛大做盒子,就是眼光太超前导致了计划流产。

丁磊在和贾跃亭分手后,或许是做出了一个继承贾跃亭造车思想的决定,继续“为梦想窒息”,他把电动车价格打到60万+甚至百万+以上。其实单论价格来说,市场的接受度很大(后文有实地走访可印证),但把电动车价格提升至40万以上的李斌表示过,不是定价进入高端区间,就意味着进入了高端市场,一辆车的定价,有太多产品以外的因素。

对于丁磊来说,真正的“高端”应该是涵盖技术、质量、后续服务等整个体系,高合应该如何把这个大盘运转起来?而且按照丁磊的设想,高合不仅要连同车、路、城,还要做好服务,整个华人运通公司的员工起码都得不下数万人,虽然丁磊有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但毕竟当时有人给他兜底,现在的华人运通是否有这个能力?我们还未可知……

当年蔚来让消费者接受它40万+的售价、接受它的品牌,花了不少代价。华人运通或许应该更脚踏实地,让大家看到“车+城+路”政府订单和长期需求的落地,不然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就是PPT造车、PPT造城。

02 老前辈,真不需要钱吗?

提一个问题,你觉得兰博基尼、法拉利、布加迪这些豪车在发展中都有什么共性?

答:他们都是被收购后才得以“活下去”,别看他们现在售价高,但是架不住前期的研发、测试资金投入太大。

高合面临的局面也是一样,高端市场的整体产量和销售量都不会太大,但是高端车系研发投入可并不比蔚小理少,而且高合背后可还肩负着华人运通“车+城+路”的梦想。

虽然丁磊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人运通有来自美国的原始资本,还有政府投资,暂时没有启动社会私募的计划,也不会有A、B、C、D数轮的投资。”

但是咱们仔细想想这句话,多少还是有点“吹牛”的成分在,今年1月曾传出高合想要上市,募集不超5亿美元的新闻,可见5亿美元对高合都很重要。美国的原始资本我们无从查证,目前披露的就是去年底丁磊拿到了交通银行的50亿授信。既然不缺钱,为什么要向银行开口呢?

另外,2018年时,高合就描述过自己的“盈利模型”,即母公司华人运通捆绑G端,为地方城市提供智慧交通服务赚钱,而且在这些方面开发应用的技术,还能用于整车开发,反过来又能运用于TO B业务上面,相辅相成。

但业内人士对节点财经表示,目前G端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上投入的预算并不大,5000万元级别的订单都属于大订单了,华人运通想要通过智慧城市给造车业务输血,确实是杯水车薪。

参考其他造车新势力的花费,李斌说造车的门槛是200亿、何小鹏说造车的门槛是300亿。以蔚来为例,其截止目前累计完成11次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700亿元,烧了这么多钱,历经6-7年的洗牌后,才得到了毛利率转正。所以对于年销尚不足5000辆的高合和华人运来说,距离真实的财务健康还有多远,现在除内部人士外部无从知晓。未来高合会不会因为过于小众技术研发跟不上后被边缘化,走上类似于迈凯伦的道路,只能等时间来检验。

但总的来说,目前新能源高端市场上,我们乐意见得高合继续拓展优势,为造车新势力打一针强心剂。而且,高合在科技方面具有可进化的能力,外界对它的评判几乎都是“和特斯拉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毕竟燃油车方面,国外的发展已经历百年,我们超越起来不容易;但是在新能源方面我们和国外的起跑线是一样的,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想法和应用还处于领先。

所以现在的丁磊,要拿出当年带着上汽通用破百万销量魄力,从品牌、资金、服务、布局上,让高合持续提高渗透率,因为有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节点财经做了一个比喻,作为豪车,高合要做到像香奈儿包包一样的普及率,或许才能养得起自己。

03 高合能用细节打破行业的“智商税”偏见吗?

而说到现阶段高合汽车的处境,类似于4年前的蔚来,接触过它的人认为车挺好、设计挺有意思、愿景也不错。但吃瓜群众却认为——你凭什么卖这么贵?这就是智商税!肯定没人买。

但节点财经通过线下走访认为,高合敢于卖这么贵、和保时捷抢市场,说明丁磊和他的团队最大的优势,在于知道高净值消费者买车时想要什么。

对于一辆60万+的新能源车来说,高合HiPhi X的性能、动力、硬件、软件、科技......这些都可以是它的卖点,但是有许多了解高合的人说,高合对高净值阶层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在线下走访时,节点财经也发现除了大家都爱对比的性能、动力、硬件上的比较外,高合在部分汽车的体验升级、交互细节、乃至于汽车的玩法上,都有着自己的巧思。例如,高合的首款车型HiPhi X有着对开门、顶翼门等六个主要车门、炫酷的外形加超大的三联屏,算的上是在科技感与外观、内饰的豪华感上达到了平衡:

另外,高合的一些细节考量确实很到位,举几个小例子,除了开门按键之外,高合还特别配备了拥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与显示面板,方便车主针对车辆进行操作;后排也有自己的电容控制面板,科技感满满;甚至还能细节到如果后排只想要空调吹自己,都能通过语音精确启动自己区域的空调,空调还设置了贴心的避人吹风的模式,能自动识别并避开面部,免得夏天“吹感冒”。要知道造车新势力们都把语音交互作为智能化核心能力,高合也不甘示弱,高合的销售人员还表示,其语音交互技术,是与我们的老朋友科大讯飞合作的。

还有HiPhi X的PML可编辑智能大灯和ISD智能交互大灯,可玩性非常强,而这些都是用在奔驰迈巴赫级别车辆上的配置:

PML大灯投影和ISD智能交互大灯

你可能会问,有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又怎样?难道有钱人就会为它买单了?

对!还真是这样,大家想想,理查德米勒和20块钱的手表都能看时间,为什么有钱人会选择理查德米勒而不是20块钱的手表?还不是因为理查德米勒更加符合一般人所定义的“花里胡哨”的特性吗?另外,高合的这些功能在使用起来其实并不花里胡哨,它们正是用一些升级的细节体验来打破市场的固有偏见。

另外,高合HiPhi X的四座高端车型,更加商务,还有车评人表示,公司采购高合去接送机也是不错的体验啊,既不用花豪车那么多钱,还能给老板的朋友们更尊贵体验,更让别人觉得老板有品味、不像个“土大款”,现在许多公司都有这个需求,希望高合更多考虑一下to B的企业销售。

这么看来,高合降低了“迈巴赫们”的门槛,有钱人乐意买来当个“大玩具”,普通的中产则咬咬牙也能升级,这个场景切入比较巧妙,并不是许多人形容的“鸡肋”。

而且在节点财经线下走访高合体验店的一个小时中,也有四五组客户来体验店看车,甚至还有带着孩子过来体验的。而据节点财经观察,高合对面的某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体验店,几乎没有人踏入,说明高合还是很具备吸引力的。

写在最后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 从今年1月至4月,在高端电动市场上,高合的销量都保持了不错的战绩,一直都在50万元以上市场的第一梯队,时不时还能斩获销冠。就算是工厂停工、供应链受阻的4月,高合也卖出去316辆,4月的销冠保时捷Taycan销量为317辆,仅仅比高合多一辆。所以没有亲身体验过就说它是智商税,确实有些偏颇;直接下定义说高合不好卖也欠考虑,毕竟中国的新能源领域中,需要高端车系。

但在高端市场中竞争也不小,对比20-40万的区间,大家都知道高端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未来若能度过融资和自我造血的难关,高合汽车在研发、产品质量、售后上还会遇到新的关卡。且在BBA和保时捷的虎视眈眈下,高合汽车如何持续在竞争中胜出?对丁磊而言是个必须深思的考题,毕竟再有使命感,也得先“活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