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讲不好并购故事,通策医疗舆论吃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讲不好并购故事,通策医疗舆论吃苦

收购和仁科技,定位令人疑惑。

文|英才杂志 顾天娇

全数字化的医院就诊旅程是什么样的?

从患者预约、就诊、到复诊,从医生治疗方案的制作、呈现、沟通到治疗计划以及客户关怀,每个环节都要实现数字信息化。在医院前端的智能化诊疗空间里,凡客户诊疗路线所及之处,都有精心布置充满艺术气息的展品,让身在医院的每一个人每一分钟都有收获。这是通策医疗在描绘“未来医院”蓝图时所设想的状态。

不过,从2020年开始研究模式至今,通策医疗的未来医院仍处于规划阶段。

或许是窥到医疗数字化的巨大机遇,在未来医院建设落地之前,通策医疗(600763)决定先收购一家医疗信息化方案服务商——和仁科技(300550),在新增业务的同时,给自己加上一层科技属性。

在此次交易之前,通策医疗已从高位下跌了近70%,和仁科技的股价也已接近上市后的最低点,这次收购又能否帮助双方“逆风翻盘”、重获市场信心?

通策医疗没那么悲观

通策医疗是口腔医疗连锁机构龙头,尤其在浙江省根基深厚,目前公司拥有60家已营业的口腔医疗机构。

2016-2021年,通策医疗的营收从8.79亿上升至27.81亿,五年复合增速26%;净利润从1.33亿元增长至7.86亿元,五年复合增速43%,业绩稳步增长。2021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和28.27%,达到新高。

口腔业务中,儿科医疗服务是近三年平均增速最高的,达到27%,其次是种植医疗服务24%、正畸医疗服务20%。

在国内市场,家长的钱真是比较好挣的,一旦孩子的牙或口腔有问题,家长往往愿意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7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调数据显示,中国5岁儿童龋患率为70.9%;12岁儿童龋患率为34.5%。与十年前相比,5岁和12岁儿童龋患率分别上升了5.8和7.8个百分点。虽然出生率在下降,但儿童龋患率在上升,加上家长的重视程度提高,儿科医疗的整体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不同于儿科的稳定预期,种植因为集采成为投资者比较担忧的点。

202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种植牙集采能否成为看衰通策医疗的理由?答案是,不会。

需要厘清的是,集采是否会降低通策医疗这方面的收入。

从之前备受关注的心脏支架集采后表现来看,患者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实惠。一是因为支架费从万元降至百元,但支架手术配套费却上去了,动辄几万的检查费最后还是患者买单;二是存在滥用支架的情况,本来不需要的,结果硬给装了。

这种情况,在种植牙上不会改变,只会重复。种植牙集采降低了材料费用,但最后患者会发现种植一颗牙的还是要花上几万,整体的治疗费并没有减少,因为医疗服务费用会上升。而通策医疗卖的不是材料而是服务,所以它这块的收入在未来大概率还是会保持增长的。

相比前两块业务,正畸这种能够改善患者面型外观的治疗,更具消费属性。在颜值至上的时代,通过正畸提升颜值,成为了驱动这块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投资者看好通策医疗持续增长的逻辑之一。

值得思考的是,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非必要不消费”也逐渐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作为改善型需求的正畸,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又是否会面临需求减弱?

不过医疗是一个受周期影响小的行业,口腔也不例外,如果着眼于未来,把时间框架拉得更长,通策医疗仍是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好赛道上。

和仁科技的并购价值

数字化,正在成为医疗行业“掘金”又一方向。

举个例子,最近北京医保局的文件对种植的服务收费做了上限的规定,种植服务费被分成三段,传统服务费和口扫价格下降至原来60%,但把数字化方案设计区分出来,收费3000块钱,加起来之后超过了9000块。对于种植来说,数字化是不可或缺的,是可以被当做单独收费的板块。

那么,对于通策医疗来说,做数字化的子公司是不可或缺的吗?

5月15日,通策医疗发布公告,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和仁科技78,795,276股股份(约占股份总数的29.75%),交易金额约7.69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

和仁科技成立于2010年,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客户包含301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浙医二院等国内一流知名医院。

收购以后,通策医疗旗下各医院或许能在医疗质量水平和诊疗空间智能化水平上有一定提升,这是可以期待的。

不过,备受市场诟病的点是,这次交易中和仁科技估值约25.85亿,虽然接近其上市后的估值低点,但对应2021年静态PE为74.69倍,并不算低。

或许在“没有300、500的市盈率,又怎么配得上通策人争做世界第一的宏大愿景呢?”的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眼里,这不到百倍的市盈率还算合理。

而在和仁科技的定位方面,目前来看通策医疗还没有很好的思路,更多还是在利用和仁科技作为上市公司的平台属性。

公告透露,通策医疗准备在收购和仁科技以后,逐步剥离除口腔以外的专科到和仁科技,将把和仁科技作为通策医疗的第二个平台,打造成多专科医疗集团。未来和仁科技变成双主业运营,一块是以数字化医院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科技板块,一块是以眼耳鼻喉等专科医疗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医院板块。

说实话,这个资产剥离重组计划令人感到疑惑。首先,让和仁科技双主业运营很奇怪,对公司管理运营也会造成负担,相比之下还是通策医疗自己更适合打造成多专科医疗集团一些;其次,医疗数字化板块的平均估值也不及通策医疗,如果其他专科业务放在后者体内,估值上更能获得龙头溢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和仁科技

  • 和仁科技(300550.SZ):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为92.9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2.92%
  • 机构风向标 | 和仁科技(300550)2024年二季度持仓机构仅5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讲不好并购故事,通策医疗舆论吃苦

收购和仁科技,定位令人疑惑。

文|英才杂志 顾天娇

全数字化的医院就诊旅程是什么样的?

从患者预约、就诊、到复诊,从医生治疗方案的制作、呈现、沟通到治疗计划以及客户关怀,每个环节都要实现数字信息化。在医院前端的智能化诊疗空间里,凡客户诊疗路线所及之处,都有精心布置充满艺术气息的展品,让身在医院的每一个人每一分钟都有收获。这是通策医疗在描绘“未来医院”蓝图时所设想的状态。

不过,从2020年开始研究模式至今,通策医疗的未来医院仍处于规划阶段。

或许是窥到医疗数字化的巨大机遇,在未来医院建设落地之前,通策医疗(600763)决定先收购一家医疗信息化方案服务商——和仁科技(300550),在新增业务的同时,给自己加上一层科技属性。

在此次交易之前,通策医疗已从高位下跌了近70%,和仁科技的股价也已接近上市后的最低点,这次收购又能否帮助双方“逆风翻盘”、重获市场信心?

通策医疗没那么悲观

通策医疗是口腔医疗连锁机构龙头,尤其在浙江省根基深厚,目前公司拥有60家已营业的口腔医疗机构。

2016-2021年,通策医疗的营收从8.79亿上升至27.81亿,五年复合增速26%;净利润从1.33亿元增长至7.86亿元,五年复合增速43%,业绩稳步增长。2021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和28.27%,达到新高。

口腔业务中,儿科医疗服务是近三年平均增速最高的,达到27%,其次是种植医疗服务24%、正畸医疗服务20%。

在国内市场,家长的钱真是比较好挣的,一旦孩子的牙或口腔有问题,家长往往愿意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7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调数据显示,中国5岁儿童龋患率为70.9%;12岁儿童龋患率为34.5%。与十年前相比,5岁和12岁儿童龋患率分别上升了5.8和7.8个百分点。虽然出生率在下降,但儿童龋患率在上升,加上家长的重视程度提高,儿科医疗的整体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不同于儿科的稳定预期,种植因为集采成为投资者比较担忧的点。

202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种植牙集采能否成为看衰通策医疗的理由?答案是,不会。

需要厘清的是,集采是否会降低通策医疗这方面的收入。

从之前备受关注的心脏支架集采后表现来看,患者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实惠。一是因为支架费从万元降至百元,但支架手术配套费却上去了,动辄几万的检查费最后还是患者买单;二是存在滥用支架的情况,本来不需要的,结果硬给装了。

这种情况,在种植牙上不会改变,只会重复。种植牙集采降低了材料费用,但最后患者会发现种植一颗牙的还是要花上几万,整体的治疗费并没有减少,因为医疗服务费用会上升。而通策医疗卖的不是材料而是服务,所以它这块的收入在未来大概率还是会保持增长的。

相比前两块业务,正畸这种能够改善患者面型外观的治疗,更具消费属性。在颜值至上的时代,通过正畸提升颜值,成为了驱动这块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投资者看好通策医疗持续增长的逻辑之一。

值得思考的是,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非必要不消费”也逐渐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作为改善型需求的正畸,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又是否会面临需求减弱?

不过医疗是一个受周期影响小的行业,口腔也不例外,如果着眼于未来,把时间框架拉得更长,通策医疗仍是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好赛道上。

和仁科技的并购价值

数字化,正在成为医疗行业“掘金”又一方向。

举个例子,最近北京医保局的文件对种植的服务收费做了上限的规定,种植服务费被分成三段,传统服务费和口扫价格下降至原来60%,但把数字化方案设计区分出来,收费3000块钱,加起来之后超过了9000块。对于种植来说,数字化是不可或缺的,是可以被当做单独收费的板块。

那么,对于通策医疗来说,做数字化的子公司是不可或缺的吗?

5月15日,通策医疗发布公告,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和仁科技78,795,276股股份(约占股份总数的29.75%),交易金额约7.69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

和仁科技成立于2010年,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客户包含301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浙医二院等国内一流知名医院。

收购以后,通策医疗旗下各医院或许能在医疗质量水平和诊疗空间智能化水平上有一定提升,这是可以期待的。

不过,备受市场诟病的点是,这次交易中和仁科技估值约25.85亿,虽然接近其上市后的估值低点,但对应2021年静态PE为74.69倍,并不算低。

或许在“没有300、500的市盈率,又怎么配得上通策人争做世界第一的宏大愿景呢?”的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眼里,这不到百倍的市盈率还算合理。

而在和仁科技的定位方面,目前来看通策医疗还没有很好的思路,更多还是在利用和仁科技作为上市公司的平台属性。

公告透露,通策医疗准备在收购和仁科技以后,逐步剥离除口腔以外的专科到和仁科技,将把和仁科技作为通策医疗的第二个平台,打造成多专科医疗集团。未来和仁科技变成双主业运营,一块是以数字化医院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科技板块,一块是以眼耳鼻喉等专科医疗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医院板块。

说实话,这个资产剥离重组计划令人感到疑惑。首先,让和仁科技双主业运营很奇怪,对公司管理运营也会造成负担,相比之下还是通策医疗自己更适合打造成多专科医疗集团一些;其次,医疗数字化板块的平均估值也不及通策医疗,如果其他专科业务放在后者体内,估值上更能获得龙头溢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