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租房被卷进“网购”时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租房被卷进“网购”时代

借用一位房产中介的话来说:租房平台的科技内卷越来越激烈,直接将租房市场“卷”进了网购时代。

文|Alter

每年到了毕业季的当口,“租房”都会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焦点话题,也是房东和中介们最忙碌的时刻。

2022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新一轮疫情的影响下,国内不少高校采取了封闭管理的策略,一二线城市的居民社区相继实行了严格的防疫制度,原本有租房需求的年轻人被迫在微博、豆瓣、闲鱼等渠道上搜索房源。

同时租房平台的内卷也进一步加剧,自如、安居客、天猫好房等平台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在线上,或是为线下门店提供流量扶持,或是策划了多种直播活动,甚至给出了用户在线上找房、看房、咨询、签约的一整套方案。

借用一位房产中介的话来说:租房平台的科技内卷越来越激烈,直接将租房市场“卷”进了网购时代。

一个“古典”词汇的背后

早在1997年的时候,王峻涛就写出了国内第一个电子商务网页,“网购”可以说是妥妥的古典互联网词汇。

可房产市场似乎是电商最难攻克的阵地,即便58同城、贝壳等平台早已是百亿市值的巨鲸级企业,大多数用户有租房需求时照旧习惯在线下查找房源信息,在中介或二房东的引导下一间间带看。有时为了避免在租房过程中踩坑,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还要假装老练,提前做足功课。

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已然改变了租房市场的演变轨迹,当线下看房、签约等行为被迫暂停后,衍生出了一系列新业态。

比如在2020年初的时候,自如、贝壳、安居客等平台就上线了VR看房功能,用户在租房平台上看到的不再只有几张不够清晰的照片,可以直观地看到房屋的格局和装修情况,很大程度上不必盲目踩坑,先在线上筛选出合适的房源,再到线下查看确认,尽可能节省了不必要的线下流程。

到了2022年的毕业季,直播看房已经是一种流行的租房渠道,安居客、天猫好房等平台开始进行常态化的直播引流,一些房产门店的中介纷纷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带看,进一步将线下流程迁移到线上。

长租行业起家的自如还要“激进”,除了直播房源、VR看房等新玩法,向用户提供了定位找房、商圈推荐、在线问询等服务,当用户找到心仪的房源后,可以直接在页面上计算上下班通勤时间、查看周边的商超和餐饮信息,乃至和管家在线上进行签约,租房第一次实现了纯线上的“网购”。

确切地说,租房的“网购”化和行业的内卷不无关系。以往互联网对租房市场的改造,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对一些盘根错节的问题选择了绕过。典型的就是O2O模式,互联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扮演了引流的角色,并未触及实勘、押金、交易、服务等等,和线下中介门店的边界不可谓不清晰。

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的新冠疫情,为租房市场带来的危机和压力不言而喻,租房平台的策略也相当统一,即通过科技的确定性抵消行业的不确定性。直播、VR、电子签名等新技术迅速普及,传统的边界思维逐步消失,过去悬而未决的问题被自如等平台一步步解决,租房市场迎来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或许“网购”在不少人的认知里早已司空见惯,可站在租房行业的立场上,一场足以左右行业命运的转折正在发生。

被选择性遗忘的房东

为何租房行业的“网购”时代来得这么晚?看似复杂的原因却不难解释,即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危机。

就像在提到“租房”二字时,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坑”,伴随着假房源、二房东、合同陷阱等负面标签。以至于有人坦言:每一次租房的背后,都是与中介、二房东的博弈,都是一场勾心斗角的人性实验。

这样的描述或许有夸大的成分,却也指出了一个既定事实:租房市场积弊太深,中介、二房东等既得利益者有着极深的渗透,他们掌控着房源、掌控着渠道、掌控着租金水平和市场规则。而大多数租房平台采取的是轻资产模式,主要处在“信息发布”的环节,赚的是流量的钱,并没有改造行业的初心。

为什么自如等平台能够跑通“网购”模式呢?“内卷”固然是一种说辞,当市场结构被疫情改变后,“不作为”的平台只有淘汰的宿命,其中的底层逻辑则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试图构建起新的信任体系。

“房东”就是最佳的观察窗口。目前中介平台主要是信息承载和撮合,虽然也有个人房源的存在,可相当一部分是中介或二房东在冒充房东发布信息,房东在某种程度上是选择性忽略的一环。毕竟个人房东很少会为流量付费,中介机构才是最大的金主,行业的污名化问题近乎无解。

疫情对租房行业的影响力再次凸显。以上海市场为例,在线下活动无法进行的局面下,自如在内的租房平台试图将许多流程线上化,包括与房东的沟通协作,比如市场行情的了解、房屋租金的评估、房子户型的勘探、装修方案的设计以及最后的委托签约,都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处理。

根据《中国建设报》综合多方研究的数据分析,北京、上海、苏州、长春等城市的普租市场被疫情严重影响,业主面临委托难的困境,线上委托成了业主在特殊时期选择的方式。其中4月份仅自如在上海就有200余套房源完成了线上委托签约,“上海长租房东准时收到4月租金”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再来思考“网购”的命题,所隐藏的是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协同创新。倘若只是解决需求端的问题,对供给端的线上化视而不见,租客和房东无法进行有效的对接和匹配,信息透明化和信任体系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何况房东端的线上化难度远高度租客端,涉及到专业的技术服务和庞大的后台运营,也是“网购”时代迟到的直接诱因。

虽然从行业整体的业态来看,自如等平台还是小范围的个例,不是所有的平台都直接和房东沟通,恰恰是这种小范围的尝试,为租房市场规模化进入“网购”时代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在疫情加速行业内卷的背景下,平台方的价值在于解决房东和租客间产品不匹配、诉求不匹配、相互不信任等问题,守旧的流量思维已经不合时宜。

2亿年轻人的租房梦

新华网曾在《2021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中提到,2030年中国的租房人口将达到2.6亿,35岁以下的年轻人将占很大的比重。

租房市场的科技“内卷”,疫情的因素可能只是催化剂,这是一场还在水面下的方向之争:面对规模庞大且在不断增大的租房人群,能否改善已有的行业乱象,将是租赁市场良性繁荣的前提,也是租住平台生存的筹码。

“网购”可能不是租房市场的终局,大概率将是下一阶段的流行业态,至少有两股暗流正在影响行业的走向。

一个是年轻人的本能诉求。在那些租房被坑的报道中,未谙世事的年轻人是绝对的主体。不少人喜欢用“社会历练”进行自嘲,所折射的其实是用户体验的水土不服,95后、00后等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早已习惯了“在线”的沟通方式,很多认知和习惯都基于线上,对线下的规则并不熟悉。

“网购”所解决的不单单是对线下活动的替代,还意味着看房、咨询、签约的每一个行为都会被记录,一些潜在的风险点能够被预料,一旦出现合同陷阱等问题也可以通过留存的证据进行维权。比起年轻人陌生的线下秩序,“网购”无疑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本能,势必会通过个体的选择决定时代的潮向。

另一个是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租房属于低频、高客单价、决策成本高的需求,本身就有着重服务、重体验的性质,导致在盈利模式过度依赖中介费。再加上“中介”的服务主要集中在销售层面,租前保洁、租后维修等服务出现了空白,商业模式的单一让租赁市场缺少进一步的想象空间。

租房流程的线上化,也是打通租客和房东间壁垒的过程,有利于平台和租客、房东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链,留给平台的商业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比如保洁、搬家、维修等中间服务,既有可能帮助平台冲破盈利渠道上的桎梏,平台本身也将围绕服务下功夫,进而不断优化租房市场的产业结构。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已经实现“网购”租房的平台还只有自如等少数几家,哪怕其每年装修的房源已经达到7.5万套,管理的房源超过百万间,在整个租房市场的占比依然很低,大部分的租房需求仍然在线下,想要彻底撬动租房市场的线上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亿年轻人的租房梦以及背后的10万亿大市场固然诱人,但整个行业的线上转型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写在最后

十九年前的非典引爆了中国的“网购”时代,持续了两年多的新冠疫情是否会改写租房市场的固有业态?

可能会有人认为线上租房是一个噱头,疫情结束后很多人还将回到线下。然而租住平台的科技内卷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服务落地,上下游的服务链条越来越完善,其中的价值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把时间的尺度放大一些的话,新的用户习惯正在养成,租房“网购”或许不再是伪命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租房被卷进“网购”时代

借用一位房产中介的话来说:租房平台的科技内卷越来越激烈,直接将租房市场“卷”进了网购时代。

文|Alter

每年到了毕业季的当口,“租房”都会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焦点话题,也是房东和中介们最忙碌的时刻。

2022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新一轮疫情的影响下,国内不少高校采取了封闭管理的策略,一二线城市的居民社区相继实行了严格的防疫制度,原本有租房需求的年轻人被迫在微博、豆瓣、闲鱼等渠道上搜索房源。

同时租房平台的内卷也进一步加剧,自如、安居客、天猫好房等平台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在线上,或是为线下门店提供流量扶持,或是策划了多种直播活动,甚至给出了用户在线上找房、看房、咨询、签约的一整套方案。

借用一位房产中介的话来说:租房平台的科技内卷越来越激烈,直接将租房市场“卷”进了网购时代。

一个“古典”词汇的背后

早在1997年的时候,王峻涛就写出了国内第一个电子商务网页,“网购”可以说是妥妥的古典互联网词汇。

可房产市场似乎是电商最难攻克的阵地,即便58同城、贝壳等平台早已是百亿市值的巨鲸级企业,大多数用户有租房需求时照旧习惯在线下查找房源信息,在中介或二房东的引导下一间间带看。有时为了避免在租房过程中踩坑,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还要假装老练,提前做足功课。

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已然改变了租房市场的演变轨迹,当线下看房、签约等行为被迫暂停后,衍生出了一系列新业态。

比如在2020年初的时候,自如、贝壳、安居客等平台就上线了VR看房功能,用户在租房平台上看到的不再只有几张不够清晰的照片,可以直观地看到房屋的格局和装修情况,很大程度上不必盲目踩坑,先在线上筛选出合适的房源,再到线下查看确认,尽可能节省了不必要的线下流程。

到了2022年的毕业季,直播看房已经是一种流行的租房渠道,安居客、天猫好房等平台开始进行常态化的直播引流,一些房产门店的中介纷纷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带看,进一步将线下流程迁移到线上。

长租行业起家的自如还要“激进”,除了直播房源、VR看房等新玩法,向用户提供了定位找房、商圈推荐、在线问询等服务,当用户找到心仪的房源后,可以直接在页面上计算上下班通勤时间、查看周边的商超和餐饮信息,乃至和管家在线上进行签约,租房第一次实现了纯线上的“网购”。

确切地说,租房的“网购”化和行业的内卷不无关系。以往互联网对租房市场的改造,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对一些盘根错节的问题选择了绕过。典型的就是O2O模式,互联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扮演了引流的角色,并未触及实勘、押金、交易、服务等等,和线下中介门店的边界不可谓不清晰。

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的新冠疫情,为租房市场带来的危机和压力不言而喻,租房平台的策略也相当统一,即通过科技的确定性抵消行业的不确定性。直播、VR、电子签名等新技术迅速普及,传统的边界思维逐步消失,过去悬而未决的问题被自如等平台一步步解决,租房市场迎来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或许“网购”在不少人的认知里早已司空见惯,可站在租房行业的立场上,一场足以左右行业命运的转折正在发生。

被选择性遗忘的房东

为何租房行业的“网购”时代来得这么晚?看似复杂的原因却不难解释,即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危机。

就像在提到“租房”二字时,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坑”,伴随着假房源、二房东、合同陷阱等负面标签。以至于有人坦言:每一次租房的背后,都是与中介、二房东的博弈,都是一场勾心斗角的人性实验。

这样的描述或许有夸大的成分,却也指出了一个既定事实:租房市场积弊太深,中介、二房东等既得利益者有着极深的渗透,他们掌控着房源、掌控着渠道、掌控着租金水平和市场规则。而大多数租房平台采取的是轻资产模式,主要处在“信息发布”的环节,赚的是流量的钱,并没有改造行业的初心。

为什么自如等平台能够跑通“网购”模式呢?“内卷”固然是一种说辞,当市场结构被疫情改变后,“不作为”的平台只有淘汰的宿命,其中的底层逻辑则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试图构建起新的信任体系。

“房东”就是最佳的观察窗口。目前中介平台主要是信息承载和撮合,虽然也有个人房源的存在,可相当一部分是中介或二房东在冒充房东发布信息,房东在某种程度上是选择性忽略的一环。毕竟个人房东很少会为流量付费,中介机构才是最大的金主,行业的污名化问题近乎无解。

疫情对租房行业的影响力再次凸显。以上海市场为例,在线下活动无法进行的局面下,自如在内的租房平台试图将许多流程线上化,包括与房东的沟通协作,比如市场行情的了解、房屋租金的评估、房子户型的勘探、装修方案的设计以及最后的委托签约,都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处理。

根据《中国建设报》综合多方研究的数据分析,北京、上海、苏州、长春等城市的普租市场被疫情严重影响,业主面临委托难的困境,线上委托成了业主在特殊时期选择的方式。其中4月份仅自如在上海就有200余套房源完成了线上委托签约,“上海长租房东准时收到4月租金”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再来思考“网购”的命题,所隐藏的是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协同创新。倘若只是解决需求端的问题,对供给端的线上化视而不见,租客和房东无法进行有效的对接和匹配,信息透明化和信任体系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何况房东端的线上化难度远高度租客端,涉及到专业的技术服务和庞大的后台运营,也是“网购”时代迟到的直接诱因。

虽然从行业整体的业态来看,自如等平台还是小范围的个例,不是所有的平台都直接和房东沟通,恰恰是这种小范围的尝试,为租房市场规模化进入“网购”时代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在疫情加速行业内卷的背景下,平台方的价值在于解决房东和租客间产品不匹配、诉求不匹配、相互不信任等问题,守旧的流量思维已经不合时宜。

2亿年轻人的租房梦

新华网曾在《2021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中提到,2030年中国的租房人口将达到2.6亿,35岁以下的年轻人将占很大的比重。

租房市场的科技“内卷”,疫情的因素可能只是催化剂,这是一场还在水面下的方向之争:面对规模庞大且在不断增大的租房人群,能否改善已有的行业乱象,将是租赁市场良性繁荣的前提,也是租住平台生存的筹码。

“网购”可能不是租房市场的终局,大概率将是下一阶段的流行业态,至少有两股暗流正在影响行业的走向。

一个是年轻人的本能诉求。在那些租房被坑的报道中,未谙世事的年轻人是绝对的主体。不少人喜欢用“社会历练”进行自嘲,所折射的其实是用户体验的水土不服,95后、00后等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早已习惯了“在线”的沟通方式,很多认知和习惯都基于线上,对线下的规则并不熟悉。

“网购”所解决的不单单是对线下活动的替代,还意味着看房、咨询、签约的每一个行为都会被记录,一些潜在的风险点能够被预料,一旦出现合同陷阱等问题也可以通过留存的证据进行维权。比起年轻人陌生的线下秩序,“网购”无疑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本能,势必会通过个体的选择决定时代的潮向。

另一个是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租房属于低频、高客单价、决策成本高的需求,本身就有着重服务、重体验的性质,导致在盈利模式过度依赖中介费。再加上“中介”的服务主要集中在销售层面,租前保洁、租后维修等服务出现了空白,商业模式的单一让租赁市场缺少进一步的想象空间。

租房流程的线上化,也是打通租客和房东间壁垒的过程,有利于平台和租客、房东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链,留给平台的商业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比如保洁、搬家、维修等中间服务,既有可能帮助平台冲破盈利渠道上的桎梏,平台本身也将围绕服务下功夫,进而不断优化租房市场的产业结构。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已经实现“网购”租房的平台还只有自如等少数几家,哪怕其每年装修的房源已经达到7.5万套,管理的房源超过百万间,在整个租房市场的占比依然很低,大部分的租房需求仍然在线下,想要彻底撬动租房市场的线上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亿年轻人的租房梦以及背后的10万亿大市场固然诱人,但整个行业的线上转型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写在最后

十九年前的非典引爆了中国的“网购”时代,持续了两年多的新冠疫情是否会改写租房市场的固有业态?

可能会有人认为线上租房是一个噱头,疫情结束后很多人还将回到线下。然而租住平台的科技内卷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服务落地,上下游的服务链条越来越完善,其中的价值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把时间的尺度放大一些的话,新的用户习惯正在养成,租房“网购”或许不再是伪命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