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进入“滞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进入“滞涨”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去勇敢地拥抱变化。

文|超声波沙龙  

2022年5月26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季度及2022财年报告:

2022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团实现收入2040.52亿元,同比增长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62.41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97.99亿元,同比下降24%。

2022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总收入为收入为人民币 8530.62 亿元(1345.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19.59 亿元(97.74 亿美元),同比下降59%,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人民币1363.88 亿元(215.15 亿美元),同比下降21%。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考虑到无法控制且难以预测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会和往常一样提供今年的财务指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阿里的日子并不太好过,高增长不再、陷入流量焦虑、被开巨额反垄断罚单、组织架构大地震甚至高管的花边新闻引发价值观问题讨论等。财报数据是一面镜子,反射出来一个结论:阿里巴巴步入了“滞涨”期。

我们可以先看看几组数据:

中国零售GMV负增长

纵观2022财年来看,作为阿里巴巴收入核心的中国商业GMV为79760亿,2021财年该数据为78170亿,增量1590亿,同比增长只有2%。其中,中国商业里的“直营及其他”业务的同比增长达到了43%,这就意味着平台业务(包括淘宝、天猫)的GMV很有可能是负的。

拆解Q4的财报来看,1月份和2月份的淘宝及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增长持平,但3月份的GMV却是下降的,这也是淘宝历史上首次出现了GMV下降的情况。但这不会是终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财报电话会中透露,“4月GMV出现了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下降。5月看到一些改善迹象,但仍需要时间把积压的包裹消化掉。”

GMV的下滑,被归结为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尤其3月份疫情在江浙沪多点区域复发。但在疫情影响相对较弱的1月和2月,GMV依旧表现平平,竟然没有增长。

广告佣金“现金牛”业务零增长

2022财年Q4财报显示,阿里一直以来的营收大头“客户管理收入”,也就是广告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为0%,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其实这部分收入的增速放缓趋势在去年九月底已经很明显了,当时只有3%,上个季度更是直接跌到-1%。

换句话说,传统、高利润的广告佣金业务辉煌不在,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趋势是可以预料到的,随着近年来其他电商平台的模式创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强势崛起,大量中小商家不想再给淘宝交保护费,纷纷出逃在新阵地挖掘流量去了。

创新业务收入大降,数字娱乐业务出现负增长

“创新及其他”业务包括天猫精灵和达摩院等,这部分的收入为3.84亿元,同比下降35%;“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在截至2022年前三个月收入为80.05亿元,更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

创新业务和数字娱乐业务常年处于亏损状态。阿里大文娱甚至被外界看做“最惨的项目”。马云曾表示,阿里给阿里大文娱的时间是11年,期间不会考虑赚钱。如果从2013年大文娱成立算起,如今已经9年了,烧钱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好消息是,就在昨天,长视频平台的大哥爱奇艺宣布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连爱奇艺都盈利了,隔壁大文娱身上的压力估计更重了。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说过,大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尝试创新,即便很多项目都会失败,甚至赔个几十亿,但只要有几个尝试成功了,也是可以覆盖之前的投入的。在这次财报中,阿里云的年度首次盈利非常抢眼,本地生活服务收入的同比增速也达到了29%,但整体上依然无法掩盖残酷的事实:阿里的增长已经陷入停滞、净利润下降超20%,电商“老大哥”步入了滞涨期。

吊诡的是,这份怎么看都不怎么漂亮的财报发布后,阿里的股价却不降反升。有媒体评价,这是因为之前外界对阿里等企业的财报太悲观,现在发现财报虽然很差,但总还没突破“底线”。但当下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市场可能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强调优化成本结构、保持健康的现金流。当被问及成本控制将涉及哪些方面时,CFO 徐宏给出了两个回答,一是关停长期价值不明显的业务,二是根据业务的不同性质很多业务端均需进行相应的降本增效。

裁员立竿见影地压缩了成本,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之前的无序扩张买单。在飞速增长的时期,你好我好大家好,连996也是“修福报”。等到增长停滞,各种问题开始暴露,部门考核背负上了盈利压力,才惊觉优化已经迫在眉睫。

阵痛难以避免,尤其是当下的情况,老旧的业务很难继续增长,而新的业务还在持续投入、探索健康运转的模式。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即使是如此庞大的阿里帝国,能否再造奇迹?子超认为,商业帝国从来都不缺少人才,更不缺少资源,但越成功的商业帝国,越不敢颠覆式创新,越不敢推翻自己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一些新的平台崛起,而已经成熟的商业帝国也只能去象征性做一些防守补救。

面对这些创新者,曾经的行业领先者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真正拥抱新的变化和新的模式,让自己的组织进化,持续保持生命力与竞争力,才能适应更多变的战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6.4k
  • 阿里巴巴:拟发行优先无担保票据用于偿还境外债务和股份回购等
  • 阿里本地生活集团二季度收入增长14%,亏损收窄至3.91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进入“滞涨”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去勇敢地拥抱变化。

文|超声波沙龙  

2022年5月26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季度及2022财年报告:

2022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团实现收入2040.52亿元,同比增长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62.41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97.99亿元,同比下降24%。

2022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总收入为收入为人民币 8530.62 亿元(1345.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19.59 亿元(97.74 亿美元),同比下降59%,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人民币1363.88 亿元(215.15 亿美元),同比下降21%。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考虑到无法控制且难以预测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会和往常一样提供今年的财务指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阿里的日子并不太好过,高增长不再、陷入流量焦虑、被开巨额反垄断罚单、组织架构大地震甚至高管的花边新闻引发价值观问题讨论等。财报数据是一面镜子,反射出来一个结论:阿里巴巴步入了“滞涨”期。

我们可以先看看几组数据:

中国零售GMV负增长

纵观2022财年来看,作为阿里巴巴收入核心的中国商业GMV为79760亿,2021财年该数据为78170亿,增量1590亿,同比增长只有2%。其中,中国商业里的“直营及其他”业务的同比增长达到了43%,这就意味着平台业务(包括淘宝、天猫)的GMV很有可能是负的。

拆解Q4的财报来看,1月份和2月份的淘宝及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增长持平,但3月份的GMV却是下降的,这也是淘宝历史上首次出现了GMV下降的情况。但这不会是终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财报电话会中透露,“4月GMV出现了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下降。5月看到一些改善迹象,但仍需要时间把积压的包裹消化掉。”

GMV的下滑,被归结为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尤其3月份疫情在江浙沪多点区域复发。但在疫情影响相对较弱的1月和2月,GMV依旧表现平平,竟然没有增长。

广告佣金“现金牛”业务零增长

2022财年Q4财报显示,阿里一直以来的营收大头“客户管理收入”,也就是广告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为0%,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其实这部分收入的增速放缓趋势在去年九月底已经很明显了,当时只有3%,上个季度更是直接跌到-1%。

换句话说,传统、高利润的广告佣金业务辉煌不在,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趋势是可以预料到的,随着近年来其他电商平台的模式创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强势崛起,大量中小商家不想再给淘宝交保护费,纷纷出逃在新阵地挖掘流量去了。

创新业务收入大降,数字娱乐业务出现负增长

“创新及其他”业务包括天猫精灵和达摩院等,这部分的收入为3.84亿元,同比下降35%;“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在截至2022年前三个月收入为80.05亿元,更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

创新业务和数字娱乐业务常年处于亏损状态。阿里大文娱甚至被外界看做“最惨的项目”。马云曾表示,阿里给阿里大文娱的时间是11年,期间不会考虑赚钱。如果从2013年大文娱成立算起,如今已经9年了,烧钱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好消息是,就在昨天,长视频平台的大哥爱奇艺宣布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连爱奇艺都盈利了,隔壁大文娱身上的压力估计更重了。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说过,大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尝试创新,即便很多项目都会失败,甚至赔个几十亿,但只要有几个尝试成功了,也是可以覆盖之前的投入的。在这次财报中,阿里云的年度首次盈利非常抢眼,本地生活服务收入的同比增速也达到了29%,但整体上依然无法掩盖残酷的事实:阿里的增长已经陷入停滞、净利润下降超20%,电商“老大哥”步入了滞涨期。

吊诡的是,这份怎么看都不怎么漂亮的财报发布后,阿里的股价却不降反升。有媒体评价,这是因为之前外界对阿里等企业的财报太悲观,现在发现财报虽然很差,但总还没突破“底线”。但当下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市场可能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强调优化成本结构、保持健康的现金流。当被问及成本控制将涉及哪些方面时,CFO 徐宏给出了两个回答,一是关停长期价值不明显的业务,二是根据业务的不同性质很多业务端均需进行相应的降本增效。

裁员立竿见影地压缩了成本,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之前的无序扩张买单。在飞速增长的时期,你好我好大家好,连996也是“修福报”。等到增长停滞,各种问题开始暴露,部门考核背负上了盈利压力,才惊觉优化已经迫在眉睫。

阵痛难以避免,尤其是当下的情况,老旧的业务很难继续增长,而新的业务还在持续投入、探索健康运转的模式。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即使是如此庞大的阿里帝国,能否再造奇迹?子超认为,商业帝国从来都不缺少人才,更不缺少资源,但越成功的商业帝国,越不敢颠覆式创新,越不敢推翻自己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一些新的平台崛起,而已经成熟的商业帝国也只能去象征性做一些防守补救。

面对这些创新者,曾经的行业领先者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真正拥抱新的变化和新的模式,让自己的组织进化,持续保持生命力与竞争力,才能适应更多变的战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