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再“迷信”国际巨头,国内车企捆绑本土科技公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再“迷信”国际巨头,国内车企捆绑本土科技公司

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正在成为“香饽饽”。

文|车事小说  无花果

与燃油车时代车企普遍拥抱国际巨头供应商不同,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正在成为“香饽饽”。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近两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影响,汽车供应链脆弱性得以全面暴露。如何确保供应链稳定、安全成为了各家车企当前思考和行动重中之重。

一段时间以来,一个特别清晰显著的现象:与燃油车时代车企普遍拥抱知名国际巨头供应商不同,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正在成为“香饽饽”,成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各类合作签约不断。

(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

取代国际巨头,本土科技公司开始“爆发”

车事小说注意到,进入2022年以来,先后已经有多家中国本土科技公司与整车制造商签署合作协议。涉及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等多个领域。尤其是进入到今年3、4月份以来,智能汽车领域本土科技公司更是捷报频出。

如果说在燃油车时代,一辆车搭载了诸如博世、采埃孚、大陆等国际巨头零部件都能够成为车辆“卖点”,那么在由中国本土新兴造车势力驱动的向智能电动车领域转型过程中,最为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已然变成了由本土科技公司提供。

(图片来源:地平线)

这其中,一部分原因由于车辆架构出现变化,传统国际零部件巨头们在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领域的优势不复存在,而是被“三电”取代成为智能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当用户在讨论一款标称为“智能”电动车型时,车机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成为了主要关注点。甚至车辆背后的芯片算力、高精摄像头、雷达等技术参数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计较”。例如,极氪001在交付初期就曾因车机系统卡顿,就没少被用户吐槽。

另一方面,在智能电气化领域,国际巨头们显然还没完全准备好。例如,被造车新势力初期追捧的Mobileye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企弃用。

对此,有业界人士表示,Mobileye在满足L2级别需求方面表现不错,但在更高级别L3-L5方面无法满足车企需求。这一观点也得到车企的印证,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就曾表示:“由于无法满足我们智能驾驶全栈自研的需求,我们在2020年底停止了和Mobileye的合作”。

除了芯片领域之外,在智能电动车核心零部件中,诸如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领域,本土科技公司也逐渐走向舞台中央。

(图片来源:图达通)

首款搭载量产版长距离高精激光雷达蔚来ET7的供应商就是一家本土科技公司——图达通(Innovusion)。

在蔚来ET7上市前夕举办的一次线下交流会上,图达通创始人兼CEO鲍君威曾告诉车事小说,除了蔚来之外,还有许多家整车制造商正在与图达通接触洽谈合作。据其表示,现阶段整车制造商们除了关心产品性能、价格之外,供应链安全也成为了能否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里的安全,还包括规模量产能力的供应安全。产品能不能研发出来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进行规模化量产则是另一回事。据鲍君威透露,图达通的产能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进行扩充,在保障规模量产供应方面不存在问题。

本土科技公司对外合作更“务实化”

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开始拿到整车订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对于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来说,能够拿到眼下订单主要是胜在了时间节点上。

身处汽车产业百年未遇的大变局,整个产业链都面临着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这其中,背负燃油车时代庞大资产的整车企业自然转起身来自然没有那么的灵活、容易。对于整车制造商而言,借助外部力量先把腿迈进智能电动化市场成为最务实选择。这就给本土科技公司留出了宝贵时间窗口。

(图片来源:小马智行)

相比国际公司,本土科技公司在项目对接沟通灵活度上更加容易,也不存在时差问题。此外,显然本土公司也更加熟悉和了解中国道路场景特性。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车企现阶段选择与本土科技公司合作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过,基于供应链安全理念,在核心零部件领域选择自研也正在成为车企一个选项。

例如,据天眼查APP显示,一家名为四川理想智动科技有限公司在4月29日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George Li,注册资本1亿元。其经营范围就包含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通过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正是由理想汽车关联公司Leading Ideal HK Limited全资控股。

5月24日,据盖世汽车援引一份上海环评文件内容显示,蔚来汽车计划在上海嘉定区新建一个电池电芯研发项目。具体包括锂离子电芯和电池包研发的31个研发实验室,以及1条锂离子电芯试制线和1条电池包pack线,拟投资2.185亿元,预计今年8-10月期间施工。

上汽集团董事长更是曾在一场股东会上公开表示,上汽要把智能汽车“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会交给第三方公司。目前,上汽集团自研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技术正通过享道Robotaxi进行道路测试验证。

相比传统燃油车时代的纯硬件供应模式,智能电动车领域的“供应”,基于迭代等需求,更是一个长期技术输出模式。对本土科技公司来说,如何利用好当前“时间窗口”将决定其后续能够走多远。

(图片来源:文远知行)

在这方面,除了直接拥抱整车制造商之外,本土科技公司对外合作也更加“务实”。如,与传统燃油车时代供应商合作也持开放态度。

5月10日,黑芝麻智能与百度Apollo、联创电子(LCE)、索尼半导体方案公司宣布共同研发超1500万高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据介绍,此款超1500万高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已经完成初步设计,正在全速推进开发测试进程,将于不久的未来正式上市。

5月25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宣布获得博世战略投资,并与博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智能驾驶软件的开发,共同推进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加速落地,使应用于乘用车的SAE L2-3级自动驾驶大规模前装量产及市场化应用。

去年9月份,地平线与大陆集团在上海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据介绍,该合资公司专注提供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制表)

无论是本土科技公司或还是车企自身,相应技术和产品的量产上车只是在智能电动车发展历程中迈出初始第一步。在完善功能、系统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其中需要收集大量车辆道路行驶数据供系统不断深度学习。这也是整个产业在合作方面需持“开放”态度的必要性,共同先把量产规模做起来。

此外,如何规避产品“同质化”也将会是各家科技公司和车企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例如,A家车企将旗下车辆搭载的华为智能座舱作为产品卖点,同样搭载了华为智能座舱的B品牌旗下车型又将如何去介绍自家车型在这一方面卖点?对用户来说,A车型和B车型在智能座舱功能和使用体验方面区别在哪?

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给出的方案或许值得借鉴,那就是通过向部分车企直接开放BPU IP授权方式协助车企提升差异化竞争。

对于科技公司,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系统底层平台”意义远大于生态铺设。至于生态,则交给车企根据自身品牌定位,产品对应人群属性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个性化方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再“迷信”国际巨头,国内车企捆绑本土科技公司

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正在成为“香饽饽”。

文|车事小说  无花果

与燃油车时代车企普遍拥抱国际巨头供应商不同,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正在成为“香饽饽”。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近两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影响,汽车供应链脆弱性得以全面暴露。如何确保供应链稳定、安全成为了各家车企当前思考和行动重中之重。

一段时间以来,一个特别清晰显著的现象:与燃油车时代车企普遍拥抱知名国际巨头供应商不同,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正在成为“香饽饽”,成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各类合作签约不断。

(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

取代国际巨头,本土科技公司开始“爆发”

车事小说注意到,进入2022年以来,先后已经有多家中国本土科技公司与整车制造商签署合作协议。涉及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等多个领域。尤其是进入到今年3、4月份以来,智能汽车领域本土科技公司更是捷报频出。

如果说在燃油车时代,一辆车搭载了诸如博世、采埃孚、大陆等国际巨头零部件都能够成为车辆“卖点”,那么在由中国本土新兴造车势力驱动的向智能电动车领域转型过程中,最为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已然变成了由本土科技公司提供。

(图片来源:地平线)

这其中,一部分原因由于车辆架构出现变化,传统国际零部件巨头们在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领域的优势不复存在,而是被“三电”取代成为智能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当用户在讨论一款标称为“智能”电动车型时,车机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成为了主要关注点。甚至车辆背后的芯片算力、高精摄像头、雷达等技术参数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计较”。例如,极氪001在交付初期就曾因车机系统卡顿,就没少被用户吐槽。

另一方面,在智能电气化领域,国际巨头们显然还没完全准备好。例如,被造车新势力初期追捧的Mobileye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企弃用。

对此,有业界人士表示,Mobileye在满足L2级别需求方面表现不错,但在更高级别L3-L5方面无法满足车企需求。这一观点也得到车企的印证,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就曾表示:“由于无法满足我们智能驾驶全栈自研的需求,我们在2020年底停止了和Mobileye的合作”。

除了芯片领域之外,在智能电动车核心零部件中,诸如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领域,本土科技公司也逐渐走向舞台中央。

(图片来源:图达通)

首款搭载量产版长距离高精激光雷达蔚来ET7的供应商就是一家本土科技公司——图达通(Innovusion)。

在蔚来ET7上市前夕举办的一次线下交流会上,图达通创始人兼CEO鲍君威曾告诉车事小说,除了蔚来之外,还有许多家整车制造商正在与图达通接触洽谈合作。据其表示,现阶段整车制造商们除了关心产品性能、价格之外,供应链安全也成为了能否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里的安全,还包括规模量产能力的供应安全。产品能不能研发出来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进行规模化量产则是另一回事。据鲍君威透露,图达通的产能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进行扩充,在保障规模量产供应方面不存在问题。

本土科技公司对外合作更“务实化”

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开始拿到整车订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对于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来说,能够拿到眼下订单主要是胜在了时间节点上。

身处汽车产业百年未遇的大变局,整个产业链都面临着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这其中,背负燃油车时代庞大资产的整车企业自然转起身来自然没有那么的灵活、容易。对于整车制造商而言,借助外部力量先把腿迈进智能电动化市场成为最务实选择。这就给本土科技公司留出了宝贵时间窗口。

(图片来源:小马智行)

相比国际公司,本土科技公司在项目对接沟通灵活度上更加容易,也不存在时差问题。此外,显然本土公司也更加熟悉和了解中国道路场景特性。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车企现阶段选择与本土科技公司合作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过,基于供应链安全理念,在核心零部件领域选择自研也正在成为车企一个选项。

例如,据天眼查APP显示,一家名为四川理想智动科技有限公司在4月29日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George Li,注册资本1亿元。其经营范围就包含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通过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正是由理想汽车关联公司Leading Ideal HK Limited全资控股。

5月24日,据盖世汽车援引一份上海环评文件内容显示,蔚来汽车计划在上海嘉定区新建一个电池电芯研发项目。具体包括锂离子电芯和电池包研发的31个研发实验室,以及1条锂离子电芯试制线和1条电池包pack线,拟投资2.185亿元,预计今年8-10月期间施工。

上汽集团董事长更是曾在一场股东会上公开表示,上汽要把智能汽车“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会交给第三方公司。目前,上汽集团自研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技术正通过享道Robotaxi进行道路测试验证。

相比传统燃油车时代的纯硬件供应模式,智能电动车领域的“供应”,基于迭代等需求,更是一个长期技术输出模式。对本土科技公司来说,如何利用好当前“时间窗口”将决定其后续能够走多远。

(图片来源:文远知行)

在这方面,除了直接拥抱整车制造商之外,本土科技公司对外合作也更加“务实”。如,与传统燃油车时代供应商合作也持开放态度。

5月10日,黑芝麻智能与百度Apollo、联创电子(LCE)、索尼半导体方案公司宣布共同研发超1500万高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据介绍,此款超1500万高像素车载摄像头模组已经完成初步设计,正在全速推进开发测试进程,将于不久的未来正式上市。

5月25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宣布获得博世战略投资,并与博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智能驾驶软件的开发,共同推进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加速落地,使应用于乘用车的SAE L2-3级自动驾驶大规模前装量产及市场化应用。

去年9月份,地平线与大陆集团在上海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据介绍,该合资公司专注提供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制表)

无论是本土科技公司或还是车企自身,相应技术和产品的量产上车只是在智能电动车发展历程中迈出初始第一步。在完善功能、系统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其中需要收集大量车辆道路行驶数据供系统不断深度学习。这也是整个产业在合作方面需持“开放”态度的必要性,共同先把量产规模做起来。

此外,如何规避产品“同质化”也将会是各家科技公司和车企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例如,A家车企将旗下车辆搭载的华为智能座舱作为产品卖点,同样搭载了华为智能座舱的B品牌旗下车型又将如何去介绍自家车型在这一方面卖点?对用户来说,A车型和B车型在智能座舱功能和使用体验方面区别在哪?

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给出的方案或许值得借鉴,那就是通过向部分车企直接开放BPU IP授权方式协助车企提升差异化竞争。

对于科技公司,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系统底层平台”意义远大于生态铺设。至于生态,则交给车企根据自身品牌定位,产品对应人群属性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个性化方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