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移动支付网
多码合一正成为许多城市最新的抗疫措施。
近日,深圳、北京等城市将自身的交通系统与防疫信息打通,让用户能够在进行交通支付的同时完成抗疫动作,如场景签到、核酸信息展示等。鉴于抗疫中对健康信息核验的强制性,与支付结合可能会发生微妙的反应。
各地的多码合一有何区别,是否会对交通支付带来新一轮的支付方式洗牌呢?今天移动支付网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多地多码合一的差异
据移动支付网粗略统计,目前大概有7个省市推出或者即将推出拥有支付功能的多码合一功能,场景上来看,主要是公交与地铁等。
在应用的支持方面,多数地铁公司选择支持自身的支付App,这对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开环支付App拓展的乘车码应用有一定冲击。而公交则对支付巨头的乘车码应用较为友好,往往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附加抗疫信息。另外,北京和河南是目前尚未完全落地,但会直接支持实体卡的实名升级。
北京正在紧锣密鼓的升级,5月23日交通系统启动测试,预计5月底能够完成落地。此次北京的健康码关联升级的App支持情况非常友好,几乎原来所有支持乘车码的渠道都升级。
比较有趣的是,北京的实体卡升级措施,所有北京一卡通后续将进行实名升级,并绑定健康信息。此次升级完成后,每名乘客可持有一张实体卡和一张手机NFC卡。多余不记名卡可以进行退卡操作,一次性购票则需出示身份证。至此,北京一卡通基本就完成了对乘客的实名验证。
深圳公交在多码合一方案中,实行的是前端不变,后台数据联动的方式。市民使用深圳通乘车码扫码支付同时,云端自动核验告警,1秒内同步完成刷码支付与健康信息验证。
总体来说,北京是动作最大的,需要每一个用户进行App、甚至现场实名升级,有彻底将防疫措施融合到交通支付的趋势;广东地区的各大城市措施各不一样,以笔者所在的深圳为例,目前多码合一仍然是补充方式,多在前端界面进行信息聚合,而普通的核酸结果查验仍然存在。
是否带来交通支付的新一轮洗牌
作为小额高频,容易形成肌肉记忆的场景,交通一直是支付企业觊觎的重要支付场景。从塑料卡片到非接支付、条码支付,再到近年大热的刷脸支付,支付的革新都在交通场景中不断上演。
疫情前,2019年8月移动支付网发布的《34座地铁城市移动支付分析报告》显示,支持NFC乘车的城市占比94.1%,支持二维码乘车的城市占比88.2%,移动支付的整体占比已达97%。
在支付方式占比上,2018年10月,深圳、杭州等城市的二维码乘车占比已达到40%,卡片与非接支付等其他支付方式大致占据6成。在疫情前,各地地铁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卡通+移动支付,多样支付方式并存的态势。
但到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实名乘车需求暴增。部分城市的地铁闸机甚至关闭了实体卡的渠道,全力推广扫码乘车,这也殃及了基于手机Pay的一卡通支付。
2021年,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共同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蓝皮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2020-2021)》显示,2020年12月深圳地铁乘客移动支付(手机非接+二维码)的出行占比达到72%,同比2019年12月的55%提高了17%,单程票使用率全国最低,降至不足1%。
疫情让拥有实名属性的移动支付在交通场景中加快普及,但冲击了实体卡和单程票。而在支付应用方面,许多城市的地铁会支持地铁公司App、微信支付、支付宝、云闪付App等大众接受度较高的应用。
疫情初期让实名的移动支付在交通领域更加普及,那么本轮多码合一,则可能会带来新的洗牌。
如深圳地铁,目前仅深圳地铁App支持多码合一,而使用较多的腾讯乘车码则并没有上线,仅仅有跳转健康码、行程卡的入口。以“一码通行”为产品亮点,深圳地铁App会进一步吸收活跃用户,加固自身商业护城河。
一线城市已经做出“表率”,其他城市的地铁公司也可能跟进,推出多码合一产品,这背后又是一番利益的角逐。而这波操作,也大有挟“疫情”以令诸侯的意思。
进一步的交通实名可能
多码合一的推行,还会进一步推动交通实名乘车,甚至给交通运营方带来更多数据能力、权限。
实名制方面。在移动支付兴起之前,交通运营方发行的非记名卡虽然提升了运营效率,但是不记名就很难进行商业拓展,一卡通公司无法知道用户是谁,就无法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这是数字化浪潮下,万物皆可互联网的大忌。而推动实名制卡片,服务成本高,用户意愿低,一直很难推行。
移动支付普及后,乘车码带来了较大的商业想象空间,地铁公司甚至可以参与到商家营销当中,如到店消费可赠送一次性乘车票。而多码合一推行后,类似北京的做法,对不记名卡进行彻底的实名化,也会加速用户从卡向App转移。
在数据方面。多码合一背后是多样数据的打通,这无形中给交通App的运营方增加了数据权限,丰富了其数据来源。虽然近两年,我国网络安全法、个人数据保护法相继出台,数据的合规使用有着法律保障。但是否会有交通运营方,使用防疫数据进行商业变现可能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未来疫情结束之后,数据权限是否会解除呢?这都值得思考。
多码合一背后,已隐约感受到了多方利益的激烈碰撞。
来源:移动支付网
原标题:抗疫+支付,多码合一背后的趋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