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资本涌入的精酿啤酒,遭遇迎头一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资本涌入的精酿啤酒,遭遇迎头一击

流水只剩两成、酒厂纷纷停产。

文| 财富质点 实习生谢美浴

编辑 | 肇瑞

精酿啤酒发源于国外,英文为Craft Beer,意即手工啤酒。

相比普通啤酒,精酿啤酒选取优质啤酒花、麦芽、酵母和纯净水作为原料,采用艾尔工艺和上层发酵生产,生产周期更长,制作更精细,生产过程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2008年,海外归来的高岩,在南京开了中国的第一家精酿酒厂“高大师”,坊间称为中国精酿的元年。

“行业有句话说,中国精酿服务三亿年轻人,三亿啊,千亿级的市场,看起来很美好。”据Nick分析,精酿行业看起来投资少、毛利高,门槛不算高,这是多数人认为精酿赛道好进入的原因。

2012、13年,精酿曾经有过一波高峰。“那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到今天我们仍津津乐道的厂牌和广受认可的大师。而2015、16年,顺应着消费升级的口号又有过一波风潮,那时候也有很多资本入局。”

但在Nick看来,很多人进入这个市场并没有准备好。

“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大概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想来蹭一波消费升级的红利,这种纯靠炒作概念的商业模式本身就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另一类就很有意思了,纵观中国精酿圈里面有名有腕儿的,不管是厂牌主理人还是KOL,基本没有科班出身的,几乎全部都是爱好者。比起抱着纯商业目标投身精酿行业的人,爱好者们确实有更大的热忱、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但很多人的商业模式是纯产品思维,尤其是一些水平很高的爱好者,这些年来那么多转商酿的家酿大赛冠军,真正成功的人其实非常少。”

所以虽然有很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选择进入精酿赛道,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资本对精酿赛道并不是特别热络。

Nick认为,精酿啤酒具有高度个性化、工匠化特征以及极强的文化属性,这在本质上和追求规模化和高回报率的资本运作模式是冲突的。而中国精酿行业进入资本化运作的速度太快,没有经历正常的文化沉淀、积累阶段,直接从蹒跚学步变成快步小跑,那结果可想而知。

这个阶段,精酿行业的淘汰率非常高。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注册量分别达到了1258、1683以及2668家,但同时,注销、吊销的也不在少数,同期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注销、吊销量分别为278、414以及560家。

直到2021年,精酿重新回到了火热的状态。

有业内人士告诉《液态价值》,“2021年,几乎每个月都有资本投入到精酿品牌。”

2021年2月,卖精酿啤酒的连锁酒馆海伦司宣布获得33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投资方为黑蚁资本、中金公司。

2021年7月,精酿啤酒轩博啤酒宣布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目标是降维打击传统工业啤酒,由梅花创投领投;

大约4个月后,该品牌又获得了数千万元 的A轮融资 ,由野草创投领投。

松间酒馆创立于2017年,而松间酿坊则是2021年10月才打造出来的新品牌,属于典型的小微型精酿品牌,也属于典型的厂中厂。

啤酒在中国被归类为食品的一种,生产需要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存的政策法规很多都是针对大型啤酒酿造企业的,对小微型精酿酿造企业并不友好。而且目前有一些业态,比如前店后厂的模式都属于灰色地带。”

Nick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微型精酿品牌都和我们一样,寄居在大型啤酒厂里面,利用啤酒厂的证照来生产和销售,因为自己建厂并获得全套证照的成本是极高的。”

松间酿坊目前寄居在西塘的喜盈门啤酒厂里,自有设备包括五百升的糖化设备、五个五百升和七个一吨的发酵罐,年总发酵能力在一百二十吨左右。

精酿的下一站

陈宇迪观察到,此次疫情之前,精酿行业处于上升的趋势。“开店的也好,自己建厂的、找代工的也好,都在扩大,我其实也有点打算。”

他的啤学院店面不算大,共有十六款酒和还有各种瓶装、罐装精酿酒,提供电玩、桌游。

松间酿坊,目前已经在广州开发了新的代理商,西塘的供应链打通后,终于有一批酒上路了。

但是Nick表示,他的心里非常忐忑,“就在发酒那天,我们在广州的合作伙伴说广东又出现疫情了,又是一轮全员核酸。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风险,因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站在酒厂经营者的角度,Nick认为,相比疫情,对他们影响更大的其实是政策上的不确定性。

“有标准有规则,我们去遵循就好了。我们也能够评估这个标准规则对于我们的商业模式来说,有没有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我想任何一个商业企划都是一样的,账算得过来就有投入的价值,但政策面的系统性风险是我们无法评估的。”

商业模式也是松间酿坊要面对的问题。

“过度依赖酒吧这类线下渠道,过度依赖上海周边的市场和自己的私域流量。” Nick表示,下个阶段会针对自己存在的一些短板和问题做出改善,比如会考虑配置更多的瓶装产品,会更多地拓展网络带货的平台,拓展新的经销商。

他还提到,接下来要多做活动和宣传,当然这也会导致额外的营销成本。

Nick很清楚,疫情结束之后,很多被迫停产的品牌都需要回血,大家都会疯狂地做活动,“这会导致行业内卷,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肯定要牺牲毛利。本来财务状况就如履薄冰了,还要牺牲毛利,但是没办法,不做是十死无生,做了是九死一生。”

当下的中国精酿行业,并非尽是颓势。

5月初,楚门和大九在WBC啤酒世界杯上获奖,也引发了一波讨论热度。楚门创始人邢磊和大九创始人李宇幸都表示,接下来还会参加各种比赛。

与此同时,资本和啤酒“大厂”也在关注精酿。比如海伦斯上市,蜜雪冰城也开始做精酿业务,各大传统的啤酒厂都开始配置精酿产品。

“资本的入局,对于我们这种小微型品牌并不能说是好消息,因为我们太脆弱,很容易被大厂给碾压,但是反过来说,从整体市场来讲,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消息。”

Nick认为,精酿行业是一个极其细分的市场,这种高度个性化的产品一定会呈现多元化的特质,而多元化就意味着良性的竞争以及机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资本涌入的精酿啤酒,遭遇迎头一击

流水只剩两成、酒厂纷纷停产。

文| 财富质点 实习生谢美浴

编辑 | 肇瑞

精酿啤酒发源于国外,英文为Craft Beer,意即手工啤酒。

相比普通啤酒,精酿啤酒选取优质啤酒花、麦芽、酵母和纯净水作为原料,采用艾尔工艺和上层发酵生产,生产周期更长,制作更精细,生产过程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2008年,海外归来的高岩,在南京开了中国的第一家精酿酒厂“高大师”,坊间称为中国精酿的元年。

“行业有句话说,中国精酿服务三亿年轻人,三亿啊,千亿级的市场,看起来很美好。”据Nick分析,精酿行业看起来投资少、毛利高,门槛不算高,这是多数人认为精酿赛道好进入的原因。

2012、13年,精酿曾经有过一波高峰。“那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到今天我们仍津津乐道的厂牌和广受认可的大师。而2015、16年,顺应着消费升级的口号又有过一波风潮,那时候也有很多资本入局。”

但在Nick看来,很多人进入这个市场并没有准备好。

“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大概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想来蹭一波消费升级的红利,这种纯靠炒作概念的商业模式本身就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另一类就很有意思了,纵观中国精酿圈里面有名有腕儿的,不管是厂牌主理人还是KOL,基本没有科班出身的,几乎全部都是爱好者。比起抱着纯商业目标投身精酿行业的人,爱好者们确实有更大的热忱、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但很多人的商业模式是纯产品思维,尤其是一些水平很高的爱好者,这些年来那么多转商酿的家酿大赛冠军,真正成功的人其实非常少。”

所以虽然有很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选择进入精酿赛道,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资本对精酿赛道并不是特别热络。

Nick认为,精酿啤酒具有高度个性化、工匠化特征以及极强的文化属性,这在本质上和追求规模化和高回报率的资本运作模式是冲突的。而中国精酿行业进入资本化运作的速度太快,没有经历正常的文化沉淀、积累阶段,直接从蹒跚学步变成快步小跑,那结果可想而知。

这个阶段,精酿行业的淘汰率非常高。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注册量分别达到了1258、1683以及2668家,但同时,注销、吊销的也不在少数,同期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注销、吊销量分别为278、414以及560家。

直到2021年,精酿重新回到了火热的状态。

有业内人士告诉《液态价值》,“2021年,几乎每个月都有资本投入到精酿品牌。”

2021年2月,卖精酿啤酒的连锁酒馆海伦司宣布获得33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投资方为黑蚁资本、中金公司。

2021年7月,精酿啤酒轩博啤酒宣布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目标是降维打击传统工业啤酒,由梅花创投领投;

大约4个月后,该品牌又获得了数千万元 的A轮融资 ,由野草创投领投。

松间酒馆创立于2017年,而松间酿坊则是2021年10月才打造出来的新品牌,属于典型的小微型精酿品牌,也属于典型的厂中厂。

啤酒在中国被归类为食品的一种,生产需要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存的政策法规很多都是针对大型啤酒酿造企业的,对小微型精酿酿造企业并不友好。而且目前有一些业态,比如前店后厂的模式都属于灰色地带。”

Nick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微型精酿品牌都和我们一样,寄居在大型啤酒厂里面,利用啤酒厂的证照来生产和销售,因为自己建厂并获得全套证照的成本是极高的。”

松间酿坊目前寄居在西塘的喜盈门啤酒厂里,自有设备包括五百升的糖化设备、五个五百升和七个一吨的发酵罐,年总发酵能力在一百二十吨左右。

精酿的下一站

陈宇迪观察到,此次疫情之前,精酿行业处于上升的趋势。“开店的也好,自己建厂的、找代工的也好,都在扩大,我其实也有点打算。”

他的啤学院店面不算大,共有十六款酒和还有各种瓶装、罐装精酿酒,提供电玩、桌游。

松间酿坊,目前已经在广州开发了新的代理商,西塘的供应链打通后,终于有一批酒上路了。

但是Nick表示,他的心里非常忐忑,“就在发酒那天,我们在广州的合作伙伴说广东又出现疫情了,又是一轮全员核酸。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风险,因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站在酒厂经营者的角度,Nick认为,相比疫情,对他们影响更大的其实是政策上的不确定性。

“有标准有规则,我们去遵循就好了。我们也能够评估这个标准规则对于我们的商业模式来说,有没有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我想任何一个商业企划都是一样的,账算得过来就有投入的价值,但政策面的系统性风险是我们无法评估的。”

商业模式也是松间酿坊要面对的问题。

“过度依赖酒吧这类线下渠道,过度依赖上海周边的市场和自己的私域流量。” Nick表示,下个阶段会针对自己存在的一些短板和问题做出改善,比如会考虑配置更多的瓶装产品,会更多地拓展网络带货的平台,拓展新的经销商。

他还提到,接下来要多做活动和宣传,当然这也会导致额外的营销成本。

Nick很清楚,疫情结束之后,很多被迫停产的品牌都需要回血,大家都会疯狂地做活动,“这会导致行业内卷,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肯定要牺牲毛利。本来财务状况就如履薄冰了,还要牺牲毛利,但是没办法,不做是十死无生,做了是九死一生。”

当下的中国精酿行业,并非尽是颓势。

5月初,楚门和大九在WBC啤酒世界杯上获奖,也引发了一波讨论热度。楚门创始人邢磊和大九创始人李宇幸都表示,接下来还会参加各种比赛。

与此同时,资本和啤酒“大厂”也在关注精酿。比如海伦斯上市,蜜雪冰城也开始做精酿业务,各大传统的啤酒厂都开始配置精酿产品。

“资本的入局,对于我们这种小微型品牌并不能说是好消息,因为我们太脆弱,很容易被大厂给碾压,但是反过来说,从整体市场来讲,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消息。”

Nick认为,精酿行业是一个极其细分的市场,这种高度个性化的产品一定会呈现多元化的特质,而多元化就意味着良性的竞争以及机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