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拿什么挽回男教师?我国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已跌破“三七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拿什么挽回男教师?我国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已跌破“三七开”

男女比例长期失衡,给男性从教造成了隐秘门槛。

图片来源:图虫

文 |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近日,我国小学教师中女性占比过高现象引发关注。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占比达71.14%。而小学男教师占比超过50%,还要回溯到1999年。

不过,还需要认清的事实是: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局面仍将持续,因为目前在任年轻女教师占比较高,且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人员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

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已是全球趋势,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女教师占比越高,比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2019年小学女教师占比达82%;

国际经验表明,提高教师收入和社会地位,可以有效改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国内也有专家提出了退役军人从教等解决方案。

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加剧

小学女教师比例过高,近年来持续加重。

临界点出现在21世纪初,1999年时,小学女性专任教师比例还是49.65%,2000年即完成超越,达到50.63%。

近年小学女教师占比情况。 图片来源:教育部

初中、高中的男教师比例略高,但到了2014年,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女教师比例都超过了50%。

具体来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女教师比例越高。2020年,上海市小学女教师占比83.53%,甘肃省只有55.53%,两地相差28个百分点。

2021年3月,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随着年长男教师的退休,我国中小学男教师比例偏低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建议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朱永新认为,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教师队伍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它制约教育质量提升,影响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

产生的原因包括: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择业观念日趋多元化。教师职业发展和收入上涨空间有限,部分家长并未将师范专业作为子女尤其是男孩就业的优先选择。

二是女性天然具有感情细腻、观察敏锐、亲切温和等适宜于从事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的性别特质。

三是教师收入水平偏低,职业吸引力不足,导致男生报考师范院校和参加教师招聘的内驱力不足。

朱永新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男教师的刚毅、果敢等个性特征,对学生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及时扭转,小学教师性别失衡还将持续存在。

这是因为,首先,女教师呈现年轻化趋势。2020年,小学24岁及以下的教师中,女教师占比84.99%,50-54岁的教师中,女教师占比59.95%。

其次,获得教师资格的群体中女性所占比例大于男性。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获得教师资格证群体中女性所占比例在60%以上。

第三,师范生中女性多于男性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关于高等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7所师范类院校近万人的抽样中,在校师范生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加大,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北京师范大学2013-2016年公费师范生女生比例超过71%。

正因此,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使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经济越发达国家女教师占比越高

事实上,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已是全球趋势。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性别失衡问题比我国出现得还早,程度还深。

公开数据显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成员国2019年男性教师比例小学为18%,初中阶段为33%,高中阶段比例为40%。

经济率先发达的国家,越早遭遇到男教师比例下降。为此,各国都在采取行动。

比如,美国1979年时就创立了一个以促进男性当教师为使命的非政府组织“男教师(MenTeach)”,至今还在为男性提供教师招聘和培训的信息。2000年前后,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面对学校中男教师比例下滑,共同掀起了男教师运动。

然而,美国2000年小学男教师比例为16.7%,到2019年,只提升到了20.1%。

男女比例长期失衡,给男性从教造成了隐秘门槛。

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男教师跳槽的10个原因中,7个都是关于在职业中感受到被孤立、受到威胁或者缺乏应有地位。

不过,女教师占比过高,也体现了教师行业在保障女性公平就业方面的公平性。

有专家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行业准入标准更看重学历和能力,避免了优秀的女性在求职时因性别遭到淘汰,在其他行业更易遭受性别歧视的女性热衷于从教,在客观上促成了女教师人数的增加。

提高收入和社会地位

如何吸引男性从教,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有研究表明,教师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与男教师比例呈现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数据显示,日本2018年初中男教师比例为57.8%,OECD成员国排名第一。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徐梦杰等人2021年撰文介绍,实际上,日本男教师比例也曾大幅下降,但1974年出台的《关于为维持提高学校教育水准的义务教育诸学校的教育职员人才确保的特别措施法》提出,义务教育教职人员工资相比公务员工资水平,必须优待。

日本教师享有比在企业职员更多的各类津贴,如“义务教育特别津贴”、周末学生指导的“特殊勤务津贴”、地区津贴、抚养津贴、通勤津贴、住房津贴、单身赴任津贴、偏僻地津贴等。

芬兰2013-2018年男教师比例增长率高达2.52%,位居OECD国家首位。

徐梦杰等人的文章介绍,国际研究认为,芬兰提升男教师比例的政策杠杆不是工资,而是芬兰孕育了强大、具有凝聚力的且高度公平的教育系统环境,教师专业自主性高,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芬兰,教师始终是高中生最受欢迎的职业选择,职位竞争非常激烈。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今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解决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出发,应该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

他认为,退役军人立场坚定、作风硬朗、纪律性好、执行力强,人生阅历丰富,面对困难、遭受挫折时比一般人更有韧性、更有毅力,本身就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富矿”。

朱永新指出,在推进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中,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能够实现共赢。教育部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专项培养,可以为退役军人进校园提供资源及服务,比如为退役军人开设专门入学通道,或创办专门培养退役军人教师的师范院校等。

我国也在持续改善教师工资收入。今年1月和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两次向各省(区、市)发出提醒函,要求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简称“不低于”)成果,确保“不低于”持续落实落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拿什么挽回男教师?我国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已跌破“三七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拿什么挽回男教师?我国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已跌破“三七开”

男女比例长期失衡,给男性从教造成了隐秘门槛。

图片来源:图虫

文 |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近日,我国小学教师中女性占比过高现象引发关注。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占比达71.14%。而小学男教师占比超过50%,还要回溯到1999年。

不过,还需要认清的事实是: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局面仍将持续,因为目前在任年轻女教师占比较高,且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人员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

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已是全球趋势,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女教师占比越高,比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2019年小学女教师占比达82%;

国际经验表明,提高教师收入和社会地位,可以有效改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国内也有专家提出了退役军人从教等解决方案。

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加剧

小学女教师比例过高,近年来持续加重。

临界点出现在21世纪初,1999年时,小学女性专任教师比例还是49.65%,2000年即完成超越,达到50.63%。

近年小学女教师占比情况。 图片来源:教育部

初中、高中的男教师比例略高,但到了2014年,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女教师比例都超过了50%。

具体来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女教师比例越高。2020年,上海市小学女教师占比83.53%,甘肃省只有55.53%,两地相差28个百分点。

2021年3月,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随着年长男教师的退休,我国中小学男教师比例偏低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建议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朱永新认为,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教师队伍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它制约教育质量提升,影响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

产生的原因包括: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择业观念日趋多元化。教师职业发展和收入上涨空间有限,部分家长并未将师范专业作为子女尤其是男孩就业的优先选择。

二是女性天然具有感情细腻、观察敏锐、亲切温和等适宜于从事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的性别特质。

三是教师收入水平偏低,职业吸引力不足,导致男生报考师范院校和参加教师招聘的内驱力不足。

朱永新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男教师的刚毅、果敢等个性特征,对学生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及时扭转,小学教师性别失衡还将持续存在。

这是因为,首先,女教师呈现年轻化趋势。2020年,小学24岁及以下的教师中,女教师占比84.99%,50-54岁的教师中,女教师占比59.95%。

其次,获得教师资格的群体中女性所占比例大于男性。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获得教师资格证群体中女性所占比例在60%以上。

第三,师范生中女性多于男性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关于高等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7所师范类院校近万人的抽样中,在校师范生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加大,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北京师范大学2013-2016年公费师范生女生比例超过71%。

正因此,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使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经济越发达国家女教师占比越高

事实上,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已是全球趋势。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性别失衡问题比我国出现得还早,程度还深。

公开数据显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成员国2019年男性教师比例小学为18%,初中阶段为33%,高中阶段比例为40%。

经济率先发达的国家,越早遭遇到男教师比例下降。为此,各国都在采取行动。

比如,美国1979年时就创立了一个以促进男性当教师为使命的非政府组织“男教师(MenTeach)”,至今还在为男性提供教师招聘和培训的信息。2000年前后,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面对学校中男教师比例下滑,共同掀起了男教师运动。

然而,美国2000年小学男教师比例为16.7%,到2019年,只提升到了20.1%。

男女比例长期失衡,给男性从教造成了隐秘门槛。

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男教师跳槽的10个原因中,7个都是关于在职业中感受到被孤立、受到威胁或者缺乏应有地位。

不过,女教师占比过高,也体现了教师行业在保障女性公平就业方面的公平性。

有专家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行业准入标准更看重学历和能力,避免了优秀的女性在求职时因性别遭到淘汰,在其他行业更易遭受性别歧视的女性热衷于从教,在客观上促成了女教师人数的增加。

提高收入和社会地位

如何吸引男性从教,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有研究表明,教师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与男教师比例呈现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数据显示,日本2018年初中男教师比例为57.8%,OECD成员国排名第一。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徐梦杰等人2021年撰文介绍,实际上,日本男教师比例也曾大幅下降,但1974年出台的《关于为维持提高学校教育水准的义务教育诸学校的教育职员人才确保的特别措施法》提出,义务教育教职人员工资相比公务员工资水平,必须优待。

日本教师享有比在企业职员更多的各类津贴,如“义务教育特别津贴”、周末学生指导的“特殊勤务津贴”、地区津贴、抚养津贴、通勤津贴、住房津贴、单身赴任津贴、偏僻地津贴等。

芬兰2013-2018年男教师比例增长率高达2.52%,位居OECD国家首位。

徐梦杰等人的文章介绍,国际研究认为,芬兰提升男教师比例的政策杠杆不是工资,而是芬兰孕育了强大、具有凝聚力的且高度公平的教育系统环境,教师专业自主性高,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芬兰,教师始终是高中生最受欢迎的职业选择,职位竞争非常激烈。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今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解决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出发,应该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

他认为,退役军人立场坚定、作风硬朗、纪律性好、执行力强,人生阅历丰富,面对困难、遭受挫折时比一般人更有韧性、更有毅力,本身就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富矿”。

朱永新指出,在推进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中,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能够实现共赢。教育部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专项培养,可以为退役军人进校园提供资源及服务,比如为退役军人开设专门入学通道,或创办专门培养退役军人教师的师范院校等。

我国也在持续改善教师工资收入。今年1月和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两次向各省(区、市)发出提醒函,要求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简称“不低于”)成果,确保“不低于”持续落实落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拿什么挽回男教师?我国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已跌破“三七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