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到2060年将根本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到2060年将根本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到2060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将会降到10μg/m3以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6月5日,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到2060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将会降到10μg/m3以下,空气污染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贺克斌作为2020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在活动上介绍,2021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6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他表示,研究表明,我国现行清洁空气政策可以在2030年之前保持排放下降,但之后进一步减排潜力大幅收窄,如不采取进一步措施,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间已经不大。而在碳中和路径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在2030-2060年间将进一步下降67%和83%。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行动将推动蓝天保卫战取得根本性胜利,到那时,蓝天将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常见品’,而是老百姓的‘日用品’”。贺克斌表示。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黄润秋表示,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大力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活动现场还公布了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等先进典型,并向2022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代表颁授聘书。10位特邀观察员来自媒体、高校、企业、文体、政府等不同领域,这是2019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聘任的第四批特邀观察员。

10位特邀观察员分别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任鲁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演员黄渤、演员林永健、北京冬奥会冠军徐梦桃、法治日报原高级记者郄建荣、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栾祖盛、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

作为经常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文艺工作者,黄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影视剧都会把环保理念融入到剧情中,这也会成为自己创作的一个方向,要倡导大家从生活点滴做起,亲力亲为,让“环保”不止是名词,而是动词。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6月5日是环境日。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通过与地方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方式,先后在江苏、湖南、浙江、北京、青海、辽宁等地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到2060年将根本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到2060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将会降到10μg/m3以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6月5日,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到2060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将会降到10μg/m3以下,空气污染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贺克斌作为2020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在活动上介绍,2021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6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他表示,研究表明,我国现行清洁空气政策可以在2030年之前保持排放下降,但之后进一步减排潜力大幅收窄,如不采取进一步措施,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间已经不大。而在碳中和路径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在2030-2060年间将进一步下降67%和83%。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行动将推动蓝天保卫战取得根本性胜利,到那时,蓝天将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常见品’,而是老百姓的‘日用品’”。贺克斌表示。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黄润秋表示,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大力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活动现场还公布了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等先进典型,并向2022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代表颁授聘书。10位特邀观察员来自媒体、高校、企业、文体、政府等不同领域,这是2019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聘任的第四批特邀观察员。

10位特邀观察员分别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任鲁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演员黄渤、演员林永健、北京冬奥会冠军徐梦桃、法治日报原高级记者郄建荣、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栾祖盛、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

作为经常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文艺工作者,黄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影视剧都会把环保理念融入到剧情中,这也会成为自己创作的一个方向,要倡导大家从生活点滴做起,亲力亲为,让“环保”不止是名词,而是动词。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6月5日是环境日。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通过与地方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方式,先后在江苏、湖南、浙江、北京、青海、辽宁等地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