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越来越受追捧的“非标准化”商业,到底该从何处破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越来越受追捧的“非标准化”商业,到底该从何处破圈?

作为购物中心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商业空间打造,并非将“体验”、“差异化”作为噱头和卖点这么简单。

文|Power设计

近几年,“非标准化”设计的商业项目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商挤压、同质化竞争、新场景层出不穷,新技术推波助澜,以及消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下,一些看起来毫无规则和章法的“非标准化”的设计,作为差异化的体验式“武器”,呈现在众人面前。

然而,作为购物中心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商业空间打造,并非将“体验”、“差异化”作为噱头和卖点这么简单。

为此,本期我们就通过一些以非标准化商业形式出现并出圈的代表项目,来探究商业项目的“非标”该如何借鉴?又该从何处破圈?

1、商业内卷,非标准化设计,让商业在同质化中脱颖而出

【市场背景】

商业,作为城市发展和更新的一个符号,其形态模式的转变,代表着不同的消费浪潮,也反映着消费者的喜好转变。

商业地产进入存量时代,行业面临共同的困境和挑战。

内卷之下的商业不再是只承担单一消费功能的场所,而是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与呈现。

于是,非标准化商业从定位到场景、再到内容等多方面都在彰显其“个性”,并作为展现商业“包容性”的一面,与标准化的存量商业碰撞,以差异化破局行业困境。

2、对“非标准化”商业有哪些误解

【现状分析】

从百货大楼到如今的购物中心,再到“非标准化”,商业作为载体对于“消费体验”的追求在不断更迭。

相比于标准化统一风格的购物中心,非标商业正以“差异化”的特点成为城市商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特别是对于存量严重的国内一二线城市,社交性、文创类、生活中心化、TOD社区型的商业综合体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着;三四线城市项目结合当地特点设计出来的“一城一色”商业项目,也更容易成为当地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

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意识到,文化、艺术、人文创造的消费空间、品牌跨界,在吸引客流和产生的消费力上具有无限空间。

但突出差异化的非标准化商业在空间、环境、体验、运营等方面打磨,还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

而现实中商业创造,往往因缺乏专业把控,而呈现“小打小闹”、“无法溅起大水花”的结果。

甚至不少开发商忽视整个项目商业子集之间的组合与联动,将体验业态的作用过分理想化、夸大化,认为只要引入体验式主力业态,项目就能成功。

而事实上,一个优质的非标准化商业项目,绝不是靠着几个知名商业品牌主力,就能一劳永逸,决定成败的,忽视项目全局观和精准性,实在不可取。

3、出圈的“非标准化”商业项目探索

【案例分析】

不少优秀的项目通过“非标准化”设计,将自身打造为著名地标,还成为破局同质化的杀手锏。

泛艺术的精神栖息地--杭州天目里

23万方,由17栋建筑围合中心广场而成,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设计者、普利兹克奖获奖者RENZO PIANO设计打造的天目里,被称为杭州的“精神栖息地”。

泛艺术主题

天目里以艺术为原点,而非商业,并从艺术开始以多样的形式延伸出去,然后再把能量赋予商业。

这里不只是线下综合体,而是通过独特的商品、服务和内容,打造超出线下,无限到云端的精神聚集地,给艺术家、青年创意人、商家乃至员工一个发挥的舞台。

景观场景艺术

天目里藉由建筑、景观、庭院营造街道的尺度和感受,再嵌入满是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共创了一个看似相对隔离,实际则处处充满生机的混合城市空间。

就像天目里中大面积的清水混凝土,看似“普通”,但是在铝板和玻璃幕墙的中和下,建筑整体一点也不厚重,充满了轻盈感,通透而开阔,简洁而不简单。

品牌业态

国内首个茑屋书店、阿拉比卡、喜茶、主打独立文艺影院的三克映画和一些有趣的文创休闲餐饮等,品牌十分有看点。

天目里有大比例的自营业态,包含其当代艺术机构、酒店等等。其中,位于天目里11号楼的B1OCK,天目里把其内容能力融入其中,重新定义新一代买手店,除了货品能力外,还有艺术展一样的空间体验和丰富的内容活动,解读着对时尚、艺术、生活的理解。

商业启示:除了天目里的泛艺术主题,电竞文化的主场ESP购物中心、艺术主题的侨福芳草地等延展性主题进入商业中心。

同时将主题内容的能力输出到合作品牌上,通过限量联名款、艺术装置、联合艺术活动等实现更深层次的打通,可以形成一个高粘性、高审美、高消费力的精神社群。

绿色生态艺术公园--成都Regular源野

成都Regular是城市公园标志性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被称为“藏在公园地下”的商业,是成都年轻人新晋的游玩场所。

半开放艺术空间

下沉式入口被打造成一个有趣味性和互动景观装置的开放空间,外墙上的涂鸦、地下花园,与周边店铺形成了一个“半户外”的艺术展示空间。

具有文化格调的品牌、首店

20个店铺、以及5个单独预留的快闪房间,正中央的艺术空间,以美术馆作为设计模板,将整个空间规划和动线串联起。

品牌业态上,引入了贴近生活又体现文化格调的本土品牌和首店,包括如自然标本艺术品商店、明星面包店、艺术概念餐厅以及超人气买手集合店等等。随处可见的活动场地和展陈空间的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私域社群线下社交的绝佳场域。

商业启示:成都Regular,其本身就不是传统商业“套路”逻辑而生成的产物,以其充满创新和生活方式的理念下的“作品”逻辑,敲响城市生态、文化缺失症的“警钟”,给了线下商业一剂“新鲜药剂”。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重生”--上海的上生·新所

上生新所,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1262号,近100年前,这里是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欧美侨民的“休闲娱乐天堂”。近70年前,这里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人勿近的“科研实验区”,60多年间谢绝普通访客。

如今这里是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活力社区,摇身一变成为上海“网红”地之一。

巴洛克风格与吸睛泳池

大片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点缀着随处可见的马赛克瓷砖,满眼的ins风,仿佛会一秒带去北欧。

最吸睛的是室内的超大泳池。虽说现在已不能游泳,但逛完商场,过来欣赏一下这异域风情的建筑,也是赏心悦目。

小资情调店铺+茑屋书店的上海首店

这里的店铺以潮牌和网红餐厅为主,项目开业初期,引入了裸心社、稲城书店、PIRATA、相扑猫、Brew bear、MissSth等20多家品牌,还引入了日本高人气品牌茑屋书店的上海首店。

休闲的假日约上闺蜜、家人,喝杯咖啡、聊聊天,感受城市的更迭和人文气息,简单的快乐自然get。

商业启示:对于城市的存量、旧业来说,非标准化商业空间更能适应改造项目,同时也让商业空间更具有创新力和场景力。

独栋、开放式购物空间--成都远洋太古里

中国最潮的商场,就在成都的必逛榜上。成都太古里的街拍自不必说,不仅火遍各大社交平台,更是火到了国外。其实相比较于街拍,太古里的建筑更值得欣赏。

建筑风格

大部分人对太古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怎么像个商场”。由成都老街区改造而来的远洋太古里,在古典建筑中穿插了现代元素。

这里的建筑主要为深灰色的金属结构,最高不超过16米。设计师保留了古老街巷,再加入部分2-3层的独栋建筑,采用川西风格的青瓦坡屋顶与格栅,配上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快里”与“慢里”的业态分布

太古里可不只靠颜值取胜,内在实力也足够硬核。

现代设计手法演绎传统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快耍慢活”为核心延展开的“快里”与“慢里”的业态分布,大牌、潮店都被它悉数收入麾下,打造了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

Pop-Up Store

太古里是开放式的城市系统,商圈不但能与毗连的街道和社区自然地连成一体,并且创造了大量的互动机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国际大牌、以及各品类的头部品牌,纷纷选择在这里呈现自己的Pop-Up Store,甚至有一些品牌,直接将大秀的中国首站落于此。

商业启示:不止于此,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前滩太古里等太古里系列都将开放式、各有特色又同时统一的设计风格贯彻到底。

潮奢买手制百货—王府井东安市场

老字号东安市场以全新形象面世,创新买手制百货模式,凭借商品的“稀缺性”和“独特性”深受新一代消费者喜爱。

作为时尚潮流的带动者,东安市场正多方发力助力百年商圈消费升级。

商业启示:在商业领域竞争激烈的当下,“买手制+百货”的拼接模式,为百货行业注入新的动力源,梅西百货、老佛爷百货、SKP、K11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布局买手制模式。

将文化街景、绿色生态搬进盒子里--这有山

传统商业提供的是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而以这有山为代表的新兴购物中心则用一种非标准化的模式,刺激和满足了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意愿。

位于长春的「这有山」,一经开业就被评为4A级景区的商业综合体。在进行改造的整体规划阶段时,“不用离开城市,这里就是远方”便成为了项目文化内核与设计基调。

山丘景观

在大约7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内,利用山坡和山洞两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进行设计,并布局了多个建筑景观点,将项目打造成为了具有强烈年代感的现代山丘景区小镇。

游逛式场景

“这有山”包含山坡和山洞两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设计,从街到巷到院落,空间层次分明,顺着「这有山」的上山路一路爬山而上,在领略不同风景的同时完成一次愉悦的短途旅行体验。

商业启示:不论是将植物园搬进购物中心的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或是具有步入式公园的长沙星城天地,再或是利用科技、数字化将“数字,模拟未来”带入商业空间的北京SKP-S、具有怀旧市井街道的长沙文和友,都通过具有辨识度的场景,让商业空间更具有体验感。

这种新兴的模式将物质消费、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和娱乐消费有机融合,把过去单纯的单一元素变成复合型的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消费场景,吸睛又吸金。

4、写在最后

【洞察趋势】

对于城市商业来说,存量时代势必会带来行业的疯狂“内卷”,这既是生存压力与竞争,也是行业进行升级迭代的动力。

而通过艺术、人文、历史、生态等内容赋予商业空间、品牌观念、价值内涵的跨界链接,为商业空间带来的差异化体验是具有无限潜力的。

无论是城市旧改、商业更新还是待开项目,“非标准化”商业在不断破界,商业中心也会越来越不像商业,但想以“创新”名义就需要站在时代风口,结合市场主流消费力的风向打造优质产品,在商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越来越受追捧的“非标准化”商业,到底该从何处破圈?

作为购物中心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商业空间打造,并非将“体验”、“差异化”作为噱头和卖点这么简单。

文|Power设计

近几年,“非标准化”设计的商业项目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商挤压、同质化竞争、新场景层出不穷,新技术推波助澜,以及消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下,一些看起来毫无规则和章法的“非标准化”的设计,作为差异化的体验式“武器”,呈现在众人面前。

然而,作为购物中心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商业空间打造,并非将“体验”、“差异化”作为噱头和卖点这么简单。

为此,本期我们就通过一些以非标准化商业形式出现并出圈的代表项目,来探究商业项目的“非标”该如何借鉴?又该从何处破圈?

1、商业内卷,非标准化设计,让商业在同质化中脱颖而出

【市场背景】

商业,作为城市发展和更新的一个符号,其形态模式的转变,代表着不同的消费浪潮,也反映着消费者的喜好转变。

商业地产进入存量时代,行业面临共同的困境和挑战。

内卷之下的商业不再是只承担单一消费功能的场所,而是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与呈现。

于是,非标准化商业从定位到场景、再到内容等多方面都在彰显其“个性”,并作为展现商业“包容性”的一面,与标准化的存量商业碰撞,以差异化破局行业困境。

2、对“非标准化”商业有哪些误解

【现状分析】

从百货大楼到如今的购物中心,再到“非标准化”,商业作为载体对于“消费体验”的追求在不断更迭。

相比于标准化统一风格的购物中心,非标商业正以“差异化”的特点成为城市商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特别是对于存量严重的国内一二线城市,社交性、文创类、生活中心化、TOD社区型的商业综合体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着;三四线城市项目结合当地特点设计出来的“一城一色”商业项目,也更容易成为当地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

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意识到,文化、艺术、人文创造的消费空间、品牌跨界,在吸引客流和产生的消费力上具有无限空间。

但突出差异化的非标准化商业在空间、环境、体验、运营等方面打磨,还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

而现实中商业创造,往往因缺乏专业把控,而呈现“小打小闹”、“无法溅起大水花”的结果。

甚至不少开发商忽视整个项目商业子集之间的组合与联动,将体验业态的作用过分理想化、夸大化,认为只要引入体验式主力业态,项目就能成功。

而事实上,一个优质的非标准化商业项目,绝不是靠着几个知名商业品牌主力,就能一劳永逸,决定成败的,忽视项目全局观和精准性,实在不可取。

3、出圈的“非标准化”商业项目探索

【案例分析】

不少优秀的项目通过“非标准化”设计,将自身打造为著名地标,还成为破局同质化的杀手锏。

泛艺术的精神栖息地--杭州天目里

23万方,由17栋建筑围合中心广场而成,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设计者、普利兹克奖获奖者RENZO PIANO设计打造的天目里,被称为杭州的“精神栖息地”。

泛艺术主题

天目里以艺术为原点,而非商业,并从艺术开始以多样的形式延伸出去,然后再把能量赋予商业。

这里不只是线下综合体,而是通过独特的商品、服务和内容,打造超出线下,无限到云端的精神聚集地,给艺术家、青年创意人、商家乃至员工一个发挥的舞台。

景观场景艺术

天目里藉由建筑、景观、庭院营造街道的尺度和感受,再嵌入满是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共创了一个看似相对隔离,实际则处处充满生机的混合城市空间。

就像天目里中大面积的清水混凝土,看似“普通”,但是在铝板和玻璃幕墙的中和下,建筑整体一点也不厚重,充满了轻盈感,通透而开阔,简洁而不简单。

品牌业态

国内首个茑屋书店、阿拉比卡、喜茶、主打独立文艺影院的三克映画和一些有趣的文创休闲餐饮等,品牌十分有看点。

天目里有大比例的自营业态,包含其当代艺术机构、酒店等等。其中,位于天目里11号楼的B1OCK,天目里把其内容能力融入其中,重新定义新一代买手店,除了货品能力外,还有艺术展一样的空间体验和丰富的内容活动,解读着对时尚、艺术、生活的理解。

商业启示:除了天目里的泛艺术主题,电竞文化的主场ESP购物中心、艺术主题的侨福芳草地等延展性主题进入商业中心。

同时将主题内容的能力输出到合作品牌上,通过限量联名款、艺术装置、联合艺术活动等实现更深层次的打通,可以形成一个高粘性、高审美、高消费力的精神社群。

绿色生态艺术公园--成都Regular源野

成都Regular是城市公园标志性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被称为“藏在公园地下”的商业,是成都年轻人新晋的游玩场所。

半开放艺术空间

下沉式入口被打造成一个有趣味性和互动景观装置的开放空间,外墙上的涂鸦、地下花园,与周边店铺形成了一个“半户外”的艺术展示空间。

具有文化格调的品牌、首店

20个店铺、以及5个单独预留的快闪房间,正中央的艺术空间,以美术馆作为设计模板,将整个空间规划和动线串联起。

品牌业态上,引入了贴近生活又体现文化格调的本土品牌和首店,包括如自然标本艺术品商店、明星面包店、艺术概念餐厅以及超人气买手集合店等等。随处可见的活动场地和展陈空间的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私域社群线下社交的绝佳场域。

商业启示:成都Regular,其本身就不是传统商业“套路”逻辑而生成的产物,以其充满创新和生活方式的理念下的“作品”逻辑,敲响城市生态、文化缺失症的“警钟”,给了线下商业一剂“新鲜药剂”。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重生”--上海的上生·新所

上生新所,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1262号,近100年前,这里是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欧美侨民的“休闲娱乐天堂”。近70年前,这里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人勿近的“科研实验区”,60多年间谢绝普通访客。

如今这里是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活力社区,摇身一变成为上海“网红”地之一。

巴洛克风格与吸睛泳池

大片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点缀着随处可见的马赛克瓷砖,满眼的ins风,仿佛会一秒带去北欧。

最吸睛的是室内的超大泳池。虽说现在已不能游泳,但逛完商场,过来欣赏一下这异域风情的建筑,也是赏心悦目。

小资情调店铺+茑屋书店的上海首店

这里的店铺以潮牌和网红餐厅为主,项目开业初期,引入了裸心社、稲城书店、PIRATA、相扑猫、Brew bear、MissSth等20多家品牌,还引入了日本高人气品牌茑屋书店的上海首店。

休闲的假日约上闺蜜、家人,喝杯咖啡、聊聊天,感受城市的更迭和人文气息,简单的快乐自然get。

商业启示:对于城市的存量、旧业来说,非标准化商业空间更能适应改造项目,同时也让商业空间更具有创新力和场景力。

独栋、开放式购物空间--成都远洋太古里

中国最潮的商场,就在成都的必逛榜上。成都太古里的街拍自不必说,不仅火遍各大社交平台,更是火到了国外。其实相比较于街拍,太古里的建筑更值得欣赏。

建筑风格

大部分人对太古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怎么像个商场”。由成都老街区改造而来的远洋太古里,在古典建筑中穿插了现代元素。

这里的建筑主要为深灰色的金属结构,最高不超过16米。设计师保留了古老街巷,再加入部分2-3层的独栋建筑,采用川西风格的青瓦坡屋顶与格栅,配上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快里”与“慢里”的业态分布

太古里可不只靠颜值取胜,内在实力也足够硬核。

现代设计手法演绎传统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快耍慢活”为核心延展开的“快里”与“慢里”的业态分布,大牌、潮店都被它悉数收入麾下,打造了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

Pop-Up Store

太古里是开放式的城市系统,商圈不但能与毗连的街道和社区自然地连成一体,并且创造了大量的互动机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国际大牌、以及各品类的头部品牌,纷纷选择在这里呈现自己的Pop-Up Store,甚至有一些品牌,直接将大秀的中国首站落于此。

商业启示:不止于此,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前滩太古里等太古里系列都将开放式、各有特色又同时统一的设计风格贯彻到底。

潮奢买手制百货—王府井东安市场

老字号东安市场以全新形象面世,创新买手制百货模式,凭借商品的“稀缺性”和“独特性”深受新一代消费者喜爱。

作为时尚潮流的带动者,东安市场正多方发力助力百年商圈消费升级。

商业启示:在商业领域竞争激烈的当下,“买手制+百货”的拼接模式,为百货行业注入新的动力源,梅西百货、老佛爷百货、SKP、K11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布局买手制模式。

将文化街景、绿色生态搬进盒子里--这有山

传统商业提供的是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而以这有山为代表的新兴购物中心则用一种非标准化的模式,刺激和满足了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意愿。

位于长春的「这有山」,一经开业就被评为4A级景区的商业综合体。在进行改造的整体规划阶段时,“不用离开城市,这里就是远方”便成为了项目文化内核与设计基调。

山丘景观

在大约7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内,利用山坡和山洞两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进行设计,并布局了多个建筑景观点,将项目打造成为了具有强烈年代感的现代山丘景区小镇。

游逛式场景

“这有山”包含山坡和山洞两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设计,从街到巷到院落,空间层次分明,顺着「这有山」的上山路一路爬山而上,在领略不同风景的同时完成一次愉悦的短途旅行体验。

商业启示:不论是将植物园搬进购物中心的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或是具有步入式公园的长沙星城天地,再或是利用科技、数字化将“数字,模拟未来”带入商业空间的北京SKP-S、具有怀旧市井街道的长沙文和友,都通过具有辨识度的场景,让商业空间更具有体验感。

这种新兴的模式将物质消费、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和娱乐消费有机融合,把过去单纯的单一元素变成复合型的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消费场景,吸睛又吸金。

4、写在最后

【洞察趋势】

对于城市商业来说,存量时代势必会带来行业的疯狂“内卷”,这既是生存压力与竞争,也是行业进行升级迭代的动力。

而通过艺术、人文、历史、生态等内容赋予商业空间、品牌观念、价值内涵的跨界链接,为商业空间带来的差异化体验是具有无限潜力的。

无论是城市旧改、商业更新还是待开项目,“非标准化”商业在不断破界,商业中心也会越来越不像商业,但想以“创新”名义就需要站在时代风口,结合市场主流消费力的风向打造优质产品,在商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