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6月6日,北京市发布《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深化北京市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重视程度。
“北京的《实施方案》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对界面教育称。
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实施方案》提出,要紧密围绕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超大城市运行管理、高品质民生需求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优先发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养老服务、学前教育、护理和托育等人才紧缺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不符合首都产业发展方向的相关专业。
人才紧缺专业可面向京外地区,特别是津冀地区适当扩大招生计划,切实增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
为推动北京中职教育改革、提升中职学校的吸引力,《实施方案》指出,支持在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支持技工院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开展“3+2”中高职衔接培养。
此外,还支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课程互选,依法依规推动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学籍双向互转。
上述措施打通了技工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渠道,进一步拓宽职校生的升学渠道。
“国内各地都在推进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与中本贯通培养模式,部分省区这两者的招生比例已占到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一半左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
在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整建制升格为本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支持在若干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技师学院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开展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试点。
同时加大高职学校面向中职学校、技工院校的招生比例,本科层次高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学校招生规模的10%。
除了设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实施方案》还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型专业或课程。
支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高职学校开展先就业再进修、边工作边进修的学历贯通方式;研究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面向中职学校、专科层次高职学校的招生政策。
这表明,职校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就业方式也更为灵活,或将大幅提高学生上中职学校的积极性。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北京市对试点企业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对符合规定的职业教育投资,可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北京还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开展“入学即入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试点,试点项目学生入学并签订工学结合学徒培养相关协议后,可拥有企业见习职工身份,探索建立见习职工缴纳社保、由财政经费进行合理负担的工作机制。
对于上述两点方案,熊丙奇认为,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关键是企业自身有高素质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深入合作办学的实际需求,建立现代学徒制也是如此。
“如果企业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产教融合将流于形式,现代学徒制也难以推进。”熊丙奇告诉界面教育,现代学徒制已推行多年,但推进情况并不好。“一些企业认为,只要从劳务市场招来人进行一周训练就可上岗,为何还要采取老师傅带学徒的方式。其关键仍在于企业要升级换代,提出对技能人才的更高要求。”
在就业、落户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职校毕业生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有平等机会,将北京市高职学校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
北京之外,湖北、江苏、青海等多地均发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在落实层面,各地的实施方案具有一定差异。
例如,在经费保障机制上,湖北省要求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全面落实公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足额落实生均经费标准,确保中职(含技工学校)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8000元、高职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12000元。
江苏省则明确,中职生均财政拨款水平须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高水平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享受普通本科同等水平,五年制高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力争到“十四五”末达到省定标准。
上述两地均提到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国际经验本土化、再创新的基础上,湖北提出在国外探索建设“鲁班工坊”。江苏提出实施职业教育“郑和计划”,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
整体看来,储朝晖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须重视运用第三方评价来推动质量提升;其次尽可能地让民办职业教育、私立职业学校有更好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