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风水树”守护小区20年,见证从环境到人心的变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风水树”守护小区20年,见证从环境到人心的变迁

龙湖正通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助老敬老等措施,增强老年生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助力老年友好社区和城市更新建设,为行业发展探寻了新路径。

合川区的名人丽都小区大门处,有两株高大的黄桷树,20多年前,两颗大树被开发商移栽进了小区,成为了当年进入小区的一道风景。

 20年来,这两棵大树目睹着小区的居民迎来送往,悲欢喜乐,也见证了小区的岁月变迁。但作为小区的“风水树”,它们却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因为树下环境的脏乱差,它们被居民们嫌弃,承受着孤独…..

今年龙湖公益基金会出资100万元,5月初完成了对名人丽都小区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原来大树下的空地成为了小区新的中心广场,健身设施,棋牌桌椅被设立……大树下成为了居民茶余饭后的首选地。

如今在名人丽都小区,广场正中的黄桷树伸出巨大的树冠,为居民的晴天遮阴,雨天挡水,树下的笑声不断。老小区换新生,大树下有了新故事。

老故事:褪色的小区,逃离的人

提着一袋蔬菜,74岁的龙兴秀婆婆,坐在黄桷树下的条凳上。广场修好十多天来,她每天上街买菜,都来这里坐一坐,和邻居们聊会天才回屋。

“20年了,这里变化真的很大。”2003年,小区刚交付,龙婆婆便搬进了小区。回想起当年,龙婆婆说作为合川的首个商品房小区,名人丽都曾今也是全城的焦点。

“两棵黄桷树是风水树,当时下面是草地,大家还蛮喜欢在树下唠唠嗑的”龙婆婆说,随着时间迁移,草地慢慢变成了杂草,各种垃圾堆放,蚊蝇乱飞,宠物在这儿排便。临近的两栋楼,朝向这边的窗户都不愿开。

日积月累,环境持续恶化,居民路过这里都要绕道走,更不会有人到树下乘凉打牌谈家常。“莫说没得座椅,就算有,我也不得去坐。”龙婆婆说,因为没有什么休闲的场所,以前买完菜他就回家,闲时也不出门,大部分时间都闷在家。

前些年,同住的儿子儿媳实在受不了小区环境,在合川城里新小区购了房,带着孙子搬出去了。

和龙婆婆一样难受的,还有张大爷。90岁的张绍龙,2003年被儿子从合川渭沱镇农村,接到了名人丽都小区,搬进新家,成为了“老伙计们都羡慕的人”。

张爷爷家就在距广场最近的一栋楼。虽近,但这样的环境,他也只能把自己锁在家,家人也不敢让他独自外出。有一段时间,他曾一度想要回农村老屋,“至少在农村我不会整天闷在家里。”儿子坚决不同意,他才作罢。

“邻居们没地方唠嗑,小区也没啥生气。”20年的岁月,黄桷树慢慢长大,巨大的树冠把枝叶伸展,树下被垃圾、杂物、车辆填满。随着时光的流转,小区老了,小区的居民也老了。年轻人陆续搬出,老人们被“困”在家,就如同小区里那些褪色的建筑一般,生活似乎也显得乏味。

“从小在这里长大,看着小区变了,心里是真的开心。”上周,龙婆婆的儿子来看望他,当他走进小区惊讶地发现了小区的改变。饭后一家人,在广场坐了好一会,回想起曾今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儿子也很有感慨,“其实我们小区改造后,还是很漂亮很宜居的。”

这几天,张大爷也多了一个新活动。每天下午他都会和老伙伴一起裹叶子烟,吧嗒吧嗒抽几口,吹一吹牛,看孩子们玩耍,直到家人喊他回家吃饭。

新故事:老姐妹们成立小区文明纠察队

黄桷树下焕然一新,新故事也正在上演。龙湖公益基金会针对小区的改造,将中心广场最终定在了黄桷树下,也是不愿让大树继续孤单下去。大树为朝夕相处20载的小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庇护,发挥更大的作用。小区的居民也因为两棵大树,有了新的期待。

投用15天,新的小区广场已经成为小区居民打牌、健身、散步、溜娃的首选地。人一多,难免会有些生活习惯还没改变的居民,做出一些不和谐的举止。于是小区居民李中英、张云秀、周智兰、吴仁碧、陈恒兰,便自觉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文明纠察队”。

环境优化了,人们习惯也改变了,黄桷树默默地看着,切实感受到了树下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由表及里的变化。

小区居民李中英和她的几个老姐妹们,自发组织承担起维护小区环境,保护小区设施的责任。

 “我们盼改变,盼了十多年,终于在龙湖的帮助下如愿了。谁再乱来,我们不答应。”李中英说,小区新建广场成了邻居加深感情的平台,大家在这里交流带孙经验,烹饪技巧,家长里短……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广场都是热热闹闹地“这才是和谐小区该有的样子嘛”。

而以前,小区没有这样的平台。大家想出门健健身,散散步,要么去邻近的新小区,要么步行十多分钟,去人民公园或蟠龙湖公园,要过几条马路,又远又累不说,还不安全。“当时我就觉得住在这里好造孽,谁还有心思维护小区环境设施,去管别人文不文明。”

小区改造完成后,她们才有了组建义务小区“文明纠察队”想法。几人不定期在小区“巡逻”,及时劝导不文明行为,“我们出门随身都带着抽抽纸巾,发现宠物粪便,就用纸巾包好丢垃圾筒。”

树下正在斗地主的大爷说,维护环境,他们比谁都积极。以前,总有人到树下小便,现在他们一旦发现了,就会及时制止“以前想斗个地主,没地方,没桌子。现在人家为我们带来好环境,有啥子理由不珍惜。”

这短短的半个月,小区里居民运动的身影多了,自发维护的人也多了。遛宠物的居民带纸巾自觉清理;垃圾会自觉投入广场边的垃圾筒;小孩调皮攀爬桌子,家长会及时制止。

小区的改变来源于环境的改变,也来源于每一个小区居民的心境。

适老化改造让居民文明习惯自觉提升

20年前,两株黄桷树见证当年,合川首个商品房小区的骄傲,以及居民们搬迁入住时的欣喜。

20年来,也经历了小区“老龄化”造成的机能退化,和居民们嫌弃而带来的孤独与寂寞。

终于在20年后,它们又一次见证了小区焕新导致的,从物质到人心的变迁。

作为小区20年的见证者,它们相信靠居民自觉守护,能使小区“常住常新”,焕发首个商品房小区曾经的荣光。

居民文明风气的转变在潜移默化间持续。居民在广场上有时难免会高声喧哗,周围居民提了意见后,大家都很自觉,在午休或晚间时段,广场上的居民们会互相提醒:声音小点,别打扰别个休息。

居民们文明习惯的改迁有迹可循,从此次改造为起点,从“珍惜”到“维护”再到“体谅”,正逐渐走向“自觉”。

这只是名人丽都小区改变的开始,接下来,龙湖公益基金还将对小区内部分房屋进行适当老化改造,让更多的老居民感受到便捷与被关爱。

任何巨大的改变,都始于微末。去年12月。龙湖公益基金会宣布,5年内向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捐赠2亿元,支持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乡村振兴。名人丽都小区是这第一批改造小区中首个完工项目,也是这场善举的开始。

龙湖正通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助老敬老等措施,增强老年生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助力老年友好社区和城市更新建设,为行业发展探寻了新路径。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风水树”守护小区20年,见证从环境到人心的变迁

龙湖正通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助老敬老等措施,增强老年生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助力老年友好社区和城市更新建设,为行业发展探寻了新路径。

合川区的名人丽都小区大门处,有两株高大的黄桷树,20多年前,两颗大树被开发商移栽进了小区,成为了当年进入小区的一道风景。

 20年来,这两棵大树目睹着小区的居民迎来送往,悲欢喜乐,也见证了小区的岁月变迁。但作为小区的“风水树”,它们却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因为树下环境的脏乱差,它们被居民们嫌弃,承受着孤独…..

今年龙湖公益基金会出资100万元,5月初完成了对名人丽都小区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原来大树下的空地成为了小区新的中心广场,健身设施,棋牌桌椅被设立……大树下成为了居民茶余饭后的首选地。

如今在名人丽都小区,广场正中的黄桷树伸出巨大的树冠,为居民的晴天遮阴,雨天挡水,树下的笑声不断。老小区换新生,大树下有了新故事。

老故事:褪色的小区,逃离的人

提着一袋蔬菜,74岁的龙兴秀婆婆,坐在黄桷树下的条凳上。广场修好十多天来,她每天上街买菜,都来这里坐一坐,和邻居们聊会天才回屋。

“20年了,这里变化真的很大。”2003年,小区刚交付,龙婆婆便搬进了小区。回想起当年,龙婆婆说作为合川的首个商品房小区,名人丽都曾今也是全城的焦点。

“两棵黄桷树是风水树,当时下面是草地,大家还蛮喜欢在树下唠唠嗑的”龙婆婆说,随着时间迁移,草地慢慢变成了杂草,各种垃圾堆放,蚊蝇乱飞,宠物在这儿排便。临近的两栋楼,朝向这边的窗户都不愿开。

日积月累,环境持续恶化,居民路过这里都要绕道走,更不会有人到树下乘凉打牌谈家常。“莫说没得座椅,就算有,我也不得去坐。”龙婆婆说,因为没有什么休闲的场所,以前买完菜他就回家,闲时也不出门,大部分时间都闷在家。

前些年,同住的儿子儿媳实在受不了小区环境,在合川城里新小区购了房,带着孙子搬出去了。

和龙婆婆一样难受的,还有张大爷。90岁的张绍龙,2003年被儿子从合川渭沱镇农村,接到了名人丽都小区,搬进新家,成为了“老伙计们都羡慕的人”。

张爷爷家就在距广场最近的一栋楼。虽近,但这样的环境,他也只能把自己锁在家,家人也不敢让他独自外出。有一段时间,他曾一度想要回农村老屋,“至少在农村我不会整天闷在家里。”儿子坚决不同意,他才作罢。

“邻居们没地方唠嗑,小区也没啥生气。”20年的岁月,黄桷树慢慢长大,巨大的树冠把枝叶伸展,树下被垃圾、杂物、车辆填满。随着时光的流转,小区老了,小区的居民也老了。年轻人陆续搬出,老人们被“困”在家,就如同小区里那些褪色的建筑一般,生活似乎也显得乏味。

“从小在这里长大,看着小区变了,心里是真的开心。”上周,龙婆婆的儿子来看望他,当他走进小区惊讶地发现了小区的改变。饭后一家人,在广场坐了好一会,回想起曾今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儿子也很有感慨,“其实我们小区改造后,还是很漂亮很宜居的。”

这几天,张大爷也多了一个新活动。每天下午他都会和老伙伴一起裹叶子烟,吧嗒吧嗒抽几口,吹一吹牛,看孩子们玩耍,直到家人喊他回家吃饭。

新故事:老姐妹们成立小区文明纠察队

黄桷树下焕然一新,新故事也正在上演。龙湖公益基金会针对小区的改造,将中心广场最终定在了黄桷树下,也是不愿让大树继续孤单下去。大树为朝夕相处20载的小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庇护,发挥更大的作用。小区的居民也因为两棵大树,有了新的期待。

投用15天,新的小区广场已经成为小区居民打牌、健身、散步、溜娃的首选地。人一多,难免会有些生活习惯还没改变的居民,做出一些不和谐的举止。于是小区居民李中英、张云秀、周智兰、吴仁碧、陈恒兰,便自觉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文明纠察队”。

环境优化了,人们习惯也改变了,黄桷树默默地看着,切实感受到了树下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由表及里的变化。

小区居民李中英和她的几个老姐妹们,自发组织承担起维护小区环境,保护小区设施的责任。

 “我们盼改变,盼了十多年,终于在龙湖的帮助下如愿了。谁再乱来,我们不答应。”李中英说,小区新建广场成了邻居加深感情的平台,大家在这里交流带孙经验,烹饪技巧,家长里短……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广场都是热热闹闹地“这才是和谐小区该有的样子嘛”。

而以前,小区没有这样的平台。大家想出门健健身,散散步,要么去邻近的新小区,要么步行十多分钟,去人民公园或蟠龙湖公园,要过几条马路,又远又累不说,还不安全。“当时我就觉得住在这里好造孽,谁还有心思维护小区环境设施,去管别人文不文明。”

小区改造完成后,她们才有了组建义务小区“文明纠察队”想法。几人不定期在小区“巡逻”,及时劝导不文明行为,“我们出门随身都带着抽抽纸巾,发现宠物粪便,就用纸巾包好丢垃圾筒。”

树下正在斗地主的大爷说,维护环境,他们比谁都积极。以前,总有人到树下小便,现在他们一旦发现了,就会及时制止“以前想斗个地主,没地方,没桌子。现在人家为我们带来好环境,有啥子理由不珍惜。”

这短短的半个月,小区里居民运动的身影多了,自发维护的人也多了。遛宠物的居民带纸巾自觉清理;垃圾会自觉投入广场边的垃圾筒;小孩调皮攀爬桌子,家长会及时制止。

小区的改变来源于环境的改变,也来源于每一个小区居民的心境。

适老化改造让居民文明习惯自觉提升

20年前,两株黄桷树见证当年,合川首个商品房小区的骄傲,以及居民们搬迁入住时的欣喜。

20年来,也经历了小区“老龄化”造成的机能退化,和居民们嫌弃而带来的孤独与寂寞。

终于在20年后,它们又一次见证了小区焕新导致的,从物质到人心的变迁。

作为小区20年的见证者,它们相信靠居民自觉守护,能使小区“常住常新”,焕发首个商品房小区曾经的荣光。

居民文明风气的转变在潜移默化间持续。居民在广场上有时难免会高声喧哗,周围居民提了意见后,大家都很自觉,在午休或晚间时段,广场上的居民们会互相提醒:声音小点,别打扰别个休息。

居民们文明习惯的改迁有迹可循,从此次改造为起点,从“珍惜”到“维护”再到“体谅”,正逐渐走向“自觉”。

这只是名人丽都小区改变的开始,接下来,龙湖公益基金还将对小区内部分房屋进行适当老化改造,让更多的老居民感受到便捷与被关爱。

任何巨大的改变,都始于微末。去年12月。龙湖公益基金会宣布,5年内向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捐赠2亿元,支持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乡村振兴。名人丽都小区是这第一批改造小区中首个完工项目,也是这场善举的开始。

龙湖正通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助老敬老等措施,增强老年生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助力老年友好社区和城市更新建设,为行业发展探寻了新路径。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