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资本入局实验猴,实验动物迎来 “夏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资本入局实验猴,实验动物迎来 “夏天”

实验猴、实验鼠的生意进入了炙热的夏天。

文|中国品牌杂志 何茜

实验猴、实验鼠的生意进入了炙热的夏天。

不久前,昭衍新药花费18亿元,连续买下两家公司——广西玮美生物和云南英茂生物,拿下2.2万只猴子。

昭衍新药在中国临床前安全评价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占率15%,在全球排名第三,其核心业务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猴实验。

为什么

昭衍新药为什么要砸重金购买2万只猴子。

昭衍新药其公司掌舵人是出生于1964年的冯宇霞。冯宇霞的起点比很多老板高很多。她从军科院毕业之后,就在军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工作了三年。1995年与周志文共同创办起了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在中国临床前安全评价市场声名鹊起。

之后的一段时间,昭衍新药和临床前安全评价市场,同呼吸共命运。

2017年,昭衍新药成功在上交所IPO敲钟,2021年年2月,昭衍新药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市值超400亿。

这些年,昭衍新药主要业务,是为医药科研及制药机构提供临床前动物实验,比如猴子,这是生物实验中必不可缺的“原材料”。

换言之,没有这样的动物模型,几乎没有任何一款药可以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更别谈获批上市。可以说,没有猴子,就没有新药。因此,实验猴是昭衍新药发展的重要关注点。2020年,公司在广西购买2932只猴;2021年直接翻倍,购买量高达5986只。同时,昭衍新药还在开工建设梧州生物灵长类繁育与生物资源中心,作为其实验猴资源的补充。目前,该中心已完成猴舍54栋、厂区办公楼一栋、饲料间一栋共56栋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如果项目完成,预计能为该公司增加15000只猴子的数量。

不只昭衍新药,国内医药企业也在热情洋溢地买猴子。比如,2020年,药明康德就出手收购了春盛猴场,后者食蟹猴饲养规模达2万余头。药明康德出手后,康龙化成不甘示弱,在2021年收购了两家实验猴养殖公司,存栏量大约7000只以上。

至此,抢猴大战在医疗圈愈演愈烈。

小老鼠催生了IPO

不止实验猴子,小白鼠的生意也进入炙热的夏天。

众所周知,小白鼠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同源,生理机理和人类基本一致等优点,应用占比超过70%。而和实验猴相比,实验鼠繁殖能力更强,因此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

实验鼠

目前,已有两家靠着“小白鼠”的公司登陆了科创板——南模生物和药康生物。

南模生物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涉及的模式生物主要包括小鼠、大鼠、斑马鱼、线虫等。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南模生物的控股股东为砥石咨询,实际控制人为费俭。据悉,费俭为同济大学教授,1965年出生,曾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1988年,就职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07年起,他就职于同济大学。IPO上市前,南模生物完成6轮融资,背后聚集了IDG资本、海润并购基金、科创投集团、同济科技园等机构。2021年12月底,南模生物登陆科创板,最新市值40多亿元。

而药康生物创始人是高翔,他在科研界有着“鼠王”的霸气称号。2000年,高翔回国入职南京大学,两年后创立了药康生物的前身“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基因剔除小鼠模型。2017年底,药康生物正式成立。

一路走来,药康生物获得了包括鼎晖投资、国药控股、南京生物医药谷、国药君柏投资、扬子国投、国创中鼎、南京市产业发展基金、惠每资本、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红杉中国、泰福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支持。

2019年7月,药康生物最终选择鼎晖VGC与国药控股一起完成对药康生物的首次1.6亿元A轮投资。

药康生物产品系

此前,由于受限于海外模型开发领先,同时小鼠模型又属于研发驱动型行业,技术壁垒高,使其成为了国内医药领域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如今,中国企业终于突破了这一环节。目前,药康生物已开始全球化布局,在美国建立子公司、设有欧洲办事处,并将国际化战略作为未来规划,打通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并且希望海外市场收入4-5年后超过国内市场。

2022年4月25日,药康生物也正式登陆科创板。

掌握主动权

自疫情爆发以来,医疗健康产业大爆发,大量创新药排队申请,“一猴难求”现象席卷医疗圈。

以实验猴为例,据中国政府采购网,2018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也曾进行食蟹猴采购,中标金额为183.6万元,采购数量为136只,采购价格为每只食蟹猴1.35万元,供应商为广西桂东灵长类开发实验有限公司。

但现在价格暴涨——今年3月3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一则招标公告,采购食蟹猴40只,雌雄各半,年龄2到5岁,预算金额530万元,每只13.25万元。这意味着,不到四年时间,实验猴的价格涨了近10倍。

四年涨10倍。

猴子的价格保障,上市公司也嘎吱嘎吱发生着巨大变化。根据年度财报,2021年,药明康德拥有动物资产14.89亿元,昭衍新药的动物资产价值则近乎翻倍,这让实验猴养殖成为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一只猴子要变为“商品”,需要两代猴的努力——母猴一生可以分娩8到12只小猴,猴子从出生到性成熟,一般需要5年时间。而在养殖基地通过3年的养殖之后,只有满足标准条例上“病原微生物检测阴性”这一条件的小猴及其后代才可以用于实验,这也拉长了实验猴的供应周期。

2021年,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曾对外表示,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24万余只,目前除幼猴、种猴外,实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如果再除去被海外预订、包销的,年龄太小的或“更年期”猴,国内适用的存量仅有约3万只。

换言之,谁拥有实验动物,相当于谁就拥有了新药研发的主动权。因为以猴、鼠为代表的实验生物是打开人类基因组宝库的关键钥匙,是人类基因功能研究和精准治疗药物研发的刚需。所以,这一隐秘赛道,正在催生一批你可能想象不到的品牌。

来源:中国品牌杂志

原标题:资本入局实验猴,实验动物迎来 “夏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资本入局实验猴,实验动物迎来 “夏天”

实验猴、实验鼠的生意进入了炙热的夏天。

文|中国品牌杂志 何茜

实验猴、实验鼠的生意进入了炙热的夏天。

不久前,昭衍新药花费18亿元,连续买下两家公司——广西玮美生物和云南英茂生物,拿下2.2万只猴子。

昭衍新药在中国临床前安全评价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占率15%,在全球排名第三,其核心业务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猴实验。

为什么

昭衍新药为什么要砸重金购买2万只猴子。

昭衍新药其公司掌舵人是出生于1964年的冯宇霞。冯宇霞的起点比很多老板高很多。她从军科院毕业之后,就在军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工作了三年。1995年与周志文共同创办起了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在中国临床前安全评价市场声名鹊起。

之后的一段时间,昭衍新药和临床前安全评价市场,同呼吸共命运。

2017年,昭衍新药成功在上交所IPO敲钟,2021年年2月,昭衍新药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市值超400亿。

这些年,昭衍新药主要业务,是为医药科研及制药机构提供临床前动物实验,比如猴子,这是生物实验中必不可缺的“原材料”。

换言之,没有这样的动物模型,几乎没有任何一款药可以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更别谈获批上市。可以说,没有猴子,就没有新药。因此,实验猴是昭衍新药发展的重要关注点。2020年,公司在广西购买2932只猴;2021年直接翻倍,购买量高达5986只。同时,昭衍新药还在开工建设梧州生物灵长类繁育与生物资源中心,作为其实验猴资源的补充。目前,该中心已完成猴舍54栋、厂区办公楼一栋、饲料间一栋共56栋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如果项目完成,预计能为该公司增加15000只猴子的数量。

不只昭衍新药,国内医药企业也在热情洋溢地买猴子。比如,2020年,药明康德就出手收购了春盛猴场,后者食蟹猴饲养规模达2万余头。药明康德出手后,康龙化成不甘示弱,在2021年收购了两家实验猴养殖公司,存栏量大约7000只以上。

至此,抢猴大战在医疗圈愈演愈烈。

小老鼠催生了IPO

不止实验猴子,小白鼠的生意也进入炙热的夏天。

众所周知,小白鼠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高度同源,生理机理和人类基本一致等优点,应用占比超过70%。而和实验猴相比,实验鼠繁殖能力更强,因此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

实验鼠

目前,已有两家靠着“小白鼠”的公司登陆了科创板——南模生物和药康生物。

南模生物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涉及的模式生物主要包括小鼠、大鼠、斑马鱼、线虫等。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南模生物的控股股东为砥石咨询,实际控制人为费俭。据悉,费俭为同济大学教授,1965年出生,曾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1988年,就职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07年起,他就职于同济大学。IPO上市前,南模生物完成6轮融资,背后聚集了IDG资本、海润并购基金、科创投集团、同济科技园等机构。2021年12月底,南模生物登陆科创板,最新市值40多亿元。

而药康生物创始人是高翔,他在科研界有着“鼠王”的霸气称号。2000年,高翔回国入职南京大学,两年后创立了药康生物的前身“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基因剔除小鼠模型。2017年底,药康生物正式成立。

一路走来,药康生物获得了包括鼎晖投资、国药控股、南京生物医药谷、国药君柏投资、扬子国投、国创中鼎、南京市产业发展基金、惠每资本、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红杉中国、泰福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支持。

2019年7月,药康生物最终选择鼎晖VGC与国药控股一起完成对药康生物的首次1.6亿元A轮投资。

药康生物产品系

此前,由于受限于海外模型开发领先,同时小鼠模型又属于研发驱动型行业,技术壁垒高,使其成为了国内医药领域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如今,中国企业终于突破了这一环节。目前,药康生物已开始全球化布局,在美国建立子公司、设有欧洲办事处,并将国际化战略作为未来规划,打通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并且希望海外市场收入4-5年后超过国内市场。

2022年4月25日,药康生物也正式登陆科创板。

掌握主动权

自疫情爆发以来,医疗健康产业大爆发,大量创新药排队申请,“一猴难求”现象席卷医疗圈。

以实验猴为例,据中国政府采购网,2018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也曾进行食蟹猴采购,中标金额为183.6万元,采购数量为136只,采购价格为每只食蟹猴1.35万元,供应商为广西桂东灵长类开发实验有限公司。

但现在价格暴涨——今年3月3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一则招标公告,采购食蟹猴40只,雌雄各半,年龄2到5岁,预算金额530万元,每只13.25万元。这意味着,不到四年时间,实验猴的价格涨了近10倍。

四年涨10倍。

猴子的价格保障,上市公司也嘎吱嘎吱发生着巨大变化。根据年度财报,2021年,药明康德拥有动物资产14.89亿元,昭衍新药的动物资产价值则近乎翻倍,这让实验猴养殖成为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一只猴子要变为“商品”,需要两代猴的努力——母猴一生可以分娩8到12只小猴,猴子从出生到性成熟,一般需要5年时间。而在养殖基地通过3年的养殖之后,只有满足标准条例上“病原微生物检测阴性”这一条件的小猴及其后代才可以用于实验,这也拉长了实验猴的供应周期。

2021年,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曾对外表示,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24万余只,目前除幼猴、种猴外,实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如果再除去被海外预订、包销的,年龄太小的或“更年期”猴,国内适用的存量仅有约3万只。

换言之,谁拥有实验动物,相当于谁就拥有了新药研发的主动权。因为以猴、鼠为代表的实验生物是打开人类基因组宝库的关键钥匙,是人类基因功能研究和精准治疗药物研发的刚需。所以,这一隐秘赛道,正在催生一批你可能想象不到的品牌。

来源:中国品牌杂志

原标题:资本入局实验猴,实验动物迎来 “夏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