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京东、菜鸟争夺物流发牌权,顺丰怎么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京东、菜鸟争夺物流发牌权,顺丰怎么办?

二十年物流战事,已进入了下半场。京东物流和菜鸟将一起踏入同一条河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最话FunTalk  任雪芸

编辑|王芳洁

5月31日晚8点尾款支付后,电商物流企业开启了上半年最为集中的一场作战。

“晚上就开始卸货,一早就通知,这个小区送完一轮去别的小区,下午再来一轮。”近盛夏的北京,气温上升极快,不能进入小区的快递小哥们,不到8点就在门外摆起了“临时快递摊”。

拿到第一个618订单快递,然后送到消费者手中,快递员李然(化名)终于有了年中购物节开启的实感。

表面上依旧是速度和揽单量的比拼。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中午12时,菜鸟直送签收单量和去年618同期相比增长35%;截至6月1日17时23分,京东618开门红的出库单量和妥投单量双超去年全天;中通快递“618”单日订单量突破1亿;申通28分钟送达了今年618的第一单……

“年中购物节”快件量洪峰来临时,关乎的不只是电商的GMV,还有各电商物流企业能拿到多少订单量,并为消费者履约,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市占率的排位赛添砖加瓦。

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42.3亿件,同比增长10.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392.8亿元,同比增长6.9%。这其中,中通市占率居第一为21.6%、韵达17.79%、圆通15.28%,顺丰则为10.03%。

为了能抢到更多的订单量,行业曾在2021年给出了“价格战”的答案,可那场低于成本线的恶性价格循环最终导致各家利润空间被大幅蚕食,行业出清加速。

而根据《最话》的观察,当下这场竞争已经指向了供应链。

2019年,京东在商务仓以外推出了经济仓,定位于为中小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提供标准化、经济型的仓配服务。三年后,这个为京东物流奠定一体化供应链基础的仓配服务试图走出一条独立行情。

根据京东物流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在其一体化供应链的客户中,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达到了人民币255亿元,占到了其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总收入的35.86%。

当然,不止于京东,马云曾提出在5年至8年的时间内建造一个全国性超级物流网,支撑日均300亿元的零售额,并能够利用这个网络达成24小时内将货物运抵国内任何地区。

于是,菜鸟与银泰、复星、长三角供应链巨头富春集团等股东一起,发力布局仓储网络,建设“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据此前西南证券的一份报告,菜鸟自营仓面积达315万平方米,仓储联盟与入驻菜鸟物流市场的服务商仓储面积合计达6645万平方米。

京东和菜鸟的选择其实很容易理解,“仓配是一个相对蓝海的模式,虽然重资产,但是是一个趋势。”一位物流专业人士告诉《最话》。为了市占率的排位,这一次,所有的快递企业又进入了“备战状态”。

同时,相对于价格,供应链是更昂贵、更沉重的壁垒,但一旦能说服商家全渠道入仓,就相当于这家物流公司拿到了快递服务履约的发牌权。

所以,压力来到了顺丰这一侧。

目前来看,王卫同样将供应链服务视为顺丰“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在2021年年报中有所体现,数据显示,2021年顺丰仅固定资产开支就达到了192亿元,同比增长56.5%。这一年,顺丰建了360个电商仓库,36个家电仓库。

但商家对于供应链服务的需求似乎已经不止于仓配了。在整体社会零售市场面临变革的当下,它们应该还希望被来自零售市场的大数据所指导,例如根据区域市场的销售情况进行及时的分仓或清仓。

而相对于京东物流和菜鸟来说,顺丰的底色并不是电商,这恐怕是它在发展仓配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挑战。

01 同一条地道

2007年,刘强东力排众议,决定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2013年,马云则明确表示阿里不做快递,联合三通一达等组建了菜鸟网络。

可现如今,京东和菜鸟是越来越像了。

相较于仓配模式的从中心仓库到派件的环节,网络配送模式以单票快递的低价,弱化了C端消费者对于时效和服务的诉求,搭建了一条从商家到网点,分拨再到网点,然后派送这个更为复杂的长链路。

在电商发展的初期,相较于仓配模式,网络配送模式一度被视为解决快递履约的最常规的选择。

看向电商平台的商流逻辑,彼时淘宝被C2C模式主导,电商对于消费者的核心满足点在于低价而非高质。直到2008年以后,消费者愈加重视商品质量倒逼B2C模式诞生,配合购物体验的交付环节,物流提“质”也在此时被提上了日程。

与淘宝不同,京东物流则脱胎于京东自营商城。在刘强东公开采访的视频中,“体验比流量价值更为重要”这句话概括了京东自建物流的底层逻辑。

通过自建物流,京东对快递履约环节实现了完全的控制力。这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体验变好了,快递端又能反哺商流,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东物理运营了约1400个仓库,包含云仓生态平台的管理面积在内,仓储网络总管理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当阿里B2C份额的增加,其仓配模式占比在内部不断提升。

2017年,马云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改了口风,表示阿里必须采用重资产策略,大规模投资打造基础设施,物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2021年投资者日活动时,菜鸟CEO万霖再次对外明确:菜鸟既保持互联网数字化优势,也要不断夯实物流实业。

于是,2018年菜鸟深度整合了五家配送合作方(万象、升邦、东骏、芝麻开门和黄马甲),成立“杭州喵递宅配科技有限公司”,菜鸟开始拥有了一张直营的配送网络。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菜鸟已在全国建立七大仓配枢纽,截止2020年5月份,菜鸟自建物流园区面积315 万平方米,菜鸟仓储联盟为619万平米,菜鸟物流市场面积6026万平方米。

“可以说仓配模式下,在供应链的打造上,菜鸟和京东的确是越来越像的。”某物流行业人士如此认为。

往后端看去,如果说零售催生了物流模式的更迭,当电商平台深度介入商品流通链条,以仓配为核心,供应链的话语权之争又将体现于商流层面。

传统供应链中,B到C的逻辑集合了供应商、工厂、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环节,电商的出现打破了商流的线下边界,全渠道逻辑下,数据被视为指导生产、配送的最佳武器。

于是,背靠于电商平台的京东物流和菜鸟,同时动起了“反哺”上游的心思。一个优质的仓配网络下,商家和平台能够达成的理想状态在于商流和物流成为一体,平台商家的备货充足但不压货,配送更快且费率更低。相比其他第三方快递企业,他们在平台品牌销售及物流上的数据优势不言而喻。

据了解,就京东物流而言,一体化供应链解决的不只是B端到C端的履约,从生产端的上游采购,到中间的生产计划,再到进仓。这是一个全流程的解决方案,核心在于成本和服务之间的无限平衡。

如今,仓配物流的价值持续被挖掘,毫无疑问,在不断提出新要求的商流端,物流的提升空间将被打开。

而这时,京东物流和菜鸟将一起踏入同一条河流。

02 电商“后台”

快递市场中,电商件拥有绝对话语权,一直占据着接近80%的市场份额。此前2020年6月,市场份额居一位的中通方面也曾透露,其总包裹量中的90%以上来自于电商平台。

但不同于菜鸟和京东物流,对于第三方快递企业而言,有没有“吃”的,那得看掌握货源的电商平台到底给不给。

2020年7月,京东就曾在卖家论坛发布《关于合作快递服务调的通知》,表示因为合同陆续到期,要求商家停用了佳吉快运、国通快递、卡行天下、申通快递、如风达、全峰快递等等几家快递物流公司的产品。

于是,快递市场有了背靠阿里的通达系、背靠拼多多的极兔,和目前独立山头的顺丰。但现如今,仓配模式走上台前,无论是三通一达还是顺丰,在面临平台原生的物流企业时,危险似乎在逼近。

根据京东物流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京东物流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为113.87亿元,占比总收入的41.6%,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相对的,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59.65亿元,占比总收入的58.4%。

对比同期顺丰,财报数据显示,尽管交出了扭亏为盈的成绩单,但顺丰电商件业务并不好看。这一季度顺丰的速运物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5.92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68%。

不过目前来看,三通一达、极兔等也并非没有生存的空间。

比如,在京东物流价格模型更优的经济仓中,第三方资源被纳入其中。据了解,京东会和生态合作伙伴协同去给客户履约。其实早在2018年,京东物流方面便对外表示,京东物流与顺丰及通达系等快递企业保持着合作关系,每天有数百万订单通过通达系、顺丰投递。

这种生态开放的合作模式,对于京东物流来说,当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例如京东曾花多年时间,斥巨量资源打造了全国布局的织网计划,但仓配市场本身是有波峰和波谷的,因此京东所织的网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否则要不就是在波谷时形成浪费,要不就是无法在波峰时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将第三方物流纳入生态合作伙伴范畴,京东甚至可以绕过平台的壁垒,去切淘系或拼系的订单。其主要目的当然不是物流订单的分润,而是以此来全面统筹作为全渠道供应链服务商的能力。

而在阿里平台体系内,三通一达更像是一个氏族亲属。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阿里在申通、圆通和中通股东位列前三,只有在韵达话语权最小,但也持有了2% 的股份。

而物流公司们之所以要成为电商的生态合作伙伴,甚至于投资版图中的一小部分,无非是要在商流的前提下,找到成本、效率、体验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这是价格以外,它们去占领市场份额的另一步棋。

从品牌端降本增效的诉求看去,诸如京东物流、菜鸟提供的一体化供应链中已经从快递末端的履约向售前、售中、甚至售后环节延伸。比如在大促时预测销量,为补仓提供实时的建议。

而在消费者端,仓储物流给出的答案是速度。

拥有近15年网购经验的王园是消费者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早期看价格,中期看质量,现在品牌质量和价格曲线趋向固定,她要的变成了时效。“如果商家能发闪送或者同城,我的购物决策会下的更快。”

更短的履约环节带来的是快递行业总单量的上升,也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是从“能用”到“好用”的飞跃。

更何况,今年1月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其中,4月同比下降了11.1%。降低的消费意愿和不再连年攀升的购物节数据,都在向快递企业诉说着这个需要降本增效且提质的事实。

于是,在电商与物流的游戏规则中,服务和时效被视为电商快递争取的下一个高地。“提前入仓”则是品牌和快递给出的共同答案。当标品入仓后,根据消费者收货地址就近发货,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物流时效。

在快递平台追随过的价格战之后,电商平台又回到了主场。

03 顺丰怎么办

独行者是顺丰。2017年,菜鸟和顺丰的一场大战曾揭开两个派系在暗处的那些争斗。站在顺丰一方的观点是,菜鸟表面做平台,实际上是在为数据话语权筑巢,吸走了属于第三方快递的利润空间。

那一年的顺丰手握全货机41架,占据了全国航空货运总量22.98%,以47.71亿元的净利润盘踞于中高端市场。不做电商的附庸,顺丰博的是快递市场的话语权。

后续几年电商高速发展时期,顺丰踉跄跟风,试图通过自建电商抓住主动权,从2010年的顺丰E商圈、到2012年的顺丰优选、再到2014年的嗨客,甚至于王卫多次出现为顺丰的电商业务站台,但依旧不被外界所接受。

高企的电商件GMV是顺丰业务版图中无法割舍的一块儿肥肉。

于是,2019年,顺丰推出了“特惠电商件”,用飞机的闲置空间去装载电商快递,在2020年,顺丰则进一步铺设了一张用来运载电商件等经济型快递的物流网络丰网。如此以来,换来的却是2021年速运分部净利润的腰斩,净利率由6.59%下降至2.65%。

甚至于,顺丰开始在丰网上放弃直营品牌策略,选择加盟品牌服务。

打不来低价战术的顺丰,一方面,开拓了新的盟友,和拼多多进行了退货服务合作;争取新兴品质电商和垂直电商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则持续加大对中高端电商件份额的占领。根据华创分析师的推测,中高端电商件市场约占据整个电商件市场的30%。

一位快递行业人士告诉《最话》,就算是双方打架最凶的时候,顺丰依旧是淘宝的物流合作伙伴。“在一个高客单价的产品面前,顺丰的速度和服务依旧是商家首选。”投射到顺丰2021年报数据中,其时效快递业务贡献营收961.6亿元,同比增长7.3%,在总收入中占比46.4%。

但一位物流行业的专业人士告诉《最话》,相比京东物流和菜鸟,顺丰在数字化供应链上相对较弱。“核心还是在于数据,毕竟顺丰没有电商平台,它在这一轮竞争中依旧是拿不到核心数据的那一个。”

不过,一位行业人士告诉《最话》,在这轮竞争中,京东物流受制于亏损压力,面临的挑战同样艰巨。2022年一季度业绩显示,京东物流营收273.51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亏损13.5亿元。“可以说是hold不住的成本,让京东物流一直找不到盈利的平衡点。”

让我们回到菜鸟和顺丰大战的那一年,刘强东接受了央视《财经》的专访,表达了自己对快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他说,未来快递在经过激烈竞争之后,就只会剩下顺丰和京东物流。

那么,通达系就会坐以待毙吗?

通过梳理过去一年三通一达的年报数据,《最话》发现:除去韵达6.1亿元股权投资,这四家企业的资本性开支达到了235.03亿元,主要是用于建设和购置仓库,转运中心,车辆以及信息系统。

与此同时,接入淘宝生态的通达系开始延伸第三方触角。比如,在中通独立的云仓业务中,一度针对直播电商提供了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据公开信息显示,包括揽件、收货、供应链金融、客服保障、物流追踪五个环节。这与京东物流入自营仓的逻辑如出一辙。

截至2021年底,中通云仓在国内56个城市建了超过200个仓库,仓储面积超过了200万平方。

当然还有新的诱惑,阿里系物流曾加速奔向超级流量拼多多,如今抖音电商又在吸引他们入局。

2022年1月,抖音电商推出快递服务系统平台“音尊达”,同时宣布为部分城市商家提供供应链云仓服务。据此前抖音方面的数据,其云仓分布于32个城市,覆盖面积约150万平米的45个仓点。

目前来看,通达系正在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筑成了顺丰和京东物流都无法打破的壁垒,再加上一众新兴电商平台对末端物流的把控意愿升级,低价策略依然是对抗商流话语权的重要筹码。

根据2022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上披露的数据,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5亿件,支撑网络零售额接近了11万亿元。一位快递行业的专业人士认为市场够大,足够容得下三家同台。

而对这个二十年来一直充满腥风血雨的行业而言,发牌权的排位赛或许刚刚拉开序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菜鸟网络

200
  • 菜鸟推出新款L4级公开道路无人车GT Pro
  • 菜鸟单季营收246.47亿元,全球化业务投入进一步加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京东、菜鸟争夺物流发牌权,顺丰怎么办?

二十年物流战事,已进入了下半场。京东物流和菜鸟将一起踏入同一条河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最话FunTalk  任雪芸

编辑|王芳洁

5月31日晚8点尾款支付后,电商物流企业开启了上半年最为集中的一场作战。

“晚上就开始卸货,一早就通知,这个小区送完一轮去别的小区,下午再来一轮。”近盛夏的北京,气温上升极快,不能进入小区的快递小哥们,不到8点就在门外摆起了“临时快递摊”。

拿到第一个618订单快递,然后送到消费者手中,快递员李然(化名)终于有了年中购物节开启的实感。

表面上依旧是速度和揽单量的比拼。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中午12时,菜鸟直送签收单量和去年618同期相比增长35%;截至6月1日17时23分,京东618开门红的出库单量和妥投单量双超去年全天;中通快递“618”单日订单量突破1亿;申通28分钟送达了今年618的第一单……

“年中购物节”快件量洪峰来临时,关乎的不只是电商的GMV,还有各电商物流企业能拿到多少订单量,并为消费者履约,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市占率的排位赛添砖加瓦。

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42.3亿件,同比增长10.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392.8亿元,同比增长6.9%。这其中,中通市占率居第一为21.6%、韵达17.79%、圆通15.28%,顺丰则为10.03%。

为了能抢到更多的订单量,行业曾在2021年给出了“价格战”的答案,可那场低于成本线的恶性价格循环最终导致各家利润空间被大幅蚕食,行业出清加速。

而根据《最话》的观察,当下这场竞争已经指向了供应链。

2019年,京东在商务仓以外推出了经济仓,定位于为中小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提供标准化、经济型的仓配服务。三年后,这个为京东物流奠定一体化供应链基础的仓配服务试图走出一条独立行情。

根据京东物流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在其一体化供应链的客户中,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达到了人民币255亿元,占到了其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总收入的35.86%。

当然,不止于京东,马云曾提出在5年至8年的时间内建造一个全国性超级物流网,支撑日均300亿元的零售额,并能够利用这个网络达成24小时内将货物运抵国内任何地区。

于是,菜鸟与银泰、复星、长三角供应链巨头富春集团等股东一起,发力布局仓储网络,建设“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据此前西南证券的一份报告,菜鸟自营仓面积达315万平方米,仓储联盟与入驻菜鸟物流市场的服务商仓储面积合计达6645万平方米。

京东和菜鸟的选择其实很容易理解,“仓配是一个相对蓝海的模式,虽然重资产,但是是一个趋势。”一位物流专业人士告诉《最话》。为了市占率的排位,这一次,所有的快递企业又进入了“备战状态”。

同时,相对于价格,供应链是更昂贵、更沉重的壁垒,但一旦能说服商家全渠道入仓,就相当于这家物流公司拿到了快递服务履约的发牌权。

所以,压力来到了顺丰这一侧。

目前来看,王卫同样将供应链服务视为顺丰“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在2021年年报中有所体现,数据显示,2021年顺丰仅固定资产开支就达到了192亿元,同比增长56.5%。这一年,顺丰建了360个电商仓库,36个家电仓库。

但商家对于供应链服务的需求似乎已经不止于仓配了。在整体社会零售市场面临变革的当下,它们应该还希望被来自零售市场的大数据所指导,例如根据区域市场的销售情况进行及时的分仓或清仓。

而相对于京东物流和菜鸟来说,顺丰的底色并不是电商,这恐怕是它在发展仓配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挑战。

01 同一条地道

2007年,刘强东力排众议,决定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2013年,马云则明确表示阿里不做快递,联合三通一达等组建了菜鸟网络。

可现如今,京东和菜鸟是越来越像了。

相较于仓配模式的从中心仓库到派件的环节,网络配送模式以单票快递的低价,弱化了C端消费者对于时效和服务的诉求,搭建了一条从商家到网点,分拨再到网点,然后派送这个更为复杂的长链路。

在电商发展的初期,相较于仓配模式,网络配送模式一度被视为解决快递履约的最常规的选择。

看向电商平台的商流逻辑,彼时淘宝被C2C模式主导,电商对于消费者的核心满足点在于低价而非高质。直到2008年以后,消费者愈加重视商品质量倒逼B2C模式诞生,配合购物体验的交付环节,物流提“质”也在此时被提上了日程。

与淘宝不同,京东物流则脱胎于京东自营商城。在刘强东公开采访的视频中,“体验比流量价值更为重要”这句话概括了京东自建物流的底层逻辑。

通过自建物流,京东对快递履约环节实现了完全的控制力。这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体验变好了,快递端又能反哺商流,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东物理运营了约1400个仓库,包含云仓生态平台的管理面积在内,仓储网络总管理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当阿里B2C份额的增加,其仓配模式占比在内部不断提升。

2017年,马云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改了口风,表示阿里必须采用重资产策略,大规模投资打造基础设施,物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2021年投资者日活动时,菜鸟CEO万霖再次对外明确:菜鸟既保持互联网数字化优势,也要不断夯实物流实业。

于是,2018年菜鸟深度整合了五家配送合作方(万象、升邦、东骏、芝麻开门和黄马甲),成立“杭州喵递宅配科技有限公司”,菜鸟开始拥有了一张直营的配送网络。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菜鸟已在全国建立七大仓配枢纽,截止2020年5月份,菜鸟自建物流园区面积315 万平方米,菜鸟仓储联盟为619万平米,菜鸟物流市场面积6026万平方米。

“可以说仓配模式下,在供应链的打造上,菜鸟和京东的确是越来越像的。”某物流行业人士如此认为。

往后端看去,如果说零售催生了物流模式的更迭,当电商平台深度介入商品流通链条,以仓配为核心,供应链的话语权之争又将体现于商流层面。

传统供应链中,B到C的逻辑集合了供应商、工厂、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环节,电商的出现打破了商流的线下边界,全渠道逻辑下,数据被视为指导生产、配送的最佳武器。

于是,背靠于电商平台的京东物流和菜鸟,同时动起了“反哺”上游的心思。一个优质的仓配网络下,商家和平台能够达成的理想状态在于商流和物流成为一体,平台商家的备货充足但不压货,配送更快且费率更低。相比其他第三方快递企业,他们在平台品牌销售及物流上的数据优势不言而喻。

据了解,就京东物流而言,一体化供应链解决的不只是B端到C端的履约,从生产端的上游采购,到中间的生产计划,再到进仓。这是一个全流程的解决方案,核心在于成本和服务之间的无限平衡。

如今,仓配物流的价值持续被挖掘,毫无疑问,在不断提出新要求的商流端,物流的提升空间将被打开。

而这时,京东物流和菜鸟将一起踏入同一条河流。

02 电商“后台”

快递市场中,电商件拥有绝对话语权,一直占据着接近80%的市场份额。此前2020年6月,市场份额居一位的中通方面也曾透露,其总包裹量中的90%以上来自于电商平台。

但不同于菜鸟和京东物流,对于第三方快递企业而言,有没有“吃”的,那得看掌握货源的电商平台到底给不给。

2020年7月,京东就曾在卖家论坛发布《关于合作快递服务调的通知》,表示因为合同陆续到期,要求商家停用了佳吉快运、国通快递、卡行天下、申通快递、如风达、全峰快递等等几家快递物流公司的产品。

于是,快递市场有了背靠阿里的通达系、背靠拼多多的极兔,和目前独立山头的顺丰。但现如今,仓配模式走上台前,无论是三通一达还是顺丰,在面临平台原生的物流企业时,危险似乎在逼近。

根据京东物流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京东物流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为113.87亿元,占比总收入的41.6%,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相对的,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59.65亿元,占比总收入的58.4%。

对比同期顺丰,财报数据显示,尽管交出了扭亏为盈的成绩单,但顺丰电商件业务并不好看。这一季度顺丰的速运物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5.92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68%。

不过目前来看,三通一达、极兔等也并非没有生存的空间。

比如,在京东物流价格模型更优的经济仓中,第三方资源被纳入其中。据了解,京东会和生态合作伙伴协同去给客户履约。其实早在2018年,京东物流方面便对外表示,京东物流与顺丰及通达系等快递企业保持着合作关系,每天有数百万订单通过通达系、顺丰投递。

这种生态开放的合作模式,对于京东物流来说,当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例如京东曾花多年时间,斥巨量资源打造了全国布局的织网计划,但仓配市场本身是有波峰和波谷的,因此京东所织的网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否则要不就是在波谷时形成浪费,要不就是无法在波峰时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将第三方物流纳入生态合作伙伴范畴,京东甚至可以绕过平台的壁垒,去切淘系或拼系的订单。其主要目的当然不是物流订单的分润,而是以此来全面统筹作为全渠道供应链服务商的能力。

而在阿里平台体系内,三通一达更像是一个氏族亲属。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阿里在申通、圆通和中通股东位列前三,只有在韵达话语权最小,但也持有了2% 的股份。

而物流公司们之所以要成为电商的生态合作伙伴,甚至于投资版图中的一小部分,无非是要在商流的前提下,找到成本、效率、体验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这是价格以外,它们去占领市场份额的另一步棋。

从品牌端降本增效的诉求看去,诸如京东物流、菜鸟提供的一体化供应链中已经从快递末端的履约向售前、售中、甚至售后环节延伸。比如在大促时预测销量,为补仓提供实时的建议。

而在消费者端,仓储物流给出的答案是速度。

拥有近15年网购经验的王园是消费者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早期看价格,中期看质量,现在品牌质量和价格曲线趋向固定,她要的变成了时效。“如果商家能发闪送或者同城,我的购物决策会下的更快。”

更短的履约环节带来的是快递行业总单量的上升,也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是从“能用”到“好用”的飞跃。

更何况,今年1月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其中,4月同比下降了11.1%。降低的消费意愿和不再连年攀升的购物节数据,都在向快递企业诉说着这个需要降本增效且提质的事实。

于是,在电商与物流的游戏规则中,服务和时效被视为电商快递争取的下一个高地。“提前入仓”则是品牌和快递给出的共同答案。当标品入仓后,根据消费者收货地址就近发货,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物流时效。

在快递平台追随过的价格战之后,电商平台又回到了主场。

03 顺丰怎么办

独行者是顺丰。2017年,菜鸟和顺丰的一场大战曾揭开两个派系在暗处的那些争斗。站在顺丰一方的观点是,菜鸟表面做平台,实际上是在为数据话语权筑巢,吸走了属于第三方快递的利润空间。

那一年的顺丰手握全货机41架,占据了全国航空货运总量22.98%,以47.71亿元的净利润盘踞于中高端市场。不做电商的附庸,顺丰博的是快递市场的话语权。

后续几年电商高速发展时期,顺丰踉跄跟风,试图通过自建电商抓住主动权,从2010年的顺丰E商圈、到2012年的顺丰优选、再到2014年的嗨客,甚至于王卫多次出现为顺丰的电商业务站台,但依旧不被外界所接受。

高企的电商件GMV是顺丰业务版图中无法割舍的一块儿肥肉。

于是,2019年,顺丰推出了“特惠电商件”,用飞机的闲置空间去装载电商快递,在2020年,顺丰则进一步铺设了一张用来运载电商件等经济型快递的物流网络丰网。如此以来,换来的却是2021年速运分部净利润的腰斩,净利率由6.59%下降至2.65%。

甚至于,顺丰开始在丰网上放弃直营品牌策略,选择加盟品牌服务。

打不来低价战术的顺丰,一方面,开拓了新的盟友,和拼多多进行了退货服务合作;争取新兴品质电商和垂直电商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则持续加大对中高端电商件份额的占领。根据华创分析师的推测,中高端电商件市场约占据整个电商件市场的30%。

一位快递行业人士告诉《最话》,就算是双方打架最凶的时候,顺丰依旧是淘宝的物流合作伙伴。“在一个高客单价的产品面前,顺丰的速度和服务依旧是商家首选。”投射到顺丰2021年报数据中,其时效快递业务贡献营收961.6亿元,同比增长7.3%,在总收入中占比46.4%。

但一位物流行业的专业人士告诉《最话》,相比京东物流和菜鸟,顺丰在数字化供应链上相对较弱。“核心还是在于数据,毕竟顺丰没有电商平台,它在这一轮竞争中依旧是拿不到核心数据的那一个。”

不过,一位行业人士告诉《最话》,在这轮竞争中,京东物流受制于亏损压力,面临的挑战同样艰巨。2022年一季度业绩显示,京东物流营收273.51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亏损13.5亿元。“可以说是hold不住的成本,让京东物流一直找不到盈利的平衡点。”

让我们回到菜鸟和顺丰大战的那一年,刘强东接受了央视《财经》的专访,表达了自己对快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他说,未来快递在经过激烈竞争之后,就只会剩下顺丰和京东物流。

那么,通达系就会坐以待毙吗?

通过梳理过去一年三通一达的年报数据,《最话》发现:除去韵达6.1亿元股权投资,这四家企业的资本性开支达到了235.03亿元,主要是用于建设和购置仓库,转运中心,车辆以及信息系统。

与此同时,接入淘宝生态的通达系开始延伸第三方触角。比如,在中通独立的云仓业务中,一度针对直播电商提供了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据公开信息显示,包括揽件、收货、供应链金融、客服保障、物流追踪五个环节。这与京东物流入自营仓的逻辑如出一辙。

截至2021年底,中通云仓在国内56个城市建了超过200个仓库,仓储面积超过了200万平方。

当然还有新的诱惑,阿里系物流曾加速奔向超级流量拼多多,如今抖音电商又在吸引他们入局。

2022年1月,抖音电商推出快递服务系统平台“音尊达”,同时宣布为部分城市商家提供供应链云仓服务。据此前抖音方面的数据,其云仓分布于32个城市,覆盖面积约150万平米的45个仓点。

目前来看,通达系正在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筑成了顺丰和京东物流都无法打破的壁垒,再加上一众新兴电商平台对末端物流的把控意愿升级,低价策略依然是对抗商流话语权的重要筹码。

根据2022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上披露的数据,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5亿件,支撑网络零售额接近了11万亿元。一位快递行业的专业人士认为市场够大,足够容得下三家同台。

而对这个二十年来一直充满腥风血雨的行业而言,发牌权的排位赛或许刚刚拉开序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