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内娱复兴靠考古,国剧振兴靠复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内娱复兴靠考古,国剧振兴靠复古?

古早范儿的红利不好吃。

文|娱乐硬糖 顾 韩

编辑|李春晖

2022年,内娱开启大考古时代。从“打了羊胎素”到“你是我的神”,从《本草纲目》到王心凌,从手握“军烨”CP的《爸爸去哪儿3》到意外翻红的07快男,在4K越来越常见的5G时代,一段又一段座机画质的物料被翻腾出来,又成为流量密码。

时人沉迷考古的理由,无非两大类。一是物是人非。要借那些熟悉的符号怀念自己逝去的青春,或者怀念那个相对简单、人们还未被移动互联网割得四分五裂的时代。

二是对当今内娱感到失望。明星放眼皆“假人”,内容产品也流水线化严重,有钱有技术,偏偏整不出人民群众爱看的东西。

在此前提下,原本更多是吐槽一个内容产品套路明显、过时严重的“古早味儿”,竟逐渐变成了一个轻易不可获得的褒义形容、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安利词汇。就说最近,古偶、刑侦两大经典赛道同时出现了这种凭“古早味儿”获赞的新剧。算是产品的巧合,却是市场的必然。

我们或可借此讨论一下:当观众推崇“古早味儿”,盼着“内娱倒退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大好事儿,大家究竟在怀念什么?

《梦华录》:正常二字,已经难得

《梦华录》,6月2日开播的鹅厂最新S+古偶,由企鹅影视、金色传媒、远曦影视出品,杨阳执导,张巍担任编剧。开播前后,该剧热搜不断,在各大榜单上位居前列,显示出一部大古偶应有的能量。

至于是不是真那么古偶新天花板、值豆瓣8.8分,硬糖君暂持保留意见。在硬糖君看来,其最大吸引力在于“古早味儿”,这也令该剧获得了更多“感情分”。

《梦华录》的“古早味儿”主要来自三个层面,首先是熟人熟脸。

两位主演刘亦菲、陈晓都是古偶起家的85生花,国民认知度较高,合体回归古偶给《梦华录》带来了不少话题度,也吸引了许多路人第一时间观看并加入讨论。岁月都会留下痕迹,但刘亦菲一举一动的身段,陈晓挥刀打斗的精气神,终究比不知哪里来的小年轻们感觉对味儿。

此外,该剧原著、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在2002年就曾被搬上荧幕,是《爱情宝典》的五个单元故事之一。“赵盼儿”、“宋引章”这些名字,观众不是完全陌生。

其次是外在包装上的复古。故事架设在宋朝,而非某架空世界,服化与置景的思路都会更加明确:女性角色告别了浮夸的韩式平眉、雷同的“披头散发”,妆容古典,多用盘发;少用特效,多用实景与外景,前几集特意突出了江南的小桥流水,东京则又是另一番气象。

至于成片的画面质感,能看出有些镜头还是进行了磨皮处理。但总体来说,光影细腻,没有古偶剧常见那种后期硬调导致的苍白失真,观感比较舒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故事与调性的古早感。宋朝市民文化蓬勃发展,《梦华录》便讲述三个女子凭出众的技艺在市井之间创业、经营一家酒楼的故事。不再是没有实感的宏大叙事,反而很有早年一些古装轻喜剧的感觉。

赵盼儿设计帮姐妹逃脱渣男、在汴京几次捉弄池衙内一伙儿人,正是许多民间传说与戏文里常见的“小人物智斗强权”桥段。放到现在,观众一样喜闻乐见。

当然,比之关汉卿原著、比之更早的《爱情宝典》,《梦华录》还是有一些下头点的——原著歌颂的正是底层互救,是“仗义每多屠狗辈”。《梦华录》的改编却对人物的妓女身份遮遮掩掩、百般找补,还整出个卖艺卖身的鄙视链来。

女主是被迫沦为官伎的罪臣之女,故事开始时已经脱离贱籍。男主前几集名声不好、职场不顺,很狼狈地被追杀,后面身份揭晓,却是个有原生家庭问题的官二代。丞相爹为讨儿子开心,一出手就平了很多事,包括宋引章即将失败的“离婚官司”。如此种种,难免背离原著精神,削弱人物光彩——最后还是靠官大一级压死人,那女主一番操作又有何意义呢?

但无论如何,在饱经各种大IP、小甜宠的荼毒后,《梦华录》的“正常”已足够难得——选角正常,制作正常,人是正常社会人。男女主的感情转变符合逻辑,不为了刁难而刁难,也不为了撒糖而撒糖。看似进展不够快,观众却主动品出所谓“成年人的拉扯”来,照样嗑生嗑死。

《警察荣誉》:鸡毛蒜皮,竟成奇观

《警察荣誉》与《梦华录》同日在豆瓣开分。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与爱奇艺联合出品,丁黑担任总导演,赵冬苓、谭嘉言担任编剧,张若昀、白鹿领衔主演,王景春友情出演,宁理、徐开骋、赵阳、曹璐、王同辉、李晓川等主演。

这个幕后配置偏传统,台前则是实力与网感兼具,很有梗。“法医秦明”与国产悬疑第一狠人“李丰田”成了一对怨种师徒,同框的画面令人直呼梦幻联动。

张若昀在该剧中饰演精力旺盛、话痨热心的见习民警,观众齐夸“二哈本哈”。而无人注意,就在《警察荣誉》播出的一周前,最新一版《法医秦明之读心者》也在网络上线。2022年了,主角还延续着张若昀版开辟的逼王人设,再加上演员稚嫩、谈恋爱等问题,该剧反响平平,在五六月份的刑侦剧混战中存在感稀薄。

与受困于从业者摆烂与偷懒的古偶剧正相反,刑侦剧的问题在于内卷严重。在平台舍得加码、新锐创作者与实力演员舍得下场的情况下,刑侦剧的水准提升很迅速,潮流迭代很频繁。

2014-2017年之间,网络平台爆发式产出一批刑侦悬疑剧,可能是受《神探夏洛克》等大热剧集的影响,抑或是因为多改编自网文IP,大多数走的都是奇情悬案逼王流——主角没有点天才的怪癖、过去的阴影或者宿命的对手,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第二个高峰则是迷雾剧场带起来的电影级短剧潮。由神探追凶转向拼质感、拼表演、拼人性挖掘的社会派推理。可没过几年,这一流派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即容易让主创陷入卖弄手法、故弄玄虚的误区,略显油腻。

随着审美的自然轮转,以及更多公检法机构参与出品,细分化、专业化与接地气,正在成为刑侦悬疑剧的“新趋势”——想一想被网友奉为童年神剧的《重案六组》,与其说是新,不如说是一种“古早味儿”的回归。

《开端》里的警察朴实而专业,不掉线也不抢戏。《猎罪图鉴》选择了画像师这个较少被影视化的工种,但破案过程也相当强调规章流程、团队合作。就连看似枯燥琐碎的调查走访,重要性也得到了展现。

《警察荣誉》则是聚焦基层民警,讲述四位警界新人在八里河派出所的成长故事。该剧人物多而不乱,从一位所长、四对师徒与各色案件中折射出社会生活、职场家庭的百态来,足见主创功力。

这里没有高智商犯罪与追车爆炸,电瓶车失窃就够得上一个绵延好几集的“大案”,卧底不是进犯罪团伙而是到高档会所。每个案件的糟心程度却又足以令人感叹一句“民风淳朴八里河”。

然而,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构筑的虚拟世界,什么异国风光、奇情悬案都见过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鸡毛蒜皮事件、身份各异的当事人和他们的奇葩家属、老警察们有心教授或随口提点的人情世故,甚至土里土气的街景、时不时接入的执法记录仪视角,反而都是一些很有吸引力的奇观。因此,该剧令一些人想起《重案六组》的同时,也被另一些人称为“剧版《守护解放西》”。

论复古的错误姿势

总结一下,所谓“古早味儿”是有一些共性的。

首先是制作上尊重专业,尊重观众,有匠心、不摆烂。其次,题材故事摒弃悬浮,回到地面上,具有本土性与人情味。更重要的是,剧情丰满,群像生动,台词不水。无论主角配角都为故事服务、都能出看点。而非流量明星主角和赶场般的工具人配角,戏份多少会激起粉丝一分一秒斤斤计较。

换句话说,就是粉丝专供的感觉很淡,让大众有参与的可能,也有参与的热情。

相比之下,另一种国剧复古潮就十分简单粗暴、甚至值得警惕了,那就是老剧翻拍。

不管是主动投机、还是迫于无奈,贵圈对IP的依赖有目共睹。四大名著、金庸武侠那是一直反复薅的。热钱时代,争先恐后改编网络小说与海外热剧。寒冬到来之后,则又将翻拍的目光投向老剧。

王心凌在《浪姐3》中一曲翻红,既掀起老歌《爱你》文艺复兴、全网翻跳,又引发了台偶考古潮。紧接着,一张新版《微笑pasta》的组讯在网上流传,这部王心凌、张栋梁主演的古早台偶时隔16年将进行翻拍。

而不盘不知道,这些年,台偶翻拍竟是组团来的。

其中《忘记你记得爱情》《你是我的命中注定》已于2020年播出,评分分别为2.8、5.2

另一遭遇组团翻拍的古早IP是“仙剑”。严格意义上讲,“仙剑”其实是游戏IP,只是早年唐人的两部仙剑改编剧从人物造型到原创梗都太过经典,以至于也像是老剧翻拍。如今在动或者将要动的新一批仙剑IP剧中,仅有《仙剑一》是进行过多次影视改编的,其余都是首次影视化。

还有一部经常用来打脸当今古偶的“网红老剧”《上错花轿嫁对郎》。原以为2021年李庚希那部《花好月又圆》就是它的翻拍新版,哪知今年4月,又有一部新版《上错花轿》开机,还打上“首次翻拍”的tag,兼有老版主演隔空站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高分老剧,如《李卫当官》《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从备案或者组讯等资料中,传出翻拍消息。

作为IP,老剧相比网络小说、高分海外剧的优势很明显——国民认知度高,营销造势事半功倍。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播后成绩就会好。一方面,内娱的改编水准不敢恭维,并且因为政策或者其他原因,许多老剧到播出之际都改了名,想蹭也蹭不到。

更重要的是,有些老剧的“好”不是绝对的,而是情怀滤镜,即便一比一进行翻新,放到现在未必真有竞争力。典型代表就是许多漫改风格的台偶,浮夸雷人的桥段不胜枚举,真真是“相见不如怀念”。

复古能解救国产剧吗?也许能,但姿势得对。单纯的吃老本、炒冷饭多半是行不通的,不如踏踏实实,回归内容创作初心,获得观众们的“报复性好评”、吃到“古早味儿”红利的几率还大一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内娱复兴靠考古,国剧振兴靠复古?

古早范儿的红利不好吃。

文|娱乐硬糖 顾 韩

编辑|李春晖

2022年,内娱开启大考古时代。从“打了羊胎素”到“你是我的神”,从《本草纲目》到王心凌,从手握“军烨”CP的《爸爸去哪儿3》到意外翻红的07快男,在4K越来越常见的5G时代,一段又一段座机画质的物料被翻腾出来,又成为流量密码。

时人沉迷考古的理由,无非两大类。一是物是人非。要借那些熟悉的符号怀念自己逝去的青春,或者怀念那个相对简单、人们还未被移动互联网割得四分五裂的时代。

二是对当今内娱感到失望。明星放眼皆“假人”,内容产品也流水线化严重,有钱有技术,偏偏整不出人民群众爱看的东西。

在此前提下,原本更多是吐槽一个内容产品套路明显、过时严重的“古早味儿”,竟逐渐变成了一个轻易不可获得的褒义形容、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安利词汇。就说最近,古偶、刑侦两大经典赛道同时出现了这种凭“古早味儿”获赞的新剧。算是产品的巧合,却是市场的必然。

我们或可借此讨论一下:当观众推崇“古早味儿”,盼着“内娱倒退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大好事儿,大家究竟在怀念什么?

《梦华录》:正常二字,已经难得

《梦华录》,6月2日开播的鹅厂最新S+古偶,由企鹅影视、金色传媒、远曦影视出品,杨阳执导,张巍担任编剧。开播前后,该剧热搜不断,在各大榜单上位居前列,显示出一部大古偶应有的能量。

至于是不是真那么古偶新天花板、值豆瓣8.8分,硬糖君暂持保留意见。在硬糖君看来,其最大吸引力在于“古早味儿”,这也令该剧获得了更多“感情分”。

《梦华录》的“古早味儿”主要来自三个层面,首先是熟人熟脸。

两位主演刘亦菲、陈晓都是古偶起家的85生花,国民认知度较高,合体回归古偶给《梦华录》带来了不少话题度,也吸引了许多路人第一时间观看并加入讨论。岁月都会留下痕迹,但刘亦菲一举一动的身段,陈晓挥刀打斗的精气神,终究比不知哪里来的小年轻们感觉对味儿。

此外,该剧原著、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在2002年就曾被搬上荧幕,是《爱情宝典》的五个单元故事之一。“赵盼儿”、“宋引章”这些名字,观众不是完全陌生。

其次是外在包装上的复古。故事架设在宋朝,而非某架空世界,服化与置景的思路都会更加明确:女性角色告别了浮夸的韩式平眉、雷同的“披头散发”,妆容古典,多用盘发;少用特效,多用实景与外景,前几集特意突出了江南的小桥流水,东京则又是另一番气象。

至于成片的画面质感,能看出有些镜头还是进行了磨皮处理。但总体来说,光影细腻,没有古偶剧常见那种后期硬调导致的苍白失真,观感比较舒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故事与调性的古早感。宋朝市民文化蓬勃发展,《梦华录》便讲述三个女子凭出众的技艺在市井之间创业、经营一家酒楼的故事。不再是没有实感的宏大叙事,反而很有早年一些古装轻喜剧的感觉。

赵盼儿设计帮姐妹逃脱渣男、在汴京几次捉弄池衙内一伙儿人,正是许多民间传说与戏文里常见的“小人物智斗强权”桥段。放到现在,观众一样喜闻乐见。

当然,比之关汉卿原著、比之更早的《爱情宝典》,《梦华录》还是有一些下头点的——原著歌颂的正是底层互救,是“仗义每多屠狗辈”。《梦华录》的改编却对人物的妓女身份遮遮掩掩、百般找补,还整出个卖艺卖身的鄙视链来。

女主是被迫沦为官伎的罪臣之女,故事开始时已经脱离贱籍。男主前几集名声不好、职场不顺,很狼狈地被追杀,后面身份揭晓,却是个有原生家庭问题的官二代。丞相爹为讨儿子开心,一出手就平了很多事,包括宋引章即将失败的“离婚官司”。如此种种,难免背离原著精神,削弱人物光彩——最后还是靠官大一级压死人,那女主一番操作又有何意义呢?

但无论如何,在饱经各种大IP、小甜宠的荼毒后,《梦华录》的“正常”已足够难得——选角正常,制作正常,人是正常社会人。男女主的感情转变符合逻辑,不为了刁难而刁难,也不为了撒糖而撒糖。看似进展不够快,观众却主动品出所谓“成年人的拉扯”来,照样嗑生嗑死。

《警察荣誉》:鸡毛蒜皮,竟成奇观

《警察荣誉》与《梦华录》同日在豆瓣开分。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与爱奇艺联合出品,丁黑担任总导演,赵冬苓、谭嘉言担任编剧,张若昀、白鹿领衔主演,王景春友情出演,宁理、徐开骋、赵阳、曹璐、王同辉、李晓川等主演。

这个幕后配置偏传统,台前则是实力与网感兼具,很有梗。“法医秦明”与国产悬疑第一狠人“李丰田”成了一对怨种师徒,同框的画面令人直呼梦幻联动。

张若昀在该剧中饰演精力旺盛、话痨热心的见习民警,观众齐夸“二哈本哈”。而无人注意,就在《警察荣誉》播出的一周前,最新一版《法医秦明之读心者》也在网络上线。2022年了,主角还延续着张若昀版开辟的逼王人设,再加上演员稚嫩、谈恋爱等问题,该剧反响平平,在五六月份的刑侦剧混战中存在感稀薄。

与受困于从业者摆烂与偷懒的古偶剧正相反,刑侦剧的问题在于内卷严重。在平台舍得加码、新锐创作者与实力演员舍得下场的情况下,刑侦剧的水准提升很迅速,潮流迭代很频繁。

2014-2017年之间,网络平台爆发式产出一批刑侦悬疑剧,可能是受《神探夏洛克》等大热剧集的影响,抑或是因为多改编自网文IP,大多数走的都是奇情悬案逼王流——主角没有点天才的怪癖、过去的阴影或者宿命的对手,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第二个高峰则是迷雾剧场带起来的电影级短剧潮。由神探追凶转向拼质感、拼表演、拼人性挖掘的社会派推理。可没过几年,这一流派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即容易让主创陷入卖弄手法、故弄玄虚的误区,略显油腻。

随着审美的自然轮转,以及更多公检法机构参与出品,细分化、专业化与接地气,正在成为刑侦悬疑剧的“新趋势”——想一想被网友奉为童年神剧的《重案六组》,与其说是新,不如说是一种“古早味儿”的回归。

《开端》里的警察朴实而专业,不掉线也不抢戏。《猎罪图鉴》选择了画像师这个较少被影视化的工种,但破案过程也相当强调规章流程、团队合作。就连看似枯燥琐碎的调查走访,重要性也得到了展现。

《警察荣誉》则是聚焦基层民警,讲述四位警界新人在八里河派出所的成长故事。该剧人物多而不乱,从一位所长、四对师徒与各色案件中折射出社会生活、职场家庭的百态来,足见主创功力。

这里没有高智商犯罪与追车爆炸,电瓶车失窃就够得上一个绵延好几集的“大案”,卧底不是进犯罪团伙而是到高档会所。每个案件的糟心程度却又足以令人感叹一句“民风淳朴八里河”。

然而,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构筑的虚拟世界,什么异国风光、奇情悬案都见过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鸡毛蒜皮事件、身份各异的当事人和他们的奇葩家属、老警察们有心教授或随口提点的人情世故,甚至土里土气的街景、时不时接入的执法记录仪视角,反而都是一些很有吸引力的奇观。因此,该剧令一些人想起《重案六组》的同时,也被另一些人称为“剧版《守护解放西》”。

论复古的错误姿势

总结一下,所谓“古早味儿”是有一些共性的。

首先是制作上尊重专业,尊重观众,有匠心、不摆烂。其次,题材故事摒弃悬浮,回到地面上,具有本土性与人情味。更重要的是,剧情丰满,群像生动,台词不水。无论主角配角都为故事服务、都能出看点。而非流量明星主角和赶场般的工具人配角,戏份多少会激起粉丝一分一秒斤斤计较。

换句话说,就是粉丝专供的感觉很淡,让大众有参与的可能,也有参与的热情。

相比之下,另一种国剧复古潮就十分简单粗暴、甚至值得警惕了,那就是老剧翻拍。

不管是主动投机、还是迫于无奈,贵圈对IP的依赖有目共睹。四大名著、金庸武侠那是一直反复薅的。热钱时代,争先恐后改编网络小说与海外热剧。寒冬到来之后,则又将翻拍的目光投向老剧。

王心凌在《浪姐3》中一曲翻红,既掀起老歌《爱你》文艺复兴、全网翻跳,又引发了台偶考古潮。紧接着,一张新版《微笑pasta》的组讯在网上流传,这部王心凌、张栋梁主演的古早台偶时隔16年将进行翻拍。

而不盘不知道,这些年,台偶翻拍竟是组团来的。

其中《忘记你记得爱情》《你是我的命中注定》已于2020年播出,评分分别为2.8、5.2

另一遭遇组团翻拍的古早IP是“仙剑”。严格意义上讲,“仙剑”其实是游戏IP,只是早年唐人的两部仙剑改编剧从人物造型到原创梗都太过经典,以至于也像是老剧翻拍。如今在动或者将要动的新一批仙剑IP剧中,仅有《仙剑一》是进行过多次影视改编的,其余都是首次影视化。

还有一部经常用来打脸当今古偶的“网红老剧”《上错花轿嫁对郎》。原以为2021年李庚希那部《花好月又圆》就是它的翻拍新版,哪知今年4月,又有一部新版《上错花轿》开机,还打上“首次翻拍”的tag,兼有老版主演隔空站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高分老剧,如《李卫当官》《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从备案或者组讯等资料中,传出翻拍消息。

作为IP,老剧相比网络小说、高分海外剧的优势很明显——国民认知度高,营销造势事半功倍。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播后成绩就会好。一方面,内娱的改编水准不敢恭维,并且因为政策或者其他原因,许多老剧到播出之际都改了名,想蹭也蹭不到。

更重要的是,有些老剧的“好”不是绝对的,而是情怀滤镜,即便一比一进行翻新,放到现在未必真有竞争力。典型代表就是许多漫改风格的台偶,浮夸雷人的桥段不胜枚举,真真是“相见不如怀念”。

复古能解救国产剧吗?也许能,但姿势得对。单纯的吃老本、炒冷饭多半是行不通的,不如踏踏实实,回归内容创作初心,获得观众们的“报复性好评”、吃到“古早味儿”红利的几率还大一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