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比亚迪华为联手造车,会不会造了个寂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比亚迪华为联手造车,会不会造了个寂寞?

“不管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

图片来源:Pexels-Savvas Stavrinos

文|超源力  悟能

编辑|李鑫

最近,华为与比亚迪联手打造高端车,引发市场讨论。一些人认为,联手华为,是比亚迪冲击高端品牌的必要策略。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两者只是互相试探,不会形成深度化学反应。未来如何演化?本文我们结和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为各位提供一些观察视角。

华为比亚迪联手造车消息曝光

“在汽车领域,十几年后,全球能活下来的主流厂家,可能不超过4家。”

在今年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分管华为终端和汽车BU的大嘴余承东连放狠话。

余承东怎么强调智能化都不过分,因为这是华为的造车强项,他痛陈传统造车模式的弊端:一些传统车企的思维,至今仍然难以转变。

然后,金句来了:

在体验过一些车企的智能座舱产品后感受是,其用户体验设计简直是反人类的、坑爹的设计,体验差到心中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想骂人。

余承东进而指出,一些车厂可能有些领导思想会有转变,但真正干活的人还是老模式,很难转变过来。如果按照他们以前简单的模式做产品解决方案,做的车卖不掉,“还会来骂我们”。

余承东举例说,特斯拉上市车型,只有3个智能网联核心部件,而传统车厂至少有20多个,传统车企在和华为合作中要分别招标和设计。这样分散化制造智能汽车,“非常坑爹”,没有竞争力。

余承东放炮的是什么?他吐槽的是,与某些车企合作时的遭遇。

吐槽归吐槽,华为仍需要不停地尝试与不同伙伴合作造车。

甚至包括行业巨头比亚迪。

5月下旬,有博主曝光华为正与比亚迪展开合作推出一款高端纯电SUV。

曝光信息显示,两家联手打造的高端品牌,可能在今年8月发布,新品牌或定名为“星际”,又说叫“星空”,对标奔驰 G 级,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定位高端越野 SUV,2023 年上半年上市,预计售价在 50万到80 万元之间。另有说法,这款高端品牌定价在50万元到150万元。

车型将采用华为 MDC 计算平台,配备双激光雷达。首款高端越野 SUV 将配备轮边电机,可通过轮胎的前后正反转完成原地掉头,具备高性能的电机和不俗的加速能力。

此外,还有消息称,星空之外,还有另外一台更为神秘的车型。

针对上述消息,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可透露的信息。华为相关人士也告诉《超源力》,公司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一名接近比亚迪汽车事业部的知情人告诉《超源力》,这款车确实在紧锣密鼓制造中,但制造地、品牌、各种参数等均处于保密状态,“参与的人都签订了保密协议”。

华为和比亚迪,为什么合作?

华为联手比亚迪造车,两家巨头为什么合作?

华为除去供应商角色外,在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时,按照介入程度不同,可分为3种形式。

从2019年以来,华为合作造车的伙伴有小康、北汽和广汽。

在与小康合作赛力斯SF5时,只能算轻度介入。华为提供电驱动系统(Drive ONE)、车机系统(Hi Car)、车载音频系统,其余均由小康完成。

在与北汽合作生产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时,华为属于中度介入。华为搭建整套智能驾驶辅助和座舱系统,其余由北汽完成。改款车型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是首款采用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车型,可实现城市高阶辅助驾驶。

而华为联合长安汽车、宁德时代生产的阿维塔11,华为在其中的角色,同样如此。华为负责智能汽车数字化架构、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服务等灵魂板块。其余两家分别负责动力电池和整车设计制造。

华为真正重度介入的,是和小康汽车在SF5车型后合作生产的问界系列。在这一款车上,华为在产品造型、内外饰设计、品牌营销方面倾力而为。

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余承东为了推荐问界,可谓不遗余力。

余承东说,M5上市后,用户口碑非常好,从3月份才开始交车,短短几个月交付量超过1万台,而问界M7一定能吊打埃尔法、雷克萨斯这些百万豪车。

此言一出,惹得小鹏汽车总裁何小鹏开玩笑说想扔鞋子砸老余。

这从侧面反映出,华为在问界系列车型上,已深度介入造车。

比亚迪为什么要跟华为合作?

回答这个问题,要知道比亚迪缺什么。

比亚迪还缺一套智能电车时代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软件,而是一套集成了算法、算力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套件。

也就是说,比亚迪缺智能化。

比亚迪智能化没有学习特斯拉,完全自研。选择走三星硬件IDM路线的比亚迪,智能化并不是强项,外部合作是最优选择。因此,比亚迪采购了英伟达智能化解决方案。

比亚迪智能座舱系统DiLink,迭代到4.0版本,系统无法做到与车辆架构完全打通,仅提供安卓平板功能。

此前,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这套系统无法实现远程OTA升级,需要开车到4S店升级。还有消费者投诉称,比亚迪汉自动驾驶功能失效。

总而言之,比亚迪目前只能实现L2辅助驾驶,而最基础的自适应巡航控制(ACC)都做得不太好。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比亚迪的智能化中还缺一个底层的支撑:国产化。因此,外购英伟达之外,比亚迪选择华为智能驾驶合作,也算是互补短板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的短板,华为都能补齐。

在软件定义汽车技术方面,华为拥有以下技术储备:车机系统HiCar、电驱动系统Drive ONE、智能驾驶系统、汽车通讯技术、车内预置高精地图场景下的自动驾驶ICA、依赖路跑资源共享自动学习地图的自动驾驶ICA+和无线通信技术星闪技术等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

比亚迪选择合作,也是第二次高端品牌路线的需求。

比亚迪第一次冲击高端品牌,是2009年推出硬顶敞篷跑车S8,售价在16万到21万元之间,但只卖了几百辆,失败收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走强,比亚迪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和整合高端品牌资源启动第二次冲击高端品牌。

2021年2月,比亚迪成立高端品牌筹备办公室,汽车销售原总经理赵长江担任主任。

5个月后,赵长江开始通过个人微博与车友互动,征询高端车型需求,设置关于比亚迪高端车型的话题和讨论。

2021年11月,赵长江在微博上征询车友意见,包括高端车型座椅布局、座椅配置、智能化配置、续航等信息。每个月,平均征询四到五次。

另一个变化是,涉及到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合资公司变动。

2010年,比亚迪和戴姆勒按照50:50股比成立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腾势),并推出腾势品牌及纯电车型,定价区间为30-40万元,但销量惨淡。

2021年12月,比亚迪宣布与戴姆勒分别向腾势增资10亿元;同时,比亚迪与戴姆勒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戴姆勒将手里的腾势股权转让给比亚迪。转让完成后,比亚迪和戴姆勒在腾势的股权比例已经变成90:10。转让尚待相关监管部门审批,计划2022年中完成。

比亚迪提升控制权,意在将技术和车型资源注入腾势品牌,抢占30万到50万元区间的高端市场。

2022年2月14日,比亚迪注册了100%股比的腾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由比亚迪高端品牌筹备办主任赵长江担任总经理。4天后,比亚迪宣布更换新的品牌标识,升级品牌。

比亚迪这些动作,主要是想冲击30万元以上车型。国内一知名车企高管告诉《超源力》,比亚迪30万以下车型站稳脚跟了,现在想用腾势冲击30万到50万车型,而网传的星空系列,可能冲击50万到100万以上车型。

华为比亚迪合作,谁主导?多深入?

比亚迪华为联手造车,他们的合作模式可能有两种:第一,华为是一级供应商;第二种可能是双方对半发力,分别负责智能系统、整车和电池系统。

问题是,谁主导?

上述车企高管认为,以现在华为和比亚迪状态,双方合资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对比亚迪意义不大,没必要。

他认为,严格意义上说,华为在汽车行业并没有深厚累积。如果从头干,会干得辛苦,且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任正非说“不造车”,有它深层次原因。

造车周期太长,整个产业链条太大。如果下场造车,华为要面临国内强劲竞争对手。华为起初想做博世和大陆这样的供应商,这样主机厂对它才是开放的,比较放心,不会形成竞争。

华为造车积累东西太少,只能从一级供应商做起,避免了整个行业的直接竞争,缩短造车学习周期。当然,华为打着赋能旗号推进造车业务。

另外,余承东在华为分管消费者事业部,但手机遭遇打压,“手机没有了,只有汽车。”

余承东此前力荐汽车业务争取任正非的允许,才得以分管汽车事业部。

华为在造车领域创造的价值,对销量的提振作用明显。

以华为与小康股份旗下的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合作为例,华为获得了足够大的权限和空间,但未涉及到股权。

重庆金康新能源是小康股份全资子公司,拥有生产和销售双资质车企,在与华为的合作中,一方面股价走高,另一方面订单量因华为的加持增加。一名问界5销售人员告诉《超源力》,最近店中消费者咨询问界5的增多,有时候一天可以卖出50辆车。

比亚迪的现状是产业链太长。

“除去智能系统外,比亚迪找华为合作的焦点尚不清楚。”上述车企高管说,“双方深度合作深度造车的需求点,我还没有看到。”

即使在智能系统领域,华为的产品实现量产需要一定的验证周期。

另外,有知情人告诉《超源力》,他曾参与华为的合作项目,华为提供的自动驾驶技术,应该是L2级辅助驾驶,难度不高。比亚迪采用华为辅助驾驶技术,无非是想国产化,比亚迪自己搞,不是太大的难事。“比亚迪自己堆硬件和软件,它能堆出来。”

成熟稳定的合作,需要对参与各方都有好处。

“这两个公司搞在一起,占有欲很强,谁主导?”上述知情人指出,双方不会深层次合作。即使合作,无非就是供应链关系。

比亚迪冲击高端品牌,需要华为加持,这一看法也值得商榷。

“比亚迪只是在尝试。50万到150万的车,卖给谁?消费者买的动机是什么?中国老百姓认不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量高不高。”该知情人认为,最要命的是要看销量,“不走量,意义何在?”没有销量,车型就毫无意义。

上述车企高管也认为,比亚迪现在30万以内的车型,销售成绩不错。比亚迪选择与华为合作,更多只是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也就是所谓的战略合作。

而双方联手打造高端品牌,该车企高管并不看好。

“多少算贵?多贵算高端?”该车企高管分析,按照以前的定位,30万以上就是高端品牌。电动车时代到来之际,中国所谓的高端品牌,实际上已经站稳脚跟。30万以上的品牌车型,中国已经可以跟国外品牌“势均力敌”,比如理想、蔚来、小鹏都有30万以上车型。

而更高端的车型,国内车企品牌力积淀时间太短,与奔驰、宝马百年积累的底蕴,还无法抗衡。另外,中国消费者在汽车领域的消费心理,多为外向型消费心理。

最后,比亚迪和华为合作,谁来卖车?上述知情人指出,按照王传福个性,不会让华为主导销售,“如果那样,他宁愿不搞”。

上述受访者均认为,比亚迪与华为合作,华为极大可能是供应商角色,主导角色可能是比亚迪。“(双方)不管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上述知情人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比亚迪

7.7k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 一周新车盘点 | 保时捷911 GT3维持自吸动力 比亚迪海豹06 GT正式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比亚迪华为联手造车,会不会造了个寂寞?

“不管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

图片来源:Pexels-Savvas Stavrinos

文|超源力  悟能

编辑|李鑫

最近,华为与比亚迪联手打造高端车,引发市场讨论。一些人认为,联手华为,是比亚迪冲击高端品牌的必要策略。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两者只是互相试探,不会形成深度化学反应。未来如何演化?本文我们结和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为各位提供一些观察视角。

华为比亚迪联手造车消息曝光

“在汽车领域,十几年后,全球能活下来的主流厂家,可能不超过4家。”

在今年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分管华为终端和汽车BU的大嘴余承东连放狠话。

余承东怎么强调智能化都不过分,因为这是华为的造车强项,他痛陈传统造车模式的弊端:一些传统车企的思维,至今仍然难以转变。

然后,金句来了:

在体验过一些车企的智能座舱产品后感受是,其用户体验设计简直是反人类的、坑爹的设计,体验差到心中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想骂人。

余承东进而指出,一些车厂可能有些领导思想会有转变,但真正干活的人还是老模式,很难转变过来。如果按照他们以前简单的模式做产品解决方案,做的车卖不掉,“还会来骂我们”。

余承东举例说,特斯拉上市车型,只有3个智能网联核心部件,而传统车厂至少有20多个,传统车企在和华为合作中要分别招标和设计。这样分散化制造智能汽车,“非常坑爹”,没有竞争力。

余承东放炮的是什么?他吐槽的是,与某些车企合作时的遭遇。

吐槽归吐槽,华为仍需要不停地尝试与不同伙伴合作造车。

甚至包括行业巨头比亚迪。

5月下旬,有博主曝光华为正与比亚迪展开合作推出一款高端纯电SUV。

曝光信息显示,两家联手打造的高端品牌,可能在今年8月发布,新品牌或定名为“星际”,又说叫“星空”,对标奔驰 G 级,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定位高端越野 SUV,2023 年上半年上市,预计售价在 50万到80 万元之间。另有说法,这款高端品牌定价在50万元到150万元。

车型将采用华为 MDC 计算平台,配备双激光雷达。首款高端越野 SUV 将配备轮边电机,可通过轮胎的前后正反转完成原地掉头,具备高性能的电机和不俗的加速能力。

此外,还有消息称,星空之外,还有另外一台更为神秘的车型。

针对上述消息,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可透露的信息。华为相关人士也告诉《超源力》,公司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一名接近比亚迪汽车事业部的知情人告诉《超源力》,这款车确实在紧锣密鼓制造中,但制造地、品牌、各种参数等均处于保密状态,“参与的人都签订了保密协议”。

华为和比亚迪,为什么合作?

华为联手比亚迪造车,两家巨头为什么合作?

华为除去供应商角色外,在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时,按照介入程度不同,可分为3种形式。

从2019年以来,华为合作造车的伙伴有小康、北汽和广汽。

在与小康合作赛力斯SF5时,只能算轻度介入。华为提供电驱动系统(Drive ONE)、车机系统(Hi Car)、车载音频系统,其余均由小康完成。

在与北汽合作生产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时,华为属于中度介入。华为搭建整套智能驾驶辅助和座舱系统,其余由北汽完成。改款车型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是首款采用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车型,可实现城市高阶辅助驾驶。

而华为联合长安汽车、宁德时代生产的阿维塔11,华为在其中的角色,同样如此。华为负责智能汽车数字化架构、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服务等灵魂板块。其余两家分别负责动力电池和整车设计制造。

华为真正重度介入的,是和小康汽车在SF5车型后合作生产的问界系列。在这一款车上,华为在产品造型、内外饰设计、品牌营销方面倾力而为。

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余承东为了推荐问界,可谓不遗余力。

余承东说,M5上市后,用户口碑非常好,从3月份才开始交车,短短几个月交付量超过1万台,而问界M7一定能吊打埃尔法、雷克萨斯这些百万豪车。

此言一出,惹得小鹏汽车总裁何小鹏开玩笑说想扔鞋子砸老余。

这从侧面反映出,华为在问界系列车型上,已深度介入造车。

比亚迪为什么要跟华为合作?

回答这个问题,要知道比亚迪缺什么。

比亚迪还缺一套智能电车时代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软件,而是一套集成了算法、算力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套件。

也就是说,比亚迪缺智能化。

比亚迪智能化没有学习特斯拉,完全自研。选择走三星硬件IDM路线的比亚迪,智能化并不是强项,外部合作是最优选择。因此,比亚迪采购了英伟达智能化解决方案。

比亚迪智能座舱系统DiLink,迭代到4.0版本,系统无法做到与车辆架构完全打通,仅提供安卓平板功能。

此前,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这套系统无法实现远程OTA升级,需要开车到4S店升级。还有消费者投诉称,比亚迪汉自动驾驶功能失效。

总而言之,比亚迪目前只能实现L2辅助驾驶,而最基础的自适应巡航控制(ACC)都做得不太好。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比亚迪的智能化中还缺一个底层的支撑:国产化。因此,外购英伟达之外,比亚迪选择华为智能驾驶合作,也算是互补短板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的短板,华为都能补齐。

在软件定义汽车技术方面,华为拥有以下技术储备:车机系统HiCar、电驱动系统Drive ONE、智能驾驶系统、汽车通讯技术、车内预置高精地图场景下的自动驾驶ICA、依赖路跑资源共享自动学习地图的自动驾驶ICA+和无线通信技术星闪技术等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

比亚迪选择合作,也是第二次高端品牌路线的需求。

比亚迪第一次冲击高端品牌,是2009年推出硬顶敞篷跑车S8,售价在16万到21万元之间,但只卖了几百辆,失败收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走强,比亚迪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和整合高端品牌资源启动第二次冲击高端品牌。

2021年2月,比亚迪成立高端品牌筹备办公室,汽车销售原总经理赵长江担任主任。

5个月后,赵长江开始通过个人微博与车友互动,征询高端车型需求,设置关于比亚迪高端车型的话题和讨论。

2021年11月,赵长江在微博上征询车友意见,包括高端车型座椅布局、座椅配置、智能化配置、续航等信息。每个月,平均征询四到五次。

另一个变化是,涉及到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合资公司变动。

2010年,比亚迪和戴姆勒按照50:50股比成立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腾势),并推出腾势品牌及纯电车型,定价区间为30-40万元,但销量惨淡。

2021年12月,比亚迪宣布与戴姆勒分别向腾势增资10亿元;同时,比亚迪与戴姆勒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戴姆勒将手里的腾势股权转让给比亚迪。转让完成后,比亚迪和戴姆勒在腾势的股权比例已经变成90:10。转让尚待相关监管部门审批,计划2022年中完成。

比亚迪提升控制权,意在将技术和车型资源注入腾势品牌,抢占30万到50万元区间的高端市场。

2022年2月14日,比亚迪注册了100%股比的腾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由比亚迪高端品牌筹备办主任赵长江担任总经理。4天后,比亚迪宣布更换新的品牌标识,升级品牌。

比亚迪这些动作,主要是想冲击30万元以上车型。国内一知名车企高管告诉《超源力》,比亚迪30万以下车型站稳脚跟了,现在想用腾势冲击30万到50万车型,而网传的星空系列,可能冲击50万到100万以上车型。

华为比亚迪合作,谁主导?多深入?

比亚迪华为联手造车,他们的合作模式可能有两种:第一,华为是一级供应商;第二种可能是双方对半发力,分别负责智能系统、整车和电池系统。

问题是,谁主导?

上述车企高管认为,以现在华为和比亚迪状态,双方合资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对比亚迪意义不大,没必要。

他认为,严格意义上说,华为在汽车行业并没有深厚累积。如果从头干,会干得辛苦,且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任正非说“不造车”,有它深层次原因。

造车周期太长,整个产业链条太大。如果下场造车,华为要面临国内强劲竞争对手。华为起初想做博世和大陆这样的供应商,这样主机厂对它才是开放的,比较放心,不会形成竞争。

华为造车积累东西太少,只能从一级供应商做起,避免了整个行业的直接竞争,缩短造车学习周期。当然,华为打着赋能旗号推进造车业务。

另外,余承东在华为分管消费者事业部,但手机遭遇打压,“手机没有了,只有汽车。”

余承东此前力荐汽车业务争取任正非的允许,才得以分管汽车事业部。

华为在造车领域创造的价值,对销量的提振作用明显。

以华为与小康股份旗下的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合作为例,华为获得了足够大的权限和空间,但未涉及到股权。

重庆金康新能源是小康股份全资子公司,拥有生产和销售双资质车企,在与华为的合作中,一方面股价走高,另一方面订单量因华为的加持增加。一名问界5销售人员告诉《超源力》,最近店中消费者咨询问界5的增多,有时候一天可以卖出50辆车。

比亚迪的现状是产业链太长。

“除去智能系统外,比亚迪找华为合作的焦点尚不清楚。”上述车企高管说,“双方深度合作深度造车的需求点,我还没有看到。”

即使在智能系统领域,华为的产品实现量产需要一定的验证周期。

另外,有知情人告诉《超源力》,他曾参与华为的合作项目,华为提供的自动驾驶技术,应该是L2级辅助驾驶,难度不高。比亚迪采用华为辅助驾驶技术,无非是想国产化,比亚迪自己搞,不是太大的难事。“比亚迪自己堆硬件和软件,它能堆出来。”

成熟稳定的合作,需要对参与各方都有好处。

“这两个公司搞在一起,占有欲很强,谁主导?”上述知情人指出,双方不会深层次合作。即使合作,无非就是供应链关系。

比亚迪冲击高端品牌,需要华为加持,这一看法也值得商榷。

“比亚迪只是在尝试。50万到150万的车,卖给谁?消费者买的动机是什么?中国老百姓认不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量高不高。”该知情人认为,最要命的是要看销量,“不走量,意义何在?”没有销量,车型就毫无意义。

上述车企高管也认为,比亚迪现在30万以内的车型,销售成绩不错。比亚迪选择与华为合作,更多只是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也就是所谓的战略合作。

而双方联手打造高端品牌,该车企高管并不看好。

“多少算贵?多贵算高端?”该车企高管分析,按照以前的定位,30万以上就是高端品牌。电动车时代到来之际,中国所谓的高端品牌,实际上已经站稳脚跟。30万以上的品牌车型,中国已经可以跟国外品牌“势均力敌”,比如理想、蔚来、小鹏都有30万以上车型。

而更高端的车型,国内车企品牌力积淀时间太短,与奔驰、宝马百年积累的底蕴,还无法抗衡。另外,中国消费者在汽车领域的消费心理,多为外向型消费心理。

最后,比亚迪和华为合作,谁来卖车?上述知情人指出,按照王传福个性,不会让华为主导销售,“如果那样,他宁愿不搞”。

上述受访者均认为,比亚迪与华为合作,华为极大可能是供应商角色,主导角色可能是比亚迪。“(双方)不管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上述知情人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