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年转化收入8.55亿英镑,牛津大学如何用20年孵化200余家衍生公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转化收入8.55亿英镑,牛津大学如何用20年孵化200余家衍生公司?

创新生态链的每一环都深度参与,充分发挥“衍生机构”作用,让牛津大学年转化收入达8.55亿英镑,用20年孵化200余家衍生公司。

文|动脉橙果局  

2022年,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迎来了新的里程牌,在今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牛津大学升至第2位,取得了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成绩。

不同于“U.S.NEWS”、“THE”、“ARWU”等其他三项权威榜单,“QS”更加注重高校的就业率,因而对于牛津大学来说,之所以能在今年解锁新的成就,核心就在于其就业率的大幅提升。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牛津大学在最近20年孵化200余家衍生公司,高居全英衍生企业大学榜首,占比达15.8%,高出第二名剑桥大学近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牛津大学也注重与头部企业合作,据统计,截止2021年年底,牛津大学与牛津地区的一千多家高科技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在为牛津大学的众多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就业选择的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牛津大家在孵化初创企业的核心能力。把这项核心能力再细分,其本质是牛津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有着很完善的转化机制和很系统化的专业能力。

那么,牛津大学究竟是如何将深厚的学术沉淀,融入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之中的呢?为回答这一问题,动脉橙果局对于牛津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进行了系统性梳理。

让创新生态链的每一环都深度参与

1970年,斯坦福首创了大学内部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在这之后,全球高校都争相模仿。

很快,这股风吹到了英国,牛津大学在1988年注册成立了ISIS创新有限公司,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校内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管理知识产权、协助签订成果转让协议和成立新科技企业。

据悉,ISIS创新有限公司在科研人员、社会中介组织、企业之间设立了长效的联络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的组织和管理优势,使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科研人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市场运作模式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商业价值,为大学科研成果的产生和转化提供持续的动力。

而在这其中,高校、科技园区、政府等创新转化生态链的深度参与者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先说高校。高校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享有者和垄断者,同时也是为科研工作者创设研发环境的供给者。牛津大学于2000年10月制定了知识产权政策,规定大学对所有科研人员和博士生的科研成果拥有知识产权。

当然,大学也不会亏待这些科研人员。据悉,牛津大学在享有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会通过科研奖励、公司股权分配、知识产权许可利润提成等分配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的部分利润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报酬,激励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参与研发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牛津大学也承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开展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大胆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再说科技园区。科技园区更新是一个“孵化器”,它的核心重在发挥孵化功能,但其优势并非来源于优惠政策,而是在于精准的优质服务。科技园区将牛津大学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想法转化为现实的平台,是科研成果走向初创企业的关键一环。

具体而言,科技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全链条的转化平台,确保入驻企业有科技发展的良好空间,避免片面追求企业产值,通过社会化对园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的配套服务。而且为了方便初创企业发展,实行“一张帐单”式收费服务,减少了收费的繁琐程序。

最后是政府。英国政府在科技创新战略实施中定位是:投资者、援助者、监管者,让市场成为各种创新主体利益的决定者,保护和规范科技创新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英国政府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中,通过公共政策机制的运行,设计一系列政府推动的科研开发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政府、企业和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保障科技创新战略有效实施。

分工明确,“衍生机构”如何发挥大作用?

2022年1月,英国权威咨询机构GovGrant发布了《英国大学衍生企业2021年年度报告》,对近千家英国大学衍生企业进行了深度调查。通过梳理最近20多年的数据,评选出了迄今为止衍生企业数量最多的10所英国大学。

1998-2018年间英国各大学产生的衍生公司所占比例

在这份榜单之中,牛津大学以明显优势居英国衍生企业大学榜首,其过去20多年共孵化近200家衍生企业,占英国所有大学衍生企业总数的15.8%。

牛津大家究竟是如何办到的呢?

实际上,企业与科技创新一直是牛津大学持续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利用坐落于牛津的地理优势,科技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研究者。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顶尖科研人员的加持,牛津大学可以通过初创企业获得支持其研究所需的相应设施,并为初创企业提供相关技术的使用权、专业咨询、合同研究及产业合作。

作为全英科技创新集中地,一直以来,不断有创业公司、衍生公司和企业家作为新鲜血液加入牛津地区的产业群中,通过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牛津国际创新咨询公司、牛津大学科学创新基金以及牛津创新协会等衍生和相关机构,牛津大学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首先要介绍的是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该公司是牛津大学100%控股的研究和技术商业化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一流的盈利性技术创新公司,除此之外,它还是全英第四大PCT专利申请机构和欧洲最大、全球排名第16位的大学PCT专利申请机构,其主要是帮助研究人员实现研究成果商业化。

截止2020年7月,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管理着4793项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专利项目,共达成846项交易、529项咨询协议和359次披露,并形成了200多家初创公司和衍生公司。据财报数据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就实现了超过1600万英镑的转化营收。

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所孵化的200余家衍生公司共吸纳外部投资8.55亿英镑,其中多家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表明牛津大学的创新项目的投资价值已经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其次要介绍的是牛津国际创新咨询公司,它是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特别成立的职能机构,其主要业务是提供创新研究和策略、知识交流和技术转移管理、创新创业学习营和加速营、技术转移转化、培训和指导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服务。

在这之中,技术转移专业能力培训是其特色业务之一,结合牛津大学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模式的经验和积累,设计了针对技术转移行业向光从业者的培训课程,为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最后介绍的是牛津创新协会,它是一个由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运营的开放式创新论坛和创新网络,汇集了研究人员、发明家、衍生公司、技术转移专家、本地企业和全球最具创新性的跨国公司等资源。自成立以来,协会始终致力于促进牛津大学与工商界的联系,并为企业提供了获得牛津大学科研资源和技术成果的窗口。

协会以牛津大学内的技术商业化相关部门为中心,向外辐射周边区域分布的不同层次高科技产业园区,包括大型的米尔顿科学园,中型的莫德林科学园和小型的柏格布洛克科技园,构建起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并逐步形成了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尤其是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链条和创业氛围。

事实上,各个园区不仅是牛津大学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也为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商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物理空间、市场空间和创新链条空间,尤其是便于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有效实现了传统科技创新资源与现代市场机制的结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转化收入8.55亿英镑,牛津大学如何用20年孵化200余家衍生公司?

创新生态链的每一环都深度参与,充分发挥“衍生机构”作用,让牛津大学年转化收入达8.55亿英镑,用20年孵化200余家衍生公司。

文|动脉橙果局  

2022年,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迎来了新的里程牌,在今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牛津大学升至第2位,取得了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成绩。

不同于“U.S.NEWS”、“THE”、“ARWU”等其他三项权威榜单,“QS”更加注重高校的就业率,因而对于牛津大学来说,之所以能在今年解锁新的成就,核心就在于其就业率的大幅提升。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牛津大学在最近20年孵化200余家衍生公司,高居全英衍生企业大学榜首,占比达15.8%,高出第二名剑桥大学近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牛津大学也注重与头部企业合作,据统计,截止2021年年底,牛津大学与牛津地区的一千多家高科技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在为牛津大学的众多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就业选择的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牛津大家在孵化初创企业的核心能力。把这项核心能力再细分,其本质是牛津大学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有着很完善的转化机制和很系统化的专业能力。

那么,牛津大学究竟是如何将深厚的学术沉淀,融入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之中的呢?为回答这一问题,动脉橙果局对于牛津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进行了系统性梳理。

让创新生态链的每一环都深度参与

1970年,斯坦福首创了大学内部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在这之后,全球高校都争相模仿。

很快,这股风吹到了英国,牛津大学在1988年注册成立了ISIS创新有限公司,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校内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管理知识产权、协助签订成果转让协议和成立新科技企业。

据悉,ISIS创新有限公司在科研人员、社会中介组织、企业之间设立了长效的联络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的组织和管理优势,使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科研人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市场运作模式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商业价值,为大学科研成果的产生和转化提供持续的动力。

而在这其中,高校、科技园区、政府等创新转化生态链的深度参与者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先说高校。高校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享有者和垄断者,同时也是为科研工作者创设研发环境的供给者。牛津大学于2000年10月制定了知识产权政策,规定大学对所有科研人员和博士生的科研成果拥有知识产权。

当然,大学也不会亏待这些科研人员。据悉,牛津大学在享有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会通过科研奖励、公司股权分配、知识产权许可利润提成等分配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的部分利润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报酬,激励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参与研发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牛津大学也承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开展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大胆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再说科技园区。科技园区更新是一个“孵化器”,它的核心重在发挥孵化功能,但其优势并非来源于优惠政策,而是在于精准的优质服务。科技园区将牛津大学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想法转化为现实的平台,是科研成果走向初创企业的关键一环。

具体而言,科技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全链条的转化平台,确保入驻企业有科技发展的良好空间,避免片面追求企业产值,通过社会化对园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的配套服务。而且为了方便初创企业发展,实行“一张帐单”式收费服务,减少了收费的繁琐程序。

最后是政府。英国政府在科技创新战略实施中定位是:投资者、援助者、监管者,让市场成为各种创新主体利益的决定者,保护和规范科技创新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英国政府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中,通过公共政策机制的运行,设计一系列政府推动的科研开发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政府、企业和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保障科技创新战略有效实施。

分工明确,“衍生机构”如何发挥大作用?

2022年1月,英国权威咨询机构GovGrant发布了《英国大学衍生企业2021年年度报告》,对近千家英国大学衍生企业进行了深度调查。通过梳理最近20多年的数据,评选出了迄今为止衍生企业数量最多的10所英国大学。

1998-2018年间英国各大学产生的衍生公司所占比例

在这份榜单之中,牛津大学以明显优势居英国衍生企业大学榜首,其过去20多年共孵化近200家衍生企业,占英国所有大学衍生企业总数的15.8%。

牛津大家究竟是如何办到的呢?

实际上,企业与科技创新一直是牛津大学持续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利用坐落于牛津的地理优势,科技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研究者。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顶尖科研人员的加持,牛津大学可以通过初创企业获得支持其研究所需的相应设施,并为初创企业提供相关技术的使用权、专业咨询、合同研究及产业合作。

作为全英科技创新集中地,一直以来,不断有创业公司、衍生公司和企业家作为新鲜血液加入牛津地区的产业群中,通过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牛津国际创新咨询公司、牛津大学科学创新基金以及牛津创新协会等衍生和相关机构,牛津大学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首先要介绍的是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该公司是牛津大学100%控股的研究和技术商业化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一流的盈利性技术创新公司,除此之外,它还是全英第四大PCT专利申请机构和欧洲最大、全球排名第16位的大学PCT专利申请机构,其主要是帮助研究人员实现研究成果商业化。

截止2020年7月,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管理着4793项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专利项目,共达成846项交易、529项咨询协议和359次披露,并形成了200多家初创公司和衍生公司。据财报数据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就实现了超过1600万英镑的转化营收。

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所孵化的200余家衍生公司共吸纳外部投资8.55亿英镑,其中多家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表明牛津大学的创新项目的投资价值已经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其次要介绍的是牛津国际创新咨询公司,它是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特别成立的职能机构,其主要业务是提供创新研究和策略、知识交流和技术转移管理、创新创业学习营和加速营、技术转移转化、培训和指导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服务。

在这之中,技术转移专业能力培训是其特色业务之一,结合牛津大学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模式的经验和积累,设计了针对技术转移行业向光从业者的培训课程,为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最后介绍的是牛津创新协会,它是一个由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运营的开放式创新论坛和创新网络,汇集了研究人员、发明家、衍生公司、技术转移专家、本地企业和全球最具创新性的跨国公司等资源。自成立以来,协会始终致力于促进牛津大学与工商界的联系,并为企业提供了获得牛津大学科研资源和技术成果的窗口。

协会以牛津大学内的技术商业化相关部门为中心,向外辐射周边区域分布的不同层次高科技产业园区,包括大型的米尔顿科学园,中型的莫德林科学园和小型的柏格布洛克科技园,构建起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并逐步形成了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尤其是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链条和创业氛围。

事实上,各个园区不仅是牛津大学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也为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商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物理空间、市场空间和创新链条空间,尤其是便于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有效实现了传统科技创新资源与现代市场机制的结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