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有故事的男同学”到“影视剧小学生”,导演陈畅的“反转人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有故事的男同学”到“影视剧小学生”,导演陈畅的“反转人生”

《反转人生》,导演陈畅的“非典型”答卷。

文|一点剧读 糖炒山楂

能够拍出《反转人生》这样让人从头笑到尾的网剧,导演会是什么样子?

采访之前,「一点剧读」无数次设想过这个问题。尤其是当看到他的履历表中从舞蹈演员做到话剧演员,又转型成为话剧导演、电视栏目导演、影视剧导演时,心中其实是有点忐忑的。在媒体既往的报道里,他是“有故事的男同学”、是“明明可以靠脸偏偏要靠才华吃饭”的代表。

陈畅其实真的很忙,而这种“忙”也可以理解为丰收。《反转人生》将于今晚收官,此前该剧双平台网播量已经突破7亿、抖音播放量6.6亿,跻身小黑马之列;由他执导的女性情感剧《她们的反击》也在5月官宣,即将上线。他本人则忙碌在《爱情而已》的拍摄现场,这也是柠萌影业重磅打造的又一都市情感剧。

采访是在拍摄结束的晚上进行的,之后他还要去加入新一轮的会议中。而最明显的感觉是,和《我,喜欢你》《反转人生》给人感觉的笑点密集迸溅、颇有些脑洞不同,导演陈畅身上更多是理性真实,他更相信那种摸索中的水到渠成、阅历下的自然沉淀。

进入影视行业近十年,他直言自己只是“小学生”。他致力于探索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融合命题,以情感贯穿所有作品;他认可将喜感视为他的影视风格之一,但也说并不会刻意去挑选具有喜感元素的剧本,只是近二十年的经历让喜感成为刻入他骨髓血液的东西,拍戏的时候会自然而然载入。

不过《反转人生》之于他又是略微不同的,这里有他“之前没做过、以后可能也不会做”的新尝试。而跟随着《反转人生》,我们也将走进属于导演陈畅的“反转人生”。

反转人生:在不断腾挪里,“青年导演”养成

“舞蹈好像并不是一个特别长久的路”;

“接了几部戏,发现当时的演员非常被动”;

“话剧是比较苦的报酬也不是很多,但你是需要养家的”。

陈畅用短短三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几次腾挪,从舞蹈到演员再到话剧演员。很年轻的年纪,他的思考就非常现实和成熟。而从公开资料来看,到他成为电视栏目导演,是在2004年,也就大概27岁的样子。

话剧、电视栏目和影视剧,构成了他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前两者交替着占了十年,而如今他在影视剧领域也待了十年。

陈畅和影视剧结缘,主要是得益于知名制片人蒋译霆的指引,2017年两人合作现实题材《陪读妈妈》,市场关注度颇高。在他的回忆里,初入影视剧市场,他其实是不适应的:相比话剧,电视剧的拍摄体量更大,它的时间成本也要求导演快速去做出反应。“那时候的压力会比较大”。

直到2015年的《新婚公寓》,一切才稍好起来。情景喜剧的题材让他逐渐找到了影视剧拍摄的感觉,也开始将话剧舞台上的经验融会贯通,运用到电视剧拍摄中。比如他会更加注重演员的台词、看重演员表演上的张力。

再比如他越来越喜欢在电视剧中更多地使用话剧演员。以《反转人生》为例,“我的冤种主任”李清华的扮演者吴亚衡、让无数人羡慕的沐想想爸爸的扮演者梁超等,都是与其有过多次合作、有过丰富舞台剧表演经验的演员。

导演于中中,则是他提到的另一个人,被陈畅称之为“挚友”、“老师”。“教我很多拍摄的技巧方式方法的人,就是于中中。我致力于做一个有生活质感的偶像剧导演,我想拍一些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影视剧,其中的浪漫主义便是源于这样一个人”。两人也合作执导了《复合大师》等多部影视剧。

不断积累摸索,时间到了2020年,陈畅交出了他的重磅代表作:《我,喜欢你》。虽然电影版珠玉在前,但该剧一经上线便迅速引发了真香效应,快速席卷网络。去年播出的《良言写意》,同样收获了不斐成绩。

连续交出优质代表作,陈畅也被更多的互联网年轻观众认识并喜爱。而他的既往经历,也被媒体称之为“有故事的男同学”,不过在陈畅看来,这种频繁更迭并不是转换赛道,而是一种相辅相成,“每一个变换的舞台最终都是融为一体的”。

就像曾经舞蹈的、戏剧的学习可以在电视栏目执导中得到发挥,而话剧经历同样在成为他影视剧执导过程中的重要养分。《反转人生》,便是那份“非典型答卷”。

反转出新意:从演员开始,站在“起平线”上的突围者

陈畅始终是坦然的,没有避讳的。

2020年聊起《我,喜欢你》,他就曾直言,“不输电影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2022年,《反转人生》播出,针对身体互换梗的影视化讨论,陈畅同样直言:过往影视剧为参照恰恰是“起平线”,我们不能低于起平线,而是要往上走。

“这(身体互换)并不是一个烂大街的题材,直到今天我本身也认为这个戏是有一定新鲜度的”,陈畅强调。究竟如何将《反转人生》做出新意呢?

陈畅将最关键的点,放在了对演员表演的把控上。影视剧中身体互换梗常有,但如何把握住这部剧特有的属于校园的清新感,让整部剧“先有清新再有趣味,然后才是甜蜜再温暖”,甜而不腻,就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

他在演员选择上始终有自己的坚持,比如《我,喜欢你》时林雨申的力排众议,到《反转人生》,他从一开始就很坚定的要选择“生脸”。他定了四个标准:其一,与剧本角色相吻合;其二,演员形象干净纯粹;其三,对角色有热情;其四,演员不能有太重的个人标签。

试戏的时候,陈畅一眼就相中了马思超(乔南扮演者),“他干净纯粹眼里有光,对角色有热情。他身上有男孩的很爷儿们的那种感觉,又有女孩的羞涩感”。周依然第一面的长发形象同样惊艳到了陈畅,这是与此前“大力娇”截然不同的气质,而她的谈吐里确实又带有几分男孩子气。

就这样,两个最重要的演员确定。为了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剧中饰演沐想想和乔南时的不同感觉,陈畅颇费了一番功夫:比如让他们互相为对方表演“打样儿”,同时在剧组就地取材采访一些男性和女性工作人员来寻找表演灵感。

陈畅并不觉得,一定要有一个重要节点去见证演员的“开窍”,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当看到周依然饰演的“乔南”将手搭在跆拳道队员身上,跳起来和马思超饰演的“沐想想”打招呼时,那一瞬间他感觉什么都对了。

“没有一个工具性坏人”的群像塑造,是很多观众觉得这部剧令人眼前一亮的重要原因。一个颇为有趣的点,与主演的“生面孔”不同,配角中出现了大量观众熟悉的成熟演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演员阵容的市场认知度。

话题说回群像塑造,在陈畅看来,主角要承担起叙事功能,相比之下配角的剧本空间有限、但表演空间则相对较大。“他们不需要承担太多的逻辑线,反而经常会有一些灵感爆发的地方”,他解释道。

剧中不断和主角斗智斗勇的“冤种主任”李清华,颇有中国传统父亲即视感的乔远山、“超级弟控”乔瑞等,都因为人物设定本身的反差感十足,人物形象丰满、自带喜感,加深了观众记忆。尤其是“李清华”与陈畅更是现场碰撞出了“悲凉碑好凉”的爆笑名场面。

从主演到配角,共同构成了“人物出新”。

《反转人生》:喜剧buff加满,为什么说是“非典型答卷”?

拍出新意的第二个关键,是陈畅融入骨血的东西:喜感。而身体互换这个典型的喜剧情境,也给了他更大的发挥空间。

为影视剧注入一定的喜感成分,让它成为内容的养料,去综合一些“戾气”,是陈畅多年来始终坚持的。甚至于在他看来,这种喜感是不局限于任何题材的。这一点也体现在他此前操盘的《我,喜欢你》等多部剧中。

影视剧中喜感元素的填充,被他比作一个不断“填坑”的过程,是在剧本编剧留出来的空间里放入新的土壤。只不过《反转人生》的空间更大一点,差不多在50%。新生代演员的加盟,同样是强化剧集喜感的“加分项”: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保障剧组的拍摄和排练,因为“喜剧是需要排练的”。

“你要在拍摄前一天做功课、走本,拍摄期间适应整个现场,与演员一起去排练那些台词、包括包袱的设立等等。因为喜剧的节奏比一般戏剧要在强烈一点 ,再死纲死口一点。喜剧看着随意,但它是非常确定的艺术”,陈畅解释道。

有时候,陈畅也会现场示范。他需要演员在包袱的形成上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但同时也要找到演员本身的特质融入进去,共同形成一些化学反应。至于每个演员最终能给出多少喜感,他则是“宽容”的:手把手教,然后靠剪辑,都能调出来。

让观众大呼“爆笑下饭”的电视剧,其实喜感本身的创作过程拆解并不是有趣的,因为对于陈畅来讲,这种对喜感的敏锐,更多是工作经历使然以及平时的日积月累,在需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被带出来。

话剧舞台的经历,让他更容易去打开想象力;同时他也会不断在影视剧中汲取养分,并且举一反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不过在他看来,万事皆可以有喜感的表达,但也要从生活出发、从情感出发,不能悬浮。

就像《反转人生》里乔南“腋下发光”的一幕,一定令人啼笑皆非,但在陈畅口中,可能创作者最初看到的只是玻璃反光。不过这种相对“浮夸”的镜头语言,则巧妙放大了电视剧的喜感成分。这其实也是陈畅为该剧定制的影像风格。

诸如此类的,还有两位主人公与心脏对话的场景、黑幕下的人物对白等,都是通过或具象或抽空的空间去突出演员的自我表现力。而这些本身是与身体互换这样一个奇幻风格的主题相契合的,“之前不曾有过,未来可能也不会有”。

陈畅虽然忙到没有时间一集集去追《反转人生》,但他也在积极接受来自市场的反馈。对于那些看了弹幕才意识到的bug,他坦然接受:某种程度上,那是喜剧夸张手法所要付出的“必要代价”。

《反转人生》的“非典型”,是他在演员选择上的坚持,也是他在喜感、奇幻上的buff加满;但这部剧又是典型的“陈畅作品”,吸收了大量过往戏剧经历中的养分,对情感的探讨同样贯穿始终:喜剧奇幻的内核里,是互相救赎共同成长的主题,同时渗透着对原生家庭、个人价值等现实问题的探讨。

“小学生”陈畅:阅历会提炼养分,想拍兄弟情

陈畅的下一部作品《她们的反击》,是典型的女性情感剧,又是和《反转人生》截然不同的风格。他直言这部剧最吸引自己的,是每位女性身上的独立感。

虽然陈畅并不觉得自己作品类型多样,但他确实在不断尝试各种题材。相比大多数人,他并不愿意过早去强调所谓的“自我风格”。他相信自然而然的沉淀、相信时间阅历自然会提炼出养分。

就像曾经话剧、电视栏目经历会成为他如今的养分,影视剧拍摄本身也是如此。“就像最开始拍偶像剧就是要‘灯光美气氛佳人物要漂亮’,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还要接地气,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从生活里挖掘情趣”,陈畅举例道,而这也是未来他要不断去融合、加持去做的。

在他看来,风格的养成并不是一两天的突然开窍,而是一步步的形成自己的拍摄习惯和创作习惯,然后进行总结。这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他相信就算自己再次回到话剧或是电视栏目中,同样也将有新的影视剧制作经验去借鉴。

目前,他只是想踏踏实实在电视剧这条路上走下去。他想试试《创世纪》那样聚焦兄弟情的题材,也想试试《我是余欢水》那样带有黑色幽默的现实题材。一步步慢慢走下去,他终将触达自己想要的顶峰。而我们则期待着更多的优质作品,早日与观众见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有故事的男同学”到“影视剧小学生”,导演陈畅的“反转人生”

《反转人生》,导演陈畅的“非典型”答卷。

文|一点剧读 糖炒山楂

能够拍出《反转人生》这样让人从头笑到尾的网剧,导演会是什么样子?

采访之前,「一点剧读」无数次设想过这个问题。尤其是当看到他的履历表中从舞蹈演员做到话剧演员,又转型成为话剧导演、电视栏目导演、影视剧导演时,心中其实是有点忐忑的。在媒体既往的报道里,他是“有故事的男同学”、是“明明可以靠脸偏偏要靠才华吃饭”的代表。

陈畅其实真的很忙,而这种“忙”也可以理解为丰收。《反转人生》将于今晚收官,此前该剧双平台网播量已经突破7亿、抖音播放量6.6亿,跻身小黑马之列;由他执导的女性情感剧《她们的反击》也在5月官宣,即将上线。他本人则忙碌在《爱情而已》的拍摄现场,这也是柠萌影业重磅打造的又一都市情感剧。

采访是在拍摄结束的晚上进行的,之后他还要去加入新一轮的会议中。而最明显的感觉是,和《我,喜欢你》《反转人生》给人感觉的笑点密集迸溅、颇有些脑洞不同,导演陈畅身上更多是理性真实,他更相信那种摸索中的水到渠成、阅历下的自然沉淀。

进入影视行业近十年,他直言自己只是“小学生”。他致力于探索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融合命题,以情感贯穿所有作品;他认可将喜感视为他的影视风格之一,但也说并不会刻意去挑选具有喜感元素的剧本,只是近二十年的经历让喜感成为刻入他骨髓血液的东西,拍戏的时候会自然而然载入。

不过《反转人生》之于他又是略微不同的,这里有他“之前没做过、以后可能也不会做”的新尝试。而跟随着《反转人生》,我们也将走进属于导演陈畅的“反转人生”。

反转人生:在不断腾挪里,“青年导演”养成

“舞蹈好像并不是一个特别长久的路”;

“接了几部戏,发现当时的演员非常被动”;

“话剧是比较苦的报酬也不是很多,但你是需要养家的”。

陈畅用短短三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几次腾挪,从舞蹈到演员再到话剧演员。很年轻的年纪,他的思考就非常现实和成熟。而从公开资料来看,到他成为电视栏目导演,是在2004年,也就大概27岁的样子。

话剧、电视栏目和影视剧,构成了他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前两者交替着占了十年,而如今他在影视剧领域也待了十年。

陈畅和影视剧结缘,主要是得益于知名制片人蒋译霆的指引,2017年两人合作现实题材《陪读妈妈》,市场关注度颇高。在他的回忆里,初入影视剧市场,他其实是不适应的:相比话剧,电视剧的拍摄体量更大,它的时间成本也要求导演快速去做出反应。“那时候的压力会比较大”。

直到2015年的《新婚公寓》,一切才稍好起来。情景喜剧的题材让他逐渐找到了影视剧拍摄的感觉,也开始将话剧舞台上的经验融会贯通,运用到电视剧拍摄中。比如他会更加注重演员的台词、看重演员表演上的张力。

再比如他越来越喜欢在电视剧中更多地使用话剧演员。以《反转人生》为例,“我的冤种主任”李清华的扮演者吴亚衡、让无数人羡慕的沐想想爸爸的扮演者梁超等,都是与其有过多次合作、有过丰富舞台剧表演经验的演员。

导演于中中,则是他提到的另一个人,被陈畅称之为“挚友”、“老师”。“教我很多拍摄的技巧方式方法的人,就是于中中。我致力于做一个有生活质感的偶像剧导演,我想拍一些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影视剧,其中的浪漫主义便是源于这样一个人”。两人也合作执导了《复合大师》等多部影视剧。

不断积累摸索,时间到了2020年,陈畅交出了他的重磅代表作:《我,喜欢你》。虽然电影版珠玉在前,但该剧一经上线便迅速引发了真香效应,快速席卷网络。去年播出的《良言写意》,同样收获了不斐成绩。

连续交出优质代表作,陈畅也被更多的互联网年轻观众认识并喜爱。而他的既往经历,也被媒体称之为“有故事的男同学”,不过在陈畅看来,这种频繁更迭并不是转换赛道,而是一种相辅相成,“每一个变换的舞台最终都是融为一体的”。

就像曾经舞蹈的、戏剧的学习可以在电视栏目执导中得到发挥,而话剧经历同样在成为他影视剧执导过程中的重要养分。《反转人生》,便是那份“非典型答卷”。

反转出新意:从演员开始,站在“起平线”上的突围者

陈畅始终是坦然的,没有避讳的。

2020年聊起《我,喜欢你》,他就曾直言,“不输电影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2022年,《反转人生》播出,针对身体互换梗的影视化讨论,陈畅同样直言:过往影视剧为参照恰恰是“起平线”,我们不能低于起平线,而是要往上走。

“这(身体互换)并不是一个烂大街的题材,直到今天我本身也认为这个戏是有一定新鲜度的”,陈畅强调。究竟如何将《反转人生》做出新意呢?

陈畅将最关键的点,放在了对演员表演的把控上。影视剧中身体互换梗常有,但如何把握住这部剧特有的属于校园的清新感,让整部剧“先有清新再有趣味,然后才是甜蜜再温暖”,甜而不腻,就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

他在演员选择上始终有自己的坚持,比如《我,喜欢你》时林雨申的力排众议,到《反转人生》,他从一开始就很坚定的要选择“生脸”。他定了四个标准:其一,与剧本角色相吻合;其二,演员形象干净纯粹;其三,对角色有热情;其四,演员不能有太重的个人标签。

试戏的时候,陈畅一眼就相中了马思超(乔南扮演者),“他干净纯粹眼里有光,对角色有热情。他身上有男孩的很爷儿们的那种感觉,又有女孩的羞涩感”。周依然第一面的长发形象同样惊艳到了陈畅,这是与此前“大力娇”截然不同的气质,而她的谈吐里确实又带有几分男孩子气。

就这样,两个最重要的演员确定。为了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剧中饰演沐想想和乔南时的不同感觉,陈畅颇费了一番功夫:比如让他们互相为对方表演“打样儿”,同时在剧组就地取材采访一些男性和女性工作人员来寻找表演灵感。

陈畅并不觉得,一定要有一个重要节点去见证演员的“开窍”,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当看到周依然饰演的“乔南”将手搭在跆拳道队员身上,跳起来和马思超饰演的“沐想想”打招呼时,那一瞬间他感觉什么都对了。

“没有一个工具性坏人”的群像塑造,是很多观众觉得这部剧令人眼前一亮的重要原因。一个颇为有趣的点,与主演的“生面孔”不同,配角中出现了大量观众熟悉的成熟演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演员阵容的市场认知度。

话题说回群像塑造,在陈畅看来,主角要承担起叙事功能,相比之下配角的剧本空间有限、但表演空间则相对较大。“他们不需要承担太多的逻辑线,反而经常会有一些灵感爆发的地方”,他解释道。

剧中不断和主角斗智斗勇的“冤种主任”李清华,颇有中国传统父亲即视感的乔远山、“超级弟控”乔瑞等,都因为人物设定本身的反差感十足,人物形象丰满、自带喜感,加深了观众记忆。尤其是“李清华”与陈畅更是现场碰撞出了“悲凉碑好凉”的爆笑名场面。

从主演到配角,共同构成了“人物出新”。

《反转人生》:喜剧buff加满,为什么说是“非典型答卷”?

拍出新意的第二个关键,是陈畅融入骨血的东西:喜感。而身体互换这个典型的喜剧情境,也给了他更大的发挥空间。

为影视剧注入一定的喜感成分,让它成为内容的养料,去综合一些“戾气”,是陈畅多年来始终坚持的。甚至于在他看来,这种喜感是不局限于任何题材的。这一点也体现在他此前操盘的《我,喜欢你》等多部剧中。

影视剧中喜感元素的填充,被他比作一个不断“填坑”的过程,是在剧本编剧留出来的空间里放入新的土壤。只不过《反转人生》的空间更大一点,差不多在50%。新生代演员的加盟,同样是强化剧集喜感的“加分项”: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保障剧组的拍摄和排练,因为“喜剧是需要排练的”。

“你要在拍摄前一天做功课、走本,拍摄期间适应整个现场,与演员一起去排练那些台词、包括包袱的设立等等。因为喜剧的节奏比一般戏剧要在强烈一点 ,再死纲死口一点。喜剧看着随意,但它是非常确定的艺术”,陈畅解释道。

有时候,陈畅也会现场示范。他需要演员在包袱的形成上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但同时也要找到演员本身的特质融入进去,共同形成一些化学反应。至于每个演员最终能给出多少喜感,他则是“宽容”的:手把手教,然后靠剪辑,都能调出来。

让观众大呼“爆笑下饭”的电视剧,其实喜感本身的创作过程拆解并不是有趣的,因为对于陈畅来讲,这种对喜感的敏锐,更多是工作经历使然以及平时的日积月累,在需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被带出来。

话剧舞台的经历,让他更容易去打开想象力;同时他也会不断在影视剧中汲取养分,并且举一反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不过在他看来,万事皆可以有喜感的表达,但也要从生活出发、从情感出发,不能悬浮。

就像《反转人生》里乔南“腋下发光”的一幕,一定令人啼笑皆非,但在陈畅口中,可能创作者最初看到的只是玻璃反光。不过这种相对“浮夸”的镜头语言,则巧妙放大了电视剧的喜感成分。这其实也是陈畅为该剧定制的影像风格。

诸如此类的,还有两位主人公与心脏对话的场景、黑幕下的人物对白等,都是通过或具象或抽空的空间去突出演员的自我表现力。而这些本身是与身体互换这样一个奇幻风格的主题相契合的,“之前不曾有过,未来可能也不会有”。

陈畅虽然忙到没有时间一集集去追《反转人生》,但他也在积极接受来自市场的反馈。对于那些看了弹幕才意识到的bug,他坦然接受:某种程度上,那是喜剧夸张手法所要付出的“必要代价”。

《反转人生》的“非典型”,是他在演员选择上的坚持,也是他在喜感、奇幻上的buff加满;但这部剧又是典型的“陈畅作品”,吸收了大量过往戏剧经历中的养分,对情感的探讨同样贯穿始终:喜剧奇幻的内核里,是互相救赎共同成长的主题,同时渗透着对原生家庭、个人价值等现实问题的探讨。

“小学生”陈畅:阅历会提炼养分,想拍兄弟情

陈畅的下一部作品《她们的反击》,是典型的女性情感剧,又是和《反转人生》截然不同的风格。他直言这部剧最吸引自己的,是每位女性身上的独立感。

虽然陈畅并不觉得自己作品类型多样,但他确实在不断尝试各种题材。相比大多数人,他并不愿意过早去强调所谓的“自我风格”。他相信自然而然的沉淀、相信时间阅历自然会提炼出养分。

就像曾经话剧、电视栏目经历会成为他如今的养分,影视剧拍摄本身也是如此。“就像最开始拍偶像剧就是要‘灯光美气氛佳人物要漂亮’,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还要接地气,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从生活里挖掘情趣”,陈畅举例道,而这也是未来他要不断去融合、加持去做的。

在他看来,风格的养成并不是一两天的突然开窍,而是一步步的形成自己的拍摄习惯和创作习惯,然后进行总结。这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他相信就算自己再次回到话剧或是电视栏目中,同样也将有新的影视剧制作经验去借鉴。

目前,他只是想踏踏实实在电视剧这条路上走下去。他想试试《创世纪》那样聚焦兄弟情的题材,也想试试《我是余欢水》那样带有黑色幽默的现实题材。一步步慢慢走下去,他终将触达自己想要的顶峰。而我们则期待着更多的优质作品,早日与观众见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