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宇宙行”将暂停电商平台服务,年交易额曾超万亿元的“融e购”为何下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宇宙行”将暂停电商平台服务,年交易额曾超万亿元的“融e购”为何下线?

“反映了监管聚焦主业的要求。”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曾仰琳

在各大电商平台6·18大促前夕,有国有大行宣布将暂停电商平台相关服务。

近期,工商银行宣布,将于2022年6月30日24:00暂停“融e购”个人商城和企业商城相关服务。

工商银行公告指出,个人商城业务方面,如用户需要进行积分兑换、购买贵金属和公益捐赠,可登陆该行手机银行办理。企业商城业务方面,暂停的服务包括企业商城公开销售、商圈销售、跨境贸易等,票据经纪、工行集采、司法拍卖等服务功能入口迁移至该行门户网站首页。

年交易额曾超万亿元的“融e购”为何下线?

年交易额曾超1万亿元

“融e购”研发至今已有9年,是时任工行管理层主推的三大互联网金融业务板块下的平台之一,另外两个平台为“融e联”和“融e行”。

据工商银行年报披露,2013年,该行为适应消费金融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特点,研发集网上购物、网络融资、消费信贷于一体的融e购电子商务平台。

2014年,融e购B2C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同时,该行研发的面向企业客户的融e购B2B平台面世,提供供应链、专业批发等市场模式,并推出财智商贸通产品,为B2B电子交易市场提供账户、支付、融资一体的金融服务方案。

成立初期,“融e购”发展迅猛。2015年6月,时任工商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曾在接受《中国金融家》采访时表示,截至2015 年3 月,“融e 购”B2C 商城注册用户已达1600万人,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00亿元,交易量进入领先电商之列。年交易规模达到100亿元,“融e 购”仅用了204 天;注册客户数达到1000万人,“融e 购”仅历时10 个月。

“建设电商平台,是工商银行抢占互联网金融竞争高地的战略之举,也是从产业链上把住’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的固本之策。”侯本旗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融e购平台全年累计实现交易额超1万亿元,2018年,该平台交易额更是达到了1.11万亿元,截至2019 年末,融e购用户为1.46亿户。

暂停"融e购"原因何在?

然而近2年,“融e购”发展放缓。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2020年至2021年,工商银行年报鲜少提及“融e购”相关用户和交易额数据。2021年12月,“融e购”进行了系统升级,关闭了非自营商品或服务的纯现金购买模式。

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上,“融e购”用户也对该平台的用户体验进行“吐槽”。一位用户表示,“申请个退款,一天了没人处理,打过电话也不处理。”

该用户的体验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融e购”因退款难、发货不及时、客服沟通体验差等被不少用户投诉。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从业人士指出,银行的电商平台客户服务能力跟不上,产品选择少,是银行系电商发展多年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此外,银行从事电商业务投入成本高,但发展跟不上淘宝、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用户“用脚投票”后黏性降低,银行选择暂停此类业务也是必然的。

对于下线“融e购”平台业务,工商银行在公告在中提及原因为“业务调整”。

《财经》援引国有大行内部人士表示,此前确实收到监管“窗口指导”,要求银行剥离非银业务。“监管强调自营平台一定要与银行主体剥离,考虑到现实情况,银行要不就将平台更换运营主体继续,要不就选择直接砍掉这块业务。”

一位长期研究银行金融创新的学者向界面新闻表示,这两年,市场监管总局、发改委等出台了一系列平台经济反垄断,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文件。商业银行的电商平台属于平台经济范畴,被监管所约束。

该学者认为,监管有个重要的导向是:引导平台经济进一步聚焦发展方向,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精神一致。商业银行关闭电商平台,亦反映了监管聚焦主业的要求。

截至界面新闻发稿前,工商银行尚未就具体下架原因进行回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工商银行

5.3k
  • 事涉11项违法违规行为,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被罚950万元
  • 工行快速填权启示:提高派现频次强化红利股属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宇宙行”将暂停电商平台服务,年交易额曾超万亿元的“融e购”为何下线?

“反映了监管聚焦主业的要求。”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曾仰琳

在各大电商平台6·18大促前夕,有国有大行宣布将暂停电商平台相关服务。

近期,工商银行宣布,将于2022年6月30日24:00暂停“融e购”个人商城和企业商城相关服务。

工商银行公告指出,个人商城业务方面,如用户需要进行积分兑换、购买贵金属和公益捐赠,可登陆该行手机银行办理。企业商城业务方面,暂停的服务包括企业商城公开销售、商圈销售、跨境贸易等,票据经纪、工行集采、司法拍卖等服务功能入口迁移至该行门户网站首页。

年交易额曾超万亿元的“融e购”为何下线?

年交易额曾超1万亿元

“融e购”研发至今已有9年,是时任工行管理层主推的三大互联网金融业务板块下的平台之一,另外两个平台为“融e联”和“融e行”。

据工商银行年报披露,2013年,该行为适应消费金融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特点,研发集网上购物、网络融资、消费信贷于一体的融e购电子商务平台。

2014年,融e购B2C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同时,该行研发的面向企业客户的融e购B2B平台面世,提供供应链、专业批发等市场模式,并推出财智商贸通产品,为B2B电子交易市场提供账户、支付、融资一体的金融服务方案。

成立初期,“融e购”发展迅猛。2015年6月,时任工商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曾在接受《中国金融家》采访时表示,截至2015 年3 月,“融e 购”B2C 商城注册用户已达1600万人,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00亿元,交易量进入领先电商之列。年交易规模达到100亿元,“融e 购”仅用了204 天;注册客户数达到1000万人,“融e 购”仅历时10 个月。

“建设电商平台,是工商银行抢占互联网金融竞争高地的战略之举,也是从产业链上把住’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的固本之策。”侯本旗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融e购平台全年累计实现交易额超1万亿元,2018年,该平台交易额更是达到了1.11万亿元,截至2019 年末,融e购用户为1.46亿户。

暂停"融e购"原因何在?

然而近2年,“融e购”发展放缓。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2020年至2021年,工商银行年报鲜少提及“融e购”相关用户和交易额数据。2021年12月,“融e购”进行了系统升级,关闭了非自营商品或服务的纯现金购买模式。

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上,“融e购”用户也对该平台的用户体验进行“吐槽”。一位用户表示,“申请个退款,一天了没人处理,打过电话也不处理。”

该用户的体验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融e购”因退款难、发货不及时、客服沟通体验差等被不少用户投诉。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从业人士指出,银行的电商平台客户服务能力跟不上,产品选择少,是银行系电商发展多年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此外,银行从事电商业务投入成本高,但发展跟不上淘宝、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用户“用脚投票”后黏性降低,银行选择暂停此类业务也是必然的。

对于下线“融e购”平台业务,工商银行在公告在中提及原因为“业务调整”。

《财经》援引国有大行内部人士表示,此前确实收到监管“窗口指导”,要求银行剥离非银业务。“监管强调自营平台一定要与银行主体剥离,考虑到现实情况,银行要不就将平台更换运营主体继续,要不就选择直接砍掉这块业务。”

一位长期研究银行金融创新的学者向界面新闻表示,这两年,市场监管总局、发改委等出台了一系列平台经济反垄断,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文件。商业银行的电商平台属于平台经济范畴,被监管所约束。

该学者认为,监管有个重要的导向是:引导平台经济进一步聚焦发展方向,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精神一致。商业银行关闭电商平台,亦反映了监管聚焦主业的要求。

截至界面新闻发稿前,工商银行尚未就具体下架原因进行回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