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明宏
本篇为谢明宏老师在幕味|《还珠格格》的终极大BOSS,竟然是——、《还珠格格》再探:儿女情长下的国际风云与帝国黄昏、幕味|为什么说《情深深雨蒙蒙》是一部近代史后的又一力作。
由于洋洋万言,篇幅过巨,忍痛裁剪为上下篇,先拣最要紧的问题谈,此次放出的是下篇。以下为全篇提要:
【金粉世家和红楼梦的关系.........出逃的姨太太晚香原型是谁...........金粉世家与霸王别姬..........袁世凯次子与程蝶衣...........金家纵火案谁是元凶............冷家复仇集团军的终极目标.........金铨究竟是民国哪个总理............宋教仁案留下的千古谜题............金燕西和冷清秋二人下落...........谁害阮玲玉服毒自尽】
所有推断均以张恨水先生原著为准,引原文作依据,电视剧因有编剧改编,不纳入分析范围。
在家不行善,出门大雨灌,硬糖君今天被航班折腾一天,只好祭出终极存货。如此高等级存货不多,诸君且看且珍惜。
一、孽火焚情——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首先强调原型混杂观点——金家所有家庭成员的原型恐怕并非来自现实当中的一家。
比如小说中金铨因为中风,脑溢血而死,这显然和袁世凯的死法大相径庭。
另外袁世凯妻妾成群,金铨可只有一位正室和两房姨太太。另外,金铨的形象塑造完全是个文官,和袁世凯的军阀身份就更是南辕北辙了。总而言之,金铨的原型可以明确排除袁世凯。
注意到本部分的标目“孽火焚情”,回到主线,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金粉世家》收尾的第一百回“惨语断生平小楼伴佛,狂呼惊夜半烈焰冲霄”那一场火宅当中。
火灾发生在半夜,火势控制下来后发现就烧了后院一排杂物间和金燕西的两层小院子。警察局调查一番,金家派了个门房去问了几句话,随便下了一个电房走火的结论,草草了事。损失不大,唯独冷清秋和孩子不知去向。
很多读者读到这里,就开始和冷太太一样,紧绷着神经担心:清秋去哪儿了?是不是在火海中葬身了?随着后来圆明园中传出的女子跳河事件,又开始担心,清秋有没有跳河?母子是否平安?
照我看来,担心的人统统都是小呆瓜!明白告诉各位,冷太太很有可能不是冷清秋的生母,而是她雇来的零时生活演员!而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不是电房意外,也不是他人所为,冷清秋就是纵火犯是也!
啪啪啪!笔者知道有人想要打我的脸!但是张恨水先生,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这场火灾看似意外,实际上早已埋下征兆。再说透一点,金冷两人的婚姻看似缘分天定,实际上也是由人一手导演。
信息量很大?我们慢慢来。先说火宅的征兆,我但问你,火灾发生前,整个金家,谁表现得最为失常?而火灾发生后,谁最不会有纵火的嫌疑?答案只有一个——冷清秋。
首先,火宅发生前,冷清秋就以和金燕西感情破裂为由,一个人带孩子搬到了二楼,过起了吃斋念佛的日子。她的说辞是什么呢?试看一段原文:
清秋道:“这楼上一列屋子,不是没有人住的吗?今天我就搬上楼去............在没有解决婚姻问题以前,我不下楼,除了一个老妈子送东西而外,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上楼。”道之笑道:“这是作什么?自己画牢自己坐吗?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上楼,我能不能呢?”清秋脸一偏道:“当然不能,绝对没有个例外的..........
刚开始是任何人都不能上楼,连送菜也用篮子空运,照理说这么坚决可能也是心灰意冷,可是我们注意到,过了周许,仆人李妈发现了端倪:
她这样一咳嗽,把楼底下的李妈便惊动了。跑了出来,抬头向楼上问道:“七少奶,要什么东西吗?”到了此时,清秋不能不作声了,只得答道:“不要什么,我不过在屋子里热得厉害,出来乘乘凉罢了。没有事,你去睡觉罢。
无缘由的咳嗽应该是被什么气味呛到,坚持不要任何人上楼,除了赌气,还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冷清秋一个人在二楼进行着不可告人的活动。再联系火灾发生前几个小时,金燕西的四姐金道之要求上楼,之前坚决不让任何人上楼的冷清秋态度180度大反转:她稍微犹豫后,让道之上了楼。
而几个小时后,火灾发生,金燕西看见火中的冷清秋,抱着孩子,头也不回的走了。金燕西要不是因为下人李升的帮忙拉着跑,差一点围困火海。其余家庭成员也是乱成一团,四处乱窜,最后在中间的庭院集合。在大半夜,而且是停电的情况下,我但问你,冷清秋一个弱女子竟然可以抱着孩子镇定自若,穿行火海,离开金家?
火灾前的奇怪举动,二楼进行的秘密准备以及火灾中的超镇定反应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冷清秋才是纵火者!
住到二楼,一方面是为了凌空观察火灾发生后最隐蔽的撤离路线。(尽量避开主要家庭成员,因为火灾后没有人说在火灾中见到过她)另一方面,是为了策划纵火方案。(必须要烧掉金燕西的两层房子,这样才可以制造冷清秋葬身火海的假象,又不想牵连过大,害了无辜性命)
有读者要问了,冷清秋不就想离开金燕西吗?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放一把火呢?很简单,她想永远的离开金家,最好还让金家人以为她已经死了。这夫妻两个关系坏了,难道真的有必要这么狠?当然不是,冷清秋离开金燕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感情破裂,而是大仇得报,可以得偿所愿地离开是非地了。
那么,有读者要问了:金家谁是冷清秋的仇人?这个人又和冷清秋什么仇什么怨?
不要急,还是回到最初的起点,让我们琢磨一下金冷初遇时青涩的脸。第一回“陌上闲游坠鞭惊素女,阶前小谑策权戏娇嬛”,金燕西骑马春游,看见素净清纯的冷清秋,一下子惊讶地弄掉了手中的鞭子。这样痴傻的举动被冷清秋瞧见了,淡淡一笑,勾走了金燕西的魂。
随后,为了自然地接近冷家,第三回“月夜访情俦重来永巷,琦宴招腻友双款幽斋”,金燕西在冷家的旁边租了一棟房子。因为两个院子只有一道破墙相隔,所以渐渐地进一步接近冷清秋。
好多人就此以为,金燕西把妹的手段真高!打住,疑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那就是金燕西所租赁的房子的东家始终未曾露面,只有一个管家似的王得胜一直和金燕西的侍从金荣接洽。更加诡异的是,金荣还没有把意思说明,这个王得胜就直接说了一句:
哦!我知道了,一定是落花胡同冷家的。这两条胡同,就要算她长得标致。她住着的屋子,也是我们的,难怪你们少爷要想住这房子了。
这金燕西好逑心切,无暇想到这上面来,而金荣呢,只管完成少爷下的任务,哪管对方的言行是否奇怪。
各位读者再细细品味一下这个过程——王得胜好像早就知道金燕西要为冷清秋而来一样,特意问清楚是不是为了勾搭冷家的小姐,好像你金燕西如果不是为了冷小姐而来,我这个房子就不能租给你一样!
奇怪不奇怪?笔者说一点儿不奇怪。你们只要这么想就通了:房子主人不出面的原因是因为冷清秋就是房主,王得胜本是和冷清秋一伙儿的,冷家人早就设计好了圈套等着金燕西往里钻呢!
至此,最后的放火以及相遇之初的圈套已经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冷清秋,也更加好奇她的仇人身份。
这里有必要简析冷家家庭状况存在的疑点:冷父亡逝数年,冷清秋几乎从未主动提到父亲,连冷太太也很少提到;冷家除了冷清秋的舅舅宋润卿从事生产活动,剩下的冷太太和清秋没有任何收入,这样坐吃山空的财政状况还雇了一个佣人韩妈,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
冷太太在清秋刚开始失踪时声称不知道清秋的下落,在金太太哪里哭诉了两回,竟然息事宁人。金燕西再去时,冷太太早已搬离,连带宋润卿也放弃好不容易混来的闲职,一齐消失;
其实我们应该可以明确,冷家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居心叵测、潜伏数年的复仇集团。我之所以怀疑冷太太是冷清秋雇来的演员,是因为后来张恨水
初遇冷清秋时,冷家没了宋润卿,没了冷母,还有韩妈,多了韩妈的丈夫,外加金燕西和冷清秋十岁的儿子。
冷母没了还可以勉强说去世了,那么连舅舅宋润卿也一齐去世,不很可疑吗?更重要的是,知书达理的冷清秋居然没有在屋里设置灵台。(楔子中张恨水数眼扫遍了冷住的房子,没有相关描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冷母和宋润卿都是雇来的演员而已,任务完成,他们拿钱离开。
那么,妈妈是雇来的,舅舅是雇来的,谢明宏我们来好好谈谈,你觉得冷清秋的真实身份是谁?她的仇人是谁?
我也不卖关子了,金冷两人结婚的时候互相交换了信物,金燕西给了冷一个贴身的玉佩,而冷清秋给了金一个从小戴到12岁的项圈,项圈上有一圈小字,金燕西看时但见:
桃源缤纷,渔父独钓。留遗吾女,仙寿恒效。
金燕西以为是一般的祝福语,略过不思。笔者揣摩数遍,深藏功与名。——宋教仁,中国宪政之父,湖南桃源人,号渔父。
金粉世家,竟然由此牵连出一段百年前的公案,实在让人骇然!
宋教仁,早年参加反清革命,后来留学日本,入东京政法大学学习,根植宪政救国的思想。辛亥革命成功后,成为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随后,因为积极推行宪政和改组国民党运动,深受袁世凯忌惮。袁世凯曾经给予宋教仁一笔50万元的交通银行的支票,企图收买宋,让其放弃改组国民党运动。(若改组成功,会极大威胁袁世凯的权柄)哪知道宋教仁软硬不吃,推辞不要,继续在长江流域游说国民党改组问题,气得袁世凯吹胡子瞪眼。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暗杀于上海火车站,子弹从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
这一段公案至今仍有很大争议,不过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宋教仁是由时任民国总理的赵秉钧派人杀害。
至此,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冷氏复仇集团的组织架构了,以宋教仁小女冷清秋(化名) 为头目,招募了冷母和舅舅,潜伏北京多时。行动目标民国总理赵秉钧。
冷清秋,把爱情当做复仇的筹码,最后在一片孽海狂焰中断送一切前尘往事,最终落得冷冷寂寂。
而此时,金铨的原型也浮出水面,他的死是否和冷清秋有关?请跟我进入最后一个单元。
二、光影流转——能不惜人言陨香魂
紧接上文,我们自然把金铨的原型定位民国第三任内阁总理赵秉钧。书中金铨的死因被描写为中风脑溢血,这和历史上赵秉钧的死因一致。但是,无论是小说还是现实,总理之死,都充满了疑点。试看原文:
金铨身子晃荡晃荡,却有点走不稳,笑道:“究竟陈酒力量不错,我竟是醉……”一个了字不曾说完,人就向旁边一歪。恰好身边有两个听差,看到金铨身子一歪,连忙抢上前一步,将他扶住。然而只这一歪身子之间,他就站立不住,眼睛望了旁边椅子,口里罗儿罗儿说了两声,手扶了椅子靠,面无人色的,竟倒了下去。这一下子,全屋子人都吓倒了。
笔者本科算半个医学生,金铨饮酒过量导致脑溢血身亡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其原型赵秉钧却又有一说盛传是被袁世凯毒死,当然赵秉钧之死又是宋案外的另
外一桩悬案了。
可以确定的是,赵秉钧死于1914年符合我们先前的推论。(火灾发生于1916年左右,金铨死于火灾前,应为1915年左右)死时五十多岁,也和金铨的年龄相符。(不管怎样,死在1915年左右的民国总理,还真只有此一位)
那么,无论是自然还是非自然死亡,冷清秋已经大仇得报,所以前面纵火离开金家的举动也就顺理成章。
需要再次申明的是,本文的推断全部来源于《金粉世家》的原著,电视剧因为做出多处改动,显然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张恨水的本来架构,如此又何望推测他的本意?仅仅就电视剧对白家的改编来看,白雄起最后当上总理,而在书中不过是一个巡阅使手下之军界人士,相差十万八千里也!
还说电视剧和原著的差异,总体来讲,电视剧对金燕西做了相当程度的美化。在原著中,金燕西完全就是渣男中的战斗机!
他在清秋怀孕之时不仅和白秀珠频繁会面,更是把分家产得来的5万块悉数用于包养白莲花和白玉花两个戏子,最是过分的是把金太太送给冷清秋的珍珠胸针拿走转送俩戏子。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这是电视剧为了教化大众制造的假象。在残酷的原著中,花瓣离开花朵,明明就只剩下花心!
回到正题,最后一个部分的主题是光影流转。金燕西的结局,在小说尾声“消息哀索词人悲秋扇,生涯寄幻影梦老春婆”中,有明确提到。张恨水于影院中又见冷清秋:
她走的时候,拿一块手绢,不住地擦着眼睛,那眼圈儿可是红红的。那妇人虽有三十多岁,细皮白肉,穿了件半旧黑色长夹衣,不擦脂粉,在端重里面,还透着几分清秀。
这里冷清秋带着已经上中学的儿子看电影,电影叫《不堪回首》。那电影上的情节,是说一位有钱的青年,在读书的时候,不好好读书,专门去追求爱人,因之把书耽误了。只因家中遭了天灾人祸,家道中落,没有钱供给爱人,爱人和他翻了脸。他一气之下,身染重病。幸而病养好了,神经衰弱,书没念得好,又没一点学问,一点事也找不着。结果,白天在戏院当小工,和人贴广告。后来来了一位大名角,他把广告贴倒了一张,名角大怒,要求戏院老板把他革除。他为了和名角去解释这件事,和他在后台相遇,原来这个人,就是他从前的爱人,不过现在改了一个名字了,于是他掉头不顾而去,电影完了。
各位读者,这戏的前半段完全就是金燕西本人的事迹!原来这电影就是金燕西所拍,他在电影中饰演男主,女主竟然是邱惜珍,化名秋月魂。试看原文:
我看到这里,不由将腿一拍,心里恍然大悟,这个作主角的,不是别人,就是金燕西。因为燕西单名一个华字,所以他不用号用名,那个景字,不用说,是金字谐音。刚才那个妇人(即冷清秋)说这个女主角就是邱惜珍,影报上说,她是景华的夫人,换句话说,她是金燕西的夫人了。燕西何以倒和她结了婚,又变成了演电影呢?这件事真是不可究竟了。
张恨水先生在书里藏着掖着,到最后竟然痛痛快快地告诉我们:金燕西的原型后来在一部《不堪回首》的电影中饰演了自己,对前半生的所作所为表示了深刻追悔。
别说,笔者一查还真有一部旧电影叫《不堪回首》,不过电影的年份为1925
年,于张恨水最后一次见到冷清秋本人的时间不符。(1916年冷清秋纵火离开金家,孩子不满半岁,此时已经是上中学的男青年,若以15岁为计,时间应为1931年左右)
张恨水后来又说金燕西拍了电影《火遁》《春婆梦》,笔者翻查,就连同名的旧电影也是没有,可见统统掩人耳目写法。但找一位电影主演,并在电影中饰演自己的纨绔子弟,在30年代的电影界,实在是不难。
比如说电影《谁之过》就是男主自己饰演自己,笔者认为此片的主演张达民极有可能是金燕西的原型!
金燕西虽然排行老七,可是除去三个姐姐,在金铨的四个儿子中排老四。而这个纨绔子弟张达民呢,在家也是排行老四,恰有三个哥哥。
由此可以看出,原著中金燕西的三个姐姐应该接近虚构人物。恨水先生,真真假假,好不痛快!
有读者要问了,金燕西的原型是张达民,张达民是谁没听说过。没关系,张达民没听说过不要紧,他害死的阮玲玉总算知道吧?
阮玲玉,民国四大美女之一,无声电影时代的著名影星。代表作有《野草闲花》、《神女》、《新女性》等,被誉为中国的奥黛丽赫本。
她的一生都伴随着不幸和可畏流言。阮母是张达民家的保姆,阮玲玉从小就以下人的身份在张家长大。后来在张达民的热烈追求下,两人结婚。
婚后,张达民家道中落,自己又不思上进,全靠阮玲玉养活。在工作中结识了
表面上衣冠楚楚,实际上行若狗彘的唐季珊后,阮玲玉逐渐移情对方,最后和张达民协议离婚。哪知道唐季珊是个玩弄女性的恶魔,和阮交往的同时还和几个女人纠缠不清。
早在阮玲玉和唐季珊刚开始在一起时,张达民就以各种口吻敲诈阮玲玉,甚至到了无耻的地步,他曾经叫嚣:“胡蝶的情变风波已原原本本上了报纸,那才叫绝呢,不过,你十六岁就跟我上床的故事完全可以与它比个高下。要不要我将详细经过讲给那些黄色小报的记者听听?我肯定,你的这段情史准能卖个辣价钱。”
后来,丧心病狂的张达民诬告唐季珊:说阮玲玉住在张家的时候,把东西偷了拿去给唐季珊。哪知道唐季珊毫不顾忌阮玲玉的感受,非要和张达民死磕,逼迫阮玲玉写了一份所谓阮唐两人经济独立的申明。
这一段公案搞得舆论哗然,阮玲玉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后来的电影《新女性》的拍摄中演到最后一场戏自杀,并且自杀解救不过来的时分,阮玲玉躺在床上,她当时曾经把药吃下去了,但是她突然又觉得她不应该死,她觉得她死了,一切的罪恶也便随着她的死消逝了,她对医生说:“救救我,我要活”。
可是没有人救她,1935年因为不堪舆论压力,于阮玲玉妇女节服安眠药自尽,上海二十余万观众上街为其送葬,被当时国外媒体称为世纪葬礼。鲁迅更是为此事撰文《论人言可畏 》。
谁害死了阮玲玉,是张达民吗?可说是,也可说不是。
谁逼走了冷清秋,是金燕西吗?可说是,也可说不是。
权且把张恨水在原著中的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这样说来,千古情场得失,究竟是男子之过呢?还是女子之过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