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名创优品被判赔173万元,甩锅给员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名创优品被判赔173万元,甩锅给员工?

长期合作的伙伴,如今却对簿公堂,究竟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Unsplash-Sasun Bughdaryan

文|C2CC新传媒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原告莹特丽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下称“莹特丽”)诉被告名创优品(广州)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名创优品”)定作合同纠纷的判决书。

名创优品下订单却不提货

根据莹特丽科技、名创优品(广州)有限责任公司定作合同纠纷民事判决书:原、被告存在长期合作关系,被告于2017年11月29日通过邮件向原告下达水光真润青玫瑰柔肤乳、新肌水、精华液、玉肌霜及睡眠面膜产品的定做指令,每种产品约6万件。原告依照被告的指令进行备货和生产,后被告不予提货亦不支付货款,经原告催告仍不予履行。

截至起诉之日,原告已生产成品数量为69347件,金额为1090400.59元;剩余的包材数量为379938件,价值金额505336.61元;剩余的原材料约300公斤,价值为140188.38元。上述各项损失共计1735925.58元。

被告名创优品公司答辩称:一直以来被告均是通过EC系统(即原告所说的被告公司供应商协同平台)向原告发送采购计划,被告从未授权公司员工以邮件形式向原告下达任何产品定做指令,涉案订单为名创优品公司员工(张某杰)个人违规行为,与我公司无关。

法院审理认为,结合双方长期形成的交易方式及习惯,可确认定作合同成立。被告经反复催告仍未支付定作款,也不提取货物,已违约,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各项损失173万余元合法有据。

最终,法院判决双方定作合同解除,名创优品公司向莹特丽公司支付定作款及损失共计173万余元,并支付逾期付款利息,莹特丽公司把订制产品及原材料交给名创优品公司。

名创优品不服一审判决,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结果是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累计亏损金额达19.83亿元

赴美上市的“生活家居用品零售第一股”名创优品,其产品涵盖包括香水香氛、彩妆、美妆工具、电子电器、护肤洗护、休闲食品、纺织品、包装配饰、文具礼品、生活家居、玩具系列等11大品类。2022财年第三财季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显示(以下简称财报),名创优品本季末全球门店数量5,113家。其中,海外店铺数量1,916家。

实际上,名创优品逆势开店的背后,其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名创优品收入为23.4亿元,同比增长5%,但环比上一季度的27.73亿元减少15.5%。其中国内业务收入为18.2亿元,同比增长1.9%,国际业务收入为5.2亿元,同比增长17.4%。

按类别分类,名创优品品牌收入为16.86亿元,同比减少2%。其中,TOP TOY品牌收入为1.11亿元,同比增加377%,其他业务收入0.26亿元,同比减48%。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调整后净利润1.1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26%。

此外,通过翻阅查询过往几年名创优品的业绩数据,我们了解到从2019年到2021年公司累计亏损金额已达19.83亿元。所以,即使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了5%,仍旧无法改变名创优品业绩整体下滑的趋势。

C2CC传媒X新妆资讯还注意到,受疫情的强烈冲击,截至今年3月份,名创优品暂停营业的门店数量超300家,TOP TOY约关店11家。

因疫情造成3月份商品交易总额损失约3亿元。另外,海外市场中有74家门店尚未恢复运营,占海外总门店数的4%,并且由于线下物流运输受阻,海外市场的产品供应链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化妆品全行业“渡劫”

名创优品与莹特丽对簿公堂背后,也反映出名创优品系统内的化妆品品类不好卖了。这与整个化妆品零售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国家统计局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化妆品类目2022年4月消费零售总额为214亿元,同比下降22.3%;1-4月份,化妆品消费零售总额1168亿元,同比下降3.6%。这是今年以来化妆品零售累计总额首次下滑。

今年上半年,线下化妆品实体零售门店可谓经历“渡劫”。疫情的卷土重来,使得不少百强门店也难逃“停业、闭店”。甚至有百强门店老板直言“我们整个系统的盈利都是负的,店里生意一塌糊涂,只能做到平时的一半左右。”

“疫情对公司63%的线下门店生意造成了影响。”5月26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董事长兼CEO黄锦峰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比较谨慎的判断是在未来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们的供应链、物流体系及整个经济环境依然不是那么乐观。”

自疫情以来,受影响的不止品牌、实体店,还有被困扰的供应链端。今年4月底陶氏宣布丙二醇遭遇不可抗力而停供,恢复时间将第一时间通知。而由于陶氏的供应问题,5月,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宣布,聚醚多元醇以及聚氨酯系统在欧洲市场供应困难。

原料、包材等货物供应延迟,叠加需求端的变化预期,都对化妆品产品生产及销售带来一定的影响。供应链被“困”,但不摆烂,纷纷开启“自救”模式(此前C2CC传媒也作过相关报道,详情可点击《工厂“自救”》)。

以全球化妆品ODM行业第一梯队中的成员之一——诺斯贝尔为例。在接受C2CC传媒采访时,诺斯贝尔副总裁麦耀雅回应企业面对疫情的关键词是:“持续的研发、提升服务、修好内功、固本培元。”

再如,上海的一家以创意型产品为主打的化妆品OEM/ODM企业——韵斐诗,提前布控实现闭环生产。

如今,化妆品全行业已经进入复工复产,但是要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寻找“安全感”,未雨绸缪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名创优品

791
  • 名创优品叶国富:零售企业不要卷价格
  • 名创优品旗下米尼品牌管理公司注销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名创优品被判赔173万元,甩锅给员工?

长期合作的伙伴,如今却对簿公堂,究竟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Unsplash-Sasun Bughdaryan

文|C2CC新传媒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原告莹特丽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下称“莹特丽”)诉被告名创优品(广州)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名创优品”)定作合同纠纷的判决书。

名创优品下订单却不提货

根据莹特丽科技、名创优品(广州)有限责任公司定作合同纠纷民事判决书:原、被告存在长期合作关系,被告于2017年11月29日通过邮件向原告下达水光真润青玫瑰柔肤乳、新肌水、精华液、玉肌霜及睡眠面膜产品的定做指令,每种产品约6万件。原告依照被告的指令进行备货和生产,后被告不予提货亦不支付货款,经原告催告仍不予履行。

截至起诉之日,原告已生产成品数量为69347件,金额为1090400.59元;剩余的包材数量为379938件,价值金额505336.61元;剩余的原材料约300公斤,价值为140188.38元。上述各项损失共计1735925.58元。

被告名创优品公司答辩称:一直以来被告均是通过EC系统(即原告所说的被告公司供应商协同平台)向原告发送采购计划,被告从未授权公司员工以邮件形式向原告下达任何产品定做指令,涉案订单为名创优品公司员工(张某杰)个人违规行为,与我公司无关。

法院审理认为,结合双方长期形成的交易方式及习惯,可确认定作合同成立。被告经反复催告仍未支付定作款,也不提取货物,已违约,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各项损失173万余元合法有据。

最终,法院判决双方定作合同解除,名创优品公司向莹特丽公司支付定作款及损失共计173万余元,并支付逾期付款利息,莹特丽公司把订制产品及原材料交给名创优品公司。

名创优品不服一审判决,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结果是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累计亏损金额达19.83亿元

赴美上市的“生活家居用品零售第一股”名创优品,其产品涵盖包括香水香氛、彩妆、美妆工具、电子电器、护肤洗护、休闲食品、纺织品、包装配饰、文具礼品、生活家居、玩具系列等11大品类。2022财年第三财季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显示(以下简称财报),名创优品本季末全球门店数量5,113家。其中,海外店铺数量1,916家。

实际上,名创优品逆势开店的背后,其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名创优品收入为23.4亿元,同比增长5%,但环比上一季度的27.73亿元减少15.5%。其中国内业务收入为18.2亿元,同比增长1.9%,国际业务收入为5.2亿元,同比增长17.4%。

按类别分类,名创优品品牌收入为16.86亿元,同比减少2%。其中,TOP TOY品牌收入为1.11亿元,同比增加377%,其他业务收入0.26亿元,同比减48%。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调整后净利润1.1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26%。

此外,通过翻阅查询过往几年名创优品的业绩数据,我们了解到从2019年到2021年公司累计亏损金额已达19.83亿元。所以,即使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了5%,仍旧无法改变名创优品业绩整体下滑的趋势。

C2CC传媒X新妆资讯还注意到,受疫情的强烈冲击,截至今年3月份,名创优品暂停营业的门店数量超300家,TOP TOY约关店11家。

因疫情造成3月份商品交易总额损失约3亿元。另外,海外市场中有74家门店尚未恢复运营,占海外总门店数的4%,并且由于线下物流运输受阻,海外市场的产品供应链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化妆品全行业“渡劫”

名创优品与莹特丽对簿公堂背后,也反映出名创优品系统内的化妆品品类不好卖了。这与整个化妆品零售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国家统计局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化妆品类目2022年4月消费零售总额为214亿元,同比下降22.3%;1-4月份,化妆品消费零售总额1168亿元,同比下降3.6%。这是今年以来化妆品零售累计总额首次下滑。

今年上半年,线下化妆品实体零售门店可谓经历“渡劫”。疫情的卷土重来,使得不少百强门店也难逃“停业、闭店”。甚至有百强门店老板直言“我们整个系统的盈利都是负的,店里生意一塌糊涂,只能做到平时的一半左右。”

“疫情对公司63%的线下门店生意造成了影响。”5月26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董事长兼CEO黄锦峰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比较谨慎的判断是在未来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们的供应链、物流体系及整个经济环境依然不是那么乐观。”

自疫情以来,受影响的不止品牌、实体店,还有被困扰的供应链端。今年4月底陶氏宣布丙二醇遭遇不可抗力而停供,恢复时间将第一时间通知。而由于陶氏的供应问题,5月,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宣布,聚醚多元醇以及聚氨酯系统在欧洲市场供应困难。

原料、包材等货物供应延迟,叠加需求端的变化预期,都对化妆品产品生产及销售带来一定的影响。供应链被“困”,但不摆烂,纷纷开启“自救”模式(此前C2CC传媒也作过相关报道,详情可点击《工厂“自救”》)。

以全球化妆品ODM行业第一梯队中的成员之一——诺斯贝尔为例。在接受C2CC传媒采访时,诺斯贝尔副总裁麦耀雅回应企业面对疫情的关键词是:“持续的研发、提升服务、修好内功、固本培元。”

再如,上海的一家以创意型产品为主打的化妆品OEM/ODM企业——韵斐诗,提前布控实现闭环生产。

如今,化妆品全行业已经进入复工复产,但是要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寻找“安全感”,未雨绸缪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