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安财险转让保险业务,为何走到如此地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安财险转让保险业务,为何走到如此地步?

退市后进入新三板的西水股份,值得加倍小心。

文|每日财报  栗嘉

2015年,天安财险凭借一款名为“保赢1号”的理财险,迅速斩获了800亿元保费的真金白银。这也是继富德生命人寿、安邦保险、华夏人寿之后,又一“黑马”成绩震惊业界。

只可惜,如今时移世易,堪为传奇的天安财险,一朝面临转让。6月7日,曾经步步为营拿下天安财险控股权,总市值一度超过400亿的西水股份(600291.SH)发布公告称,退市整理期已结束,将在6月14日被上交所摘牌,并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全国股转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紧接着6月9日,天安财险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推进风险处置,将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其保险业务包括144.01亿元资产和152.55亿元负债资产包。这是自天安财险被接管两年来,首次就风险处置的情况发声。显然,这透露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天安财险已经面临资不抵债了。

那些的“破浪之旅”

天安财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也是我国第二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标准组建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在迈入千禧年之后,中国加入WTO,并对保险业做出了“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的开放承诺,保险业在金融业中率先开放。

此背景下,让正在苦寻出路的天安保险坚定了长期深耕保险业的定位,并理清了两个重要思路:一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领先的保险服务,二是做大财产保险。

彼时,国内保险业也因融入国际步伐刚刚起步,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销售管理制度不健全,险种覆盖不全面,定价策略不及外资险企等等。也是基于此,之后天安保险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剖建带领公司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

2006年,天安保险为整合销售资源,开始推行销售体制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取消虚假批退;建立分渠道营销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销售渠道;推行弹性销售费用体系;实行分险种核算;鼓励优质优价、优费优价等。

富有成效的改革是一定会有收获的,市场就是保险业务的试金石。天安保险经过一年多的布局和发力,保险业务也逐渐迎来开花结果。数据显示,2007年天安保险实现投资收益14.1亿元,比2006年增加达595%,投资收益率也达到36%。

至此,天安保险的保险产品体系已初见成果。

退市后不敢想象

智者早就教导我们,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对于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

2008年左右,由于水泥业需求疲软,西水股份开始寻求转型之路,后于2010年4月开始认购天安财险股份,成为A股市场除五大险企外少有的保险概念股。

2012年,西水股份再次加大对天安财险收购步伐,通过收购参股公司领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天安财险2.79%股权,再加上此前已经持有的17.21%的股权,从而跃居为天安财险并列第一大股东。此后,保险业务正式成为了西水股份的核心业务。直到2015年,西水股份高调宣布以135亿元拿下天安财险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诚然,收购天安财险让两者实现了双赢局面。数据显示,2012年西水股份的保险业务收入为65.63亿元,水泥业务收入为4.27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5倍之多。而随着收购的不断推进,该数据差距也进一步扩大,2014年西水股份的保险业务收入已经达到97.81亿元,而水泥业务收入仅为219.16万元。

后来的2015年,西水股份营业收入实现72.58%的增幅,保险业务营收占比高达99%,净利润也同比增长108.65%。对应到股价方面,借由天安财险的威力,西水股价的总市值一度高达400多亿元。西水股份的到来让天安财险重获新生,当时天安财险就已经实现了净资产157.61亿元,合并口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57.57亿元,对应评估值为256.84亿元,增值率高达63%。

由此,不难看到两者的强强联合,在资本市场产生了积极正面的效应。只是好景不长,随着天安财险业务布局逐步扩大,其业绩也逐渐急转而下。

虽然2015年之后,天安财险就以“保赢1号”的理财险在保险市场上吸金无数,该业务当年规模就高达1266.99亿元。但随后,天安财险急于向前,宣布合作履约保证保险,率先开启了“P2P+履约保证保险”模式。

至于后面的故事,相信投资者们都清楚了,行业变天了,P2P被紧急叫停,天安财险也就站在了十字路口。而更让其雪上加霜的是,第一大险种车险业务常年承保亏损,自2012年至今,仅有2019年赚得0.92亿元盈利,其他年份皆为亏损,累计亏损已达18.89亿元。

或许是因为车险业务对天安财险的发展产生了阻力,后来才发力于投资型财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在资产投资方面开始大举发力。数据显示,经过业务调整,天安财险的投资收益率一直在6%以上,甚至能高达8%。

然而,随着其投资型财险业务在2017年被叫停,导致现金流吃紧,投资收益率也随着业务停滞继而在2019年开始呈断崖式下跌,业绩受到很大波及。

《每日财报》关注到,截至目前,天安财险对投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高达577.45亿元,总负债约为658亿。如此大体量的亏损,也就推动了资本市场对天安财险挂牌转让的结局,不禁唏嘘。

眼下,资不抵债的天安财险,直接可处置的资产又十分有限,部分关键资产利益方众多、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处置难度非常大。再加上天安财险现在又没有什么盈利能力,由此也可以预估到,其退市后必定会经营的非常困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天安财险

478
  • 申能财险获批受让天安财险保险业务,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批文
  • 开业近四个月,申能财险获批受让天安财险保险业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安财险转让保险业务,为何走到如此地步?

退市后进入新三板的西水股份,值得加倍小心。

文|每日财报  栗嘉

2015年,天安财险凭借一款名为“保赢1号”的理财险,迅速斩获了800亿元保费的真金白银。这也是继富德生命人寿、安邦保险、华夏人寿之后,又一“黑马”成绩震惊业界。

只可惜,如今时移世易,堪为传奇的天安财险,一朝面临转让。6月7日,曾经步步为营拿下天安财险控股权,总市值一度超过400亿的西水股份(600291.SH)发布公告称,退市整理期已结束,将在6月14日被上交所摘牌,并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全国股转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紧接着6月9日,天安财险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推进风险处置,将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其保险业务包括144.01亿元资产和152.55亿元负债资产包。这是自天安财险被接管两年来,首次就风险处置的情况发声。显然,这透露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天安财险已经面临资不抵债了。

那些的“破浪之旅”

天安财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也是我国第二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标准组建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在迈入千禧年之后,中国加入WTO,并对保险业做出了“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的开放承诺,保险业在金融业中率先开放。

此背景下,让正在苦寻出路的天安保险坚定了长期深耕保险业的定位,并理清了两个重要思路:一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领先的保险服务,二是做大财产保险。

彼时,国内保险业也因融入国际步伐刚刚起步,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销售管理制度不健全,险种覆盖不全面,定价策略不及外资险企等等。也是基于此,之后天安保险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剖建带领公司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

2006年,天安保险为整合销售资源,开始推行销售体制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取消虚假批退;建立分渠道营销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销售渠道;推行弹性销售费用体系;实行分险种核算;鼓励优质优价、优费优价等。

富有成效的改革是一定会有收获的,市场就是保险业务的试金石。天安保险经过一年多的布局和发力,保险业务也逐渐迎来开花结果。数据显示,2007年天安保险实现投资收益14.1亿元,比2006年增加达595%,投资收益率也达到36%。

至此,天安保险的保险产品体系已初见成果。

退市后不敢想象

智者早就教导我们,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对于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

2008年左右,由于水泥业需求疲软,西水股份开始寻求转型之路,后于2010年4月开始认购天安财险股份,成为A股市场除五大险企外少有的保险概念股。

2012年,西水股份再次加大对天安财险收购步伐,通过收购参股公司领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天安财险2.79%股权,再加上此前已经持有的17.21%的股权,从而跃居为天安财险并列第一大股东。此后,保险业务正式成为了西水股份的核心业务。直到2015年,西水股份高调宣布以135亿元拿下天安财险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诚然,收购天安财险让两者实现了双赢局面。数据显示,2012年西水股份的保险业务收入为65.63亿元,水泥业务收入为4.27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5倍之多。而随着收购的不断推进,该数据差距也进一步扩大,2014年西水股份的保险业务收入已经达到97.81亿元,而水泥业务收入仅为219.16万元。

后来的2015年,西水股份营业收入实现72.58%的增幅,保险业务营收占比高达99%,净利润也同比增长108.65%。对应到股价方面,借由天安财险的威力,西水股价的总市值一度高达400多亿元。西水股份的到来让天安财险重获新生,当时天安财险就已经实现了净资产157.61亿元,合并口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57.57亿元,对应评估值为256.84亿元,增值率高达63%。

由此,不难看到两者的强强联合,在资本市场产生了积极正面的效应。只是好景不长,随着天安财险业务布局逐步扩大,其业绩也逐渐急转而下。

虽然2015年之后,天安财险就以“保赢1号”的理财险在保险市场上吸金无数,该业务当年规模就高达1266.99亿元。但随后,天安财险急于向前,宣布合作履约保证保险,率先开启了“P2P+履约保证保险”模式。

至于后面的故事,相信投资者们都清楚了,行业变天了,P2P被紧急叫停,天安财险也就站在了十字路口。而更让其雪上加霜的是,第一大险种车险业务常年承保亏损,自2012年至今,仅有2019年赚得0.92亿元盈利,其他年份皆为亏损,累计亏损已达18.89亿元。

或许是因为车险业务对天安财险的发展产生了阻力,后来才发力于投资型财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在资产投资方面开始大举发力。数据显示,经过业务调整,天安财险的投资收益率一直在6%以上,甚至能高达8%。

然而,随着其投资型财险业务在2017年被叫停,导致现金流吃紧,投资收益率也随着业务停滞继而在2019年开始呈断崖式下跌,业绩受到很大波及。

《每日财报》关注到,截至目前,天安财险对投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高达577.45亿元,总负债约为658亿。如此大体量的亏损,也就推动了资本市场对天安财险挂牌转让的结局,不禁唏嘘。

眼下,资不抵债的天安财险,直接可处置的资产又十分有限,部分关键资产利益方众多、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处置难度非常大。再加上天安财险现在又没有什么盈利能力,由此也可以预估到,其退市后必定会经营的非常困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