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迷色之徒”叶锦添 ——打开视觉大师的光影衣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迷色之徒”叶锦添 ——打开视觉大师的光影衣橱

叶锦添把对色彩的挚爱统统织进造型,为故事中喜怒哀乐的角色戴上最合适的面具。

画眉、裁衣、布景,他在光影的广袤土地留下一道道斑斓而深刻的沟壑,仿佛手里挥动着一柄虹鞭,一起一落间,就把最绚烂的七彩溅上霓裳——叶锦添,名字念来就自带华丽,于是华丽也成为与他相伴一生的宿命:叶锦添以对美天赋性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视觉奇景,林怀民云门舞集、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和巴黎小艇歌剧院都曾留下过这位“迷色之徒”的“色影”——或姹紫嫣红开遍,或清若流云涛影,灵活驾驭各类风格、以西方艺术形式演绎传统东方美学,叶锦添把对色彩的挚爱统统织进造型,为故事中喜怒哀乐的角色戴上最合适的面具——灯火骤熄、帷幕拉启,打开叶锦添满藏经典的衣橱,所见皆是银幕珍品:

《阿婴》(1991)

“《阿婴》是我尝试的第一部电影美术作品,很多很生涩的想法,却充满原创,即使到了今天也常常回味那种创作动力。我使用极多的舞台想象,使电影呈现迷离的空间,为了展示鬼魂的世界,电影弥漫了一种阴冷的气息与浓烈的色彩,充满实验性。最后我发觉,在《阿婴》的整个创作过程里,我的美学生涯产生了一个母体,慢慢地推远,成为我的今天与未来。”——叶锦添

美术风格诡异阴森的《阿婴》是彼时还未功成名就的叶锦添一次颇具实验性的创作,他与导演邱刚健(知名编剧,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编剧蔡康永及监制关锦鹏一拍即合,这群对艺术有着生猛大胆想法的年轻人碰撞出无数先锋而奇异的思维火花——摒弃商业的好处就是,可以肆意抛开市场的包袱,玩个尽兴——片中角色的造型不仅带有浓郁的东瀛风格以致敬故事的灵感来源、大师黑泽明的经典名作《罗生门》,也衬托出电影超现实主义的“怪谈”玄幻:在凄寒人间寻找温暖之爱,在层层谎言的迷障中遮掩情欲。邱刚健希望再次出演女鬼的王祖贤能与她之前作品的形象有所差异,于是叶锦添便为阿婴设计了一款“病娃娃”造型,盘着螺钉一般的发髻,煞白的妆容,像个毫无生机的布偶——阿婴是父权社会下压抑内心、对欲望和爱极度渴望却要扮演贞烈洁妇的封建制度牺牲品,被命运桎梏、牵绊,正如被提线操控的傀儡,但表面的顺从驯服背面却又暗涌怨恨与叛逆,人物复杂的内心都被叶锦添淋漓尽致地外化于造型中。

王祖贤饰演的阿婴白色的造型带着禁欲气息

另一辅佐叙事的巧思则体现在服饰的颜色上:出场时阿婴一身简单的长褂白袍,看着像个禁欲的深闺娘子,这是她不得不迎合男权统治的纯洁伪装,但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又与丧祭相连,所以也象征了阿婴虽有丈夫却感应不到爱的孤寡,充满死亡气息;而香港演员单立文饰演的采花大盗则满身裹着鲜艳的红蓝色布料,代表他狂野喷张、不受禁锢的欲望;在阿婴被救回后,没人清楚她到底是否遭到强暴,她坚称自己依旧清白,但已经变换成深黑色的裙装却出卖了她——这是谎言的体现,同时传递给观众恐怖、寂寞而绝望的感觉。

叶锦添的造型暗示了阿婴压抑的情欲

作为文艺小众电影的《阿婴》传世最广的一张剧照是王祖贤一身红袄斜身倚靠枯枝的画面——叶锦添用造型彻底把这个一腔愤懑怨恨却无处发泄的可怜女子变作脱离了尘世的鬼魅,苍白的面孔、血艳艳的朱唇,还有瀑布一般垂落的黑发,仿佛那截枫树就是从她怀里生长出来,极尽阴柔幽冷,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过目不忘,是异数,也是艺术。

鬼气森森的阿婴

按:叶锦添凭《阿婴》提名1991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诱僧》(1993)

“初次看到罗卓瑶,是我们在一起商讨拍摄《秋月》。她有一种很顽强的特质,但身体却很纤巧。对形式美的严格要求是她的导演风格。《诱僧》是我和罗卓瑶的第二次合作,描述石彦生从大将军转化成得道僧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朝,我采用七种颜色的变化去架构整个电影的强烈美术风格,呈现一种现代与古典的撞击,产生超现实的氛围。”——叶锦添

电影《诱僧》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一个浪漫与禁忌参半的悟道故事。罗卓瑶从来不是商业片导演,她的作品几乎无一是对市场的取悦,因此给了叶锦添的设计非常充裕的发挥空间。他从德裔法国画家、雕塑大师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的作品中撷取灵感,将传统的唐朝服饰与西方超现实主义美术风格嫁接,炮制出古典却又不受年代束缚的奇异造型。

陈冲饰演的红萼公主骑马装造型

陈冲在片中一人分饰两角,纯真潇洒的红萼公主穿着华丽的骑马装登场,既有妩媚风姿,又带点男子的豪迈,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裤装设计;红萼公主的善良和不谙世事也注定了她在动荡乱世的牺牲,这种美好却易碎的形象在叶锦添理解中应该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于是他也为陈冲搽上惨白的面妆,淡去血色的脸和火焰一般炽烈的唇对比鲜明,颇像日本艺妓的经典形象,也将“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美展示出来;而白色在唐朝并不风靡盛行,只有家中办丧事戴孝哭灵才会在脸上涂抹浓厚的白色脂粉,因此“红”中渗透出一星惨淡的“白”,也隐喻了公主为爱殒命的悲剧命运。

红萼公主煞白的面妆

片中,台湾戏剧艺术家吴兴国饰演的男主角石彦生将军剃度后曾与红萼公主在青楼酒肆相会,叶锦添用蓝紫金绿等等色彩庞杂的碎布和纱帐把妓寨布置得十分妖魔化,既贴合唐朝胡汉混居的史实,又用这种肮脏而浓艳的场景衬托横流的欲望,甚至叫人感受到电影大师费里尼作品中的经典元素。此时红萼公主的造型也变成烟花女子一般夸张,周身挂坠着丝缕、亮片和流苏,看得人眼花缭乱,她随性起舞、眼波流转,尽是婀娜性感,石彦生也挥剑助兴,二人和糜烂颓废的背景合为一体,此时石彦生将公主抱起走进幕帘后,波光粼粼的浴池二人忘我缠绵,画面的色调充满暧昧的橘色,仿佛越烧越旺的欲火,这种迷幻的味道被叶锦添悉数营造在风格斑斓浓郁的美术中,叙事几乎可以不必依靠台词,视觉就可推进剧情。

美术把情欲戏烘托得气氛十足

之后李世民当政的朝廷为了灭掉“玄武门之变”的唯一活口石彦生,派出青绶夫人对其诱惑刺杀,陈冲饰演的第二个角色与前半段的公主全然迥异,叶锦添的设计也更偏魔幻,深蓝的长裙、黛色的眼影、乌紫的唇色,仿佛一朵难以捉摸的阴云,神秘、魅惑却又暗藏危险杀机。叶锦添还把陈冲的头发和眉毛剃掉——让一名风姿绰约、女人味十足的女演员以光头的女尼模样出现本就非常奇异,这种突兀的反差强调了青绶夫人狠厉的“禽兽”本色——她出家不为参禅不为求德也不为消灾,只是不择手段达成任务,把勾引和风月当做武器杀人于无形,也点出影片视美色为豺狼的醒世主题。

剃发的陈冲有着惊世骇俗的美感

按:叶锦添凭《诱僧》提名199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并获1993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

《卧虎藏龙》(2000)

“《卧虎藏龙》整个工作过程从朦胧中展开,却有清晰的结果。我们追寻一种已经失去的中国文人情怀,我把整个清朝的外族绚丽色彩,从炫耀回归朴雅,从而重新表达那种自然与人文的氛围,一种唯心的空间,把角色的情态融入景象中。”——叶锦添

奥斯卡小金人的荣耀已经是对《卧虎藏龙》最好的评价——电影除了拿下“最佳外语片”,叶锦添也凭此荣获“最佳美术指导”。本片之所以备受西方观众青睐,李安借武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展示自然功不可没,但叶锦添打造的美术也同样锦上添花。出生于香港,又学兼中西,这些人生经历统统渗透在叶锦添的美学诠释中,《卧虎藏龙》正是一次利用视觉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典范——片中角色造型并不是机械地对历史课本上人物画像的简单临摹,除了保留应有的古典与飘逸,也杂糅进十分现代前卫的元素:传统是根基,它向时尚输送养分;而时尚是萌出的新芽,它让传统焕发绿意。

叶锦添的造型为演绎东方之美加分不少

杨紫琼饰演的俞秀莲典雅从容,虽是女子却自有气度,但历尽江湖险恶的她早已看淡名利繁华,所以叶锦添为杨紫琼设计的造型极尽朴素简单——但简单绝不意味着肤浅和不麻烦,为了给“俞秀莲”定妆,一个发型就花掉近20个小时。杨紫琼安静地坐在梳妆台前,只能看到额前一直未变的发型,其实所有功夫都被叶锦添用在“脑后”——各种形貌的发髻盘了又拆、拆了再组,最终选择了尾稍微微向上翘起的发型,配合几乎没有花纹、宽腰大袖的素衫,把俞秀莲庄重、沉稳、隐忍而极富担当的侠女做派表现得丝丝入扣,同时也点出她汉人的身份,与章子怡华丽的清朝满族旗装形成对比,也莫怪李安一进工作间便称赞“好漂亮”。

杨紫琼在《卧虎藏龙》化妆间为发型定妆

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是全片灵魂人物,甫一出场即是侠名远播、备受敬仰的剑客,叶锦添在造型设计上也下足功夫突出人物的大气和不怒自威的轩昂——走进镖局时的棉布衣裳带着褶皱,古旧感既点明角色丰富的阅历,也体现出奔忙江湖的疲惫,充满厚重的写实风格;等到与心爱之人俞秀莲相见时,周润发又换上米色的真丝长衫,略略泛着光泽,儒雅而富有书卷气,同时也平添几分温柔,外化出李慕白对俞秀莲的深情;而叫西方观众大呼过瘾的经典竹林之战,叶锦添为李慕白穿上两侧开了高衩的外褂,挥剑翻腾、飞舞跌宕,衣角随动作起伏飘扬,这种飘逸潇洒,顷刻满足了西方人对东方武侠的全部想象。

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在竹林剑战玉娇龙的戏成为经典

而西递宏村传递出的古徽州诗意,还有那些疏淡的粉墙黛瓦,无一不像水墨画般透露着出尘的静谧,也把儒侠李安借影片传达的淡泊、豁达和人文气息演绎出来,山水无限,美自然也不受拘束地自由流窜。

《卧虎藏龙》中秀雅的古徽州景致

叶锦添和他的奥斯卡小金人及英国电影学院奖奖杯合影

按:叶锦添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双项提名,刷新华语影人记录,并最终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华人。

《你那边几点》(2001)

“第一次跟蔡明亮碰面是在一个咖啡厅里,我们从晚上谈到接近天亮,我发现他是一个有趣的人,因此,我们合作了第一部电影,而那个电影也深入了我对电影的看法。他有一种没人可以取代的独特性,深深地吸引着我。”——叶锦添

台湾导演蔡明亮电影中的角色常常“失语”,他们缄默,因为不擅交际——实际上在蔡明亮眼中,人生来孤独,也不需要交际——《你那边几点》就是再一次他对寂寞的阐释。寂寞这么抽象的概念如何体现在银幕上?于是叶锦添让寡言的小康(李康生饰演,这个角色向一条线索贯穿了蔡明亮几乎所有电影)紧紧怀抱着一座扎眼的圆盘钟,瘫坐电影院的椅子上,红色即将被黑暗吞没,眼前放的是场不知所云的电影——梦境般的空间,便是叶锦添对孤独、寂寞的外化,小康的造型如此漫不经心,随意而透着点消极,表情已经分不清楚是漠然还是疑惑,因为《你那边几点》就像一个得不到解答的谜题,时间成了无用的道具——恰似小康手里的钟,存在,却没有意义。叶锦添的这次设计充满冰冷和迷离,仿佛叫观众走进达利的著名油画,看着挂在树梢流淌的时钟而叹息。

这幅剧照也被用于《你那边几点》的主海报

《小城之春》(2002)

“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莫逆之交,田壮壮是少数,在《小城之春》的合作中,他谦和细腻的导演风格使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与演员能融为一体。”——叶锦添

翻拍版《小城之春》是田壮壮对1948年费穆导演的同名经典作的致敬,虽然从黑白片变成彩色,但叶锦添仍旧尽量使影片美术和造型看起来清淡,让电影始终散发着单纯的气质。胡靖钒饰演的玉纹一切皆是淡淡的,修身的旗袍都是冷色调的哑光面料,花样也是极简的条纹,平凡朴素之下才更显清丽,和轻轻的雾,素雅的花,一起构成一幅钟灵毓秀的水粉画。叶锦添希望通过写意的手法来呈现诗情,所以不求实打实形似,而在神韵上还原年代的美感。

《小城之春》是叶锦添一次素淡之美的演绎

《无极》(2005)

“中国元素和西方现代在我的作品中是没有冲突的,借用西方文化表现东方文化绝对可行,把东方文化孤立起来是很不聪明的。”——叶锦添

极有倾诉欲的陈凯歌把自己对生命、因果的诸多理解统统塞进了《无极》,至今人们说起这部当年“引发馒头血案”的“烂片”代表依旧满脸嫌弃,贪多的结果就是叙事混乱,想表达的一个也没表达清,最终泯于自说自话的虚无。配合影片庞大的主题,叶锦添的造型设计也十分“磅礴”——角色们被鲜艳的彩色簇拥,妆容一应充满舞台剧的夸张,炫目却稍显凌乱。张柏芝饰演的王妃倾城像是一枝争春的海棠花,你能看到的每件衣服,无论色调浓艳或清淡,都在炫耀般地灿烂,叶锦添采用俗气的金色、耀眼的粉色堆砌在她身上,甚至专门打造了一件羽毛织成的“飞鸟”服,生动地突出了角色利用美貌换取地位的设定;陈红饰演的“满神”几乎总在凌空飞渡,她是执掌过去未来的神,“无极”就是她摆弄的一盘棋。叶锦添用雪纺纱突出角色的飘逸,同时身上的金属挂饰和圆形鳞片前襟也增添了古希腊神话中武士的感觉,以西方文化表现东方文化,把她塑造成一副吃定芸芸众生的模样,颇有楚地传说中祭祀神的巫味。

张柏芝饰演的倾城美得炫耀而俗艳

陈红饰演的满神给人玄幻飘忽的感觉

《夜宴》(2006)

“《夜宴》让我有机会去做一件事情——发现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去表现古典。”——叶锦添

电影《夜宴》为“冯小刚首部古装大片”的光环所累,最终淹没于影迷的诟病,但把影片拆散来看,叶锦添的美术设计依旧分外出彩,甚至凌驾于电影整体,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

影片主体故事改编自莎翁经典悲剧《哈姆雷特》,将西方文学名篇移植到东方的叙述土壤中,叶锦添也通过美术、造型落实中西合璧,因此片中角色身穿唐风华服,却又很像欧洲古典油画的人物。按照最初邱刚健先生撰写的剧本,《夜宴》剧情是靠隐藏暗处的先帝阴魂串联起来的,叶锦添把这种安排渗透在布景里,皇宫的空间巨大空旷,构图简约很有绘画感,虽然陈列着各种金银器皿,却在富丽辉煌中散发出阴森、寂寥的鬼气,犹如吞噬一切的黑洞;背景的屏风、雕刻则多以各类兽形图腾作为案纹,象征宫廷仇杀潜伏的阴谋和各股伺机而动的势力,金色被白、灰和黑色稀释,反而给观众营造出失落悲郁的氛围。

夜宴充满鬼气的宫景

叶锦添为主角设计了属于各自的主题色,章子怡的“婉后”便是红——叶锦添回忆说,因为章子怡皮肤白皙,所以她的妆容都是鲜艳浓重的颜色,配合纯度很高的红色拖地飞凤裙,凸显角色的端庄高贵和华丽。而一丝不苟的盘发、满头琳琅的金穗和布料上的云纹图案则是她权力和野心的表现,整体造型气势十足,如同西式歌剧。另外,当时未到30岁的章子怡要扮演风韵成熟的皇后,加上身材纤小恐难有说服力,于是叶锦添独具匠心把她眉毛剃短,瞬间加强了狠辣果决与凌人的盛气,也使外表多添一份古典。

章子怡的婉后气势十足,短眉功不可没

另一位女性角色“青女”则由曾经和叶锦添多次合作的周迅扮演(两人还曾合作过电视剧《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和电影《恋爱中的宝贝》等)。青女是片中最纯粹的人物,不图名利,不畏权势,为爱而生,为爱而亡,净洁澄澈的白色最能显出她不食人间烟火、未经俗世沾染的特质。叶锦添为周迅设计的造型丝毫没有普通古装的繁复,一目了然暗喻青女直接单纯的性格,但又呈现出精致、孱弱的美感,似乎一碰就碎,像极了一座象牙雕;而叶锦添厉害就厉害在,虽然青女造型更偏素雅,他却把西式的连身裙和直线条应用在服饰中,因此朴素非但不会寒酸,反而通过简约大气的款型呈现出青女高贵的出身;后期的宫廷装则在温和中多了一份明丽,妆容和婉后类似,短促的眉毛向后挑起,唇色也更鲜红,象征青女对皇子无鸾执着而浓烈的爱,也表现出她对婉后的抗争。不过叫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青女唱起《越人歌》时那一袭介于灰白和淡绿之间的裙装,如同高傲的竹,一声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则是她泣血的控诉,而色调阴沉的造型也指向她悲怆凄凉的结局。

周迅的青女造型和她的角色一样叫人心疼

按:叶锦添凭《夜宴》获2006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最佳艺术指导”两项大奖

《赤壁》(2008-2009)

“我要用洁净婉约的美感,去对比小乔内在的刚烈。”——叶锦添

导演吴宇森与叶锦添达成共识,《赤壁》的美术要摒弃浮夸走写实风格,成片结果看来,的确在布景、服饰上体现出肃穆严谨的历史感。面对身材高挑颀长的林志玲,叶锦添即刻断绝了为“小乔”设计发髻的念头,这样既可让她和梁朝伟在身高上更显登对,也不会使这样一位现代感十足的名模穿起古装显得不调,简单的中分和束发把角色衬得落落大方又娴静优雅,同时暗色的衣服也体现出她刚强不屈的内在,温婉之中不乏女中豪杰的意味;而碰到五官轮廓明晰、双眼直径惊人、鼻梁高耸直挺、长相类似欧洲人的赵薇,难得叶锦添也把她打造得古典妩媚,“孙尚香”穿着棉麻长衫,搭配披风和简单盘发,很有汉室女子风情,而利落的装束也展示出“孙尚香”聪明干练、坚强如男子的独特一面。

娇媚又典雅的小乔林志玲

赵薇饰演的孙尚香带着潇洒的男子气概

按:叶锦添凭《赤壁》获2009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最佳美术指导”两项大奖

《风声》(2009)

“这次,需要创造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叶锦添

电影《风声》的主要故事全部发生于片中的“裘庄”,叶锦添为了还原年代质感,特意搜集了大批“古物”进行房间装饰布置,所有道具只要有“古董”就绝不使用新制仿品:铺着天鹅绒毯的雕花木榻,黄铜铸成的花枝烛台,原木的落地摆钟,挂满水晶流苏的琉璃灯具,不仅养眼,也把时光倒回至战争年代。但对于存放、陈设这些华丽古董的房间,叶锦添却从另一个极端出发,把墙纸处理成低明度、低纯度的蓝绿色,给观众浑浊不清之感,象征这场充满猜忌疑虑、似乎无法侦破的角力迷局,同时也用暗色系营造出逼人的压迫;最精彩的一笔,无疑是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所在房间里那一抹丝滑的明黄色床单,与全片美术有着格格不入的鲜艳和光明,而这抹颜色只存在于顾晓梦最私密的个人空间,既带着恍惚的梦幻之美,也暗示了她的真实身份。

这一抹明黄成为影片最亮的色彩

周迅“顾晓梦”一角在叶锦添看来,又活泼又悲情又暧昧,人物心理复杂,造型设计起来也难度不小,最终和导演陈国富商讨的结果是,让她穿着旗袍,但做一些改良创新:首先将长袖裁成短袖,不仅避免了老气,也把她青春娇嗔的小姐脾气展示出来;再次,为中式的旗袍外面加上西式的风衣,代表人物的新派和摩登,并增添高级时装的精美;而对李冰冰饰演的李宁玉,叶锦添参考了阮玲玉当年的造型为其设计服装,在压抑可怖的氛围中尤显高贵,米黄色、卡其色等大地色系的呢绒外套则给人以难得的温暖,同时一丝不苟的打扮也表明李宁玉严防死守的心理底线,水到渠成体现出她傲气、内敛的性格,比顾晓梦更多一层深沉和信赖感。

叶锦添手绘造型稿:左李宁玉(林冰冰),右顾晓梦(周迅)

李宁玉的造型优雅高贵,也暗示了她不愿打开心中的秘密

按:叶锦添凭《风声》提名2009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迷色之徒”叶锦添 ——打开视觉大师的光影衣橱

叶锦添把对色彩的挚爱统统织进造型,为故事中喜怒哀乐的角色戴上最合适的面具。

画眉、裁衣、布景,他在光影的广袤土地留下一道道斑斓而深刻的沟壑,仿佛手里挥动着一柄虹鞭,一起一落间,就把最绚烂的七彩溅上霓裳——叶锦添,名字念来就自带华丽,于是华丽也成为与他相伴一生的宿命:叶锦添以对美天赋性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视觉奇景,林怀民云门舞集、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和巴黎小艇歌剧院都曾留下过这位“迷色之徒”的“色影”——或姹紫嫣红开遍,或清若流云涛影,灵活驾驭各类风格、以西方艺术形式演绎传统东方美学,叶锦添把对色彩的挚爱统统织进造型,为故事中喜怒哀乐的角色戴上最合适的面具——灯火骤熄、帷幕拉启,打开叶锦添满藏经典的衣橱,所见皆是银幕珍品:

《阿婴》(1991)

“《阿婴》是我尝试的第一部电影美术作品,很多很生涩的想法,却充满原创,即使到了今天也常常回味那种创作动力。我使用极多的舞台想象,使电影呈现迷离的空间,为了展示鬼魂的世界,电影弥漫了一种阴冷的气息与浓烈的色彩,充满实验性。最后我发觉,在《阿婴》的整个创作过程里,我的美学生涯产生了一个母体,慢慢地推远,成为我的今天与未来。”——叶锦添

美术风格诡异阴森的《阿婴》是彼时还未功成名就的叶锦添一次颇具实验性的创作,他与导演邱刚健(知名编剧,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编剧蔡康永及监制关锦鹏一拍即合,这群对艺术有着生猛大胆想法的年轻人碰撞出无数先锋而奇异的思维火花——摒弃商业的好处就是,可以肆意抛开市场的包袱,玩个尽兴——片中角色的造型不仅带有浓郁的东瀛风格以致敬故事的灵感来源、大师黑泽明的经典名作《罗生门》,也衬托出电影超现实主义的“怪谈”玄幻:在凄寒人间寻找温暖之爱,在层层谎言的迷障中遮掩情欲。邱刚健希望再次出演女鬼的王祖贤能与她之前作品的形象有所差异,于是叶锦添便为阿婴设计了一款“病娃娃”造型,盘着螺钉一般的发髻,煞白的妆容,像个毫无生机的布偶——阿婴是父权社会下压抑内心、对欲望和爱极度渴望却要扮演贞烈洁妇的封建制度牺牲品,被命运桎梏、牵绊,正如被提线操控的傀儡,但表面的顺从驯服背面却又暗涌怨恨与叛逆,人物复杂的内心都被叶锦添淋漓尽致地外化于造型中。

王祖贤饰演的阿婴白色的造型带着禁欲气息

另一辅佐叙事的巧思则体现在服饰的颜色上:出场时阿婴一身简单的长褂白袍,看着像个禁欲的深闺娘子,这是她不得不迎合男权统治的纯洁伪装,但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又与丧祭相连,所以也象征了阿婴虽有丈夫却感应不到爱的孤寡,充满死亡气息;而香港演员单立文饰演的采花大盗则满身裹着鲜艳的红蓝色布料,代表他狂野喷张、不受禁锢的欲望;在阿婴被救回后,没人清楚她到底是否遭到强暴,她坚称自己依旧清白,但已经变换成深黑色的裙装却出卖了她——这是谎言的体现,同时传递给观众恐怖、寂寞而绝望的感觉。

叶锦添的造型暗示了阿婴压抑的情欲

作为文艺小众电影的《阿婴》传世最广的一张剧照是王祖贤一身红袄斜身倚靠枯枝的画面——叶锦添用造型彻底把这个一腔愤懑怨恨却无处发泄的可怜女子变作脱离了尘世的鬼魅,苍白的面孔、血艳艳的朱唇,还有瀑布一般垂落的黑发,仿佛那截枫树就是从她怀里生长出来,极尽阴柔幽冷,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过目不忘,是异数,也是艺术。

鬼气森森的阿婴

按:叶锦添凭《阿婴》提名1991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诱僧》(1993)

“初次看到罗卓瑶,是我们在一起商讨拍摄《秋月》。她有一种很顽强的特质,但身体却很纤巧。对形式美的严格要求是她的导演风格。《诱僧》是我和罗卓瑶的第二次合作,描述石彦生从大将军转化成得道僧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朝,我采用七种颜色的变化去架构整个电影的强烈美术风格,呈现一种现代与古典的撞击,产生超现实的氛围。”——叶锦添

电影《诱僧》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一个浪漫与禁忌参半的悟道故事。罗卓瑶从来不是商业片导演,她的作品几乎无一是对市场的取悦,因此给了叶锦添的设计非常充裕的发挥空间。他从德裔法国画家、雕塑大师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的作品中撷取灵感,将传统的唐朝服饰与西方超现实主义美术风格嫁接,炮制出古典却又不受年代束缚的奇异造型。

陈冲饰演的红萼公主骑马装造型

陈冲在片中一人分饰两角,纯真潇洒的红萼公主穿着华丽的骑马装登场,既有妩媚风姿,又带点男子的豪迈,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裤装设计;红萼公主的善良和不谙世事也注定了她在动荡乱世的牺牲,这种美好却易碎的形象在叶锦添理解中应该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于是他也为陈冲搽上惨白的面妆,淡去血色的脸和火焰一般炽烈的唇对比鲜明,颇像日本艺妓的经典形象,也将“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美展示出来;而白色在唐朝并不风靡盛行,只有家中办丧事戴孝哭灵才会在脸上涂抹浓厚的白色脂粉,因此“红”中渗透出一星惨淡的“白”,也隐喻了公主为爱殒命的悲剧命运。

红萼公主煞白的面妆

片中,台湾戏剧艺术家吴兴国饰演的男主角石彦生将军剃度后曾与红萼公主在青楼酒肆相会,叶锦添用蓝紫金绿等等色彩庞杂的碎布和纱帐把妓寨布置得十分妖魔化,既贴合唐朝胡汉混居的史实,又用这种肮脏而浓艳的场景衬托横流的欲望,甚至叫人感受到电影大师费里尼作品中的经典元素。此时红萼公主的造型也变成烟花女子一般夸张,周身挂坠着丝缕、亮片和流苏,看得人眼花缭乱,她随性起舞、眼波流转,尽是婀娜性感,石彦生也挥剑助兴,二人和糜烂颓废的背景合为一体,此时石彦生将公主抱起走进幕帘后,波光粼粼的浴池二人忘我缠绵,画面的色调充满暧昧的橘色,仿佛越烧越旺的欲火,这种迷幻的味道被叶锦添悉数营造在风格斑斓浓郁的美术中,叙事几乎可以不必依靠台词,视觉就可推进剧情。

美术把情欲戏烘托得气氛十足

之后李世民当政的朝廷为了灭掉“玄武门之变”的唯一活口石彦生,派出青绶夫人对其诱惑刺杀,陈冲饰演的第二个角色与前半段的公主全然迥异,叶锦添的设计也更偏魔幻,深蓝的长裙、黛色的眼影、乌紫的唇色,仿佛一朵难以捉摸的阴云,神秘、魅惑却又暗藏危险杀机。叶锦添还把陈冲的头发和眉毛剃掉——让一名风姿绰约、女人味十足的女演员以光头的女尼模样出现本就非常奇异,这种突兀的反差强调了青绶夫人狠厉的“禽兽”本色——她出家不为参禅不为求德也不为消灾,只是不择手段达成任务,把勾引和风月当做武器杀人于无形,也点出影片视美色为豺狼的醒世主题。

剃发的陈冲有着惊世骇俗的美感

按:叶锦添凭《诱僧》提名199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并获1993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

《卧虎藏龙》(2000)

“《卧虎藏龙》整个工作过程从朦胧中展开,却有清晰的结果。我们追寻一种已经失去的中国文人情怀,我把整个清朝的外族绚丽色彩,从炫耀回归朴雅,从而重新表达那种自然与人文的氛围,一种唯心的空间,把角色的情态融入景象中。”——叶锦添

奥斯卡小金人的荣耀已经是对《卧虎藏龙》最好的评价——电影除了拿下“最佳外语片”,叶锦添也凭此荣获“最佳美术指导”。本片之所以备受西方观众青睐,李安借武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展示自然功不可没,但叶锦添打造的美术也同样锦上添花。出生于香港,又学兼中西,这些人生经历统统渗透在叶锦添的美学诠释中,《卧虎藏龙》正是一次利用视觉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典范——片中角色造型并不是机械地对历史课本上人物画像的简单临摹,除了保留应有的古典与飘逸,也杂糅进十分现代前卫的元素:传统是根基,它向时尚输送养分;而时尚是萌出的新芽,它让传统焕发绿意。

叶锦添的造型为演绎东方之美加分不少

杨紫琼饰演的俞秀莲典雅从容,虽是女子却自有气度,但历尽江湖险恶的她早已看淡名利繁华,所以叶锦添为杨紫琼设计的造型极尽朴素简单——但简单绝不意味着肤浅和不麻烦,为了给“俞秀莲”定妆,一个发型就花掉近20个小时。杨紫琼安静地坐在梳妆台前,只能看到额前一直未变的发型,其实所有功夫都被叶锦添用在“脑后”——各种形貌的发髻盘了又拆、拆了再组,最终选择了尾稍微微向上翘起的发型,配合几乎没有花纹、宽腰大袖的素衫,把俞秀莲庄重、沉稳、隐忍而极富担当的侠女做派表现得丝丝入扣,同时也点出她汉人的身份,与章子怡华丽的清朝满族旗装形成对比,也莫怪李安一进工作间便称赞“好漂亮”。

杨紫琼在《卧虎藏龙》化妆间为发型定妆

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是全片灵魂人物,甫一出场即是侠名远播、备受敬仰的剑客,叶锦添在造型设计上也下足功夫突出人物的大气和不怒自威的轩昂——走进镖局时的棉布衣裳带着褶皱,古旧感既点明角色丰富的阅历,也体现出奔忙江湖的疲惫,充满厚重的写实风格;等到与心爱之人俞秀莲相见时,周润发又换上米色的真丝长衫,略略泛着光泽,儒雅而富有书卷气,同时也平添几分温柔,外化出李慕白对俞秀莲的深情;而叫西方观众大呼过瘾的经典竹林之战,叶锦添为李慕白穿上两侧开了高衩的外褂,挥剑翻腾、飞舞跌宕,衣角随动作起伏飘扬,这种飘逸潇洒,顷刻满足了西方人对东方武侠的全部想象。

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在竹林剑战玉娇龙的戏成为经典

而西递宏村传递出的古徽州诗意,还有那些疏淡的粉墙黛瓦,无一不像水墨画般透露着出尘的静谧,也把儒侠李安借影片传达的淡泊、豁达和人文气息演绎出来,山水无限,美自然也不受拘束地自由流窜。

《卧虎藏龙》中秀雅的古徽州景致

叶锦添和他的奥斯卡小金人及英国电影学院奖奖杯合影

按:叶锦添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双项提名,刷新华语影人记录,并最终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华人。

《你那边几点》(2001)

“第一次跟蔡明亮碰面是在一个咖啡厅里,我们从晚上谈到接近天亮,我发现他是一个有趣的人,因此,我们合作了第一部电影,而那个电影也深入了我对电影的看法。他有一种没人可以取代的独特性,深深地吸引着我。”——叶锦添

台湾导演蔡明亮电影中的角色常常“失语”,他们缄默,因为不擅交际——实际上在蔡明亮眼中,人生来孤独,也不需要交际——《你那边几点》就是再一次他对寂寞的阐释。寂寞这么抽象的概念如何体现在银幕上?于是叶锦添让寡言的小康(李康生饰演,这个角色向一条线索贯穿了蔡明亮几乎所有电影)紧紧怀抱着一座扎眼的圆盘钟,瘫坐电影院的椅子上,红色即将被黑暗吞没,眼前放的是场不知所云的电影——梦境般的空间,便是叶锦添对孤独、寂寞的外化,小康的造型如此漫不经心,随意而透着点消极,表情已经分不清楚是漠然还是疑惑,因为《你那边几点》就像一个得不到解答的谜题,时间成了无用的道具——恰似小康手里的钟,存在,却没有意义。叶锦添的这次设计充满冰冷和迷离,仿佛叫观众走进达利的著名油画,看着挂在树梢流淌的时钟而叹息。

这幅剧照也被用于《你那边几点》的主海报

《小城之春》(2002)

“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莫逆之交,田壮壮是少数,在《小城之春》的合作中,他谦和细腻的导演风格使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与演员能融为一体。”——叶锦添

翻拍版《小城之春》是田壮壮对1948年费穆导演的同名经典作的致敬,虽然从黑白片变成彩色,但叶锦添仍旧尽量使影片美术和造型看起来清淡,让电影始终散发着单纯的气质。胡靖钒饰演的玉纹一切皆是淡淡的,修身的旗袍都是冷色调的哑光面料,花样也是极简的条纹,平凡朴素之下才更显清丽,和轻轻的雾,素雅的花,一起构成一幅钟灵毓秀的水粉画。叶锦添希望通过写意的手法来呈现诗情,所以不求实打实形似,而在神韵上还原年代的美感。

《小城之春》是叶锦添一次素淡之美的演绎

《无极》(2005)

“中国元素和西方现代在我的作品中是没有冲突的,借用西方文化表现东方文化绝对可行,把东方文化孤立起来是很不聪明的。”——叶锦添

极有倾诉欲的陈凯歌把自己对生命、因果的诸多理解统统塞进了《无极》,至今人们说起这部当年“引发馒头血案”的“烂片”代表依旧满脸嫌弃,贪多的结果就是叙事混乱,想表达的一个也没表达清,最终泯于自说自话的虚无。配合影片庞大的主题,叶锦添的造型设计也十分“磅礴”——角色们被鲜艳的彩色簇拥,妆容一应充满舞台剧的夸张,炫目却稍显凌乱。张柏芝饰演的王妃倾城像是一枝争春的海棠花,你能看到的每件衣服,无论色调浓艳或清淡,都在炫耀般地灿烂,叶锦添采用俗气的金色、耀眼的粉色堆砌在她身上,甚至专门打造了一件羽毛织成的“飞鸟”服,生动地突出了角色利用美貌换取地位的设定;陈红饰演的“满神”几乎总在凌空飞渡,她是执掌过去未来的神,“无极”就是她摆弄的一盘棋。叶锦添用雪纺纱突出角色的飘逸,同时身上的金属挂饰和圆形鳞片前襟也增添了古希腊神话中武士的感觉,以西方文化表现东方文化,把她塑造成一副吃定芸芸众生的模样,颇有楚地传说中祭祀神的巫味。

张柏芝饰演的倾城美得炫耀而俗艳

陈红饰演的满神给人玄幻飘忽的感觉

《夜宴》(2006)

“《夜宴》让我有机会去做一件事情——发现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去表现古典。”——叶锦添

电影《夜宴》为“冯小刚首部古装大片”的光环所累,最终淹没于影迷的诟病,但把影片拆散来看,叶锦添的美术设计依旧分外出彩,甚至凌驾于电影整体,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

影片主体故事改编自莎翁经典悲剧《哈姆雷特》,将西方文学名篇移植到东方的叙述土壤中,叶锦添也通过美术、造型落实中西合璧,因此片中角色身穿唐风华服,却又很像欧洲古典油画的人物。按照最初邱刚健先生撰写的剧本,《夜宴》剧情是靠隐藏暗处的先帝阴魂串联起来的,叶锦添把这种安排渗透在布景里,皇宫的空间巨大空旷,构图简约很有绘画感,虽然陈列着各种金银器皿,却在富丽辉煌中散发出阴森、寂寥的鬼气,犹如吞噬一切的黑洞;背景的屏风、雕刻则多以各类兽形图腾作为案纹,象征宫廷仇杀潜伏的阴谋和各股伺机而动的势力,金色被白、灰和黑色稀释,反而给观众营造出失落悲郁的氛围。

夜宴充满鬼气的宫景

叶锦添为主角设计了属于各自的主题色,章子怡的“婉后”便是红——叶锦添回忆说,因为章子怡皮肤白皙,所以她的妆容都是鲜艳浓重的颜色,配合纯度很高的红色拖地飞凤裙,凸显角色的端庄高贵和华丽。而一丝不苟的盘发、满头琳琅的金穗和布料上的云纹图案则是她权力和野心的表现,整体造型气势十足,如同西式歌剧。另外,当时未到30岁的章子怡要扮演风韵成熟的皇后,加上身材纤小恐难有说服力,于是叶锦添独具匠心把她眉毛剃短,瞬间加强了狠辣果决与凌人的盛气,也使外表多添一份古典。

章子怡的婉后气势十足,短眉功不可没

另一位女性角色“青女”则由曾经和叶锦添多次合作的周迅扮演(两人还曾合作过电视剧《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和电影《恋爱中的宝贝》等)。青女是片中最纯粹的人物,不图名利,不畏权势,为爱而生,为爱而亡,净洁澄澈的白色最能显出她不食人间烟火、未经俗世沾染的特质。叶锦添为周迅设计的造型丝毫没有普通古装的繁复,一目了然暗喻青女直接单纯的性格,但又呈现出精致、孱弱的美感,似乎一碰就碎,像极了一座象牙雕;而叶锦添厉害就厉害在,虽然青女造型更偏素雅,他却把西式的连身裙和直线条应用在服饰中,因此朴素非但不会寒酸,反而通过简约大气的款型呈现出青女高贵的出身;后期的宫廷装则在温和中多了一份明丽,妆容和婉后类似,短促的眉毛向后挑起,唇色也更鲜红,象征青女对皇子无鸾执着而浓烈的爱,也表现出她对婉后的抗争。不过叫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青女唱起《越人歌》时那一袭介于灰白和淡绿之间的裙装,如同高傲的竹,一声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则是她泣血的控诉,而色调阴沉的造型也指向她悲怆凄凉的结局。

周迅的青女造型和她的角色一样叫人心疼

按:叶锦添凭《夜宴》获2006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最佳艺术指导”两项大奖

《赤壁》(2008-2009)

“我要用洁净婉约的美感,去对比小乔内在的刚烈。”——叶锦添

导演吴宇森与叶锦添达成共识,《赤壁》的美术要摒弃浮夸走写实风格,成片结果看来,的确在布景、服饰上体现出肃穆严谨的历史感。面对身材高挑颀长的林志玲,叶锦添即刻断绝了为“小乔”设计发髻的念头,这样既可让她和梁朝伟在身高上更显登对,也不会使这样一位现代感十足的名模穿起古装显得不调,简单的中分和束发把角色衬得落落大方又娴静优雅,同时暗色的衣服也体现出她刚强不屈的内在,温婉之中不乏女中豪杰的意味;而碰到五官轮廓明晰、双眼直径惊人、鼻梁高耸直挺、长相类似欧洲人的赵薇,难得叶锦添也把她打造得古典妩媚,“孙尚香”穿着棉麻长衫,搭配披风和简单盘发,很有汉室女子风情,而利落的装束也展示出“孙尚香”聪明干练、坚强如男子的独特一面。

娇媚又典雅的小乔林志玲

赵薇饰演的孙尚香带着潇洒的男子气概

按:叶锦添凭《赤壁》获2009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最佳美术指导”两项大奖

《风声》(2009)

“这次,需要创造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叶锦添

电影《风声》的主要故事全部发生于片中的“裘庄”,叶锦添为了还原年代质感,特意搜集了大批“古物”进行房间装饰布置,所有道具只要有“古董”就绝不使用新制仿品:铺着天鹅绒毯的雕花木榻,黄铜铸成的花枝烛台,原木的落地摆钟,挂满水晶流苏的琉璃灯具,不仅养眼,也把时光倒回至战争年代。但对于存放、陈设这些华丽古董的房间,叶锦添却从另一个极端出发,把墙纸处理成低明度、低纯度的蓝绿色,给观众浑浊不清之感,象征这场充满猜忌疑虑、似乎无法侦破的角力迷局,同时也用暗色系营造出逼人的压迫;最精彩的一笔,无疑是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所在房间里那一抹丝滑的明黄色床单,与全片美术有着格格不入的鲜艳和光明,而这抹颜色只存在于顾晓梦最私密的个人空间,既带着恍惚的梦幻之美,也暗示了她的真实身份。

这一抹明黄成为影片最亮的色彩

周迅“顾晓梦”一角在叶锦添看来,又活泼又悲情又暧昧,人物心理复杂,造型设计起来也难度不小,最终和导演陈国富商讨的结果是,让她穿着旗袍,但做一些改良创新:首先将长袖裁成短袖,不仅避免了老气,也把她青春娇嗔的小姐脾气展示出来;再次,为中式的旗袍外面加上西式的风衣,代表人物的新派和摩登,并增添高级时装的精美;而对李冰冰饰演的李宁玉,叶锦添参考了阮玲玉当年的造型为其设计服装,在压抑可怖的氛围中尤显高贵,米黄色、卡其色等大地色系的呢绒外套则给人以难得的温暖,同时一丝不苟的打扮也表明李宁玉严防死守的心理底线,水到渠成体现出她傲气、内敛的性格,比顾晓梦更多一层深沉和信赖感。

叶锦添手绘造型稿:左李宁玉(林冰冰),右顾晓梦(周迅)

李宁玉的造型优雅高贵,也暗示了她不愿打开心中的秘密

按:叶锦添凭《风声》提名2009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