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日前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增长方面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考虑增加长期国债或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来筹措资金,用于新老基建投入、基础研发、住房制度改革等领域。
6月11日,刘俏在“光华思想力2022夏季论坛”说,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增长空间和价值附加短期内有利于稳定经济,中长期有利于极大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财政资金的来源,他表示可以考虑大幅增加长期国债或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
他指出,当前投资于实体经济的收益是超过融资成本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适当扩大国债或专项债规模,甚至可以考虑发行30年或40年期的长期国债,比如40年期碳中和债等。
“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间区间是40年左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为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资金保障。目前我们对(国债)体量的讨论可能略微偏保守,有没有可能是十万亿级的体量。”他说。
刘俏指出,2010以来,随着工业化进入尾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目前已经从之前的每年4%左右降至2%左右。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源泉,,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资金配置到国民经济的关键节点领域,这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大概是美国的40%左右,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如果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达到美国的65%,就需要在未来的十几年时间里全要素生产率每年保持2.5%-3%的增长速度。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刘俏说,在此背景下,增量政策措施朝哪些方向发力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他认为,新基建是重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基建领域也需要大量投资,新旧基建共同发力,从而给经济增长带来活力。
其次,刘俏表示,要大幅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中国研发投入已经达到GDP的2.4%,但研发投入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所占比例刚刚超过6%,相比之下,美国是17.2%,法国是25%,大规模、长期投资于基础研究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须。”
刘俏提到的第三个发力方向是住房制度改革,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租赁住房改革以及加快建设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改革的思路是利用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推进第二次房改,真正把新市民以及没有解决住房问题的市民从高房价里解放出来,从而增加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
“这在短期之内对经济增长是有好处的,从长期来看也使中国经济摆脱长期被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经济制约的被动局面。这个具体政策举措,目前应该没有任何制度障碍,应该在短期内考虑推出。”他说。
此外,刘俏表示,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增发的国债置换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激活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力。
“上述几项政策举措结合在一起,不仅在短期能够稳住经济、消化就业压力,从长期来看,也能聚焦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节点领域和关键问题,把资金和政策举措落实到具体领域。”刘俏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