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娱乐 胖部
编辑|夏添
纪录片,一个曾被认为小众的内容品类,正在进一步突显其价值。
过去几年间,随着各类政策的鼓励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视频平台不断加码纪录片方面的投入。进入2022年,当“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关键词,各平台自制和采购内容都在进一步控制成本,而在这种环境下,纪录片却仍处于一个发力期。
从腾讯视频最近发布的纪录片片单来看,除了以往已经形成品牌的美食类、历史类纪录片,此次新增了“智识生活”类纪录片,而思想纪实类内容此前往往被认为是优酷的品牌内容。
B站则在今年五一设立bilibili纪录片开放周,观众可以免费观看其3442部纪录片内容,此事还写入了一季度财报;4月的广州纪录片节,优酷还发布了新片单。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各平台对纪录片内容仍保持甚至在增加投入,这在降本增效期是少见的;另一方面,腾讯视频在思想纪实类节目方面的动作,将对优酷形成正面竞争,而这种交互发力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各家的自制纪录片都在布局全系,也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
在目前寻求盈亏平衡、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对纪录片的这种集体发力,正表现出一些视频平台新的内容理念和竞合关系。
打破传统优势,平台重做纪录片“圈地”
进入2022年,经历了此前几年发展,纪录片市场的增长已经开始逐渐放缓,但对于视频平台来说,这部分内容已经早早甩掉了“小众”的帽子,在各家的用户中逐渐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根据去年底前后公开的数据,B站纪录片受众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了1.3亿,累计时长超2.5亿小时;优酷人文有1.7亿用户,其中纪录片用户在9000万以上。对比各平台的月活用户数,这个比例可达近半。
同时,纪录片受众也在打破30+的印象,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占比都不低,比如腾讯视频90后用户在纪录片观众中占比近半,且00后用户增长最快;历史类纪录片25岁以下受众占比近三成。
如果从这些数据指标看,纪录片受众是目前视频平台良性增长的用户。而且本身纪录片受众天然就是视频平台的优质用户,受教育程度相对高、有内容消费意愿的用户往往付费意愿和能力也相对较强。目前平台对这部分用户首先要努力维持,其次,也会尝试是否有机会争取其他平台的这部分受众。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不难理解各平台开始打破此前的内容优势,对彼此的自留地进行渗透。不妨先说说各平台此前如何形成了所谓“自留地”。
在线视频平台发力纪录片的时间并不长,大致是从2016年B站播出《我在故宫修文物》开始形成品牌,2017年先后建立了纪录片频道和工作室。
2018年是各家大举发力的一年,腾讯视频播出了《风味人间》,凭借与陈晓卿的稻来传媒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其在美食纪录片领域的绝对地位;而面对来势汹汹的腾讯视频,B站在这一年推出的《人生一串》却另辟蹊径,以发力垂类的打法创造了新的美食IP,包括后来的《奇食记》《小城夜食记》也都有这种思路。
同时,B站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开始发力的文化、纪实类内容也并未放下,凭借年轻人群体聚集的社区属性,一些如《但是还有书籍》《人生第一次》的文化内容都会有不错的传播度,而《人间世》《守护解放西》等纪实、真人秀内容也在这里成为爆款。
相对来说,优酷主要的优势在于整体搭建了人文类内容的矩阵,并建立了目前各平台中比较成体系的文化名人合作图谱,推出了“看理想”系列的《局部》《一千零一夜》等口碑内容,以及近年来《他乡的童年》《奇妙之城》等人文类节目。
而近年来,这种各具胜场的竞争态势,正在发生变化。
应该认为,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受众,对其他类型内容的接受度也会比较强,而相较于“逐爆款而居”的现状,各平台肯定希望尽可能把受众留下,形成“XX自制”的品牌认知和消费心智。
比如优酷发力美食纪录片,近两年的《江湖菜馆》《一桌年夜饭》《上菜了!新年》等内容也有不错的关注,而且与其文化类内容可以做结合;腾讯视频去年的《119请回答》《是这样的,法官》则多少带有《守护解放西》等主流职业纪实内容的思路,类似内容还有优酷的《破案吧!警官》和《极速救援》等。
同时,对纪实类内容的侧重也是各家的共性动作,疫情期间分别有优酷的《冬去春归》、B站的《在武汉》、腾讯视频《正月里的坚持》和爱奇艺的《中国医生》等作品,都有快速跟上的能力和意识;去年优酷结合热点事件推出的深度调查纪录片《一路象北》,还获得了官方点赞。腾讯视频片单里的《亲爱的敌人》《大象出没的地方》也是类似内容。
如果说此前各家分别在巩固自有优势,形成纪录片领域的第一轮“跑马圈地”,近三年来各家正在进入一个“拉齐”的发力期,希望建立新的竞争力,为用户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元且质量出色的内容,这场发力“全系”的战争或许将推动在线视频纪录片格局的变动。
但目前来看,这种努力的难度较上一轮也更大,一方面是选题,在各家发力多年后如何在更加成熟的市场提供新鲜感,需要制作团队有更具说服力的内容。
另一方面平台也分别建立了相关领域日益成熟的制作团队,要用同样品质出色的内容留住用户,制作资源也要做匹配,比如腾讯视频“智识生活”板块将由新成立的尤里卡工作室执行,以往作品包括《十三邀》《仅三天可见》《明天之前》等。随着在新的内容领域尝试突破,各平台也面对着新的要求。
降本增效期,给纪录片算一笔经济账
也需要看到,之所以平台方在现在对纪录片加大投入,也有降本增效期对相对成本低、制作难度小的纪录片带来的利好。
根据犀牛君从几位从业人员处了解的信息,目前国产纪录片单季成本极少有超过三千万的,独立纪录片的成本甚至可以压缩到几万到几十万;从具体内容类型看的话,职业真人秀的成本一般在百万级,而美食纪录片的成本一般在几百万到一两千万之间;相对来说历史类纪录片最贵,尤其是需要还原场景、制作服化道甚至邀请明星拍摄剧情的。
自然类仍然是纪录片的王冠,目前除了B站与BBC、探索频道等形成了联合制作的协议并独家上线内容,其他平台这方面仍然以花钱引进为主,而这也抵消了可能的内容优势,“有”重于“优”。
B站2021年联合出品的自然类纪录片
但比起制作成本动辄破亿的影视剧,这些成本对于平台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而对比影视剧的话,纪录片受众的体量虽然较小,但粘性更强、容忍度和认知度也更高,如果有好的内容相对更容易获得高分甚至破圈。
反过来说,虽然投入远低于影视剧,纪录片能给平台带来的收益在哪里?
应该说,降本增效中对内容“增效”的要求,对纪录片提出了一些挑战。在此前,优质纪录片更大程度上是为平台品牌服务,带来更高的话题度、美誉度进而提供一定的拉新。但随着平台对抹平亏损的需求提升,对内容能否盈利更加看重。
在这些方面,纪录片一方面是越来越综艺化、娱乐化,更加贴近当下的年轻受众,进而扩大了原有的受众,一些口碑内容也能实现一定的拉新;另一方面,纪录片本身吸引的高质量用户对于平台来说也颇具价值,即使从维持这部分受众的角度来说,纪录片的投入也是值得的。
同时,虽然纪录片的商业化价值要低于影视,但头部IP仍然能实现不错的商业化推广,最典型的例子是《风味人间》,第一季就带动了胡姬花花生油销售量70%,合作品牌匠心营造啤酒也有品牌认知度、喜好度和购买量的显著提升。
虽然这种影响力可以说是独一份的,但对于各平台来说,打造头部IP在纪录片领域也有绝对价值。所以腾讯视频对美食类内容做了“一日之食”的矩阵绑定,爱奇艺则将《神都洛阳》融入“华夏古城宇宙”的整体开发以带动热度。
《神都洛阳》剧照
2020年6月,各大平台相继推出会员分账计划,打破了执行多年的版权采买模式。对于平台来说,如何与更多有实力的合作方达成长期合作,吸引更多优质内容,是彼时的主要考量。
而现在,这种思考或许要细化为“更多、更优质、更实惠”。去年底B站曾发布了“暗室灯计划”并首次举办了纪录片创投会,鼓励纪录片爱好者成为纪实UP主,并扶持纪实UP主成长为纪录片创作者。目前如《小城夜食记》《宠物医院》《可以去你家吃饭吗》等都是以UP主为主导制作。
《小城夜食记2》中的UP主“饼叔”
这种努力或许也指向一个方向,即随着制作资源和能力的进一步下沉,更多独立纪录片甚至个人纪录片将具有更好的品质和可能性,推动制作费用和平台采购支出的进一步减少。
从这些角度来说,纪录片内容优势之外的经济账,对平台来说也算是一笔不错的生意。这场各平台新的内容竞争,胜负或许还需要时间考验,也成为平台对当下内容发力方向的一次重新梳理;而对于纪录片行业来说,这代表着平台对行业资源的新一轮争夺,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评论